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以败走麦城之前比较,关羽的官比诸葛亮大。不仅大,而且要大得多。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魏黄初元年),关羽被孙权所杀,此后,诸葛亮扶持蜀汉两代君王十四年。这期间,卧龙先生官位达到顶峰,无论是官职还是爵位,都是关羽不能比拟的了。

那么,以同时期比较,关羽的官爵究竟为什么比诸葛亮大,诸葛亮最终又做到了多大的官,其爵位跟关羽比,究竟高多少呢?

汉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土山约三事,投降曹操。曹操引关公去见汉献帝,献帝封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俞加钦佩,“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这段故事的背景是曹袁官渡之战,也就是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那就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时间段中,诸葛亮是“白身”,关羽已经是偏将军、汉寿亭了。

那么,历史真实中,关羽真的拥有这样的官爵吗?

《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中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偏将军一职是曹操授予,但曹操也是要向朝廷申奏的,《三国演义》说汉献帝亲封关羽,大致也说得通。其实,罗贯中的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得更为准确,与陈寿所载更加相符:“操引关公朝汉献帝,帝命操加官,操封关公为偏将军”。

《三国演义》不是原著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三国志通俗演义》而定的书名。毛纶父子强化刘备正统,在关羽“偏将军”职务授予时,越过曹操,直接由汉献帝亲封,是为关羽降曹洗白。

解了白马之围,陈寿记载:“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但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却又与《三国志》记载不同,罗贯中说,曹操起初表奏朝廷,封关羽为“寿亭侯”,刻“寿亭侯印”,命张辽去送给关羽。关羽看了印文,推辞不受。曹操没有办法,才加了个“汉”字,以履行土山“降汉不降曹”的约定。

罗贯中这一笔,除了证明关羽信守诺言,忠心向汉之外,还解决了一个疑问:关羽的爵位是“寿亭侯”,不是“汉寿”亭侯。

关羽在历史真实中,很早就有官爵了,后来看不起黄忠,其中也有这个原因。那么,偏将军是多大的官,汉寿亭侯又是及等候,爵位有多高呢?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的官爵比诸葛亮大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赏群臣:“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诸葛亮虽然总理军国重事,但“军师”却并不是一个官职。同样,关云长做“五虎大将”也不是官职。演义中的蜀汉五虎将,是因《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而来,陈寿把这五个蜀汉最能打的大将并传,《三国志平话》中便据此杜撰了蜀汉五虎大将。

刘备封赏完毕,遣费诗前往荆州宣布任命。关羽问费诗:“汉中王封我何爵?”费诗答道:“五虎大将之首”。看来,演义真的把“五虎大将”看成一种官爵了。

其实,历史真实中,刘备屡次加封关羽:“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大概是关羽生前最后的职务了,加上依然还存在的“汉寿亭侯”,关公的爵位除了刘备,在蜀汉集团中,无人能及。

同时期的诸葛亮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赤壁之战时,“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中郎将只是介于将与尉之间的军职,以现在的话说,大概类似于准将,职位要低于偏将军,至于实权,那是另外一回事。刘备攻占成都后,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军师将军说白了,就是个参谋长,汉献帝曾经封刘备为左将军,诸葛亮只是左将军的一个幕僚。不用比,这个时期的关羽远比诸葛亮的官爵高。

刘备称帝后,“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虽然官居丞相,但却在张飞死后替补了司隶校尉之职。毕竟是一路砍杀过来的亲同手足的兄弟,在刘备时期,诸葛亮的爵位哪能高过关羽、张飞呢?

