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水浒传》之“水浒”究竟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恐怕只有《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能够理解,除此之外,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正确的解读。欺世盗名的金圣叹伪造“贯华堂本”《水浒传》,大放厥词瞎喷瞎评,其实根本就没有触及“水浒”之皮毛,这厮什么都没有读懂。
那么,《水浒传》之“水浒”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说史上只有两人深知其中寓意呢?
开篇词点明“水浒”含义《水浒传》开篇词总共两首,第一首是《临江仙》,第二首是《南吕宫·玉娇枝》。施耐庵在这两首词曲中,点明了《水浒传》的主题,也交代了这部书为何叫做“水浒”传。我在专栏文章中,比较详细地解读了《水浒传》的开篇词(曲),这篇问答中简要地解读“水浒”是什么意思。
《临江仙》中有这样一句:“评议前王并后帝”,整部《水浒传》都是围绕这句话,以北宋徽宗时期的梁山大聚义故事为线索,隐伏了古往今来诸多皇帝,尤其以唐、宋、明三朝皇帝为最多。而且,这些皇帝都以水浒人物出场,也就是说,水浒人物的背后隐藏的是皇帝。
比如,唐牛儿、牛二、李小二,这三个人物隐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与北宋有关的柴宗训、萧太后。这里简单说说这三个人物为何说的是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所以是“李小二”,李世民属牛,他就是“唐牛儿”,也就是“牛二”。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在书中隐藏李世民呢?
《水浒传》的主体故事不是写的北宋,更不是写的唐朝或者五代、辽国,而是借用一些朝代谋朝篡位的历史,影射明朝的靖难之役。施耐庵经历了这段历史,更知道隐藏在这段历史背后的诸多真相。因此,以李世民所搞的“玄武门之变”来暗射明朝这场朱家大火并。施耐庵认为,靖难之役就是发生在明朝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中,天策上将李世民射杀了皇兄李建成,尉迟敬德则射杀了李元吉。《水浒传》中,以“三打朱家庄”的故事,还原了靖难之役的最后时刻,以正北一路人马没写主将这样的暗喻手法,暗写了这路人马就是来自“玄武”之地的燕军。又以栾廷玉在西北方向失踪,暗写了建文帝前往南京金川门,也就是西北门去杀内应,然后,被朱高煦射杀。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骁勇善战,总以李世民自喻,自称“天策上将”。而“病尉迟”孙立则是明确地指向了尉迟敬德,施耐庵诟病此人弑君谋逆。
唐牛儿、牛二、李小二暗喻的是皇帝,还有大相国寺泼皮过街鼠张三、青草蛇李四同样是皇帝。泼皮无赖都是皇帝,梁山好汉就更不用说了,一百单八将中几乎有一半人隐喻的是皇帝。所以,《水浒传》的主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施耐庵借古喻今,以前朝谋朝篡位的典故影射他所处的时代,把这些皇帝评为泼皮、奸贼、妖魔。
因此,《南吕宫·玉娇枝》便有这样几句:“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新月,指的是刚刚建立的明朝,鱼、木,暗指的是燕王。朱棣是朱家“金木水火土”的木字辈,“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解字》)。”猿,则是指的明朝建立于猴年(戊申年)。
缘木求鱼必在水边,“穷猿择木”点化的是猴子捞月这个寓言,也是在水边发生的事——这就是“水浒”真正的含义。
“水浒”熄灭了火德王从文本故事看,“水浒”指的就是梁山,梁山就是水泊中的陆地,符合“水浒”文本含义。但是,文本背后所隐藏的真故事,梁山就不是现实中的梁山了。正因为如此,“八百里水泊”引起了读者很大的争议,现实中的梁山哪里有这么宽阔的水域呢?
