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真的是地位超然,如同民间市井相传的那样优越?还是早已展现颓势了呢?

贾史王薛,其实是“家史王说”,其在朝中的地位,当以藩王看待。《红楼梦》的主背景是明末清初,但却是从“冷子兴”说起,以《朱氏世德碑》的记载为源头,写的是明代皇统与藩王之间的恩怨纠葛和生死火并。

朱元璋儿子极多,藩王也极多,但洪武三年(1370年)建藩时,只封了九大藩王。“家史王说”中的“王”,就是这九大藩王中的一家。由此可见,这家藩王在朝中的地位,那是相当的显赫。

那么,这家藩王又是哪家藩王呢?“家史王说”,“王”又是谁,要诉说什么样的家史呢?

冷子兴为何只演说荣国府,贾雨村为何不敢用“西”字

《红楼梦》第二回书说的是“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的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在扬州去世,林府西宾贾雨村遇到古董商人冷子兴。冷子兴说,去年年底曾经去了都城,住了八个月。于是,贾雨村便向他打听都中的新闻。冷子兴就从贾雨村“同宗一族”的贾家开始说起,讲述了宁荣二府的种种奇闻。

贾雨村分明说的是宁国府、荣国府,回目中为何只写“演说荣国府”呢?

但凡入了回目的内容或者人物,大抵就是故事的核心或者主题,冷子兴之所以“演说荣国府”,就说明《红楼梦》主体故事是围绕荣国府贾家展开的,宁国府虽然居长,类似于“宗人府”,但却是荣国府的陪衬。

冷子兴说:“荣国府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了”。贾雨村接过话头:“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

贾雨村这番话中提到了东汉“贾复”,于是,很多红学家竞相以此考证贾家的来历,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其实,贾复就是“贾府”、“假复”,两个谐音寓意合起来,就是贾家光复是假,做“王莽”是真。东汉贾复是汉光武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八宿)之一。作者以这样的隐喻把故事的大背景就基本定格于明末清初时代,《红楼梦》写的就是朱家藩王在崇祯自缢殉国后,纷纷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称帝大火并的悲剧历史。

因而,荣国府中的王夫人与其居室的三条金钱蟒,隐喻的是“王莽”。南明时代,又有哪家藩王真正是为了复明而称帝的呢?写书人说,他们都是“假复”真篡的王莽。没有王莽,恐怕成就不了贾复,这就是宁荣二府的先祖是“贾复”的寓意所在

贾雨村自认与荣国府同谱,便是同一个祖爷爷传下来的一支。故而,当贾雨村说起荣国府“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时,脂砚斋便在甲戌本中留下了一则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为何此处一定要用“西”字,而贾雨村又不敢用“西”字呢?原来,冷子兴、贾雨村所说的“金陵荣国府”是在广西桂林。

这是怎么回事呢?广西桂林与“家史王说”有关吗?这里难道也有一家藩王?

冷子兴、贾雨村是何来头,为何由这两人开篇“荣国府”

揭秘冷子兴、贾雨村之前,先引用一段《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则记载: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

这段记载,就是《红楼梦》中的“天香”、“仙缘”、“香橼(缘)”,白药一丸就是“冷香丸”。因冷香丸而出世,朱重八是不是可以叫做“冷香子”?

朱重八因投奔郭子兴而发迹,初改名叫朱兴宗,再改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大明立国后,朱洪武为厘清皇统宗室关系,避免皇位传承时的火并,给自己这一脉确定了“金木水火土”的字辈,各家藩王在此基础上另行单列字辈。所以,从第一轮“木字辈”之后(比如朱标、朱棣),朱家皇室成员男丁都是三个字的姓名。比如,崇祯叫朱由检,最后一个字是按五行字辈中的“木”,中间的“由”是燕王家的字辈。

朱元璋兄弟四人,便以其曾用名朱兴宗的“兴”字为字辈,三个哥哥分别改名为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组合起来就是“隆盛祖宗”。因为“冷香丸”而隆盛祖宗,加上郭子兴、兴字辈,那就是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

