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如来佛祖不敢和太上老君动手,太上老君也不会去打如来佛祖。但是,真的动起手来,太上老君稳赢。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对师徒,太上老君是如来佛祖的师父,甚至是祖师。问题是,徒弟就一定打不赢师父吗?不一定。但在《西游记》中,徒弟就是干不过师父,哪怕是孙悟空,师父几句咒语就能收拾他。
其实,《西游记》中,如来佛祖还真想与太上老君过过招,但经历一番试探后便知趣地放弃了。而且,还被燃灯古佛罚到五行山进修了五百年。
这是怎么回事,《西游记》中写过这些吗?
如来佛祖是何来历,有没有实力与老君一战?《西游记》第七回中,如来佛祖应玉帝诏请降服孙悟空。孙猴子“不认识”佛祖,问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这番对话,其实隐藏了如来佛祖的来历,《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就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西方妙相祖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是释迦摩尼归敬无量寿佛,归依无量光佛之意。如来所说的,是大乘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而在《西游记》的特定背景中,则设计了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就是收伏黄眉佛祖的弥勒佛,过去佛则是燃灯古佛。
孙悟空第二次来到灵霄天庭,大闹了蟠桃会,仗着酒性,一路乱撞进入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宫。孙猴子知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见了兜率宫,猴子酒就醒了大半,自责为何走错了路。回头又一想,来都来了,为何不见一见太上老君呢?于是,一向蔑视灵霄天庭的孙悟空“整衣撞进去”。猴子来此都要“整衣”,整即归整,孙悟空这个小动作,那就有“皈依”之意了。
孙猴子见老君,为何有“皈依”之意呢?书中写道,孙悟空在兜率宫找了一番,四处无人迹,没见到老君。太上老君此时去哪里了呢?“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兜率宫在三十三天之上,老君讲道之处则更在其三层高阁之中。侍奉老君讲道的,则是佛门过去佛燃灯古佛。为何说燃灯古佛是侍奉老君讲道呢?燃灯既是“佛”,应当讲佛法,而在老子的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恐怕是来学道的。但燃灯的身份要远高于仙童、仙将、仙官、仙吏,所以,燃灯古佛既是学生又是“助教”。
这一笔,写的是“老子化胡为佛”。“道”可以理解为宇宙之道,佛亦是道,但在《西游记》中,“道”出自于道教,佛界是从道教中修炼而出。燃灯古佛都做了太上老君的徒弟兼助教,继承燃灯古佛衣钵的释迦牟尼佛,那就是太上老君的隔代亲传弟子了。
《西游记》就是这么写的,书中移植武德七年(624年)的“止浮屠”历史,反映了历代围绕“老子化胡为佛”而引发的佛道之争。虽然每次的佛道大辩论以佛门完胜告终,但吴承恩依然坚持“老子化胡为佛”。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讲的就是道家开辟混沌,佛界四大部洲诞生,太上老君在灵山(花果山)顶置八卦炉炼佛。由此,佛之“心猿”出世,也就是佛祖出世。开篇写的就是“老子化胡为佛”,而且,是从燃灯古佛这里开始,道孕育了佛。
燃灯古佛都是太上老君的学生兼助教,那是经历了多少劫才修得的善果。如来佛祖皈依燃灯,继承其衣钵,别说打不打得赢太上老君,恐怕连动手的心思都不敢明目张胆地表露出了。
观音菩萨试探太上老君,佛祖不敢得罪青牛精孙悟空大闹天宫,灵霄诸神都拿他不住,观音菩萨趁机请出了玉帝外甥二郎神前来助阵。没想到,二郎神也奈何不了孙猴子。二郎神只是“小圣”,哪里能拿得了齐天大圣?尽管如此,孙猴子的嚣张气焰还是得以压制。观音十分得意,几乎是以揶揄的口气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
老君是道德真君,修为极高,但观音如此挑衅,老君也就不客气了,反问观音:“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观音依然自鸣得意:“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太上老君反诘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观音不服,继续挑衅:“你有什么兵器?”