刘备做汉中王的时候,关羽便“假节钺”,有在外镇守行使皇帝权力的资格。诸葛亮则是在关张去世后,才“假节钺”,刘玄德封爵是有亲疏之别的。

刘禅追谥关羽壮缪侯,诸葛亮定位武乡侯

关羽遇害之时,其官爵定格为前将军、汉寿亭侯,远比诸葛亮高。奇怪的是,刘备称帝时,升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尤其是张飞死后,刘备追谥为桓侯,关羽却没有得到追谥。

蜀汉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关羽被追谥为壮缪侯。壮缪侯之“缪”有三个读音三个义项:一是错误的,二是古代宗庙的位次,即“昭缪(móu)”,三是缪[liáo]通假缭绕的“缭”。显然,后两个义项都与“壮缪侯”不相关,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其意在于检讨丢失荆州,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失败,光复汉室无望。

刘禅继位第一年,也就是建兴元年(223年),即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开府治事,意思是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处理公务,诸葛丞相此时才真正位列三公,官爵就超越了关羽。

诸葛亮的爵位是武乡侯,关羽的爵位则一直是汉寿亭侯。汉朝的侯爵有关内侯、列侯两大类,军功次等的封关内侯,只食户之租税,没有封地。列侯有封地,食邑,也就是拥有一个县的封地,大概拥有一万户,故而列侯又称“万户侯”。

东汉时期,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内乡侯、亭侯、内亭侯,大致来说,县侯的封地是一个县,乡侯的封地是一个乡,亭侯的封地是一个村。以最终的爵位来比较,诸葛亮的武乡侯则要高于关羽的亭侯。

关羽最初的官职是偏将军,属于第五等将军。刘备做汉中王时,关羽是前将军。东汉时期,分前后左右将军,品级设为第三品,同样“开府治事”,位次上卿,但却在三公、大将军之下。诸葛亮位列三公,当然要比关羽的前将军高。

这样比较,似乎有点不公平。假如关羽丢失荆州之后逃到成都,是不是可以继续升迁呢?再假设一种可能,关云长守住了荆州,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刘备一统天下,关羽的官爵是否能一直压制住诸葛亮呢?

历史不允许假设,也不能漫无边际地演义,同时期比较,关羽的官爵力压诸葛亮,而诸葛亮最终的官爵却要高于关羽。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这个我用现代的来说,刘关张三人开了一个公司,他们是股东,刘备占51%,张飞24%,关羽25%,刘备当董事长,诸葛亮是刘备请来的总裁,公司的一切运作诸葛亮说了算,行政级别上诸葛亮比关张大,关张得听诸葛亮的。只要诸葛亮在总裁位子上一天,诸葛亮永远比关张他们大,就算股东也没用。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事实上,要想知道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更大,我们只需要看看刘备是怎么说的!关羽和诸葛亮的官位、职权,其实都是集团老大刘备赋予的,只需要看懂刘备的倾向,也就能够搞清楚,究竟关羽和诸葛亮之间,究竟谁的官更大!

倒霉的刘备

刘备的前半生,非常倒霉!虽然刘备的能力和运气都不错,还没走出新手村,就遇到了关羽张飞两员猛将,这足以奠定他一方霸主的地位,然而刘备的家底实在太薄了,没有家族支持,要想白手起家,谈何容易?黄巾起义时,刘备和关羽等人就已经立下了大功,然而由于刘备家室不行,朝中无人替他说话,所以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反观曹操,由于祖父和父亲都在朝中,所以他得到的赏赐非常多。等到了董卓祸乱朝堂时,袁绍、曹操这些有家族支撑的人,都已经拉起了一支大军,而刘备手中不过寥寥数人,只能依附于公孙瓒,受尽了白眼!是刘备的能力不行吗?非也,这不过是因为刘备起点太低!

由于起点太低,缺乏家族支撑,所以刘备前期混得非常惨,即便他凭借良好的人品得到了徐州,转眼之间,徐州也被吕布给夺了去。虽然最终刘备联合曹操击败了吕布,然而曹操是一个比吕布更狠的人,他压根儿没想过将徐州还给刘备!和曹操翻脸后,刘备被迫投靠袁绍,结果袁绍也被曹操干翻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只能远避荆州,然而荆州刘表,空有其名而无大志,刘备在荆州也只不过是郁郁不得志!

