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玉帝派孙悟空看守蟠桃园,一是示好如来佛祖,二是借助佛祖之手,削夺天庭其他势力,针对的是王母。
这段故事非常有意思,好比打鱼的人请猫看守鱼获。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如来佛祖要做东西两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闹遍九幽十类,地煞系列全部被降服。天庭震动,李天王要率天兵捉拿妖猴,太白金星则主张招安。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建议,把孙悟空请上了天庭,封了一个弼马温的没品小官。孙猴子知道真相后,大为不满,打出御马监,回到花果山,扯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号,自立为齐天之王。
“齐天大圣”是鬼王出的鬼主意,孙悟空竟然采纳了这个鬼主意。没料到,这样的鬼主意竟然也引发了天庭的不满,李天王率兵攻打花果山。哪吒三太子与猴王交战,大败亏输,逃回阵中禀报天王:“他洞门外竖一竿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字,亲口夸称,教玉帝就封他做齐天大圣,万事俱休;若还不是此号,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哩!”
托塔天王一听,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如此,且不要与他相持,且去上界,将此言回奏,再多遣天兵,围捉这厮,未为迟也。”
李天王是不是因为打不过孙悟空,这才搬兵回天庭吗?不完全是,经历此战,托塔天王或多或少地看明白了一点道道。什么道道呢?那就是孙猴子来历不凡,要做“齐天大圣”恐怕是佛祖的意思。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大唐天宝元年,番兵围困安西城。因为路途遥远,唐玄宗无法救援。此时,胡僧大广智出主意,要唐玄宗祈求毗沙门天王相助。于是,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大放光明,帮助唐军击退了番兵,解了安西之围。
毗沙门天王因此得名“北方多闻天王”,因为手中的法器变化,毗沙门天王左手的银鼠换成了镇妖宝塔,所以,也就叫做托塔天王。《西游记》中有四大天王,是玉帝派出去的第一拨捉拿妖猴的战将。其中,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来自北俱芦洲,仿佛就是《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的托塔天王。假如这样,托塔天王也就没了来历。故此,与《水浒传》一样,《西游记》中也有佛道两个托塔天王,而且,这两人起初是一,最终还得归一。
所以,托塔天王也有佛门出身,知道这只猴子就是佛祖的徒弟,佛祖的心魔。原来,孙悟空做齐天大圣,却是佛祖的心魔在作怪。托塔天王回到天庭,大概是奏明了玉帝,于是,玉皇大帝再次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建议,第二次招安孙悟空,真的封了一个“齐天大圣”尊号。
太白金星只说给孙猴子一个“有官无禄”的虚名,不让他管事,也不给俸禄。玉帝心中有数,孙悟空来到凌霄宝殿,玉帝理解安排工作:“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
玉皇大帝的这般安排很有意思,明面上是想以此让孙猴子“宁静”,实际上却是希望孙悟空闹腾起来。因为,玉皇大帝太了解猴子了,让他看蟠桃园,能够“宁静”吗?
其实,玉皇大帝修建“宁静”府不过是掩人耳目,他巴不得爱吃桃子的猴子不宁静呢。
佛祖反击天庭,开辟通天大道《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了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一件事,说的是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
历史上曾经有“三武一宗”灭佛,这些皇帝灭佛,用的都是强硬措施,而宋徽宗是“革佛”,是把佛教并入道教,以道教异化、同化、归化佛教。宋徽宗通过大兴道学,强迫佛教徒学道,着道装,像道士那样,去掉释家姓氏,改称俗姓。故而,《水浒传》中有“花和尚鲁智深”,是个亦佛亦道,不佛不道的“命中驳杂”之人。
《西游记》同样引用了这则史料,“佛改大觉金仙”,孙悟空的师父就是大觉金仙。吴承恩是这样描述菩提老祖的:“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这两句诗既点明了菩提就是“西方妙相祖菩提”,也就是如来佛祖。又隐藏了佛祖被上帝的长子谪贬,甚至是侮辱蒙垢的历史,为后文大闹天宫伏线。
宋徽宗十分崇道抑佛,以玉皇大帝为上帝,政和六年(1116年)“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徽号宝册”,并自称是玉皇上帝的长子。
玉皇大帝的儿子让佛祖蒙垢,便在花果山孕育“灵根”,幻化“心性”,在灵山“斜月三星洞”训练心魔。然后,以心魔闹遍地煞九幽十类,打上天庭。
如来佛祖以孙悟空这个心魔,完美地实现了对天庭的反击。从而,打通了自己佛法东渐的通天大道。天庭非常配合,仙丹、蟠桃任由孙猴子猛造,孙猴子于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岂不就是货真价实的齐天大圣?