太上老君何等身份,观音竟然称呼“你”,是不是大不敬呢?老子肯定听出了观音的不敬,便以逗小孩的口气说:“有,有,有。”随即,老子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
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说罢,老君将金刚琢抛向花果山,打中了孙猴子的天灵,相助二郎神活捉了孙悟空。观音菩萨是佛祖的弟子,是前来试探老君的,被老君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大概也是悻悻地回斜月三星洞向佛祖缴旨去了。
孙猴子过金兜山时,被金兜洞的青牛精折腾得无可奈何,搬动了诸路神仙都无法逃过金刚琢的法力。青牛精是道家祖师爷的坐骑,道家诸神当然对付不了他,孙猴子只好去求师父“西方妙相祖菩提”。祖菩提如来佛祖情知祖师爷到了,当面不敢说破,暗中告诉金刚假装打一打,然后悄悄地把青牛精来历告诉孙猴子。孙悟空这才知道内情,到兜率宫把太上老君请来收伏了青牛精。
金兜山金兜洞,分明就是兜率宫,青牛精就是太上老君对观音说的,过函关时的坐骑。如来佛祖连青牛精都惹不起,他敢跟“化胡为佛”的太上老君动手吗?即便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更没有这般本事。
老君炼心魔,佛祖大闹天宫惨败收场除了金兜洞老君不敢声张外,平顶山之难就完全是道家斗法,佛门根本插不上手,为什么呢?平顶山,原本就是花果山。上文讲到,太上老君在花果山置八卦炉,炼出了佛心,八卦炉移走后,花果山的顶就平了,这就是“平顶山”。
孙悟空师徒四人连同白龙马进入平顶山时,银角大王变成一个受伤的老道,要孙悟空背他。那银角大王“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搬来儒、道、佛三座山,压在了孙悟空的身上。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原本是太上老君炼丹炉司炉的两个童子,银角竟然能够调遣这样三座山来压孙悟空,不是太上老君的法力又是谁有这样的本事呢?
虽然五方揭谛搬走了三山,孙猴子被解救了出来,但孙悟空却仰天长叹:“苍天,苍天!……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孙悟空这番哀嚎,不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翻版吗?佛祖心猿被一个银角小童折腾到这番田地,还能跟老君一斗?
平顶山即花果山,花果山即灵山。书中说,水帘洞中有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中的“福地”,对应了孙猴子学道之地,也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是“西方妙相祖菩提”,也就是如来佛祖修仙悟道所在,就是灵山。菩提老祖即如来佛祖,根源来自道教,是“老子化胡为佛”的隔代弟子。因而,孙悟空在灵山学的是“道”。
书中赞这里是“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福地即“佛地”,“灵台方寸山”首尾两字就是灵山,三星洞即灵山之心,也就是佛祖的心愿、心魔孙悟空。
书中说这里是“赛天堂”,难道不是吗?玉皇大帝所居之殿叫做“灵霄殿”,注意,整部《西游记》中写的都是灵霄殿,不是道教神话中的“皇极凌霄殿”,也就是凌霄殿。玉帝是道教教主,都搬到灵山宝殿中坐朝了,佛祖那就只有躲在三星洞中修持心性了。
于是,佛祖以道家的本事继续炼魔,传授孙悟空的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暗合道家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又以七年时间,训练孙猴子吃桃,为大闹天宫,夺回灵霄宝殿做足了准备。
孙悟空闹天宫,其实是佛道两家联手,对西王母发难。所以,孙悟空闹的是蟠桃会,猪八戒、沙僧也是在蟠桃会上对“老太阴”下手,老太阴,其实说就是西王母。这样的写法,其实是“老子化胡为佛”,佛道相融而赶走另外一支西教——这是《西游记》的主题之一,是另外的话题,此处搁下不表。
破坏了王母以蟠桃扩充仙班,笼络诸神以占据天庭的计划,佛祖心魔大发,要夺回灵霄殿。于是,孙悟空打到了灵霄殿外的通明殿里。道教教主玉皇大帝座下战将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恰好执殿,就把孙猴子拦在了灵霄殿外。
