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能,太能了!我大舅基本没存款,每月退休金还不到3000元,照样安享晚年。
65岁,每月退休金3500,还有15万存款,在中国这种情况应该不多。
我所知道的老人,存的钱基本给儿女贴完了,没有几个存款有15万的。
月退休金3500,还有存款15万,如果只是基本生活的话,完全可以安享晚年。
来算一笔账。
按我大舅的生活标准来算。舅妈前几年去世了,现在是大舅一个人生活,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
大舅一个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主要是一日三餐。
据我所知,大舅吃的还不错,但老年人吃的并不多,而且大舅是在家做,所以花费并不高。
早上,大概三块钱标准。大舅吃一个鸡蛋,喝一包牛奶,再吃一片面包。
中午,他就会吃的好一些,蒸米饭就做两个菜,一个肉菜,一个素菜。
做面的话,菜会比较少,但也会有肉。
下午,大舅一般就会熬稀饭,整一个素菜。
老年人几乎不吃什么零食,水果也是偶尔买。
所以,一个月1000元,大舅可以吃得很好。
衣服,大舅几乎不买,之前的旧衣服有很多,加之每年儿媳妇会给大舅寄来很多新衣服。
大舅的衣服穿不完。
物业费,电梯费,垃圾费等,一个月不超过200元。
电话费,一个月不超过100元。
每个月买药,大舅是企业退休职工,在医保卡里去划,所以几乎也不花钱。
大舅身体硬朗,喜欢旅游。前几年,大舅几乎每个月都会花上几百块钱随团,在周边游。
都是同龄人,大家能聊在一块儿,在周边游,不是很远也不会太累,大舅既结交了朋友也散了心,非常开心。
这样算下来,大舅一个月的开支在2000左右。
没有其他支出的话,大舅还能存上几百块钱。
不知道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享晚年?
有网友可能会说,这哪是安享晚年?老了总不能坐吃等死,一直在家吃吃喝喝吧?
每两三个月要到省外游,每年还要出国游一次。
老了,虽然吃的不多,但吃的要精致。3500哪够?
如果是按这样的标准,3500确实不够。
但这几年疫情期间,想出去玩儿,是不太方便,所以玩儿的费用便省了。
至于吃,就算吃的再精致,老年人偶尔吃一顿两顿还可以,如果天天吃胃也受不了。
所以,这些钱足可以让一个老人安享晚年。
另外,还有15万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最怕生病,小病还好,如果大病的话,就是个无底洞。
老年人偶尔有个小病,到医院住院,因为有医保报销,实际也花不了几个钱,15万足够应付。
另外,大舅的两个儿子都很孝顺,虽然在外地工作,无法陪在大舅身边,但每年都会给大舅一笔钱。
我听说,他两个儿子一年大概给大舅1万块钱。这样大舅又有了2万的结余。
大舅的退休金花不完,每年还有2万结余钱,可谓越攒越多。
等疫情过去,大舅就是每年想出国玩一趟,也不成问题。
但这安享晚年的基础,就是老人不生大病。如果生了大病,别说15万,就是几十万,也隔不住花。
所以,老人不管存了多少钱,身体健康最重要。即使没有存款,但身体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这退休金,一样可以安享晚年。
大家觉得呢?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银行存款15万,每个月还有退休金3500元,足够保证你退休后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且把这15万存在银行里面,只要合理安排,每年产生的利息,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银行存款15万,加上退休金3500元,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一个退休老人,一个月需要多少钱才够花?吃饭开销
正常来说,老人吃了早餐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做饭的。因为老人容易有三高,顿顿大鱼大肉反而对身体不好。
荤素搭配的情况下,一天50块钱的伙食费,已经足够了。一天50块钱,一个月就是1500块钱。
衣服、鞋子开销
衣服和鞋子,也不需要天天买。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一年下来买不了几套衣服鞋子,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钱。
我们按照一年3000块钱来计算,平均到每个月不超过300元。
零食水果
除了正常的吃饭开销外,零食水果也肯定少不了。
按照一个星期逛两趟超市计算,每次50块钱,一个星期就是100块钱。一个月有四个星期,也就是400块钱。
其它的各种额外开销
水费,一个月50块钱顶天了。
电费,一个月最多200块钱。
物业费,一个月也不会超过300块钱。
煤气费,一个月50块钱足够。
通讯费,一个月50块钱足够。
再把人情往来也算上,平均一个月200块钱。这全部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不超过900块钱
把上面衣食住行全部的开销加在一起,一个月不会超过3000块钱。而实际上,很多老人一个月2000块钱,过的也是有滋有味。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以后物价会上涨。现在的3500元足够保证生活,以后就不一定了。
是的没错,物价是在上涨,但是社保养老金也同样在每年上涨。等过个十年后,养老金已经从3500涨到5000块钱。那个时候,这钱更加的充裕,日子会过的更加的舒服。
有银行存款15万,即使老人生病出意外,也能妥当解决退休老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生病和出个意外。
生个大病重病,就需要住院很多天,花钱也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钱,那就只能打道回家,慢慢熬了。
有存款15万,就可以避免这个风险。有养老金肯定有医保, 即使重病住院开销很大,医保可以保险大部分的费用。
剩下的费用,有15万存款,完全能负担的起。
可能有人会问,万一这15万存款不够呢?