大明建立之前,朱元璋的三个哥哥都已经故去,只有大哥朱兴隆(朱重四)留有一子,名叫朱文正。朱文正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守谦,小名铁柱。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九大藩王,其中就有大哥的孙子朱铁柱,其封地就在广西桂林,封号是靖江王。朱守谦是实际之藩的靖江王,而他的爷爷朱兴隆、父亲朱文正则是靖江王一世、二世。

贾雨村后来居住在金陵兴隆街,贾家称他是“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就隐喻了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而荣国府名义上的袭爵者应当是贾琏,他的身边有两个贴身小厮兴儿、隆儿,这就意味着,荣国府写的就是靖江王府,藩地在广西。所以,贾雨村不敢提“西”字,脂砚斋这笔侧批,其实就是在故意写漏荣国府所隐藏的“天机”。

“家史王说”,主要说的是这家藩王的家史,并以此映射了整个南明藩王火并史、灭亡史。广西桂林靖江王是大明最终的藩王之一,规制与亲王同,只是俸禄减半。这家藩王在朝中的地位如何,那就不言而喻了。

金陵暗指靖江王城,荣国府暗藏“王莽”

林如海托贾雨村把林黛玉送进荣国府,黛玉便在“荣禧堂”中见到了“荣穆王”。荣穆王就隐藏在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三条符码之中,“荣穆王”是第十一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朱履祜之中朱亨嘉,也就是第十二代靖江王于崇祯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在桂林靖江王城面南而坐,自称监国,做了南明代理皇帝。

原本就不是朱家皇统,朱亨嘉却以“洪武”为年号,称帝元年就是洪武278年。这在当时,就是谋反,篡夺皇统。“贾复”随光武帝恢复大汉,而朱亨嘉称帝,绝不是为了反清复明,他就是“假复”,“贾府”中人。

林黛玉在王夫人起居室见到了三条金钱蟒,王熙凤所佩璎珞(项圈),上面有赤金盘螭文饰,“螭”也出现在荣禧堂中,就是一种没有长角的龙,也可以理解成大蟒。螭,其实是龙之九子之一,这就对应了洪武三年所封的九大藩王。王夫人的居室不在正房,而是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这就暗示了靖江王不是朱家正脉皇统藩王,就是朱兴隆的后代,贾政,便是“假文正之名”。

王夫人应当叫做贾夫人王氏,之所以直接叫她王夫人,是以这个人物暗示了他就是桂林靖江王的头人——“木头人”。与金钱蟒搭配,那就是“王莽”,影射的就是谋篡皇统的朱亨嘉。

桂林靖江王城坐落于漓江之畔,漓江与湘江同源,发端于灵渠(灵河)。“西方灵界河岸上”,指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城。这座王城是朱元璋敕建,依亲王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修筑,这就是《红楼梦》中的“都京”、“都中”。故而,《红楼梦》中所说的“金陵”,其中一层寓意就是说的这座小石头城。

桂林靖江王非但在规制上不弱于朱家亲王,而且,得到了朱元璋以及后来的皇帝格外的关照,即便是朱文正谋反被囚禁而死,朱守谦忤逆作乱,朱亨嘉谋朝篡位,朱家皇帝都没有撤藩。朱亨嘉之后,隆武帝以其堂弟袭爵,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歅也自称监国,但却真正地抗清复明。故而,书中以王熙凤“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样的语言,给予朱亨歅以“点赞”。

这家藩王虽然涉嫌忤逆谋反,却当真出过两个“监国”,哪怕是自称的。由此,又进一步提升了在朝中的地位。

护官符是一首反诗,南明“分瓜”导致缘尽弓弦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葫芦庙的小沙弥给贾雨村呈献了一张“护官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首次集体亮相。然而,细读这则护官符,其实是一首反诗。护官符为何是一首反诗,那得写专门的文章来解读。不过,这则葫芦案中的屈死的冯渊,却从旁暗示了“贾史王薛”的家史。

冯,是“二马”,书中有一处就写到了“二马同槽”的典故,说的是三国时期司马家族谋篡曹魏皇统的历史。其实,《红楼梦》从写作手法到主题寓意,都高度仿写了《水浒传》,《水浒传》写的就是以靖难之役暗写了藩镇之乱。藩镇,是封建制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这两部小说都堪称反对封建制度,揭示封建王朝必将灭亡的伟大著作。