这一番大战,书中以好几首诗暗示,孙悟空就是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心魔发作,如来佛祖“欺心要夺斗牛宫”。
孙悟空出不了通明殿,更夺不了灵霄殿,玉帝便开始发难了,传旨把“佛老”请来,把如来佛的心魔压在了道家的五行山下。原著中,玉帝请的是“佛老”,有燃灯古佛在,释迦牟尼佛敢称“佛老”吗?玉皇大帝请的是燃灯古佛,不是释迦摩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如来佛祖)不得不把自己的心魔压到道家“五行山”,再修炼五百年。
太上老君“化胡为佛”,两次在八卦炉中炼佛祖心魔,又搬出五行山,为佛祖再修炼五百年提供了场所。道教是东土本土教,佛教是“外道”,但这个外道却是老子“化胡为佛”而派生。《西游记》写的就是佛道相融,东西方文化交融。
如来佛祖搞佛法东渐,一切都在道教的操控之下,无论他怎么折腾,始终都是道教的“弟子教”。如此,老君就不会打如来佛祖,只是以金刚琢警醒“天灵”,然后回炉再炼。佛祖更不敢跟老君打起来,经历大闹天宫的失败,佛法东渐便规规矩矩地启动了。
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毫无疑问,太上老君。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太上老君是鸿均老组首徒,一气化三清之一,(另外两个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府邸在三十三天之上的都率宫,道教始祖。
如来佛祖是自学成才,原来是一个王子,通过苦修,在菩提树下成佛,佛教始祖。
一个是名师教导,一个是自学成才。起点就不一样。
再说地位。
太上老君位于三清。三清之后是四御。我们想象中的玉皇大帝实际上只是四御之一,即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另外三个是北极紫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衹。也就是说,太上老君的地位比玉帝还高,而太上老君的宫邸也确实是天庭中最高的,三十三天之上,比凌霄殿还高。
四御之后是五方五老,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
这些都是天庭最核心的统治力量。
而如来只是天庭下属四州之一的西牛贺洲的地方诸侯而已,论修行时间,远远比不过这些上古大神。别被电视剧西游记给骗了,玉皇大帝在原著中不是凄凄惨惨地在桌子底下求救,而是宣如来降魔,孙悟空自始至终连凌霄殿的门都没有进,如来降服孙悟空之后的“安天大会”对四御之一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都尊称“大天尊”,对道家始祖的太上老君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双方手下,如来尊称燃灯古佛只是元始天尊下十二金仙之首的燃灯道人,观世音菩萨也是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真人,文殊,普贤都是小字辈。太上老君可是三清之首,佛教主力只是三清中排行第二的元始天尊的徒弟而已,论实力还不如未上封神榜之前的赵公明。那三清之首,大破诛仙大阵的太上老君什么实力就不用多说了。
总之,论修行时间,论天庭地位,太上老君绝对碾压如来佛祖,真对阵,如来扛不住。
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山中偶遇一和尚和一道士,给我说太上老君和如来梻祖的PK,极有意思,分享一下。
有一次我在一个山里寻访高人,遇见一位僧人和一位道士,两个人正在一个松竹茂密的小房子前院子里坐着喝茶,我远远看去,正是一番仙境之相。
我连忙走过去行礼,他们二人也很和善,便邀我坐下品茶。
我问他们二人法号。
僧道:贫僧法号知了。
道曰:贫道道号了知。
我说:二位仙师,有此妙号,必有所悟。弟子今日有幸遇见,还请多多指点。
便一顿操作猛如虎,拿出许多幼稚问题问他们,谁料他们一一作答,居然趣味盎然。
我有心为难,便问道: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了知道长笑着说:知了法师啊,今天遇见个抬杠的,你看,这样的问题都问出来了!
