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水浒传》中,为何要有李逵追兔的场景描写?

李铁牛月下追兔,这个场景很不搭,粗略黑汉追一只灵巧兔子,想起来都有点滑稽。但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细节,这其中,隐藏着大事。

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呢?

史进因“摽兔”而大闹中秋夜

《水浒传》最先写到兔子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史家村有个猎户叫做王吉,绰号“摽兔”,专门猎少华山中的獐儿、兔儿。

话说史进这一天在打麦场边柳阴树下乘凉,忽然看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地,史进喝了一声,那人便从树后现身,却原来是猎户李吉。李吉有关绰号,叫做“摽兔”。

当下,史进问道,你怎么这么久没给我送野味来了,是不是担心我没有钱呢?李吉慌忙答道:这一向都没有弄到野味。史进不信,说道:“胡说!偌大一个少华山,恁地广阔,不信没有个獐儿兔儿!”李吉告诉史进,因为少华山聚集了一伙强人,“因此上小人们不敢上山打捕野味,那讨来卖?”

史进与李吉这一番对话,就引出了中秋夜大闹史家村,九纹龙上少华山,然后在渭州城遇见鲁达,梁山好汉的故事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说史进与李吉的故事,又与本题有何关系呢?因为,假如没有搞清楚这段故事,就无法解读李逵为何追赶兔子。

王教头前往延安府的路上,因错过宿头,便投奔史家庄借宿。书中写道,王进看见史家庄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树,进了庄里,“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史进遇李吉,正是在“打麦场边柳阴树下乘凉”。

打麦场,暗喻的是朱洪武出世时的场景:“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明实录)。

柳,是木字边加上个“卯”字,卯肖兔,兔象征月亮。中秋节正是月明之夜,岂不就是大明王朝?故此,二三百株柳树,是施耐庵预言这个王朝的运数。摽兔李吉,就是射兔之人,他找史家庄的矮丘乙郎喝酒,其实也就暗藏了建文帝之死——这是题外的话。

兔,是大明王朝的象征,如此,李逵追兔的事就好解读了。

李逵追兔,赶散残星与明月

却说李逵离了梁山,取路来到沂水县界,在县城结识朱富后,当夜四更出发,“趁五更晓星残月,霞光明朗”,前往百丈村。李逵按照朱贵的指引,“从大朴树转弯,投东大路,一直往百丈村去,便是董店东”。

这个细节,全部写的是隐喻明朝的暗语。其中,我捡出与“兔”有关的描写,来回答本题目。

李逵约行了数十里,天色渐渐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赶出一只白兔儿来,望前路去了。李逵赶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黑旋风在残月中赶路,是霞光“明”朗,天色渐渐微“明”,又赶出一只白兔——如此多的符码,都是隐写的明朝。但是,此时已经是残月,“那畜生”只是给李逵引了一段路。这就照应了史进故事中的摽兔,再度预言明朝国祚,那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李逵有个绰号,叫做铁牛。铁,黑金也。朱洪武认为,大明王朝是火德运,其子孙就以“金木水火土”为辈分,希望五行循环相生,国祚永续。朱元璋的儿子是木字辈,那他就应当是“金”字辈。《水浒传》中的铁,包括“生铁员外”、“生铁佛”,等等,都是“黑金”。

梁山大聚义时,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乾,五行属金,大金盘则是赵匡胤《咏日》诗中的“大金盘”,《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这是北宋为金国所灭的“谶语”。施耐庵以赵匡胤的这只大金盘,暗藏了大明王朝亡于金的预言: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

铁牛残月下追赶兔子,岂不就是“赶散明月”吗?