说句实在话,现在老人有医保,住院大部分的费用都能报销。如果自费的部分都不止15万,那估计就是绝症了,治了也是白治。
这种情况下,你有存款15万和有存款100万,区别不大。
银行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元,足够保证你晚年衣食无忧了对于一个退休老人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然后退休后,有一份养老金。
这退休养老金,也不需要太多,够花就可以。一般来说,没有大的额外开支,能达到2000块钱左右,就够花了。
另外,最好还能有一点存款。也不需要太多,十万块钱左右就可以了。这个钱就是一个救命钱,在你生病意外的时候,保证你能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退休金3500,存款15万,晚年无论发生啥情况,基本上都能过的无忧无虑。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65岁,存款15万,每月退休金3500元,和我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类似这种情况,不论是在哪个城市都属于中等偏下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说,刚够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销的 ,倘若想提高一点生活质量 ,安享晚年,恐怕就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不然就会吃“老本”。
不过,好在你还有15万元的存款,这也是你日后安享晚年的“硬件”。说实在的,光从这15万的数字上来看确实是不少,但也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体无恙,即使有个头痛脑热的,这些钱用在安享晚年上,还是绰绰有余的 。假如是80岁以上的老人,身患疾病,这点钱恐怕要捉襟见肘。
举个例子,2015年3月7日,80岁的老父亲被查出患有鱼鳞状肺癌晚期 ,从3月7日入院到12月24日离世 ,十个月的时间 ,医药费总共花掉了二百多万元 ,报销以后个人还承担了二十多万 ,基本上花掉了他老人的全部积蓄 ,尽管如此 ,最终还是没有挽回他老人家的生命 ,最后还是落得个油尽灯枯,人财两空 。你这十五万如果用在看病上,根本就不够用的。
老人到老的时候,安享晚年,包括吃的用的花不了多少钱 ,如果身体健康 ,每个月有个三四千元的养老金,衣食住行 、也足够养老的了。如果像我母亲那样 ,突发心梗 、无痛而终,根本不需要多少钱,关键还是要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 ,有些人安享晚年花费的钱了了无几 。
然而,有的人则需要倾家荡产 ,来挽救生命 ,在这里所谓的“安享晚年”主要是指患病的老人 。所以有些人还取决于是否有病魔在作祟 。像我外祖母活到107岁 ,生前身体一直很健壮 ,每个月生活费也就是几百块钱 ,安享晚年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钱 。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如果没有负担,没有拖累,没有啃老,自己则有医保,也有住房,这样的收入和存款,应当会过得不错。
要知道,对一位老人来说,每月3500元过日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即便在一线城市,对普通居民来说,也是可以了。而15万元,则可以作为应急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很幸福地享受晚年。
当然,如果有人啃老,就永远没玩没了了。因为,对啃老者来说,是没有底线的,不把老人啃得血肉模糊是不会歇手的。这是特殊情况,没有这样的特殊情况,生活、旅游、文化,都能满足。
祝贺题主。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元,如果有老伴也有退休金,好上加好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了。
如果没有老伴,一个人或者有老伴她是农村,没有退休金,两个人无病无灾也可以生活了。
但最好找一份轻松活,再干3年攒点钱以作急用为好,总之各人想法做法不一样,根据不同情况行事即行。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65岁能有这份经济状态也还不错,如果身体无恙,足够使用,如果一场大病,不出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这钱就没了。如果得了更严重的病,那么多少钱也留不住生命。所以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想那么远。生命每天都是减法,开心才是加法,健康就是胜利。
人啊,想法不要太多,如果你总想着我会不会得病,会不会死,明明这种状态可以活得比较踏实,却偏偏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究其原因,中国人从早期的经济匮乏时期走来,致使有些人内心始终有一种对于未来的不安,过于忧心,甚至生在福中不知福。
世事难料,生命无常,活好当下是根本,有的人晚年没有这份保障,人家也在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这份退休金,你就知足吧!
长命百岁只是人们对于生命美好的祝愿,已经65岁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忧虑,只能说你太矫情。如果心情好身体健康,以后每活一天都是赚的。
如今65岁的老人,大多数人经历过贫困的日子,懂得什么是奢侈,怎样才是平淡。
建议你去贫困山区走一走,看看那里的老人,能否安享晚年,答案自然就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