知了法师道:依贫僧看来,这位段施主,是来消遣咱们的,但是消遣归消遣,咱们也趁这个机会,给他解解疑惑,也算是一场缘分。
了知道长道:还是法师你慈悲,那好,就来说说,这两位教主,打起来谁会赢。
贫道的意思啊,太上老君会赢。
僧道:这是什么话,如来梻祖法力无边,十方三世一切尽在掌中,太上老君赢在哪里?
道曰:如来虽猛,老君也不赖啊,老君直契先天之元炁,悟万物之根源,说大道无量、演万物阴阳,差在哪里了?
僧道:老君一手遮天,哪知道天都在如来一白毫间。万法皆空,还有谁?还有谁?
道曰:老君一气化三清,清虚无为,玲珑宝塔头顶上祥云缭绕,金光四射,是真正的大罗金仙。如来佛祖,只不过是太上老君的晚辈。
僧道:了知道长此言差矣,若论辈分,这一世算不得什么,如来佛祖七梻出世之时,已在过去劫燃灯梻前座下学法,这辈分如何?
道曰:知了法师所扯太远,梻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你倒好,拿上一劫的资历来比大小。
僧笑道:了知道长也知道我梻门妙语啊,正因三心皆不可得,故如来之心,无边无际,如来之寿无量无尽。
道曰:知了法师也说我道门无量,无量也,归于虚极也,虚极就是无量,无量便是大量,是任一量,如此来看,岂不是老君妙甚?
僧道:了知道长啊,有个虚极之相,有个无量之相,已落在下乘,还在此说什么老君妙甚,老君听见,也只好摇头啊。
道曰:我只一说,你便反驳,情急之下,随我飘摇,我说无量便是无量吗,你的无量去哪里了?
僧猛然一惊骂道:你个牛鼻子道士,竟敢忽悠我,还好我晓得你的招数,和你说无量之时,我已把我的无量丢干净了,否则被你找见,岂不偷取。
道曰:好你个光头和尚,还敢留一手,要不是有个段施主在旁看见,岂不是没了人证。
我笑道:二位仙师,我适才并没看到什么无量有量,你们莫要扯上我。
僧道:其实啊,段施主啊,我们刚才也是为你演绎一下笑谈一下,其实按理来说呢,这二位教主之间,哪有什么高下之分。无论是现实的释迦牟尼和老子,没有高下之分,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角色,也一样没有高低之分。
梻道这两个,走到极致都是一样的,就算不走到极致,从一开始和过程,也有很多其实道理逻辑是一样的。
比如修定力,这个逻辑是一样的。我们梻家所说的空性,也就是他们道家所说的清净。都必须从修定力而到达。
道曰:知了法师所言极是,我们道家《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里有一句: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这个真常应物,就是梻家的观照,真常之心,便是梻家所说的那个无所住生其心,以这样的心,应物,应物就是观照心的世界,契入心的清净境中。因外部世界其实就是心的显现。所以真常应物,实乃以空心观照,也可以说以清净心观照。
从这些我们知道,咱们梻道两家,皆是殊途同归。只不过文字语句不同,世人以为两个不一样。老君之道,和如来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僧道:然也,皆不过是为了不同的度生机缘,而做的随变发展外相。若有人可以透过外相的不同,抓住精髓,便可脱开梻道文字教法桎梏,不拘一格修行。修行嘛,总的在心性,这两家其实都重在此,即使是儒家,也在极致之处等着。
我说道:二位仙师用心良苦,刚才弟子还差点要拉架劝和,原来如此,这是不是《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意思
僧道齐齐伸出大拇指道:孺子可教,给你点个赞点个赞!