“冯”,又读“píng”,是暴虎冯河之寓意,其中隐含了“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元春的这句判词,说的是大明、南明灭亡,绝非所谓的“虎兕相逢大梦归”。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说了一句酒令“花儿结了个大倭瓜”。随之,贾母带着刘姥姥等来到栊翠庵品茶。期间,妙玉展示了各种珍稀酒具,薛宝钗所用的茶具就叫“瓜分爮斝”。“瓜分”,分的就是南明这只大倭瓜,倭瓜,就是南瓜

南明历史上,有多家藩王称帝,但被历史承认的只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这就是书中写的甄家四次接驾。甄家对应的是贾家,代表的是大明皇统,即便弘光、隆武、绍武不算纯正的皇统,但与“假家”比起来,那是要正统太多了。宁国府,其实就暗喻了大明皇统。

南明四帝都死于清兵之手,永历皇帝朱由榔则是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这段历史,就暗写在了贾元春、贾探春的结局之中。

南明,或者说明朝以永历皇帝之死为终结,这一年是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农历壬寅虎年。永历皇帝朱由榔曾袭桂王之爵,与桂林靖江王一样,也是“月中桂子”。月,象征的是明朝,“卯”也就是明朝在《红楼梦》中的隐喻符码。朱由榔曾经顺大金沙江而下到缅甸避难,这段历史就隐藏在贾探春的册页画和判词之中,也以薛宝琴西海沿子真真国的故事隐喻。暴虎冯河,虎兔相逢大梦归

桂林靖江王两代自称监国的假皇帝朱亨嘉、朱亨歅也是死于缢杀,这也南瓜作者在书中隐伏了那么多的自缢人物。比如,林黛玉就是“玉带林中挂”,香菱也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画梁春尽落香尘,最先死于缢杀的,则是秦可卿。天香落尽,因冷香丸而兴隆的朱家,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家史王说”痛陈国破家亡

在刘姥姥的眼中,薛宝钗的住处犹如“雪洞”。其实,“雪洞”就在桂林靖江王城,也叫刘蟾洞(对应刘姥姥)。朱亨嘉因谋反被隆武帝活捉,王府太监便将王世子朱若极暗藏在雪洞之中。逃过这一劫,这个太监就把朱若极带到了全州湘山寺出家。这个出家的王子,就是后来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石涛也曾在金陵长干寺、大报恩寺两次接康熙之驾

靖江王城中有“青埂峰”,叫做独秀峰。所以,这里就是“西方灵界河岸上三生石畔”,暗伏三代靖江王被大明皇帝处死,藩府依然存在。独秀峰下有石涛,岂不就是书中的青埂峰下的石兄?

清初四僧中,还有一个大画家名叫朱耷,也就是八大山人,“大哥大哥有角只八个”,有朱重八的隐喻,也有八大山人的影子。八大山人原名叫朱统托,也是明初九大藩王之一,书中的宁国府的一大来历就是宁王朱权。朱权信奉道教,精通茶艺,是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这些都符合宁国府的描述。

大概,“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说的是这两大藩王世子劫后余生,因绘画和同为“清初四僧”而遇合了。金麒麟,说的就是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其中的麒麟暗喻了朱棣把长颈鹿当做麒麟的历史。

白首,意味着曾经的王世子没了头衔,以及落发为僧。《水浒传》中所说的“白额锦毛虎”等白额,暗藏的是一段献白帽暗示燕王可以做皇帝的秘史。“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就暗藏了“皇”字。所以,“白首双星”是削掉王爵,失落王冠的大明落魄藩王之后,也就是落发为僧的朱统托、朱若极。

“家史王说”,就是这样的“王”痛说家史,痛说末世劫难。如此,这个时期的“贾史王薛”在朝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地位了。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不同的时期排名也是不一样的。

最初的排名,就是“护官符”中那个阶段——贾史王薛。而到了“红楼梦”中描写的那个年代,变成了——王史贾薛。

在“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的排名就是按照实际的政治地位来的。

先说贾家

明清两代,“国公”是非皇族能够得到的最高级别的爵位,是超品爵位。根据红楼梦里的描述,当时全国只有八个国公,而贾府就有两个。这个感觉类似于开国十大元帅一家里出了两三个的感觉,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与此同时,宁国公同时还兼任着“京营节度使”。这个官位历史上并没有存在过,但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掌管首都禁军的大官,于宁国公的地位也是相称的。

