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杨志在历史真实中,曾经出任北宋“选锋首”。因而,在《水浒传》中,杨志就是梁山的“八骠骑兼先锋使”。也就是说,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是有历史原型的,入选梁山八骠骑有“历史原因”。

那么,杨志的历史原型是谁?为什么只能入选梁山八骠骑,而不能凭借武功位居五虎将之列呢?

杨志的武功绝对能入选五虎将

林冲为取投名状,在梁山脚下与杨志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两人正杀到“分际”,因为王伦叫了一声“两位好汉不要斗了”而停了下来。

这场打斗因为一个词“分际”而引发了争议,林冲的忠实拥趸认为杨志要败了。我却认为,这场战斗远远没有分出胜负,“分际”是难解难分之际,不是分出胜负之际,林冲、杨志旗鼓相当,都具备五虎将的实力

还有读者认为,王伦叫停,林冲率先跳出圈子,也是林冲想打就打,想停就停,占据了上风。王伦因为要留杨志以制衡林冲,见杨志要败,所以叫停。其实,这两点都是脱离文本的臆想,书中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意思。

林冲先跳出圈子,不一定是占据了上风。比如,林冲与曾头市老四曾魁交锋,斗过二十回合,曾魁“料到斗林冲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勒住马不赶”。这场战斗与林冲斗杨志高度相仿,曾魁并非不是林冲的对手,而是想引林冲进伏击圈捉将。曾魁也是“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林冲立在原地不动,难道林冲落下风了吗?

林冲的徒弟曹正曾经与杨志大战了三十回合,也是打不过杨志而跳出了圈子,杨志也是站在原地不动。莫非,曹正也是“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而占了上风?

至于王伦想留住杨志制衡林冲,那是王伦把杨志请上梁山之后,喝酒时才忽然冒出的想法,与叫停打斗没有关系。

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家将的后代,曾经中过武举而做了殿司制使官。因而,杨志武功高强,刀枪俱佳,弓箭技术一流。《水浒传》中有十个“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杨志就是其中之一,桃花山与呼延灼连续单挑“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便证明他无论在马上还是马下,都具备五虎将的实力。

梁山有七大“万夫不当之勇”,五虎将中有四位,另外三个都来自二龙山。不是“万夫不当之勇”的林冲都可以进五虎将,杨志为什么不能呢?

但是,梁山好汉排座次不论武功,也不论资历、资格、人情等等,大规则是“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比如,后面要讲到的段景住,此人因为长相而得绰号金毛犬,其对应星号是地狗星。犬、狗是一个意思,金毛犬恰好对应了地狗星,而地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最后一位,段景住当然得坐梁山第一百零八把交椅了。

五虎八骠,以及十大步军头领,等等,是梁山好汉第二次排座次,同样不以武功绝对地排。杨志进入八骠骑兼先锋使,是因为他的故事中有对应这个座次的真实身份。

杨志追随种师道兄弟攻辽抗金

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童贯剿灭方腊后,率兵北上夹攻辽国。到达河间府,童贯分雄州广信军为东西路,向辽国幽州发起攻击。都统制、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总东路兵,其麾下“王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在劳,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

选锋军,就是先锋敢死队,杨志“将选锋军”,就是先锋敢死队首领,正对应杨志在梁山的“先锋使”。那么,这个杨志是不是《水浒传》梁山好汉杨志的原型呢?

童贯指挥失误,加上北宋军队战斗力很弱,种师道、辛兴宗东西两路均遭到辽国的反杀,大败逃窜。种师道反对童贯的军事策略,不赞同与金国联手灭辽而被刘延庆取代。不久,宋徽宗以重金请金国打下幽州,辽国灭亡。在联手攻打辽国的过程中,金国看到了北宋军队竟然杀不过残辽,便悍然发动了灭宋之战。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种师中率部与金兵大战榆次。金国主帅完颜宗望(斡鲁补)以重兵进击,战况异常残酷。《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小雅》中记载:“战士日给豆一勺,皆有饥色。翼,日贼遣重兵迎战,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

这则记载中,就足以证明《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取材于历史真实中的“招安巨寇杨志”,他就是“先锋使”因而入选八骠骑。

宋军粮草不继,将士们每天只能得到一勺豆子给养,如何打得过兵强马壮的金兵?战斗失败,杨志因为是“招安巨寇”被诬不战而逃。因为杨志怯战从小道逃跑,导致种师中阵亡。

李纲在《梁谿集》中,同样记载了这场战斗,但却与《靖康小雅》的说法完全不同:“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旣溃,志不免退师。诸将散逸,志独收集残兵保据平定,屡次立功,杀退敌马,理须激赏。”