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谢谢平台,简单的说两句,比如太上老君和佛祖如来打起来,如来佛祖,是打不过太上老君的,因为太上老君,是如来佛祖的大师伯,在封神榜里,如来佛祖的前身,是通天教主的大徒弟,也就是多宝道人,在封神榜里,通天教主都不是太老君的对手,何况他的大徒弟多宝道人,老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手拿金刚琢打遍天下无对手,没有哪个是老军的对手,太上老君去掉他老师,鸿钧老祖在天庭资格太老了,开天辟地第一人,老子玲珑宝塔头顶上有一亩地,大小祥云缭绕,金光四射,是真正的大罗金仙如来佛祖,是西方的第二个佛教领袖,他是太上老君的晚辈,按照修炼的道行,他和老君差了几十万年不是一个层次的,说的不好,谢谢
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毫无疑问,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能秒杀太上老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西游阴谋论”流行,孙悟空被认为是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和玉帝之间的棋子,太上老君则被描述成幕后大佬。
然而,《西游记》并不是宗教文献,它是一部古典小说,是小说就有自己的设定,又如何能拿其它文献来参考?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就是文臣设定,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他出过手,但直接被捽了个倒栽葱,这就是他的实力!
如今网上的人吹捧太上老君实力强无疑是说他“化胡为佛”“炼石补天”等,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虽是“三清”之一,但他却是玉帝的大臣,这一点就和所谓的宗教文献设定不同,太上老君是玉帝的臣子这一设定《西游记》中多有体现,这里就不再多述。
作为玉帝的臣子,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他从始至终都在为玉帝分忧,所以不存在他隐藏实力一说。
在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时,太上老君马上去和玉帝告状,使得玉帝增加兵力对孙悟空围剿,二郎神及众兄弟无法拿下孙悟空,太上老君丢下金刚琢偷袭,让孙悟空被抓;天庭众刑都伤不了孙悟空,太上老君立马提议将他丢到八卦炉中炼,还让孙悟空得了害眼病……可见太上老君为玉帝真的是尽心尽力。
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有人说太上老君放水,原因是太上老君不用金刚琢收孙悟空兵器却用金刚琢去砸他头,试想一下如果太上老君收了兵器,孙悟空还会恋战吗,肯定直接逃跑,况且太上老君用金刚琢砸猴头也达到了他预料的结果,让孙悟空跌倒后被二郎神抓住。
有人肯定又说,太上老君把孙悟空丢到八卦炉中时除了孙悟空的琵琶骨的勾刀所以放水!然而狮驼岭时三妖煮孙悟空等人也是先除掉他们身上绳子,难道他们也放水?至于为什么除掉勾刀(绳子),是因为太上老君自信将孙悟空丢到八卦炉中他必死无疑。
有人还说太上老君送了孙悟空火眼金睛所以他和孙悟空是一伙的,然而这火眼金睛就是害眼病,后来取经路上孙悟空没少因为这个眼病吃上苦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战红孩儿那一回。
所以太上老君是尽心尽力为玉帝分忧,根本没有对孙悟空放水,他也没有隐藏实力。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将太上老君捽了个倒栽葱,此后太上老君就一直忌惮孙悟空。在孙悟空取经救乌鸡国国王时来到兜率宫讨要丹药时,太上老君一看到他就赶紧吩咐童子们要多加防备他。
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
对于孙悟空大闹天宫,沙僧的评价是【闹得太上老君害怕】。
沙僧道:“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
而土地则评价是【孙悟空偏打老年人】。
土地道:“若去见他,他那棍子好不重,他管你好歹就打哩!”婆儿道:“他见你这等老了,那里就打你?”土地道:“他一生好吃没钱酒,偏打老年人。”
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捽倒太上老君凭的是真本事,并没有什么天庭放水一说,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太上老君。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分析太上老君的真实实力!
