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虚构的宿太尉身上有何隐喻?他算是个忠臣吗?
宿元景这个人物出现在《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这回书中,这段故事的信息量非常大,宿太尉隐伏了朱元璋之死。也就是说,他是“宿”太尉。
解读《水浒传》似乎是一件比较过时的事,感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少。因而,我把破译《水浒传》重点转移到线下。但既然朋友提问,却是要回答的,故而线索式地简略说说“宿太尉”。
宿太尉为何去华山降香宿元景这个人物肯定是虚构的,虽然在五十九回才出现,却在九天玄女殿中就有伏线了。九天玄女秘授天书,对宋江说了四句“天言”:逢高不是凶,遇宿重重喜。内寇及外夷,四处见奇功。这四句所谓的“天言”有好几个版本,比如“两处见奇功”、“处处见奇功”等等。显然,九天玄女的“天言”不是《水浒传》中“天言”,是为七十回后续书张目的伪言。
《水浒传》的文本架构告诉我们,这部小说只有七十回书,到梁山大聚义排定座次就结束了,以后的故事就都是后人出于某种目的,颠覆《水浒传》,掩盖《水浒传》反对皇帝制度,揭穿皇权天命伪天言的核心主题。更是为了掩盖靖难之役中,明朝的各种秘史,尤其是朱棣身世以及弑君篡位的核心真相。
“引首”结尾处,《水浒传》写道: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这部书写的就是造反,没有招安。故而,不能以续书中的宿太尉看《水浒传》中的宿元景,此人是不是“忠臣”,施耐庵并没有做任何评判,只给他写了一个“金铃吊挂”的故事,匆匆出场便没有故事了。
什么是金铃吊挂?书中说是宋徽宗派宿太尉到西岳华山降香的御用品,大概是赏赐给西岳华山的。施耐庵为何写宋徽宗降香西岳华山?这就要与“引首”故事对看了。
“引首”是从赵匡胤出世、陈桥兵变写起的,书中出现了一个陈抟老祖,这个人道听途说,颠倒黑白,说:如今东京柴世宗传位与赵检点登基,“赵点检”颠倒成了“赵检点”,施耐庵意在揭发赵匡胤把篡位的历史篡改成“禅位”。而陈抟老祖与赵匡胤有一段传闻渊源,那就是赌棋赢华山——这件事有没有,施耐庵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同样是“赵点检”颠倒为“赵检点”。
《水浒传》文本以北宋灭亡史为背景,但却隐藏的是明朝秘史。因此,宿太尉这个人物最主要的作用,依然是隐喻明朝的事。
宿太尉与金铃吊挂《水浒传》中所有的太尉,说的都是赵匡胤、朱洪武,乃至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赵氏父子都是后周掌管禁军的太尉,而施耐庵以《宋史》、《明实录》一笔写了两个“太祖武德皇帝”,赵匡胤的身后伏藏的是朱洪武。因而,朱洪武也是“太尉”。
那么,“宿”太尉,就是已故的太尉。金铃吊挂,也就是“金陵”吊挂,以《水浒传》的成书时间看,金陵死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朱洪武,另一个是朱允炆,但朱允炆是没有办丧事的,朱棣为掩盖弑君篡位的罪名,谎称建文帝“由地道亡”。这件事,《水浒传》中多次揭露,建文帝已经死于靖难之役,《明实录》等史料也显示,朱允炆没有任何机会逃出南京城。
宿元景这个名字很值得一解:宿,有多重引申义项,《说文解字》注释:“宿,止也”。《礼记·礼器》:"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宿,也与祭祀有关,故而,施耐庵写了这样一个太尉。
元,始也,也指君主,文天祥有诗云:“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争元,就是争夺皇位。
景,上日下京,乃照临京城之日。这就与赵匡胤的《咏日》诗有关了。梁山大聚义时,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暗喻的就是赵匡胤、朱洪武:“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金盘就让照临京城的“日”。这只大金盘不仅意味着北宋被金国所灭,也暗藏了大明王朝的“宿命”,也将亡于“金”,故此,大金盘赶散了明月。
宿太尉、宿元景,说的就是已故皇帝。如此,便与“忠臣”这个概念没了关系。同样,续书中的宿太尉只是续书作者对《水浒传》主题的抹杀与歪曲。
贺太守以及玉娇枝宿元景隐藏了朱洪武之死,所以是“金陵吊挂”。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这个年份在《水浒传》中也有暗写。这一年朱允炆登基,第二年便因削藩而挑起了靖难之役。《水浒传》所有的战争,都是帝王争夺战,也就是文天祥所说的“争元”。自然,“宋江闹西岳华山”也是这样的隐喻。
宋江身上隐喻了北宋、大明永乐及之前所有“三郎”皇帝,打西岳华山则是燕军与建文军之间的战斗。这其中的隐喻有很多,我只捡两个人物说说,这两个人物就是贺太守、玉娇枝。
贺太守是蔡京的门生,蔡京这个人物也不是实写的北宋大奸臣,而是隐喻明朝的皇帝,更准确地讲,蔡京也有朱洪武的符码。
蔡,是祭祀占卜用的大龟,蔡京,即京城之龟。朱洪武讳元璋,字国瑞,璋即半圭,国之瑞器。圭,祭祀礼器,与“龟”同音,“龟”在《水浒传》中无数次出现,是一个重要的隐喻符码。蔡京即“京龟”或者“金龟”,金陵之龟,按照朱洪武给子孙们确定的“金木水火土”辈分,施耐庵说他应当是金字辈。
贺太守之“贺”,是锡的代称,锡为五金“金银铜铁锡”之末,这就暗喻了朱允炆是金字辈以下最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人,上面还有很多叔叔,怎么就轮到孙子做皇帝了呢?
玉娇枝,其实可以算《水浒传》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开篇”人物,恐怕也是一个统领全篇的人物。这是因为,《水浒传》的开篇词是两首,第一首是《临江仙》,第二首是《南吕宫·玉娇枝》。《南吕宫·玉娇枝》讲的就是大明王朝的皇权争夺,正合文天祥“争元”之意。
梁山打华州是玉娇枝引起的,这个人物代码就是皇权。《水浒传》中,并无玉娇枝下落,金圣叹篡改原著,把这个人写死了。玉娇枝没有下落,意味着大明王朝的皇权争夺没有终结,而且,总有一天要交出去。所以,施耐庵在开篇词中说:“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说到这里,便要打住了。虽然是以线索解读,内容跳跃性很大,但宿太尉是什么人,算不算忠臣这个问题,还是基本上讲清楚了。
《水浒传》虚构的宿太尉身上有何隐喻?他算是个忠臣吗?
不会读《水浒传》的都把故事读成了是非。
《水浒传》虚构的宿太尉身上有何隐喻?他算是个忠臣吗?
忠臣,在水浒传中的那个时代,他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道路,是人们心底的希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