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晁盖不算,晁天王就是北斗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那颗小星。晁盖庄上的“七星聚义”其实是“六星聚义”,却暗写了一颗星,真正的“七星聚义”要到黄泥冈时才完成。没错,“七星聚义”的七星就是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为什么晁盖不算呢?晁天王可是智取生辰纲的带头大哥呢。
七星聚义的“七星”是何方神圣书中写道,赤发鬼刘唐准备投奔专一爱结交天下好汉的晁盖,便来到了东溪村,在岭上的灵官殿睡了一觉。刘唐这一觉睡得特别蹊跷,书中细节显圣,他并没有醉。赤发鬼之所以睡在了灵官殿,是因为王灵官透露了生辰纲的消息,要交代他“任务”。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出自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但施耐庵做了重大改写。第一处改写,就是把蔡京的生日由六月初一改成了六月十五。也就是这一处改写,把晁盖排除在了“七星”之外。因为,六月十五是道家王灵官的诞辰。
也就是说,这笔生辰纲是道家大护法王灵官的生日礼物。书中的“蔡”,其实并非特指蔡京以及蔡九知府,而是“龟”,蔡就是祭祀占卜用的龟。龟、蛇在《水浒传》中就是玄武,所以,误走妖魔是因为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一次早朝,三月初三,是玄武的诞辰。梁山好汉其实是道家大神玄武镇锁的妖魔,又由玄武放出的天罡地煞。
简而言之,生辰纲是道家星煞大聚义的一笔“铺底金”,当然要由道家星煞们去“智取”。故而,施耐庵写的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晁盖的七星之梦显圣,北斗七星降临在他的屋脊之上。这就证明,是道家七星齐聚于晁盖庄上。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北斗星群中的星煞,由七个人组成智取生辰纲小组,为道家天罡地煞大聚义提取第一桶金。
晁盖,他不是道家星煞。
托塔天王是哪路大神晁盖出场时,施耐庵就以一则“托塔”的故事,把东溪村保正写成了佛家的护法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晁盖的这个身份,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托塔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其实就是毗沙门天王。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说的是大唐天宝元年(742年),番兵围困安西城,胡僧大广智(观音菩萨化身)为唐玄宗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于是,“毗沙门天王见身于楼上”,“并是金鼠咬弓弩弦,及器械损断尽不堪用。”于是,唐军杀败番兵,解了安西之围。
这就是《水浒传》中托塔天王的“真身”,而那只金鼠,就是白日鼠白胜。由于托塔天王是观音菩萨请来的,所以,后来朱仝、雷横去捉晁盖,便“都到一个观音庵取齐”了队伍。
这是一则佛道联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暗藏施耐庵的宗教思想。
毗沙门天王后来演变成一尊财神,他左手中握着一只白色吐财鼠。这只吐财鼠,就是《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也是《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那只咬断番兵弓弦的金鼠。
所以,书中说,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都不认识白胜,白胜聚义于黄泥冈,是晁盖举荐的。白胜暗中出场,晁盖庄上的“七星聚义”,实际上七星都到齐了。
晁盖是佛门的护法天王,王灵官给他托了一个七星之梦,请出这尊财神为道家星煞大聚义提取了生辰纲。所以,七星聚义不包括晁盖。
晁盖则是斗柄上的小星,做了名义上的带头大哥,这次行动的实际策划者和组织者,是暗通“天机”的吴学究,当时七星中排名最高的天机星。
问题是,按照这个典故来讲,白胜也是佛门中人,他为何又是道家北斗七星之一呢?