太上老君的实力
一、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西游记》中有出现过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其主要是来源于以下这两段:
1.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你这个孽畜,敢称什么南山大王。”
2.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这段话说出“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也因此引出了“太上老君是否开天辟地”的讨论。在明代《唐僧西游记》及杨闽斋版《西游记》中并没有“孙悟空说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这段描写。
百回本《西游记》公认最早的世德堂本是有这段描写的,所以我们辜且认为《西游记》中应有此段描写。即便如此,我们可以知道孙悟空说出这“三祖”的地位实际上是为了讽刺南山大王不知天高地厚,而孙悟空对于道祖太上老君的“开天辟地之祖”的认知正是来自于平顶山上银角大王的介绍。
在《西游记》的开篇就提到了这天地是盘古所开。看到这些,肯定就有人抬杠,说太上老君就是盘古,可书中并没有这个设定。参考书中设定太上老君是女娲,就明确说了他【化解女娲】炼石补天,既然没有说太上老君是盘古,为什么要自己去脑补呢?
那么,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要怎么理解呢?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书中对人参果树的描写!
1.这万寿山乃先天福地,五庄观乃贺洲洞天,【人参果又是天开地辟之灵根】,如何可治?无方,无方!”
2.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
看到没有,书中同样写出人参果树是【天开地辟之灵根】,难道人参果树开天辟地了吗?这里明显是要表达人参果树是在天地开辟时就已经存在,所以【开天辟地之祖】亦是这个意思。
当然,肯定还有人会再杠一下,说开天辟地和天开地辟不是一个意思,对此我们来看一下《西游记》的另一个版本《西游记传》,该作品被认为是吴版《西游记》的缩写版。
菩萨骂道:“你这泼猴,【他那人参果乃开天辟地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你怎么毁伤他树!”
也就是说,开天辟地和天开地辟是同一个意思。
为了进一步证明“开天辟地之什么”在古典小说中的意思,我们来看看古典作品中其它的一些相似描写:
1.龙女笑道:“这马猴才是个道地古董,他名字叫做支巫祈, 乃【开天辟地的一个大水怪】,被大禹王拿住,用”五行正一锁”将他锁住。 ——清《红楼复梦》
2.原是【开天辟地的神物】,善能变化,一见洞门开了,遂化成黑白二气,望空而去了。 ——清《妆钿铲传》
3.稽诸所祀,乃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有熊之三圣人焉,盖三圣人者,【开天辟地之圣人】也。——清《乌石山志》
4.《神农本草经》创于【开天辟地之圣神】,洵堪为论药性之正宗。——清《医学衷中参西录》
5.爱玉的(禁止),颇似属于此类,卓司令却做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客人】,无怪要性命丢脱,骸骨无存了。 ——民国《民国演义》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这“开天辟地之……”就是表示其资历老,存在的时间年久。
也就是说《西游记》中“开天辟地之祖”就是要说明在开天辟地时太上老君就存在了,并不是指天地是由他所开。
存在时间久远也并不能说明实力强,在《西游记》中玉兔精是天地没开时就在修炼,但她实力依然很普通。
二、太上老君化解女娲补天《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确实是女娲,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但太上老君炼石补天,就一定实力很强吗?这里【炼石补天】的重点恐怕是【炼石】吧,太上老君本就善于炼丹、炼兵器,所以炼补天石并不难。至于【补天】二字,在《西游记》中并不能代表实力很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西游世界”中连普通的神仙都能移山架海,那“放屁添风”的猪八戒和沙僧都认为换斗移星和担山赶月不值一提!
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
看到没,按猪八戒的说法这换斗移星和担山赶月的本领都不值得一提,所以那【补天】比【移星换斗】和【担山赶月】又能强多少?
三、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有化胡为佛的设定,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太上老君化胡为佛靠的是金刚琢而非自己实力。假如太上老君很厉害,又何必用【甚是亏他】?