佛祖安天,玉皇大帝因献桃而收获满满西方妙相祖菩提被大天尊请到天宫,佛祖炼魔成功,玉皇大帝率领道界所有神仙齐来献贺,佛祖自然喜不自胜,乘势召开了“安天大会”。
佛祖曾对孙悟空说:“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玉皇大帝早就“安天”了,如何还要佛祖再“安”一回?说白了,道家被佛祖心魔闹得不可开交,等于是投降了,佛祖安天,实则“招安天庭”。
如此,佛祖便要实施更大的计划,以佛法东渐改造“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的南儋部洲。东土大唐就在南儋部洲,李世民一家追老子为始祖,自然是信道的。这也是吴承恩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写这样一个讨论宗教信仰、东西方文化交融问题的神话小说的原因吧。
玉皇大帝以及道家高层次的神仙们,其实早就知道孙猴子的来历,所以,没有下死手搞这只猴子。而当佛法东渐之时,神仙们的坐骑、童子随便带一件仙物下界,孙悟空都很难搞定。玉帝如此老成,自然会想到借佛祖之手,收拾天庭异己。玉皇大帝的妙法,就是派孙悟空去看蟠桃园。
猴子是非常喜欢吃桃的,别说玉皇大帝,恐怕很多凡夫俗子都知道。而王母的蟠桃园有那么多蟠桃,只要吃一颗三千年一熟的桃子,就能立刻成仙。如此,天庭的神仙慢慢地都成了王母的部下,玉皇大帝能答应吗?
不仅如此,王母每年还广邀神仙参加蟠桃会,吃人嘴短,这些神仙肯定是要给王母面子的。一座蟠桃园就能架空玉皇大帝,这一点,玉帝老儿再清楚不过。因而,借助佛祖之心魔大闹蟠桃园,捣毁蟠桃会,算是给王母一点颜色看看。
王母自然知趣,佛祖炼魔成功,便“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佛祖非常满意,玉帝老儿也非常满意。故而,“安天大会”时便有一首赞诗,其中这样写道:“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
佛祖大胜但却给了玉皇大帝这样大的甜头,也算得上是帮玉帝抑制了异己势力,“安天大会”确实是“好个安天大会”。
玉皇大帝故意派猴子守蟠桃园,这段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寓意,皇帝们为了自己的皇位巩固,是可以牺牲很多他人利益的。
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蟠桃园里桃花艳,老漁分析所谓最早的桃花运可能出自此处,但天宫里没有听说猴子的绯闻。玩笑一把,放松放松
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谢邀!简单引玉。孙悟空爱吃桃,玉帝不可能不知。既然知,为何还要如此安排?其实是玉帝“因势利导、欲擒故纵”之策。
重视不足,尾大不掉⥤孙悟空刚出生时就目运两道金光惊动天庭,但玉帝没有重视。原著中玉帝不屑一顾的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孙悟空学艺归来闹龙宫、强销生死簿,玉帝还是重视不足,以为随便封个官儿就解决了。原著中玉帝态度有点惫懒的说:“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孙悟空辞官弼马温反下天庭,玉帝以为派李天王去擒拿治罪就解决了,结果李天王却战败请求增兵,这出乎玉帝意料。原著中玉帝很纳闷的说:“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
⥤但是,玉帝仍旧看不起孙悟空,竟然官封极品“齐天大圣”,轻蔑的以为:“就算给你个大官又能怎样,不就个石猴吗,反正也不用发薪水。别老烦我就行了,我这一会儿还得去德云社听相声呢,票好难买的……”您想想,玉帝要是真看得起孙悟空,怎么会后文书蟠桃会不请他呢?完全是给个官哄哄孙悟空的意思,严重欠缺诚意。
⥤百十年后,玉帝突然收到许旌阳真人汇报的一个让他细思极恐的消息:孙悟空借着齐天大圣的职位广交天神、拉帮结派,而且已经尾大不掉!原著中真人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后文书,孙悟空跳出八卦炉打上金殿,一路上大部分天神的表现再次证实了许旌阳真人的担心,“九耀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如来到之前,只有三十六个无名雷将和王灵官出手阻止。这也是为什么玉帝不下旨就近请三清诸神救驾的原因,身边的人不可靠啊!
因势利导,欲擒故纵此时,玉帝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简直晴天霹雳,可现在想剿杀孙悟空已经非常难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意识到,自己身边或外面一定有势力在暗中扶持孙悟空发展到今天,孙悟空不简单,从出生就是是冲着自己来的,怪自己太大意了!太白金星坑朕不浅,还是许旌阳真人相对靠谱些。
所以,玉帝没再找太白金星或其他人商量,“因势利导、欲擒故纵”,独自做出决定,让孙悟空去看管蟠桃园。孙悟空不是喜欢吃桃吗?那就吃个够。届时直接侵害了三界长生延寿的根本利益,抓住这点再剿杀孙悟空,名正言顺、人心所向,可以“杀一儆百”。
小结综上,玉帝让爱吃桃子的孙悟空看管蟠桃园是“因势利导、欲擒故纵”。事后证明,他的决策是英明的,不但引出“大闹天宫”均衡了势力暗流,还和如来联手启动并完成了协调三界、超亡佑生的取经大业,帝位巩固,四海升平。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明生答西游,第57期。
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谢谢邀请!