在这个贾家刚刚兴旺的时代,贾府绝对是海内的顶尖权贵,所以他们能成为四大家族之首。

但是几代人之后,贾府人才凋敝到了无以为继得地步。宁国府方面,只有一个贾敬(贾珍的父亲)是有功名的,中过进士。可是他一心修道,不仅不做官,连爵位也不要,留给了儿子贾珍。贾珍除了花天酒地以外屁都不会,袭了一个三品的爵位以外,什么实职都没有。

而荣国府方面呢?在第二代贾代善死去之后,贾赦袭了爵位,可是贾赦跟贾珍一样,除了花天酒地外就是个废物。贾政倒是个比较正派的人物,但是也许是由于迂腐,也许是由于其他原因,总之官当的很小,只是一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等于建设部的副司长。这个官职,与贾家的地位是极不相衬的。

出了贾政之外,贾府在朝廷里没有任何官员,可以说核心权力层完全没有他们的事,这也是贾府败落的最主要原因。对于皇帝的核心圈子来说,他们是局外人。而元春的那个贵妃,主要是靠王家的关系,这个我们后面说。

再说史家。

史家是侯爵,初代的史公是保龄侯,战功不如宁国公荣国公。但官当的很大——尚书令!

尚书令是什么官?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时期,当的就是这个官。这是核心权力层的官职,搁在现在,怎么也是个常委。

史公是贾母的父亲,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贾母地位如此尊崇,而且见识远超贾府众人。因为贾母出身太高了。

而史家后来不仅没有败落,反倒居然多出来一个侯爵——保龄侯,忠靖侯。不过史家在书里,开始跟贾府保持距离。整本书里,好像史家只有无父无母的史湘云跟贾府往来比较密切(史湘云自幼丧父母,在叔叔家长大,叔叔就是保龄侯忠靖侯)。终整本书,史家没有什么重要人物来过贾家。而王家最核心的王子腾是跟贾府有过很多来往的。

次说王家

王家是最了不得的。

红楼梦里,王熙凤跟贾琏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子扫扫,也够你们贾家吃几辈子呢!”,贾琏不吭声。

为什么不吭声?因为王熙凤说的是真的。

王家的第一代只是伯爵,相比于贾府两个公爵,实在是差的太远。根据书里的描写,王家早期也只是管海运贡品的官,并不是什么实权大官,当时的王家,要跟贾家攀亲,属于高攀了。

可是风水轮流转,到了书里的时代,王家发达了。

王家爵位低,能承袭的代数少,反倒激励了子弟上进。几代下来,王家出了一个大Boss——王子腾。

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亲哥哥,贾宝玉、贾元春的亲舅舅,王熙凤的亲大爷。在书里他虽然没露过面,但是与贾府打过数次交道,还是很亲近的,甚至连贾宝玉得病还专程派人来探望。

王子腾是什么官啊?

先是京营节度使,就是当年宁国公的官,禁军的司令。之后升到了九省都点检。这个官历史上并没有,但是赵匡胤当年的官职就是“御前都点检”,“都点检”这个官类似于军区司令。九个省的军区司令,您想想这个官得多大?

到了后四十回,高鹗安排王子腾顺理成章的更进一步——内阁大学士。这就已经等于总理、副总理了,和贾母的父亲是一个级别的。王子腾自始至终都是掌握实权甚至军权的大官,处于核心权力层中。

而与大臣的子女联姻,是清朝皇帝经常使用的招数。贾元春这个贵妃,肯定不是靠她自己家得来的,因为贾府只有一群废物,只可能是皇帝为了笼络王子腾,所以封他亲外甥女为贵妃。

所以在红楼梦的世界中,王家最为富贵。

最后说薛家

薛家的排名很稳定——一直都是倒数第一。

薛家从一开始就没有爵位,薛公的那个“紫薇舍人”,类似于一个荣誉称号,而不是爵位。而他们家更没当过官,他们的地位比较特别——皇商。

替皇家采买,多少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国企老板。可是薛家虽然有钱,但是政治地位很低,毕竟商人在古代的地位就很低。如果薛家自己会经营的话,还可以攀附豪门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比如首代薛公攀附上了贾史王。