至于“化胡为佛”是啥意思?很明显并不是指太上老君教化如来?因为《西游记》中设定,如来是大雪山成佛。
“化胡为佛”出自《甄正论》而非《老子化胡经》,《老子化胡经》在明朝已被认为是伪经,作者又怎会采用?《甄正论》中的“化胡为佛”则是说老子拜在佛祖座。
在唐僧到达灵山时佛祖曾告诉他那所取的经书是三教源流,也就是说儒释道均由此经书衍生而成,如此看来,似乎老君地位尚比如来地位低上一筹!
“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四、太上老君法宝多太上老君确实打造了许多兵器和法宝,但都对孙悟空无效。
1.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化不了孙悟空。
原来孙大圣是熬炼过的身体,急切化他不得,那怪虽也能腾云驾雾,不过是些法术,大端是凡胎未脱,到于宝贝里就化了。
2.幌金绳被孙悟空变个锉就给锉断。
他见面前无人就弄神通:顺出棒来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个纯钢的锉儿扳过那颈项的圈子三五锉锉做两段;扳开锉口脱将出来拔了一根毫毛叫变做一个假身拴在那里真身却幌一幌变做个小妖立在旁边。
3.七星剑伤不了孙悟空丝毫。
那怪将绳一扯扯将下来照光头上砍了七八宝剑行者头皮儿也不曾红了一红。
4.芭蕉扇被孙悟空捻个避火诀就给避开。
(孙悟空)将身一抖,遂将毫毛收上身来,只将一根变作假身子,避火逃灾,他的真身,捻着避火诀,纵筋斗,跳将起去,脱离了大火之中,径奔他莲花洞里,想着要救师父。
5.紫金铃只让孙悟空打了个喷嚏。
这行者只顾看玩,不觉沙灰飞入鼻内,痒斯斯的,打了两个喷嚏,即回头伸手,在岩下摸了两个鹅卵石,塞住鼻子,摇身一变,变做一个攒火的鹞子,飞入烟火中间,蓦了几蓦,却就没了沙灰,烟火也息了。
6.九齿钉耙伤不了孙悟空,还让猪八戒震得手疼。
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
7.也就只有金刚琢厉害点,但金刚琢的功效是防御,无法主动攻击,它对孙悟空都造成不了任何伤害。尽管这金刚琢能收万物,但青牛精拿着金刚琢最多也只是和孙悟空两方对峙,况且孙悟空根本没有耍阴招,孙悟空都变成跳蚤咬了青牛精却没有偷袭,给他一棒。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虽然地位高但实力一般。孙悟空作为后起之秀,又是《西游记》中的主角,实力远高于太上老君,他大闹天宫并将太上老君捽个倒栽葱也是凭的真本事。
实际上,不仅《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实力一般,如果你多读一些古典神魔小说你就知道古典神魔小说大多如此。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太上老君常常是德高望重的文臣设定,真正写他能打的也就《封神演义》。然而,《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是两部小说,没有任何关系,《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能打关《西游记》什么事,所以《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实力并不强,他远非孙悟空的对手。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实力弱在其它方面也有描述。比如,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打赌输了,再比如黄风怪的三昧神风能让太上老君“难顾八卦炉”;而太上老君自己也表示没有芭蕉扇的自己是降不住持有金刚琢的青牛精的,《西游记》中还没有哪个神仙会这样评价自己和自己的坐骑!
再说如来佛祖。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实力的设定就是天花板。他收孙悟空、降六耳猕猴、擒大鹏精,这些战绩都体现出了他的智慧、法宝和实力。
如来佛祖不仅实力高,法宝也强。如收六耳猕猴的金钵,降黄风怪的定风珠和飞龙拐杖等,这些法宝并不比太上老君的法宝要弱!
所以说,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实力要远强于太上老君!
如果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打起来谁会赢?
太上老君是道祖,如来是佛祖,没有打过。西游记上看,如来一只手收服孙悟空。太上老君,看到孙悟空从八卦炉里出来,害怕孙悟空。如来佛祖法力远在太上老君之上。也有可能太上老君不想和孙悟空一般见识,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故意让着孙悟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