纵观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他始终无法做大做强,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刘备缺乏家族支持!然而出生是天定的,家室是无法改变的,要想成功,只能找寻其他方法,而刘备找寻的这个方法,便是依靠人才做大做强!

三顾茅庐

事实上,曹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刘备实力非常不错,但就是缺乏家族支撑,否则刘备肯定能够做大做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看不上袁绍、袁术、孙策等人,偏偏对刘备高看一眼,认为刘备配得起英雄的称号!

另外,曹操也深知一个人的出生是无法改变的,要想成功,只能依靠人才,他在总结刘备一直无法做大做强的原因时,认为刘备缺乏一个大才帮他做战略规划,一旦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刘备或许就能够鲤鱼跃龙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刘备得到了徐庶的相助后,曹操才会想方设法地将徐庶给骗到手中,他就是不想让刘备拥有能够帮他制定战略规划的大才!

不过徐庶在临走前,倒是为刘备推荐了另外一个大才,这便是诸葛亮,于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便出现了!

当时的诸葛亮,其实也一直在等待一个明主。曹操已经成势,手下人才无数,诸葛亮前去投奔,势必要从头干起,这要何年何月才能身居高位,发挥出自己的一身本领?且当年曹操屠徐州,可给诸葛亮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因为诸葛亮就是徐州琅琊郡的人!同曹操类似,孙权集团也日趋成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那里还没有混出头,诸葛亮前去,势必要步他哥的后尘。

总的来说,要想充分发挥出自身本领,诸葛亮必须要加入一个还不成熟的团队,且团队首领必须对自己非常器重,愿意将大权让渡给自己!

于是诸葛亮开始在隆中装神弄鬼,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其实他的这种作态,就是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只有愿意屈尊降贵前来拜会诸葛亮的人,才是真正能够让诸葛亮发挥出才能的明主,那种一纸诏书便想请出诸葛亮的人,压根儿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而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让诸葛亮看到了他的诚意,所以最终他才愿意出山,辅助刘备!

诸葛亮和关羽的第一次交锋

刘备虽然落魄,但好歹是一方诸侯,名满天下,诸葛亮不过一介书生,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凭什么如此傲慢,让刘备三次主动前去拜会?于是关羽张飞对诸葛亮非常不爽,要不是刘备拦着,他俩直接打算撂挑子走人了。不过诸葛亮乃是徐庶和水镜先生都大力推荐的人,刘备相信诸葛亮有真本事,所以他还是耐着性子前去拜会诸葛亮,最终在第三次拜会时,刘备和诸葛亮终于见面了,且刘备直接被诸葛亮给震惊了!

在此之前,刘备征战天下,并没有太多的规划,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诸葛亮的出现,隆中对地提出,三分天下的规划,直接让刘备眼前一亮,让他见识到了新世界,于是刘备沦陷了,和诸葛亮彻夜长谈,交流日后的战略规划!

关羽张飞和刘备是二十多年的兄弟,感情非常好,突然看到刘备整日和诸葛亮待在一起,心里非常别扭,认为诸葛亮抢走了他们的大哥,所以心生不满。但是对于二人的不满,刘备并没有出言安抚,反而大力夸赞诸葛亮,说他得到了诸葛亮,就是如鱼得水

原文: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

很明显,此时的刘备已经被诸葛亮的才学所折服,打定主意重用诸葛亮了,但关羽张飞却非常不满诸葛亮,认为诸葛亮言过其实。而接下来的博望坡之战以及新野之战,诸葛亮则向众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当时曹操命夏侯惇领兵十万进攻刘备,刘备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关羽和张飞还在发牢骚,认为诸葛亮整日忽悠刘备,何不让诸葛亮前去迎敌,哪知道刘备真的就如关羽张飞所想的那样,直接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诸葛亮,令关羽张飞颇为不满!

