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11岁,偷玩父母手机玩腾讯手游,一个月充值了一万四,该怎么办?

熊孩子才11岁不到,放暑假在家用他妈妈手机下载腾讯手游穿越火线,在整个八月份累计充值1.4万左右,其中甚至有十分钟不到充值了一千余元用来购买游戏道具等,孩子他妈妈直到九月中旬去银行取钱才发现卡里余额不够,农村家庭,收入不高,现孩子他妈妈急得都吃饭不香,睡觉失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有智慧,很多东西会为我所用。一味的沉溺,就会逐渐沦陷。

孩子沉迷网游就是最好的例子。适当的玩网游本来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到时过度沉迷却会适得其反。最近几年经常爆出孩子玩网游充值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金额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十几岁的孩子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面对网游的诱惑,很难把握好度,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打网游不但损伤了身体、耽误了学业还会损失大量金钱,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如何承受?

面对熊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一味苛责。毕竟孩子小,不懂事。

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父母工作忙,长时间的缺少陪伴,会让孩子内心格外的孤独。孤独的灵魂无处安放时,他们刚好借助网游得到暂时的快乐。所以,父母平时要多抽时间陪孩子,让他们身心得到慰藉,感受到父母的爱,对网游的依恋就会小很多。

父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孩子一旦沉溺上网游,父母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切不可一味责骂训斥,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让孩子认识到沉溺网游的危害。堵不如疏。

父母平时可以带孩子多走走,陪孩子看书聊天,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和孩子的亲子感情。另外,做好防范措施。不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玩游戏限定时间等等。

韩寒说,先让孩子观世界,而后才有世界观。也许,带孩子领略不一样的世界,放大了孩子的格局,孩子自然有想法有判断。对沉溺网游的危害就明白与深刻了,自然不会再沉溺其中。

其实,对待孩子,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爱的教育。

熊孩子11岁,偷玩父母手机玩腾讯手游,一个月充值了一万四,该怎么办?

类似的事情比较多,但是客观的说能不能退还这一万四的关键在于孩子11岁大额充值的行为是否属于其行为能力之内?如果属于行为能力之内显然无法退还,如果属于行为能力之外,那么就属于效力待定状态,该款项有追回的可能性。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可以知晓目前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同时《合同法》也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这也就意味着首先案涉熊孩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那么就要看该大额充值消费的行为是否属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范围内的民事行为,但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说明具体充值数额多少算是超出其年龄、智力的范围,所以对于案涉的一万四的款项追回的难度,目前来看确实比较大。

个人建议先行与腾讯公司联系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在通过当地的消保委反映该事实。但是不建议直接诉讼,因为目前的情况来看案涉款项一万四结合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熊孩子的智力来看,很可能该充值行为被认定为有效。

熊孩子11岁,偷玩父母手机玩腾讯手游,一个月充值了一万四,该怎么办?

父母没注意到孩子玩游戏了吧,他们的银行卡没有绑定手机吗,如果绑定就会有提示信息。

现在很多小孩子爱玩游戏,我就很机智了,我看到偷星猫这款下载游戏的软件可以看到玩游戏的时长,如果游戏时长有变化,就是有人用你的手机玩游戏了,同时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还能知道他玩了多长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