其实,梁山写的是《诗经》中的梁山,这座山在北京附近。《诗经·韩奕》中有:“奕奕梁山”之句,说的是燕国都城附近的梁山。这座梁山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更明确的记载,梁山也就是后来的四平山、石景山。石景山中,则有碣石山、石经山……等等,《水浒传》中的段景住、石将军石勇都是这些山的暗喻,尤其是决定梁山排名的石碣,就是出自“梁山”。
梁山大聚义时,西北乾方一声霹雳,一只大金盘化作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宋江派人掘地三尺,挖出了刻着一百单八将星号、绰号、姓名以及座次的石碣,这层寓意便是燕王朱棣夺位成功,然后迁都北京,封赏功臣。
但是,施耐庵在这个故事中,又暗藏了明朝灭亡的惊天大预言。
天上一声巨响,隐写的是霹雳大仙,照应了伏魔大殿中误走妖魔时的“十万军中半夜雷”。霹雳大仙就是太祖武德皇帝,太祖武德皇帝是赵匡胤、朱元璋两人谥号的提炼合成。也就是说,霹雳大仙就是赵匡胤、朱洪武。因而,那只化作火块坠落于“水浒”的大金盘,也是宋、明两朝开国太祖。
《大宋宣和遗事》中,记载了赵匡胤两句《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并且说“后来以为应大金破汴梁之谶”。赵匡胤以太阳自比,却没料到他自己预言了自家王朝的灭亡。大金盘钻进正南地下,意味着南宋的建立。因而,这只大金盘就是一种谶语符码。施耐庵借用“大金盘”中的“赶散残星与明月”,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亡。
施耐庵让赵匡胤的“大金盘”先化作一团火块,是因为宋太祖在建隆元年(960年)时,定国运为“火德王”。朱洪武虽然没有正式诏令大明为火德王运,实际上也是效仿汉高祖,以火德为国运。因此,朱洪武的谥号中就有“高皇帝”三个字,书中的高俅、刘高、高衙内等等,都隐喻了“高皇帝”。
大明是火德运,火的克星就是水,所以,“水浒”深刻的含义就是预言明朝将亡于“水”。十分不幸的是,施耐庵两百多年前就预见了后来的历史,明朝就是被后金所灭,后金也因为明朝是火德运而该国号为清。
“水浒”揭示了王朝必定灭亡的历史规律《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并不是以前所未有的奇特笔法,写了一层又一层寓意深刻的传奇故事,也不是塑造了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的文学形象,更不是为了预言,甚至诅咒谋朝篡位、破坏天下太平的妖魔皇帝,而是戳穿了帝王的惊天谎言,揭示了王朝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
《水浒传》“开篇引首”中,施耐庵写道:“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句话中的“天道循环”,就是上面所讲到的“火德王运”之类的帝王天命论。
“天道循环”原本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五行运行规则总结出来的宇宙变化规律,但是,这个宇宙循环之道被齐宣王稷下馆的邹衍演说成了帝王天命。这一学说被后来的皇帝视若珍宝,他们都以天命自居,说自己是天帝之子,下派到人间做皇帝的。因而,他们是“奉天承运皇帝”。
《水浒传》中以霹雳大仙、赤脚大仙、玄武大帝这样的上界大仙来写皇帝,梁山中的皇帝同样是“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施耐庵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皇帝都是妖魔,假借天命,必定亡于“水浒寨中”、“梁山泊内”。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中的“三月初三”,暗中点到了玄武大帝,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这个时间节点,后来又出现在九天玄女殿中,就是宋江吃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以及三卷天书和天书的尺寸。因此,九天玄女、九尾龟、蔡九知府等等,都是玄武大帝的另外一种隐写。
上文讲到,《水浒传》主写的明朝的玄武门之变,也就是靖难之役。这场“火并”的双方,一方是在书中以“雪花大蛇”暗喻的朱允炆(朱允炆生于蛇年大雪节),龟蛇相逢,意味着玄武显形。另一方就是自称玄武大帝转世的燕王朱棣。
道家传说中,玄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而《水浒传》中的玉皇大帝暗指的是朱元璋。朱元璋之“璋”就是一种玉器,名为“半圭”。施耐庵无情地鞭笞了不要脸的皇帝,此前,皇帝们还自称是天帝之子,是“天子”,现在,干脆自己就是天帝了。世上哪有神仙皇帝,这样的妖魔,岂有不忘之理?
在施耐庵之后,明朝开始了思想启蒙,这场持续了整个明朝的思想界的革新,主要目标就是反对历来已久的封建皇帝制度。《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不就是明朝思想启蒙的先声吗?