诸葛亮一个小年轻在点将台上发号施令,一众宿将倒是在台下被指挥,这令关羽张飞非常不满,直接当面和诸葛亮唱反调,逼得刘备亲自出面弹压,诸葛亮才得以成功指挥作战。

关羽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以关羽的完败告终,因为刘备赋予了诸葛亮指挥大军的权力,就连刘备自己也得听从诸葛亮的调遣。也就是说,此时的诸葛亮,在官位上,权力上,比关羽大得多,他才是全军的元帅!而经过博望坡之战和新野之战后,诸葛亮的能力得到了证明,他的权力就更加稳固了,几乎没有多少人再反对他了,除了关羽!

诸葛亮和关羽的第二次交锋

自从诸葛亮证明了自身能力后,刘备手下众将,已经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了,认可了诸葛亮的地位,但有一人仍然对诸葛亮不服气,这人便是关羽!这其实也非常正常,在诸葛亮到来前,关羽一直是刘备集团的二把手,结果诸葛亮一来,直接成为了刘备之下的第二人,将关羽踩了下去,关羽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于是他开始和诸葛亮明争暗斗起来,最终在华容道之战中,关羽彻底被诸葛亮给打压了下去!

此战中,诸葛亮故意让关羽前去守卫华容道,并刺激关羽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捉拿曹操回来。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关羽狠不下那个心,放走了曹操,而关羽放走曹操的后果,则是军法从事!

原文: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

诸葛亮要斩关羽,乃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之前关羽就曾立下军令状。然而关羽毕竟是刘备的兄弟,所以刘备出面救下了关羽,自此,关羽和诸葛亮的第二次交锋,以其完败告终!而事实上,诸葛亮设圈套打压关羽的行为,刘备也是参与者!

当诸葛亮命关羽前去守卫华容道时,其实刘备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关羽重情义,肯定会放了曹操,建议更换人选。结果诸葛亮直接说了下面这段话!

原文: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诸葛亮说曹操命不该绝,其实就是暗示刘备,他们不能在这个时间节点诛杀曹操,因为一旦曹操死了,曹魏内部必将陷入混乱,孙权失去了曹魏这个威胁,必定会想方设法吞并刘备,这不利于刘备集团的发展,所以诸葛亮认为不能杀曹操。既然不能杀曹操,那么派关羽前去就非常合理了。然而既然诸葛亮知道关羽不会杀曹操,又为何会诱导关羽立下军令状呢?很明显他是在设圈套坑关羽嘛!

而刘备既然已经知道诸葛亮不想杀曹操,他在故意坑关羽,却没有任何反对地表示,这就说明,其实他是认同诸葛亮的做法的!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是刘备的兄弟,刘备怎么会允许诸葛亮设圈套算计关羽,打压关羽呢?

说白了,在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的地位更高!他也认为关羽不该去和诸葛亮作对,所以默认了诸葛亮对关羽的打压!

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关羽是刘备的二弟,属于自家人,诸葛亮是外姓,属于外人,但相比较而言,其实刘备更加重视、信任诸葛亮!也即是说,诸葛亮和关羽两人相比,诸葛亮的官更大!事实上,到了后期,诸葛亮的地位甚至只比皇帝低一点而已,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关羽是绝对意义上的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不要说诸葛亮了,就算是张飞都得靠后站。

总有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丞相,丞相就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最牛的存在之一。

但是非常抱歉,诸葛亮遇到了关羽,那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关羽就是蜀汉集团的二把手,什么意思?那就是刘备老大,关羽老二,甚至就连刘备的那些儿子们都得往后站,排不上个。

第1点,关羽权利的体现。

其一,关羽是实际上的封疆大吏。

在三国演义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刘备带领着蜀汉集团军开始进攻蜀汉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刘备把自己后方的所有大本营以及所有的部队所有的兵权,所有的实力全都交给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关羽。

在刘备成为蜀汉之主的时候,刘备集团军出现了真正的二元体系,什么是所谓的二元体系呢?