晁天王千真万确地化作白光飞去了白胜之所以是北斗七星之一,是因为施耐庵写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这段故事就是白胜“变节”了。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智”,其实就体现在佛、道联手之上。吴学究是抱定以生辰纲为本钱,开启梁山道家星煞大聚义的决心,顺利地完成了“智取”。书中非常明确地写道,吴学究独自去石碣村,请三阮撞筹。
实际上,吴用是看中了这个渔村,“石碣”就是镇压北斗星群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石碣,这块石碣还决定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
石碣村是开启梁山大聚义的“必由之路”,吴用带着北斗六星上梁山,必定要经过石碣村。于是,吴学究暗中打探梁山情况,设计了上山路线,并准备了一套周祥的击退官军追击的作战计划。整个行动,晁盖只是挂名,道家需要这尊财神,吴用才是真正的带头大哥。
做好了这一切,吴用便否决了晁盖的提议,不去白胜家中躲藏,而是在安乐村酒店将晁盖暴露了。吴用留了后手,白胜被捕后吃不过酷刑,招供了晁盖,却不知吴用等六人姓甚名谁,是何方人氏。同是道家星煞,白胜便出卖不了吴用等六人。
晁盖做了梁山寨主,一再告诫好汉们只可善取财物,不可伤害一人,典型的佛门护法天王形象。
后来,晁盖在吴用的帮助下设计救出了白胜。到了这个时候,智取生辰纲行动中的“北斗七星”,才算真正的“聚义”了。由此,白胜也实现了身份转换——原本,他也是龙虎山伏魔大殿中被镇锁的一个“妖魔”。鲁智深、武松的身份是先道后佛,白胜则是先佛后道。《水浒传》中的宗教观,就是“佛道合一”。
攻打曾头市,晁天王中箭、中毒身亡,便是“化作白光”飞去了。《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也是这样说的:“寻声反顾城北门楼上有大光明”,随之,毗沙门天王现身。
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这一点施耐庵老先生在书中叙述得很清楚。所谓的“七星聚义”,是指参加抢劫生辰生辰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雄共七人,因为他们上应天星(指天罡星)。其时,借代他们为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参加那次行动的还有白日鼠白胜,作者只把他当作北斗七星上面的白光。(共八人)。
前七人属于行侠仗义的豪杰,在江湖上广有名声。而白日鼠白胜却是个行为不端,以小偷小摸为生的赌徒无赖,容易坏事,因此只用他来买酒引诱杨志等一行上钩。
后来果然是因为白胜贪赌亮财而坏3事。所以在梁山英雄排次时,把他放在地煞星倒二,和时迁、段景住等同同类人一起凑了个数。
古今同理,排位都是按资历深浅,道行高低,功劳大小,出身贵贱进行的。
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厚来是八国集团后来俄罗斯被美国开除,改为7国集团,俄罗斯不算!哈哈哈哈😀😬😁
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晁盖不算。晁天王不是一百单八将人物,也就不是一百零八煞星之一。七星聚义当然是不包括晁盖。
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七星聚义是指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几个人策划实施了智取生辰纲一案,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参与了该次事件,那就是白日鼠白胜。实际上是八个人智取的生辰纲,但为什么不称八星聚义呢?
主要原因是白胜的能力和品质不够格,再说句粗话白胜根本就不配成为“星”,充其量只是星上的一束微弱的光。再者说“七星”是指北斗七星,正好七人对应七星,晁盖夜晚做一梦,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那道白光就是白日鼠白胜。
为什么白日鼠白胜不配当星呢?首先此人只是黄泥冈安乐村的一个闲汉,无论是名望还是能力都无法跟晁盖等人相提并论。晁盖那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托塔天王;吴用是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刘唐是拿一杆枪就可以无惧千军万马的猛将;公孙胜是法力高强的修仙者;阮氏三雄则是水中悍将。
这几个人都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唯独这个白胜一无是处,要能耐没能耐,要名气没名气,他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是处于可有可无打酱油的货色。晁盖等人之所以用白胜是因为白胜家就在黄泥冈附近,七星聚义正好可以在白胜家落脚,把他的家当成是大本营。
白胜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承担了卖酒人的角色,实际上没有他,其他七位好汉也完全够用。七位好汉用白胜纯粹就是想让他沾个光,发一笔财,毕竟不能白住在他家好多天。作为回报,让白胜发笔财算是顶了房租钱,这说明晁盖等人确实够义气。
另外,白胜此人的做派确实配不上好汉的名头。白胜虽然帮着晁盖等人智取了生辰纲,但同样他也把晁盖等七位好汉给出卖了。白胜本是赌徒,无意间走漏了风声,被官府缉拿后受不住严刑拷打于是将晁盖等七位好汉给供了出来。原著中说:“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
要不是宋江冒着极大的风险给晁盖送信,晁盖等七位顶天立地的好汉差点就毁在白胜手里。白胜罪过不小,就凭他出卖朋友的行径就足以成为他一生都摆脱不掉的污点。这种身上有巨大污点的人怎么有资格跟晁盖等七星相提并论呢?
七星聚义明明有八人参加,为何说“七星聚义”,哪个不算呢?
原文中说过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