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故事时,为啥特意突出李小二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何深意?
《水浒传》中不止一个“李小二”,林冲故事里有一个,雷横枷打白秀英时,又来了一个。这两个李小二是不是一个人呢?
虽然林冲故事中的李小二先后出现在汴京、沧州,雷横故事里的李小二却是郓城县人,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他们确实是一个人。
风雪山神庙中的李小二是谁林冲得柴大官人关照,在沧州牢城负责看管天王堂,十分地自由。这一天,林冲出了营前闲走,猛听得背后有人叫他。林冲回头一看,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什么是“酒生儿”呢?
这个词其实不难理解,就是酒店中的店小二。大概这个“酒生儿”姓李,所以就叫做李小二吧。
书中介绍,这个李小二曾经在东京时偷了店主的家财,是林冲出面陪话陪钱,才免了官司。林冲又打发他盘缠,让他另投他处。这个李小二在东京待不下去,便来到了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的掌柜, 在店中做过卖。这家姓王的老板见他肯干,又很招客,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李小二这样的故事,在书中还真不少,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流落他乡,被人招赘,菜园子张青也是如此,做了孙二娘家的上门女婿。更为奇怪的是,林冲老婆的使女锦儿不是嫁人,而是招郎上门,自己做了主子。
施耐庵这样写,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单说沧州李小二的事,其他人的糗事搁下不表。这个李小二不知是何人,书中并没有交代他的籍贯。也是这个李小二,帮助林冲逃过一劫,引发了“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林教头也就此上了梁山。
林冲为何要在山神庙中躲避风雪呢?这其中有个前情铺垫,那就是在风雪山神庙之前,林冲由天王堂被派到大军草料场。正是因为这个天王堂和山神庙,暴露了李小二的真实身份。
那么,沧州城出现的这个李小二又是何人呢?
郓城县李小二又是何方神圣却说郓城县都头雷横从梁山回到县城,依旧在县衙听差。这一日,雷都头正走到县衙东首,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都头,几时回来?”雷横回过头来一看,却是本县一个帮闲的李小 二。
两个李小二的出场情景竟然如此相似,但郓城县的李小二却不是酒店中的店小二,却是一个帮闲。所谓“帮闲”,就是陪着大贵族、大官僚们、富人等消遣玩乐的人。《水浒传》中最大的帮闲,就是高俅。高俅不仅是帮闲,还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高俅,原本叫高二,与牛二,李小二等“二”,都是有隐喻的。高二、牛二的隐喻,我曾经做过解读,不再重复,此处说说李小二。
雷横所遭遇的李小二,十足的帮闲破落户,把雷横连蒙带哄地按在了勾栏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自己却去赶“碗头脑”了。“头脑”,指的是头脑酒,是肉与杂味配置的酒,明人朱国桢 在《涌幢小品·头脑酒》中说:"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置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避寒风也。考旧制,自冬至后至立春,殿前将军甲士皆赐头脑酒。"
旧制中的“头脑酒”是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皇帝给殿前将军赏赐的酒。郓城县李小二竟然去赶“碗头脑”,他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雷横被稀里糊涂地坐在了青龙头上,再加上“碗头脑”,这个李小二就特别地不简单了。而且,参照沧州李小二是“酒生儿”的身份,郓城李小二“赶碗头脑”,大概也是给别人敬“头脑酒”去了。因而,两个李小二应当就是同一个人。
这其中,又藏着哪些隐秘呢?
林冲、雷横身上的符码我先说说雷横。直截了当地说,雷横对应的是“霹雳大仙”,雷,不就是霹雳吗?书中的霹雳大仙明写的是赵匡胤,暗写的则是朱元璋。书中写的赵匡胤出世,其实更多地是点化引用的《明实录》,而“太祖武德皇帝”则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简写。
所以,雷横就坐在了青龙头上第一位上。朱元璋是属龙的,但他不是青龙,应当是黄龙。青龙又代表了方位,位在东方,东方属木。这个“木”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码,所有的“林(富安说是双木)”、棍棒、朴刀、枪棒,以及各种树(包括谷树、朴树、松树、杨柳)等等,都是“木”的强化符号,书中所说的“木”,就是朱棣这代木字辈的人。
说到了双木,那就引出林冲了,林冲就是象征朱家木字辈这代人的总符码。林冲出场时,书中交代他是陪着林娘子去岳庙烧香还愿。这个岳庙暗指的是岳飞,林冲身上有岳飞的隐喻,这层隐喻与梁山大聚义时宋江说的“尽忠报国”一道,暗示了梁山好汉的抗金义举,同时,又是“痛饮黄龙”的隐喻。
上面讲到,朱元璋就是一条黄龙。朱元璋出生于元致和元年(1328年),农历戊辰,戊的五行属土,五色为黄。
书中的“遇林而起”,以及林冲在梁山被白衣秀士所迫纳投名状,这两个细节隐藏的是道衍(黑衣宰相天孤星道衍)给朱棣献白帽,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的历史真实。朱棣造了朱允炆的反,等于是造了黄龙朱元璋的反。造反成功,痛饮黄龙酒,李小二于是是“酒生儿”,敬的自然是“头脑酒”。
林冲、雷横身上的这些隐喻,又与李小二有何关系呢?这就得稍微提一提武松的故事了。武松从三碗不过冈去景阳冈的途中,一直不相信有老虎,但是,在山神庙见到阳谷县告示时,才确认山上有虎。林冲、武松都到过山神庙,这其中便有关联了。而林冲则是先管着天王堂,也就是供奉托塔天王的庙堂,林冲暗藏的身份要高于武松。
此后,武松又在孟州道快活林醉打了蒋门神。打蒋门神之前,故意激怒蒋门神的小妾,问了一句令所有读者摸不着头脑的话——却如何不姓李。
蒋门神,其实指的是南京城门,南京曾经叫做蒋州,而门神则又暗指的以唐代大将尉迟敬德为原型的门神。尉迟敬德也出现在《水浒传》中,那就是“病尉迟”。施耐庵诟病尉迟敬德这个门神,说的是这个门神相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天策将军李世民射杀了哥哥李建成。
没错,李小二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就是李家小二。
转了这么大个弯,其中所隐藏的就是建文帝的下落,在一场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谋逆事件中,朱允炆被大明王朝的天策将军朱高煦射杀了。而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的人中,也有一个姓李的,他就是曹国公李景隆,李九江——《水浒传》中的“江州”。
朱高煦,自称天策将军,以李世民自喻。
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故事时,为啥特意突出李小二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何深意?