可是到了薛蟠这代,薛家已经完全败落。生意上规模大大缩小,薛蟠本人完全不懂经营。至于外部关系,更是只有一些纨绔子弟。连薛蟠本人犯了事,都要贾家出面摆平。在红楼梦的结尾,薛家连唯一的金钱优势都没有了,可见已经彻底跌落出权贵家族行列。

说到底,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主要还是决定于子孙是否成器。子孙有上进心的,比如王家,都兴盛了。子孙不成器的,比如贾家薛家,再大的家业都守不住。可见抓好儿女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红楼梦》里,贾王史薛四家,在四大家族里,如何排名?四大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如何呢?

贾家

贾家是四大家族的领头羊,高居四大家族之首。

贾家一门双国公。贾演是宁国公,贾源是荣国公。贾演和贾源是武将出身,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他们智勇双全,率领部队,东征西杀,纵横南北,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

皇帝登基后,对从龙之臣贾演和贾源十分厚待与器重,封他们为宁国公和荣国公,敕建宁国府和荣国府。明清两代,“国公”是非皇族能够得到的最高级别的爵位,钦赐他们的爵位可以世袭。焦大说,国公爷九死一生,挣下了这份家业,给了后代子孙泼天的富贵。

皇帝对贾演和贾源的评价极高,他给贾府的宗祠钦赐匾额,上面题写“勋业有光昭日月”,认为宁荣二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这说明皇帝感念宁荣二公当年为了国家肝脑涂地,血染沙场的功劳。

皇帝赐给宁荣二公的匾额还有:

以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宁荣。

除了皇帝记得宁荣二公的功劳,连黎民百姓也念宁荣二公的恩德。这说明宁荣二公深受皇帝器重。

贾家的爵位是仅次于皇族贝子的超品爵位。贾演和贾源在朝廷上也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他们属于四王八公集团,把持着朝政。

史家,王家和薛家都没有贾家的爵位高,职位高,他们都以贾家马首是瞻。

贾家第二代贾代善袭爵荣国公,贾代化袭爵一等将军,京营节度使。

此时贾家还是四大家族里的老大。

第三代:

贾赦是荣国公的长子,袭爵一等将军,贾政是皇帝恩典一个工部主事,后来升任工部员外郎。

宁国府贾敬考中进士,袭爵二等将军。后来贾敬修道,就辞去了爵位和官职。

第四代:

宁国府贾珍袭爵三等将军,他是否有官职没有写。

荣国府这边,贾琏捐了一个同知的官。贾宝玉,贾环,贾琮无职。

荣国府出了一个贵妃娘娘,她就是贾政的长女元春。元春原来是女官,后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在元春省亲时,已经被封为贵妃了。贵妃位居后宫中第三位,一般情况下,有皇后就没有皇贵妃,有皇贵妃就没有皇后,所以,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很高。

然而历朝历代,后宫不能干政。所以元春这个贵妃对贾府只有名誉上的美丽,没有实际权力上的好处。

第五代:

宁国府那边贾蓉是监生,后来捐一个五品龙禁卫。

贾家到了第三代便开始没落,没有实权人物。这时候,贾赦和贾政单独觐见皇帝的机会都很少,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下降得很多。再也没有当年老祖宗的风光。

史家

史家是侯爵,初代的史公是保龄侯。史公是文官,官职是尚书令!唐朝李渊登基后,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尚书令是核心权力层的官职,相当于宰相。

史公是贾母的父亲。

史家虽然位高权重,但是还比不上宁荣二公。史家位居第二位。

史家传到第三代,也就是史湘云叔叔这一代的时候,史家的地位就改变了。史家排在了四大家族中的第一位了。原因如下。

史家从一门一侯爵,变成了一门双侯爵。

湘云的叔叔史鼐继承了保龄侯的爵位,叔叔史鼎又得到了一个爵位忠靖侯。

建国初期很容易封侯,在和平时期就很难封侯了。史鼎一定是建立了什么大的功勋,所以被封侯了。

史家的人不仅有爵位,还有官职。保龄侯史鼎后来被皇帝外放。外放的官员,回京后一般都会升官。史家在朝廷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降反升。