那就是刘备主要管理蜀汉地区,关羽主要管理荆州地区,而且这个时候的关羽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方割据势力。

在整个江州地区人员的调动,人事的安排全部是由关羽一个人说了算的,在后方只需要给刘备打一声招呼,报备一下就可以。

更重要的是关羽在管理荆州的时候,可以直接负责或者直接处理与北方的曹魏以及东方的孙权等这些诸侯势力之间进行直接的信息对接。

换句话来说,当时东吴那边有了小心思想要要回荆州,结果关羽直接派了自己的传令兵,传达自己的信息指令,并没有经过刘备的同意,在之后也只是巧妙配合刘备打了一场漂亮的双簧。

我们纵观整个历史,在华夏文明5000年的时间里面,几乎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皇帝坐在一边掌管着一部分兵队,而这个时候朝廷当中还有一个臣子,在另一边也掌握着一部分部队。

这个时候无论诸葛亮的实际官职有多高,他永远无法比得上关羽的地位。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关羽切实地成为了一方诸侯,他拥有了实际权利,拥有了实际的兵权,人事任命权等在内的所有权利。

其二,关羽获得了整个三国的所有国家的认可。

在东吴杀死关羽之后,整个东吴都心慌了,因为他们明白,一旦这个时候关羽死在自己的实际控制地盘里面,就必然会引起刘备的反扑,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这个时候有臣子给孙权提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把关羽的尸体直接运送到曹操那边去,让曹操处理这件事情。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点,曹操也可能暗中作秀,以此来表明和自己无关,但是我们来看一下曹操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

当曹操看到关羽的尸体之后,二话没说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规模异常宏大的一场暴力仪式。

换句话来说,那个时候的皇帝是汉献帝刘邪,可是汉献帝刘邪也只是曹操手中的一个蚂蚱而已,蹦达不了多远。

直接以王侯的礼仪来安葬关羽,这就意味着关羽已经成为了天子以下的第1人,这个时候的曹魏集团军对于关羽的认可达到了巅峰状态。

其三,诸葛亮无法和关羽比较。

我们在讲一个很早之前发生的事,什么事呢?那就是当时发生了赤壁战争。

赤壁战争之后,曹操惊慌逃亡,在惊慌逃亡的时候,诸葛亮给刘备身边的这些臣子们每个人都安排了任务。

这其中就包括关羽,关羽信誓旦旦地说:如果碰到了曹操一定会消灭曹操,为此还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看到关羽立下的军令状之后,若有所思在一旁点着点头。

因为诸葛亮知道关羽这个人极其仗义,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太可能直接消灭曹操,所以军令状只是要挟关羽的一个动作。

但是没有想到,在关羽因为军令状的原因准备请求问罪的时候,刘备和张飞两个人也全都跪下来给自己的二弟和二哥求情。

并且话里话外都说了,你要是把关羽杀了,我们也不活了,毕竟我们当初说过,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句话意味着刘备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把关羽当做自己人了,并且着重培养关羽。

对于刘备来说关羽的身份地位和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和刘备重情谊有关。

有人说刘备非常虚伪,但是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虚伪了一辈子,那他这还是虚伪吗?当然不是虚伪。

第2点,诸葛亮的权利体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关羽活着的时候,关羽的身份地位是远远超过诸葛亮的,可是等到关羽去世之后,诸葛亮的社会地位又远超过关羽。

其实这本来没有可比性,但是为了防止某些人在下面抬杠,咱们还得重点说一下。

毕竟关羽已经死了,那么关羽就没有权利了,你拿一个没有权利的人和一个有权力的人比较,那就有点扯犊子了。

其一,白帝城托孤意味着刘备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

在三国演义当中,最为悲情的可能就是白帝城托孤了。

刘备辛辛苦苦一辈子,总算生活有点奔头了,眼瞅着能够恢复汉室一统天下,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没有想到关羽被别人割了脖子。