🈶何深意?这叫“鲜花”还需“绿叶”配!
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油茶历史丝语,欢迎来到丝语问答空间,相信油茶也有历史的丝语期待你的【关注】,一起探秘未知,分享知识,传递美!
搞文章编写,特别是搞小说创作的人都知道🈶一种创作技巧或者说手段可以让我们用更短的篇幅、更少的文字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人或事)按照要求描写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使人读过之后会有更深刻的印象,这种创作技巧或者手段就是“衬托”,通俗地讲就叫“鲜花”得用“绿叶”配!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娴熟而多次运用了这一创作手法,其中对林冲的“描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成功的例子。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施耐庵的笔“法”走进林冲的故事,再去体会体会作者施耐庵“特别”突出小人物李小二的“深意”吧。
其实,李小二的第一次出现,是林冲恶了高太尉,遭到陷害被发配到沧州的途中,在街上偶然遇到了李小二,通过作者补叙我们才知道:李小二当年在东京时,因为偷东西被送到官府吃了官司,亏得林冲帮助“周旋”,才摆脱了官司。
因为这件事,李小二最后虽然没有入狱,但已经身名不好,在东京是无法继续待下去了,只好选择了离开,并在林冲的帮助下,来到沧州谋生,成了沧州一个小酒馆的掌柜,有了自己立足之地和家室。
可以说李小二今天的这一切都是与林冲当初的帮助密不可分的,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能够在沧州遇见恩人林冲。只不过,这次两人的“身份”、“地位”都掉了个儿,原来的东京80万禁军教头林冲已经不再是朝廷“公务员”,而是被发配到途中的“囚犯”;李小二则是有家有室,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的小酒馆掌柜。
这种“角色”“身份”、“地位”的转“换”,让我们在唏嘘世事的幻变与无常的同时,更确切地体会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林冲的形象也在笔墨转换中得到精准刻画,变得愈发丰满而栩栩如生。
这就是作者施耐庵用足笔墨突出地写小人物李小二的深意,说白了就是以李小二烘托林冲,用“绿叶”衬托“鲜花”的精妙之处,这也是施耐庵的《水浒传》成功的所在以及吸引人的地方。
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故事时,为啥特意突出李小二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何深意?
林冲是《水浒传》中花了大力气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林冲的故事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的力气去描写,那便是那个沧州牢城边小酒店的老板李小二,那么施耐庵特意写李小二这个小人物,用意何在呢?我们不妨在此处讨论一番。
李小二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是林冲恶了高太尉,被陷害发配到沧州时。有一天,林冲在街上偶然遇到了李小二,两人均喜出望外,这时作者才补叙了一笔:原来,李小二当年在东京工作时,偷了人家的东西,被送到官府吃官司,多亏了林冲帮助,李小二才摆脱了官司,没有锒铛入狱。
但或许因为这件事,让李小二在东京身败名裂,所以他选择了离开,这时,林冲又义无反顾地帮助了他些盘缠,让他去外地谋生。李小二来到沧州以后,仍然在一个小酒店做跑堂,经过上次的教训,他已经洗心革面,工作非常认真努力,东家看他人不错,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让他成家立业,在沧州有了立足之地,成为了一个小酒馆的小掌柜。
从李小二和林冲相识、相交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小二原来是社会底层人,不像林冲是朝廷中的“公务员”,李小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以及林冲的帮助,才有了沧州的好日子。李小二现在的好生活,离不开林冲的鼎力相助,可以说林冲是李小二这个小人物的贵人!