因此史家的实力已经超过贾府,成为了四大家族的老大。

不过,史家不愿意和四大家族在一起混。两位侯爷史鼎和史鼐除了在秦可卿葬礼上出现过,很少出现在贾府。

贾宝玉生日,王子腾来送礼,却不见史家来送礼。史家通过史湘云和贾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

薛宝钗说,史家没有钱,很穷,针线活都需要娘们亲手做,显然不现实。一门双侯,而且有职务,不可能穷到自己做针线活的程度。

王家

王家的第一代是王公,他是县伯。在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行中,排在第三位。

王家的第三代王子腾继承了爵位。王子腾异军突起,担任了京营节度使,后来升任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是朝廷大员,掌握军队的实权。在军界,王子腾有话语权,在朝廷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子腾比贾府的第三代人和薛家的第三代人都有出息。而且王家和贾家,薛家的联系很密切。王子腾的两个妹妹分别嫁进了贾府和薛家。以王子腾为代表的王家取代贾府成为了四大家族的实际领导人。

正由于王子腾的如日中天,王夫人才敢和贾母叫板,掰手腕。王熙凤才不把贾琏放在眼里。

薛家

薛家的第一代薛公,没有爵位,只有一个紫薇舍人的官职。

薛家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都经商,没有官职。

商人再有钱,地位也是最低的。

到了第四代薛蟠这一代,薛家就开始败落了。由于薛蟠不懂经营,薛家的伙计开始坑蒙拐骗。薛家生意一落千丈。薛家的银子都少了。

薛家无论是第一代薛公,还是第四代薛蟠都是四大家族里的老末。

图片来自网络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极有名望的四大家族,从祖辈开始他们就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四大家族以贾家为首,可是到了贾政他们这一代开始四家的格局就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四大家族因为姻亲早已被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四家的颓势已有不可挽回的状态。

第一、贾家一路下跌,元春封妃的春风也没有唤起贾府的振兴

贾府在护官符上的名号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一点可以凸显出贾府的富贵。贾府的第一代是是宁国公和荣国公,他们二位的职位都是超品。

爵位的排序是公侯伯子男,公爵为仅次于王爵的高级爵位。公侯伯三等爵位的品秩都居于一品之上,明朝制度,公侯伯品秩均为超品,伯爵为超品三等爵,侯爵为超品二等爵,公爵为超品一等爵,而国公又是公爵中的第一等。清朝制度,子爵位同正一品,男爵位同正二品,公侯伯超品。

荣宁二公因为军功挣下了这一份世袭的爵位,可是从此贾府便一直承袭着爵位而没有更多的建树。宁国公这一脉比较有出息的是贾敬,他考中了进士本可入朝为官,可是他沉迷于修仙练道,爵位都让儿子贾珍承袭了。

贾珍只是承袭了爵位,没有特别的贡献。他的儿子贾蓉是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龙禁尉的职位,可是也从来没见贾蓉去正经当过差,因此不过是个挂名的而已。不务正业又荒唐至极的两代人使得宁府臭名远扬。

荣国公有两个儿子,爵位被大儿子贾赦承袭了,二儿子贾政本欲科举出身,但陛下体恤老臣,因此额外给了贾政一个员外郎的职务。到贾赦爵位也没有了,贾赦的儿子贾琏也不好读书,因此捐了五品同知的职务,这还算是一份正经差事。其余子孙都没有官职了。贾赦整天花天酒地不好好做官,贾政又不擅于政事也不愿管家事,因此贾府被管的越来越松懈。

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

荣国府知道自己渐渐远离朝政中心,因为便把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送入宫中,元春也比较成器,从女史慢慢升到了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封妃本可以给贾府带来希望之火,可是贾政实在不懂为官之道。借着元春的春风,贾政被点了两次学差,本是镀金身份的美差,可是贾政辛劳了几年回到京中以后依旧不温不火,甚至都赶不上他扶植起来的贾雨村。

贾府总体来来看就是当着闲差,既不会有高升也不会受到贬谪,不温不火早已没有当年的盛世,在朝中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表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内里早已腐朽不堪了。