这是李纲在接到前方宋将刘韐、王等人的战报后,给宋钦宗上的奏章。宋钦宗接到李纲的奏章后,御批:“甚可喜,皆卿措置所致。贾琼、杨志疾速保明功状,当优与推恩。”

《水浒传》中,确实隐伏了“宋金海上之盟”,也暗写了梁山好汉与金国之战。但是,绝对不是续书《征四寇》中的神剧,北宋因为与金国联手夹攻辽国而迅速灭亡,历史真实中的“招安巨寇”杨志就被写进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中,他原本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理所当然地位列“八骠骑兼先锋使”。

《水浒传》中的“宋金海上之盟”

《水浒传》是一部隐藏历史真实的巨著,施耐庵以北宋兴亡史暗藏明朝“靖难之役”,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因而,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是必然要写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首先隐藏在“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之中

鲁达在“潘家酒楼”遇见了金翠莲父女,鲁提辖问及情况时,金翠莲的父亲说:“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老汉父子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

这段话中,就隐藏了灭掉北宋的金国主将完颜宗望,也就是斡鲁补(斡离不)。斡鲁补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二个儿子,因而是“金二”,金二住在“鲁家酒店”,他就是斡鲁补。金二所说的状元桥,其实是一个时间节点,指的就是“宋金海上之盟”启动之年,即重和元年(1118年)

重和元年,宋徽宗第三子赵楷高中状元,因而,施耐庵以“状元桥”暗点了这样一段历史:“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

鲁达拳打镇关西时,骂道:“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老种经略相公,就是《三朝北盟会编》中的种师道,而“关西五路廉访使”指的是童贯。

《宋史·童贯传》中说,蔡京做了宰相,商议夺取被西夏占领的青唐,便力推童贯为主帅:“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童贯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最终导致了北宋灭亡,因而,“镇关西”是杀猪卖肉的狗一般的人。“猪”指的是生肖,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属猪,而宋徽宗则是属狗的,郑屠杀猪卖肉,是“狗一般的人”,意味着宋徽宗、童贯出卖了大宋祖业

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宋辽联盟夹攻辽国,成功之后,北宋得到燕云十六州。但是,因为北宋军队实在不堪一击,金国便把这个“强媒硬保”的盟约变成“虚钱实契”,北宋不仅没能得到燕云十六州,还倒赔本钱,被“赶打”出了汴梁,葬送半壁江山。

“宋金海上之盟”的使着是从汴梁出发的,施耐庵以金翠莲父女从汴梁来到渭州,却以“状元桥”暗示,这件事就发生在东京汴梁。同时,又以种师道、种师中兄弟日后的攻辽抗金作为重要符码,暗写了这样一段北宋亡国历史。

杨志卖刀杀牛二,其实也是暗写的北宋攻辽,“牛二”的暗喻之一,就是属牛的辽国萧太后。历史上没有鲁达其人,《水浒传》中追随种氏兄弟攻辽、抗金的是杨志。所以,是杨志联手鲁智深打下了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

杨志经历了“宋金海上之盟”,他原本就是“选锋首”,做梁山八骠骑兼先锋使,实至名归,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曾头市之战暗写了梁山好汉抗金

《水浒传》中说,曾头市的老子曾弄“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因而,梁山两次攻打曾头市,是以“招安巨寇”杨志为线索写的梁山好汉抗金。虽然榆次之战种师中阵亡,杨志收拾残兵,但此前却是打败了金兵,招致斡鲁补亲率重兵反击。种师中的部队因为饥饿兵败,书中便以鲁智深打架饿肚子暗写了这段历史

曾头市之战是因为段景住偷了一匹照夜玉狮子而引发的,这匹马是金国王子的坐骑,金国王子就是指的斡鲁补。书中说,段景住是幽州人,在“枪杆岭”盗得了照夜玉狮子。枪杆岭当时是辽国的属地,金国王子在那里牧马,便意味着“宋金海上之盟”已经开始执行,金国发起了灭辽之战。

两次曾头市之战中,除了照夜玉狮子外,还隐藏着两匹名马,一匹是宋徽宗御赐给呼延灼的踢雪乌骓,另一匹就是大名府天王李成的玉麒麟。玉麒麟是卢俊义的绰号,在“宋金海上之盟”之盟的隐喻中,就是一匹制服照夜玉狮子的战马。