既然铁是黑金,那么,牛,加上两个尾巴就是“朱”字,“牛二”其中之一寓意,就是“朱”。李逵有个哥哥,那么,他本人就是书中又一个“李小二”,于是,这头“牛”就有两条尾巴而组成了“朱”字。追赶兔子,那就意味着这头牛的尾巴长不了。

故此,施耐庵说,兔子只引了一程路。可不就是吗,朱洪武只安排了一个皇帝,朱允炆很快就被朱棣取代了。

这样讲,是不是很牵强呢?咱们且往下看。

李逵也是个“獐儿”

在沂水县城,李逵如鲁达那样,看捉拿自己的榜文。朱贵悄然来到李逵的背后,如金二那样,抱住他,叫道:“张大哥,你在这里做甚么?”李逵回过头来,朱贵又责怪道:“你好大胆!那榜上明明写着赏一万贯钱捉宋江,五千钱捉戴宗,三千钱捉李逵,你却如何立在那里看榜?”

李逵接了老娘回梁山,到了沂岭,因为老娘口渴,便来到泗州大圣祠拔掉了石香炉取水。老娘被老虎吃掉,李逵便杀四虎报仇。杀完老虎,李逵又来到泗州大圣祠睡了一夜。

泗州大圣祠,其实就是观音祠,而此处的“泗州”则又说的是朱元璋。“宋季时,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明实录)”,泗州,就是朱元璋的祖居之地。

李逵杀四虎,其中一则隐喻就是杀朱家老四。龙虎山上的白额锦毛虎,暗喻的就是朱棣,朱棣是朱家老四。

杀掉四虎,李逵就被猎户迎到了曹太公庄上。曹太公问李逵姓甚名谁,李逵记住了朱贵的话,谎称:“我姓张,无名,只唤做张大胆。”

《水浒传》中,有太多的人冒充姓张的,比如王进、鲁达、林冲、宋江。张,既是张宿,与柳树之“柳宿”都是南方朱雀的一部分,说的就是大明火运。张,谐音璋、獐。摽兔李吉的猎物就是獐儿兔儿,獐兔原本就是同一种寓意。

故而,李逵残月之下追白兔,也是《水浒传》所隐喻的大明王朝靖难之役的一部分。

请问《水浒传》中,为何要有李逵追兔的场景描写?

应邀回答。

《水浒传》可称奇书,其中之一善写人物性格,这亦是文学作品特出之点,用各种手段描写,如李逵追兔就是一例:

金批本《水浒传》第四十二回,李逵忿不过“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也打起念头,要回沂州老家接母亲来梁山快活,在朱富酒店里吃了酒,趁五更晓星残月,独自一个回村中接母亲:

约行了数十里,天色渐渐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赶出一只白兔儿来,望前路去了。李逵赶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金圣叹在此处评点说:“传言:’大孝合天,则甘露降;至孝合地,则芝草生;明孝合日,则凤凰集;纯孝合月,则白兔驯。’闲中忽生出一白兔,明是纯孝所感,盖深许李逵之至也。”金圣叹的这则“传言”可能化自道家经典,将纯孝与白兔的意象结合,则不知根底,不过“白兔”在古代确实是祥瑞,在相关典籍中有记载。

此处出现白兔的意象,太过于刺眼,在朗朗月光下出现此等可爱珍奇之物(野外白兔极罕见),诗意盎然,似乎与黑旋风的气质毫不搭调,犹如关西大汉唱晓风残月了。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此处的白兔,正映照了李逵的为人境界。李逵性格如何?一是爽直,二是暴躁,三是天真。爽直,初见宋江就叫他“黑汉子”,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暴躁,动辄脱得赤条条的,挥舞板斧冲上前;天真,认死理儿,对宋江五体投地,对戴宗言听计从,对母亲孝心拳拳。读过水浒者,大概都会同意这些特点。而他所有性格的根基,便是“纯真”两字。对梁山兄弟,纯义,对母亲,则是纯孝,为人处世,则是纯真。

梁山好汉往往体现他们的纯真,李逵身上比较典型,杀虎为母报仇,也是一种纯真的血性,追兔情节更是如此。至于引申出其他意思,随读者想象,因为作者所构思所隐含的意思太丰富了。

请问《水浒传》中,为何要有李逵追兔的场景描写?

一朝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