我认为,《水浒传》才是名著中的名著,是世界第一名著。后来的《西游记》、《红楼梦》继承了《水浒传》的创作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两个隔代的伟大作家在《水浒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封建王朝的灭亡史。
因此,历史上只有《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读懂了“水浒”的含义,即便是“脂砚斋”、“畸笏叟”之类的批书人,恐怕未必知道作者的真意,因为,他们没有读懂《水浒传》。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元末明初有个文人叫施耐庵,考进士屡考不中,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当时社会腐败,科举制度已经毫无公平可言。所以施耐庵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他还是非常渴望能够走上仕途之路。
施耐庵的才华无处安放,他就开始着手搜集整理北宋年间宋江起义的各种民间传说,写成了一本书——《江湖豪客传》。这本书,讲了北宋末年的宋江带领手下的一百零八个弟兄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走上梁山,最终又接受招安,被朝廷各个击破的故事。
《宋史·张叔夜传》有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宋江等人,在山东,河北一带造反,攻打城池十余座,官兵都不敢和他们对抗。北宋名将张叔夜奉命讨伐宋江等人,宋江等人逃窜到海边,张叔夜派人烧了他们的战船,宋江等人走投无路,选择投降。不久,宋江就被张叔夜所杀。
当地百姓感念宋江等人的恩义,将宋江等人揭竿而起抵抗包拯的事迹改编成戏曲和评书,广为传唱。到了元末明初,朝廷腐败,社会混乱,宋江等人揭竿而起的故事在底层民众中更加受到欢迎,于是衍生出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林冲上梁山等。
施耐庵的学生罗贯中读到了老师写的这本书,拍案叫绝,为其中的内容所倾倒。但是罗贯中觉得,“江湖豪客传”这五个字,太过于平淡无奇,配不上这本书的内容。
于是罗贯中对自己的老师建议,不如将书名改成“水浒传”。“水浒”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水浒”二字的出处和深意《诗经·尔雅·释丘》有关于“浒”的记载: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也就是说,“水浒”指的是水岸边平坦的高地。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在北宋末年,是黄河决口改道冲刷而成的一片沼泽地,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书中形容:“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
梁山水泊,正是《诗经》中记载的“水中高地”。
《诗经》还有一个记录:“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翻译成今天的话,上古的时候,有一个叫檀父的部落首领,深受族人爱戴。但是檀父常常受到北方夷狄的骚扰,檀父为了族人的幸福安定,率领他们一路往西走,到了岐下一个水草肥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来。檀父,就是周王朝的先祖,所以西周兴于岐山。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中的“水浒”指的是安身立命的地方。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宋江等一干好汉,走投无路,逼上梁山。
宋江等人占据梁山水泊,打家劫舍,对抗朝廷,其实也就是和古公檀父一样,是为了给自己一条活路。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很多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刚读时,一直不理解“水浒”两个字的真正意思。《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主要讲了以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一百零八绿林好汉,不堪欺压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起义失败、招安的全过程。“水浒”的本意为“水边”,或“水的彼岸”。那幺作者用”水浒”来命名,到底是何寓意呢?先从“水浒”谈起。“水浒”二字出于《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大雅·緜》就是周人用来赞美亶父对周部落所建立贡献的诗歌。诗中“水浒”指的是后来供周部族居住生活和发展壮大的周原。所以“水浒”一词就有“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从“水浒”的出处我们知道,从字面看,它的意思为水边,这和好汉聚集水泊梁山的故事有很大相似。再从《诗经》中讲的故事来说,古公亶父,就是他率领部落迁到周原(今宝鸡),后来发展壮大,才为后来建立周朝奠定了基础。因此,”水浒”除了有水边意思,更是表示为了寻找安身立命之地的意思。作者把“水浒”二字用在这群聚众起义好汉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它也包含了作者对梁山好汉前途抱有很大的希望。