“宋金海上之盟”是辽国汉人马植给童贯献“平辽策”而肇始,重和元年时,宋徽宗又以马政为使,以买马为名,从登州上船,取海道到达了金国。这三匹“马”,就对应了《水浒传》中曾头市故事中的三匹马。

第二次攻打曾头市,杨志负责攻打正北大寨,这一笔也是照应了历史真实,“招安巨寇”追随种师中与金兵大战,就是在“北地”。梁山发起总攻时,鲁智深、武松这一路追杀副教师苏定,在“北地”与杨志会师,射杀了苏定。

《水浒传》中隐藏了“宋金海上之盟”,曾头市之战不过是局部的胜利,“金国王子”尚未出马。因而,梁山大聚义时,“西北乾方”就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裹挟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这一处描写,就是“宋金海上之盟”的结果,“大金盘”象征的就是金国,“正南地下”意味着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赵匡胤写了两句《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其中的大金盘“后来以为应大金破汴梁之谶”。

毋庸置疑,《水浒传》写的就是北宋的兴亡历史,并以“宋金海上之盟”为主线,交代了北宋速亡的根源。所以,“招安巨寇杨志”,就是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无论杨志武功有多高,都只能位居梁山“八骠骑兼先锋使”,而不能进入五虎将。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要说水浒传中最低调的一个高手,估计就是杨志了。杨志绰号青面兽,乃名门杨家之后,从小舞刀弄枪,练就一身好武艺。他本武举出道,曾担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被罢了官。没有了俸禄,杨志生活过的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能卖了自己心爱的刀讨些钱财,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无异于身上割肉。

就在杨志去往东京的途中,不巧遇到林冲要立“投名状”,两人在山林间好一番龙争虎斗。原文中写:“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圆睁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能和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的林冲打这么久,还不落下风,可见杨志手里的刀不是吃素的。后来,他得到了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官拜管军提辖使,那梁中书为何如此赏识杨志?其实是要经过考验的,不是光靠嘴皮子和脸吃饭,因为杨志在大名府教武场上,与周谨比试枪、箭功夫,结果杨志两场都胜了。后面又与“急先锋”索超相斗了几十回合,棋逢对手,不分胜负,梁中书见他如此勇猛,才给他管军提辖使的位置坐。

这样看来,杨志既战平林冲,又战平索超,似乎对其武艺不太好下定论。不过仔细分析下,可以发现,杨志战林冲是主守,而战索超是主攻,两者之间是有些许差别的,强攻那一方肯定是比较累的,而防守那一方则是比较轻松一些的。所以,两者权衡之下,我个人认为,杨志的武艺在索超之上,却又略逊林冲一筹,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

梁中书派杨志护送寿礼给蔡京,不料途经生辰纲时,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杨志无法交差,只能落草为寇,和鲁智深一起当了二龙山的寨主,无奈,杨志的官宦仕途可谓是艰难坎坷,也只能怪时运不济了。此后,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失利,败逃到青州,慕容知府派他征剿桃花山。桃花山寨主李忠、周通两人自知敌不过虎将呼延灼,于是派人向二龙山求救。于情于义,不能推迟,鲁智深、杨志和武松只能带上人马赶去相救。原文写到:“鲁智深轮动铁禅仗,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至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暗暗喝采道:‘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两边鸣金,各自收军暂歇。”呼延灼和鲁智深两人打累了,各自回去休息,少停,呼延灼按耐不住,又出来叫阵。原文写到:”鲁智深待正要出马,杨志叫道:‘大哥少歇,看洒家去捉这厮!’舞刀出马来与呼延灼交锋。两个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又暗暗采道:‘怎的那里走出这两个来!恁地了得!不是绿林中手段!’杨志也见呼延灼武艺高强,卖个破绽,拨回马,跑回本阵。“从这里可以看出,杨志要打赢呼延灼是不可能的,而呼延灼一时半会也攻不下杨志。