第二、史家盛极一时,中途没落,晚期远离朝局

史家在《红楼梦》中是比较低调的家族,他们和贾府的往来,除了贾母这一辈的,便只有史湘云和她的两位叔叔了。史家的名号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讲述的是他们人丁兴旺、生活富足。史家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为文臣名宦之家。

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其属有六尚书,法周之六卿,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长官,统领吏、兵、礼、刑、户、工六部,是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统辖各部院,总揽全国政务,是真正的宰相。

史家本来只有一个爵位,即是湘云的二叔忠靖候史鼎,湘云一开始也是和他们一家一起生活,可是后来因为史鼎犯了错被夺了爵位,因此湘云便和三叔叔史鼐一家一起生活了,因为史鼐有功因此特许了当年史家的爵位保龄候给他。

可是此时史家的生活也早不如之前了,宝钗知道湘云的生活过的艰难,手工活都要她们女眷自己动手,可见史家此时也有了下滑的态势。史鼐虽然被重新授予爵位,可是他却被外派述职,如此一来他们一家也是远离朝局之象了。

第三、王家渐渐崭露头角,一步步走向中枢,可惜暗藏危机

王家便是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的娘家,王家最开始时在四大家族之中位列第三,他们家外面的名号是这样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家的富贵与显赫一目了然。

王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为军官将领之家。王熙凤之父袭县伯爵位。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升迁为九省统制和九省都检点。

太尉为掌管中央军事的最高长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太尉为秦汉时期的官职,是三公之一,与丞相、御史大夫并为全国最高级的官员。太尉总揽兵马,掌管全国军事,是最高级别的武官,乃天下军官将领之首。

王家在四大家族之中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这是极为难得的。除了王公长孙世袭县伯爵位,次孙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在第四回薛蟠一家上京之时就被升为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后来回京述职,通过探春的话我们知道他又加授九省都检点,总揽军政大权,管辖地方官员。

从王夫人后期掌权后的任意妄为也可以知道王家地位在不断上升,王家的官位一直在升,而且越来越接近中枢。

但是这也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王家步步高升,若是不加以收敛那么功高震主,王家便是立马会变成官家处置的对象。

第四、薛家盛极必衰,与夏家的联姻也挽不回颓势,逐渐走向没落

薛家在四大家族之中应该是最有钱的,但因是商人家庭,排在四大家族之末。薛家在外的名号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为书香继世、豪门巨富之家。

薛家为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紫薇舍人是唐宋时期的官职,品秩在唐朝与子爵同级,在宋朝与伯爵同级。紫薇舍人为天子近侍之臣,负责起草诏令,参决政务,执掌中书省诸事。

薛家除了祖父是在朝为官,到了薛蟠父亲这一辈时就已经转变为皇商了,对于朝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地位。薛父死后,薛家的鼎盛也是到了一个最高端,薛蟠接手之后就是一路下滑。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对于薛家的颓势,薛家也只是想到了通过姻亲关系来改善。一是薛蟠迎娶同为皇商的夏金桂,可是两家的情况相差不大,互助效果甚微;二是宝钗与宝玉的婚事,可是这件事一直悬而未决,薛家也只是一直客居在贾府,可以说薛家虽然富贵无双但基本上完全退出朝局。

赫赫扬扬的四大家族,表面上都是光鲜亮丽,可是贾家的衰败之象已经日渐暴露,其他三家的状态也未必有多好,他们四家在朝中的地位,除了王家,其余三家都已经逐渐退出,在朝中已没有话语权和地位了。“盛极必衰”是大家族逃不开的命运,子孙再不成器,那么一个家族的毁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四大家族,是金陵省的四大家族。也是开国时期的四大家族。

现在的贾家已经基本报废,宁国府贾珍只三品空爵,荣国府贾赦一等将军空爵,两爵都没有实际职务,话语权为零。而贾政只是个万年工部从五品员外郎,中朝会也只能勉强站到广场上吹风晒太阳。

史家还不错,两侯爵算是高等贵族。但都已经出外省做官,大约就是驻军职务。在地方当然很风光,可中央的话语权不高。

王子腾算是异类。京营节度使虽然不能比九门提督,但即便京畿大营节度使也是正二品,何况在首都掌握万八千军队绝对是重臣。然而这是过去,王子腾已经被外派出京奉旨巡边。不管九省都检点还是什么,一品大员是虚的,就如国防部特派上将巡查专员一样。显是明升暗降及失去了皇帝信任,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省总督巡抚誰会真听你的呢?

