老人已成为诈骗主要受害人群,如何走出骗术“围猎”?

老年人被骗是这几年社会上一直存在的热点问题,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老年人群体往往会成为公安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虽然政府对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行为打击力度很大,但由于老年群体基数太大,相关的案件仍然层出不穷,我国现已进入老年社会,如何保障老年群体走出骗术围堵,安心养老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就目前而言,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诈骗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金融理财和保健品销售。作案手段也由最初的骗完就走转变成了层层诱导 ,重复诈骗。在诈骗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为了防范公安部门追查会采取多种规避手段,对针对诈骗行为进行立案造成了巨大的阻力。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针对这两个领域的诈骗行为,老年人朋友可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预防识别。

先来说说金融理财,金融理财是许多成功人士首选的资产管理手段,最大的特点是收益较高风险相对可控,但对理财者本身有非常高的素质要求,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其中的增值方式,这就为骗子诱导老人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他们往往以某某银行客服的方式对老人进行电话访问,取得老人的居住地址后再进行登门拜访,以短期内可以取得高额的收益等多种诱导性的话语对老人进行洗脑,签定风险巨大的服务合同。识破这种骗局相对简单,这个时候切忌急功近利,应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自己的子女或亲友进行咨询,最好是在它们的陪伴下直接去银行柜台咨询是否存在相关产品,查询骗子所提供的银行账户是否为对公账号,明确可能产生的风险,这个时候骗子的真面目往往就很容易被揭穿,如果对银行的解答不放心,在骗子出具相关合同时可推脱考虑几日,索要合同样本,寻找具有资深法律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帮忙判断,做到了这些,再厉害的骗子也不可能不露踪迹。再来谈谈保健品销售,保健品诈骗是老人被骗案例中的重灾区,骗子们往往是集体作案分工明确,先以免费体检为幌子吸引老人,检查完了之后很多老人会发现自己浑身是病,急需治疗;然后骗子会告诉你某某专家在某某地方有一个大型的健康讲座,反正不要钱可以去听听;到了会场之后会发现一个正经危坐慈眉善目的老专家 在讲述老年病对健康的危害,讲到后来就开始推荐某某产品对治疗老年病有各种奇效,利用台下听众的从众心理推介现场签单。这种诈骗方式一般的老年人很难防范,因为在整个销售的完成过程中有产品有服务,买少了没效果专家会告诉你疗程不够得继续买。其实识别这种骗局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拿着相关产品去各大医院咨询医生,结果马上一目了然,医生会告知保健品不是药不具备治疗的功效。难就难在陷入这种骗局里的老人很多连医生都不相信,他们往往身患绝症 多年求医问药没有效果,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专家说的神药上,这个时候亲人子女的责任就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子女的耐心劝导和关怀,目前并无太好的办法。

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老年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孤独,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是最大的受害群体,为人子女者,应经常与老人沟通交流,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才是防止老人上当受骗最有效的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