从上面客观来看,呼延灼先后和两人打了一百多回合,中间只是休息了一小下,力敌鲁智深和杨志,而不让他们占到任何便宜,最后杨志还是卖了个破绽,回到阵中。呼延灼是那种遇强则强,越打越勇的猛将,如果再打下去,估计杨志可能会力有不逮,稍落下风。不过,呼延灼对他们两人的评价还是挺高的,称赞道:”我见这厮们武艺精熟,原是杨制使,鲁提辖,真名不虚传!“能得到呼延灼的认同实属不易。综上可见,杨志与林冲、呼延灼这两个虎将还是有些许差距的,但至少,我个人觉得,杨志的水平应该和秦明、董平这两位虎将相当。至于为何没有位列“五虎将”名次,这和杨志的背景、性格有着一定的关系。

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排名,不是全靠武力来排的,其中还要看他的资历、背景和处事能力。就比如秦明,他武艺肯定不如林冲和呼延灼,但架不住他和宋江的关系铁,所以才稳稳地位列五虎将。再看,武松也排在杨志前面,不是说武松的武艺就比杨志好,主要是武松心性很强,能冷静分析各种复杂情况,并找出原因,妥当处理。但是,杨志性格古怪,不爱说话,自然人缘极差,只能屈居八骠骑,而且他的理想是报效国家,不是落草为寇,自然也就对这些排名不以为意。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当时梁山人才济济。(除此不好解释,否则是牵強附会)[捂脸][耶]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杨志入选八骠骑,并且是第三名,列花荣和徐宁之后。按他的武功和出身,确有些高手低配的味道。

但是,仔细分析《水浒传》原著,杨志未能进入五武将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论武功,杨志在梁山武将中确实不应小觑

作为三代将门之后,五候杨令公之孙,杨志的武功绝非空有虚名。不论马上马下,都有精彩表现。

1、杨志的马下武功,可与林冲持平。

作为殿司府制使,杨志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无法回京述职,只好筹备银两赴京活动,希望能官复原职。路过梁山,与被王伦逼下山弄投名状的林冲相遇,两人大战四五十回合,不见胜负。可见杨志的马下功夫不在林冲之下。

2、杨志的马上武功,能与呼延灼持平。

杨志把资财全部部耗尽才见到高俅,可惜被高俅一顿痛斥赶了出来。杨志盘缠用尽,无钱住店,只好把家传宝刀拿到街上卖掉。不料又遇泼皮无赖牛二纠缠,他一时性起杀了牛二,又吃了官司。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梁中书有意提拔起用他,先让他与副牌军周谨比武,马上和射箭杨志都大胜。周谨的师傅是留守司正牌军,后来也上了梁山的急先锋索超,他看到徒弟输得很没面子,便主动要与杨志比武。结果两人在马上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后来索超在梁山名列马军八骠骑第四名,在杨志之后。

另外,在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杨志曾与呼延灼在马上交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呼延灼都觉得纠结,没想到二龙山的草寇竟有如此能人!而后来呼延灼名列马军五虎将第四名。

综上分析,杨志的武功,与林冲和呼延灼这两员五虎将难分上下,把他位列马军八骠骑第三名,确实有些低配。

二、杨志上梁山,是三山聚义的集体入伙。三山集团在梁山就是属于外来户

作为蒋门之后,杨志从心里往外是瞧不起梁山的。他与林冲斗武后,王伦再三搀留他入伙,他仍旧下山去谋求官职。他被大名府梁中书看好,经比武后提拔他做了管军提辖使,重用他押运生辰纲。

杨志的命运实在太差,押运生辰纲又被晁盖等人劫走。他无奈之下,只好和鲁智深一起上了二龙山。到了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杨志和鲁智深武松是要救出被呼延灼捉去的孔明,才派孔亮去梁山找宋江求救。待打下青州后,杨志和其他好汉一同归顺了梁山。

由此可见,杨志上梁山的过程是团队入伙,既非被逼,也不是自身主动,而是随众而来,当然不会受到重视。

三、杨志对梁山没什么重要贡献,与那些被俘、被骗、被官司逼上梁山的朝庭军官有明显区别

尽管杨志出身将门,武艺也相当高强,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这伙好汉都是平民,包括鲁智深和武松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上山后既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更没得到重要地位。他们二人只座到步军头领老大和老二位置。而杨志只座到马军八骠骑第三名,而第一名的是宋江的亲信花荣。

再看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除了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以外,其他全是朝庭叛降的军官。连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资格最老,功劳最大,武功超强,稳座梁山第四把交椅的元老,都被挤在了五虎将第二位。相形之下,像杨志这样开始就瞧不起梁山,命运多变的从三山上来的人物,能有现有职位,就已经是不错了。