孙悟空自从嫌弃当弼马温官小,任天将欺凌,反下天庭后,玉皇欲再捉拿于他。太白金星怕行师动众。反而不美,故上奏玉帝重新安排天职让他上任。怕他惹事生非。就封个不动武力的职位于他,好让他安份守己。正好有人上奏蟠桃园缺人看守。太白趁此奏明玉帝,所以玉帝将高就低。封他去蟠桃园去看守。因此他上任了。
起初玉帝并不知悟空爱吃蟠桃,而且悟空也并未吃过过些蟠桃。上任后因临时代管蟠桃园的士地神,要向悟空交代来龙去脉。把其中的奥密完全告诉了悟空。悟空才知道过些秘密,可延年益寿,正中他的心意。本身想求延年益寿的东西都得不到。他顿时知道有这等好事,求之不得。等土地去后。急于品尝。真个好吃!就天天偷吃。先拣三千的吃。后来觉得三千年不及九千年的延年益寿。所以天天就当饭吃了。到了王母蟠桃盛会开始。仙娥们去采摘。树上的蟠桃不多了。才能这件事禀报给王母并让玉帝得知。玉帝闻讯,诲之晚矣。再次派天兵揖拿。悟空知道惹了祸,闯祸不怕祸大,搅乱了蟠桃会。再次逃回天庭,带上剩余的仙果仙酒回花果山去了!
所以玉帝起初也并非知道孙大圣会来这一招,早知道这样,也不会派他去看葡萄园了!
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孙悟空看管蟠桃园不是横空出世的败笔或破绽,而恰是西游中匠心独运的伏笔与亮点。
诚如我们看到的,弼马温的微薄红利:“避马瘟”的传奇、虚职、安逸、精神激励,早已远远满足不了孙悟空的贪念了。
孙悟空和现在很多初入职场、满脸渴望、年少轻狂的愣头青一样,还没有确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就开始漫天要价、牛皮山响的要求更大的舞台了。
孙悟空没有确切描述自己的新职位,但是我们可以替他一字一句的说出来:新办公室的设备与门牌要和弼马温的神主牌一样豪华,或更豪华;薪资福利要和弼马温的薪资福利持平,或更丰盈;不闻马骚气,不闻钟鼓声,不打卡,不点名,不参与乱哄哄的天宫政治的实际运营,而是只做花花太岁头一名,一觉睡到自然醒,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停,各安天命,特例独行,干啥都成,全凭心情!
如同我们刚刚描述的那样,孙悟空的作死计划早就呼之欲出、板上钉钉的提上了日程。
如果说弼马温还能对天庭有所贡献的话,那么孙悟空现在这样一个刻薄且无耻的跳槽申请则等同于要天庭完全无条件的分他一杯羹!
在玉皇大帝眼里这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玉帝在背地里一定会跳着脚的痛骂孙悟空!
可是决定博弈双方输赢的不是怨妇般的《九阴真经》与悍妇般的《九阳真经》,而是双方对整体棋局的通盘掌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的暗箱操作之后,孙悟空正式成为蟠桃园的名誉股东。
权谋都是相对的。
力挺孙悟空的人一定会这样游说玉皇大帝:“都知道孙猴子爱桃如命,你不给他点甜头,他怎么甘为我用?反正蟠桃园那么大,给他一个虚职有何不成?我们还指望着靠《资本论》榨取孙悟空的剩余价值呢,只要他一忙起来,立马就会变成傻猴与神经,这正好可为我们再立新功!
“如果孙悟空整天闲得无事可做,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把天宫捅一个透明窟窿,而如果他眼里只有甜桃与毛桃,说不定他就只能变成甜桃精与毛桃精!不管是哪一种,都不会太危险太闹腾,这何乐而不为呢?!”
在权谋之战中,放弃与坚守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非恩即仇,进退都可以有,关键是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与理由,也就是说,形式上的丰收要远远大于意义上的拥有。
如同西游中罗列的那样,蟠桃的品类应有尽有,只要把极品蟠桃绝对掌控在自己手中,其余的中下等的庸品蟠桃完全可以交给孙悟空,这样的话双方就是互有输赢,而实际上还是不输不赢。
孙悟空虽然说自谬猴精,说破大天还是一个看管蟠桃园的中高级蓝领,依然普通,依然苦命,还真以为不闻马粪、不听马鸣、不见马驹降生就算是高级白领或VIP金领了?!痴人说梦!!!
实话实说,看管蟠桃园也是一种极好的田园牧歌式的修行,要是孙悟空善于经营,躺在床上都能把勾心斗角的复杂天庭轻松打通,只可惜他少年气盛,自私放纵,大我作祟,贪欲横行,最后眼睁睁的自毁前程,让看管蟠桃园这个临时增加的完美编制还没有机会去光荣转正,就不声不响的湮灭于无形!
请问明知猴子爱吃水果,玉帝为何还要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
预取之,先予之。下的圈套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