注:图片来自网络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在众所周知,《水浒传》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氏施耐庵与罗贯中。当然,对于《水浒传》的作者学界仍有争议,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展开。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故事背景地在今山东梁山一带,即《水浒传》中所说的“水泊梁山”。那么,《水浒传》中的“水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浒”有两个含义,一是水边的意思,念“hu”音;二是地名用字,比如浒墅关等,读“xu”音。《古汉语常用字典》则这样解释:“水边。《诗经 王风 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浒。’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追而送之江之浒。’”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浒”是水边的意思,比如河浒就是河边;江浒就是江边。由此结合《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背景,那么“水浒”就是水泊边的意思,这里也是梁山好汉的安身立命之所。
据说,东平湖就是当年水泊梁山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阅读《水浒传》知道,当时在梁山一带有着八百里水泊,官军围剿梁山时动用了巨大的战舰,由此可见水之深,水之广。近千年逝去,当年的浩渺水泊如今已荡然无存,只见梁山,不见水泊。不过,也有当地文史学者考证,今天的东平湖就是当年梁山水泊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还需学界继续探讨、考证。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浒”字,一个“氵”旁,一个“许”字。如若不是因为《水浒传》出名,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不认识“浒”字,即使现在,初学者也有很多人会认字认一边,将“浒”字读成“xǔ”,其实这个字能读成“xǔ”。
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一种正是认字认一边读“xǔ”音,主要用于地名,例如江苏的浒浦、浒墅关等等。而另外一种则是指水边的意思,读成“hǔ”音。《尔雅》中解释为: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汉字真的博大精深,里面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咀嚼。
那么《水浒传》中“水浒”二字只是单纯的指水边的意思吗?显然不是这样。
水浒代指好意相传商朝时期,商朝经常打压周边少数部落,其中就有后来的周朝的祖先。他们不仅被商人欺压,而且还被其他部落欺压。整个部落的日子过得十分凄惨,缺衣少食,整个部落人丁稀少,差点灭亡了。
▲影视剧中的宋江
周人首领亶父看到这种情况,为了延续部族的发展,决定带领全族外迁,他们选择了土地富饶,水源充足的岐山周原(今陕西宝鸡),周人在周原不断发展壮大,最后看到商人腐败,还一举灭了商人,建立周朝。
而《诗经》中用“水浒”代指周原,随着逐渐演变,水浒便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发祥地。
水浒逼格更高在施耐庵给这本小说取名的时候,一开始取得名字是《江湖豪客传》,这名字一看就比较普通,意思很直接了当,没有什么好的寓意,施耐庵本人也觉得不满意,但是奈何没有其他名字可取,一直发愁。
▲施耐庵
这时候,施耐庵徒弟便给师父出了个主意,取了个名字——《水浒传》。施耐庵一看,这名字很有内涵,决定就是它了。可能大家回想,是谁这么厉害,竟然能够取一个这么充满内涵的名字?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甚至有人说罗贯中才是《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代表梁山好汉将“浒”字拆分,我们可以看到分别是“氵”、“讠”和“午”。意思就是“水说午时”,那“水说午时”又代表什么呢?梁山好汉的头头是宋江,宋江外号“及时雨”,正好契合了“氵”。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
而“午时”代指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正好是正午时分,阳气最盛。同时五行里午为火,火可不就是气势汹汹的来,干脆麻溜的走吗?小说里交代梁山好汉是魔鬼的转世,由殿前太尉从镇压的井里放出。那么就由这个“浒”字代指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
水浒更能体现作者的目的《水浒传》讲的是什么呢?那自然是被官府所排斥的强盗起义,那官府肯定是不耻的。但是作为作者的施耐庵写这样一部题材的小说,怎么也是有推崇的意思,但是又不能太过明显表示。那自然需要在名字上表明自己的意思。
▲影视剧中的潘金莲
元末明初,国家动乱不安。施耐庵在仕途上失意,只能转而以文为生。那在痴迷科举的年代,那自然施耐庵也是愿意去当官的。从小说中最后梁山好汉被招安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
以上几种说法也多为后人探讨出来的,至于为什么将《水浒传》命名为这个名字,那也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
我来答一下这个问题:水浒的浒有两种读音,一读hu. 二读xu,浒hu就是水边、江边、河边、湖边的意思。另一个浒xu就是特定的地名了,如浒墅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