至于薛家,户部皇商几十上百家,实在不算什么,比如桂花夏家也是皇商。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红楼梦中的所谓四大家族的说法是根据第四回中的“护官符”作判断的。大多读者把“官”都理解成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统治者,这就是产生拟题人问其在朝中的地位的原因。

红楼梦借假隐真,假要绝对的服从服务于真,那么就这两者而论,真就是官,假就是仆从。贾雨村就是假,甄士隐就是真,甄士隐的消失就是真的隐,而把贾雨村这个假推向显位“官”位,“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就是通过“护官符”断案的。只有将甄士隐的女儿(真的希望)断给薛(雪)蟠才能保护真,真显现而发挥作用的希望就在于“化雪”而揭去掩盖。“葫芦”就是闷葫芦,就是藏着的东西;“葫芦僧”就告诉读者作者所隐藏的观点是“僧”是佛。这就是红楼梦开篇涉及的“一僧一道”。为什么作者把佛道作为真,就是因为佛道文化都敬“一”尊一,重视无为探索实践,重视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尤其是前所未有新技术新制造的创新。一僧一道所携带夹带的无用的石头(由口而诞而产生的文化,真正有用的人类是由人手探索创新而产生文化。)就是假,贾宝玉就是这块“石头”,就是假。“一僧一道”为什么要夹带石头,就是要借这个假隐藏真(隐藏“一”)。

“护官符”所说的“四大家族”,只有“薛(雪)”是假,而“贾”、“史(大史)”“王”皆是真。“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不假”就是言“西贝”道佛文化(相对于鲁之孔孟这个“东贝”而言)是真,而“东贝”之孔孟儒文化就是假。为什么儒文化是假?就是因为其“为堂”。“堂”就是“尚土”,就是尚风俗礼义。而道佛自然之道文化所尚的就是不凡不俗的“一”,就是开劈人类技术前进发展的技术创新。“白玉尚土”,“白玉”就是“中看不中吃不中用”的贾宝玉,就是废掉中华民族保家卫国武功的“银样腊枪头”。“金作马”,“金作”就是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先进,就是人类或中华民族快速前进(马)的动力,只有不俗不凡的“金作”经常产生“一”,才能快速引领人类发展。“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个史就是大史,就是贾母。“阿房宫三百里”是秦始皇的辉煌业绩,体现了秦始皇的辉煌建造制造的业绩;“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就是言金陵史观不满足于秦始皇的业绩,要开拓更大业绩,创造更大的辉煌。金陵史之大史观是以人类生产制造建造技术的创新进步为衡量标准的。而中华盛行是儒学编年或年表史观(孔子春秋,司马迁史记)则不能反映并激励中华民族的技术进步,所以是“小史”,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就是小史。《庄子》中的“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就是站在大史观角度讽刺孔子春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东海”形容的就是人类所创新创造的浩如烟海的生产制造技术,“白玉床”就是产生前所未有技术创新的孕育和产床,所产所生的就是新的“一”,就是龙,就是中华民族新的希望。为什么缺少白玉床?就是因为儒家史观淡化替代了大史观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为什么来请金陵王?就是因为大史观王者强者史观能修复白玉床,强大王族强大成王的原因就在于强劲的技术创新进步活力,就在于多产生新“一”。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人手文化发展的结果,“人手”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性的体现,而语言情感文化则是动物界的普遍文化,就像“脚”,是动物的通性或共性。这就是脂砚斋批“天子脚下,擦屎用鹅黄缎子”的原因,“天子”就是“一”(天人合一,天为雄,人为雌。),“一”就是红楼梦最居高位的真意皇城。“脚”“情”“礼”等通性文化理念就是“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所说的就是薛的作用,“珍珠”本来是珍贵的,就是由于薛的作用才使真的珍贵的东西变得失去大价值。红楼梦中的真由于薛(雪)的掩盖而失真失价。“丰年好大雪”并不是瑞雪兆丰年的世俗意,而是言流传很久的儒史文化就是“丰年”,儒史文化理念就是喜好失真失去珍贵价值的假文化,可知其欺骗人坑害人的本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