四、杨志的性格明显与众不同。他不爱表现,少言寡语,形象不鲜明,存在感不强

杨志在梁山没什么朋友,遇事也不像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爱出头露面,给人一个没有主见,存在感不强的印象。在朝庭方面,高俅压迫他,当官路子都被命运折断。他等于是既没有好命运,也没有好人缘。

而要在梁山风生水起,是要靠多方因素的,这一点从现有座次就能看出一二:

1、卢俊义的二把手就是个牌位,他既使棍棒天下无敌,也只是拿来捉史文恭所用。

2、三把手吴用是个两面派,他看到宋江势力强大,早在晁盖没死时,就已死心塌地归附了宋江。

3、四把手公孙胜是个散仙,在梁山没正经住上几天,不是回家探母,就是下山云游,打高唐州用得上他的法术时,还得下山去到处找他。

4、马军五虎将被朝庭军官占领。马军八骠骑第一名被宋江亲信花荣把持。

5、步军头领是鲁智深和武松。可惜梁山下山征战,步军出彩的机会少之又少,都是打替补或跑龙套。

在这种形势下,像杨志这类人物,实在是丢进人堆里不好找到的角色。

总结:

综上所述,杨志之所以进不去马军五虎将,甚至连马军八骠骑都排不到前面,不是他武功排不上位,而是他的命运、性格、为人处事和所处身份所造成的。

另外,宋江这样安排人员,是否为了日后招安作好人脉方面的铺垫,从而把杨志作了牺牲品,则不得而知了。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不要拿背景说事,其人一幅丑陋的嘴脸;装腔作势假正经的行为,一心想捞个一官半职;在梁山,并没有什么贡献;按照他的武力值,给他个八彪骑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力绝对不输五虎将,为何只能入选八骠骑?

在《水浒传》众多英雄的武评排序中,有一个人物是很特殊的,他可以说是梁山上的另一个林冲,武功也与林冲不相上下,起码和林冲单挑时没有失败,两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斗了四十多个回合未分胜负。另外,杨志更出身名门,最终只是被形势所逼,落草为寇,虽然跟林冲上梁山的原因不一样,但他俩都是“逼上梁山”的典型,可是他却不能像林冲一样,排进梁山五虎大将的行列,只能作为八骠骑,这就有点让人不好理解了。

当然,再不好理解的事儿,也有很多解释,比如有人说杨志是“平手帝”,虽然武功很高,打谁都不相上下,但只不过都是勉强维持平平,而不能获胜,这样的战绩,是配不上虎将的;还有人说,杨志性格太过古怪,总是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做强盗对他来说,总有些不甘心,所以宋江自然不会太重视他;更有一种直接简单的说法,说五虎将只有那么精贵的五个指标,典型的狼多肉少,因此只能有所取舍,杨志自然要认倒霉。

其实,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也都是孤证,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能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少了对杨志武功的定位,准确地说,他确实是略逊于林冲等人的。首先,他能与林冲打成平手,在于林冲当时的心态是非常矛盾又急躁的,因为王伦逼他杀人纳投名状,可林冲等了两天,都没有“收获”,心绪自然影响发挥。

杨志还与另外一位五虎将有过交手,此人便是呼延灼,两人也是四十回合不分胜负,看起来杨志不错,但前提是鲁智深已经斗了呼延灼四五十回合了,这就相当于鲁智深已经贡献了助攻,但杨志依旧没法收人头,而且此战所谓的平局,还是杨志知道呼延灼厉害,“卖个破绽”,先跑回本阵的,其实杨志还是输了。由此可见,杨志的武功比起代表五虎将平均水平的林冲和呼延灼,确实稍有不如。

巧合的是,虽然杨志处处像林冲,处处略逊于林冲,可是他最后的结局竟然也跟林冲极为相似,都是在征方腊的途中染病,郁郁而终,毫无声息,也许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在作者心中,实在是不忍看到他们被敌人杀死,或在战场上惨遭意外,但他们的悲剧性格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实现因功受赏,为大宋朝廷重用的结果,所以只能为他们设计出这样一个默默退出的黯淡结局。

封妻荫子作为杨志一生的追求,最终还是求之不得,这跟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两样?有的时候,对理想太过苛求,不仅会让自己很累很痛苦,更会因此导致心态失衡,勉强自己做一些不能甚至不该做的事,结果只能误入歧途,越陷越深,像杨志一样,在梁山都无法凭本事拿到相应的地位,何况是回到大宋主流官场上呢?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一场空,何苦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