这种情况之下刘备非常生气,决定给自己的二弟报仇,报仇归报仇,把自己的命也给搭进去了,刘关张三兄弟全都陨落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备也认了,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短期之内不要说报仇了,就连报复一下都是不太可能的。

在刘备去世的时候,把天底下所有的权力1分为2,成了文官和武官。

这其中的1/2权利是由诸葛亮管理的,此时的诸葛亮几乎是无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二,诸葛亮后期成为了相父。

这个绰号意味着什么,我说得再直白一些,对于当时蜀汉集团的第2位权力交接者,也就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他见到诸葛亮之后喊了一声父亲,换句话来说,刘阿斗已经理所应当地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最为信任最为依赖的人物。

在蜀汉集团当中,诸葛亮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说一不二,而此时诸葛亮为了能够恢复汉室一统天下,接连不断的北伐。

在北伐的过程当中有时胜利,有时失败,但无论胜利也好失败也好,诸葛亮都积累了无上威望。

但是在这里我们得补充一点,为什么诸葛亮非常执意的北伐?换句话来说,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既得利益。

其实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想清楚中间的既得利益问题,但是你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其实时间主要在曹魏那边,不在蜀汉这。

曹魏那边是大一统的天下平原,而蜀汉这边路途崎岖,如果给曹魏那边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兵强马壮之后,蜀汉早晚支撑不住,所以蜀汉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以主动来取代被动。

通过诸葛亮多次讨伐曹魏,让曹魏没有办法安心发育,在没有办法安心发育的前提之下,损耗曹魏的国力。

讨伐曹魏能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就算是一点便宜也占不了咱也不后悔,本着这样的觉悟,诸葛亮就开始了三国后期的猛人生活。

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再一次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诸葛亮所能够达到的巅峰地位要比关羽的巅峰地位还要高。

因为关羽的巅峰地位要比蜀汉集团一把手的地位相对低一些,但是诸葛亮的巅峰地位是要比蜀汉集团一把手的地位还要高一些。

是因为时间特殊,情况特殊,我们没有办法做纵向比较和直接比较。

所以这个话题没有办法简单地一刀切,如果论当时诸葛亮和关羽两个人都活着的时候,谁的权利最大,谁的关系最大的时候,我们只能说关羽的官职最大。

因为在关羽活着的时候刘备他自称为汉中王,此时的刘备还不是皇帝,对关羽的封号是前将军。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称号是什么呢,诸葛亮的称号是军师将军,军师将军的身份地位是远不及前将军的。

当然其实也没差多少,毕竟这个时候蜀汉人才也没有那么多,就那么几位。

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关羽之间有一小点差距,但这一小点差距就如同一道鸿沟直接区分出来了刘备的等级关联。

所以只要关羽活着的时候,关羽的身份地位一直是碾压诸葛亮一头的,这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刘关张三兄弟是最开始入股的呢。

换句话来说人家就是股东,你诸葛亮为战事工作再勤劳,你也只是一个公司高管而已,一点股份都没有。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职最大呢?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要从正史来看:

1、关羽在世的时候是刘备集团绝对的二把手,没有之一。张飞比不了,法正诸葛亮之流更不用说。

2、关羽主政荆州期间,与其说是刘备集团的封疆大吏,实际上更像是当时魏、蜀、吴以外的第四股割据力量。关羽集团的军政人员组成一律由关羽安排,甚至一定程度上包括了蜀与东吴的外交对接。

3、关羽死后,曹操给与关羽的葬礼规模是“王侯”级别,魏国都城所有文武百官全部出城参加。

所以,在关羽在世的时候,关羽和诸葛亮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诸葛亮真正的成为三国的主角之一,是在刘备病逝以后。

当然了,有时候官位与实权是两码事,大家都懂的。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应该是关羽大。

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事。有生杀大权。仅次于刘备。而诸葛亮为军师。

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而关羽已经死亡。

孔明最后也是假节,没有假节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