但是,林冲被高太尉陷害来到沧州后,他们的身份却发生了转换,原来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成为了阶下囚,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劳改犯”;而曾经的小跑堂李小二,现在成为了小酒店的老板。这种身份的转变之快,让人不禁感慨,这才是社会,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天堂和地狱,有时候真的只是在一转瞬之间!
细究一下,我们会发现,林冲作为禁军教头,却愿意去帮助一个吃官司的社会底层人,绝非因为两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他们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社会地位更是天壤之别,但是,林冲还是帮助了李小二,这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又好解释,这说明林冲本人是善良的、是对弱者怀有同情心的,但即便林冲是善良的,仍然逃不脱被人陷害、被上司玩弄,这就为“逼”上梁山埋下了根由。
施耐庵对李小二的刻画,非常细心,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他,可以说用足了心思,因此这个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他虽然胆小,但却聪明,虽然怕事,却又机谨。
当李小二听到富安等人的东京口音,又看到鬼鬼祟祟地让他去请差拨、管营,便立马警觉起来,所以偷听到“高太尉”三个字时,他马上想到这些人可能和林冲关系重大,所以当不久后林冲来到他的店里,他就将观察到的这一切情况告诉了林冲,让林冲自己做判断,从而使林冲早有防备。李小二之所以能这样做,是他的职业敏感,更是他对恩人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他知恩图报的精神。
李小二在《水浒传》描述的众多人物中,可以说是一闪而过,然而,即便如此,他的形象却非常丰满,让人喜爱有加,作者之所以这样精心刻画这个小人物,一者是为了推动情节顺利往下发展,二者是反面衬托出林冲的形象,第三是突出了林冲的性格转变,经过风雪山神庙之后,林冲彻底走向了反抗的道路,顺利完成了性格的重大转变。
其实不光李小二自己,《水浒》中的很多小人物,都绝非是可有可无的小角色,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也绝非等闲之笔,他们的出现,让主角人物的性格更加生动形象,也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有趣,这是《水浒》之所以成为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水浒传》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几乎各不相同,这部小说为我们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俗画卷,尤其是底层人物的百态生活,这让读者透过这些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窥探到宋代社会的一些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可谓乱世宋朝的一幅生动绘画!
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故事时,为啥特意突出李小二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何深意?
水浒李小二是小人物
李小二,何许人也。此人不是梁山上的好汉,是一个店里的伙计。
只因为曾帮助过林冲,我号召人们来学习学习他的精神。
李小二,本是个卖酒的伙计,曾是个浪子回头式的人物。
当日在东京汴梁城的时候,曾受到过林冲的接济。因为家庭穷困,偷了店主人的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府问罪。林冲知道了,好话说了一箩筐,救了他,免送了官司,又给他一些钱财,自此总希望报答林冲的大恩大德。
李小二东京城呆不下去了,便辗转来到沧州,在一个姓王的酒店里做事,经过挫折的李小二,做事很用心、很勤快,不久很受掌柜的称赞。
掌柜没有儿子,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不久,掌柜的死了,李小二摇身一变成了这家酒店的掌柜。
此时的李小二仍然很小心,他很明白失去自由的痛苦,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也很希望报答那个曾给自己温暖的林冲。机会来了,当林冲发配到沧州,在路上闲走的时候,恰好遇到了林冲。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人。二人很是激动,尤其是李小二,更把林冲当做神一样的供奉。
见到林冲后,李小二做了几件大事:
其一,把林冲领到自己的酒家,小酌几杯。表示不忘本。
其二,把自己的妻子给林冲做了引见,表示没把林冲当外人。
其三,当林冲通报自己如今犯了官司在身的时候,李小二没有丝毫的嫌弃。并不是说因此而疏远,反而更加的亲切。锦上添花时时有,雪中送炭有几人。
李小二这一点确实让人很是佩服。
其四,及时为林冲送些吃穿用品,让林冲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其五,李小二夫妇很同情林冲的不幸遭遇,尤其是李小二,明白当初假如不是林教头,自己哪里很有几天。积极观察看看有没有对自己恩人不利的动向,及时向林冲报告,希望引起对方的警惕。
尤其是发现了陆虞候之流想要谋害林冲时候,使林冲及早做好防范措施。
李小二做事很妥帖,因为是生意人,所以一直很细心。他让自己妻子细细的观察,二人谨慎的注意陆虞候差拨等人的细节。并且听清了他们谈话的秘密,说要结果了谁谁。
在沧州地面上,与高太尉有点瓜葛的,可能就是这位林教头了。自然林冲火冒三丈,在街上买了把尖刀,戴在身上,后来风雪山神庙的时候,结果了陆虞候那厮的性命。
这等都是小人物,鲁智深倒把垂杨柳的举动自然我们是学不来的,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的壮举更无法让我们效仿,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招数我们更无法领悟,我们只有从那些小人物入手,学习他们的精神。比如李小二,他的知恩图报就是我们应有的美德。
给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当日林冲的见义勇为,就不会有今日的李小二冒着天大的危险全家总动员前来施救,没有林冲当日对李小二的悉心栽培,就不会有今日李小二的成就。
林冲是好汉,固然值得赞美,不过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向李小二这样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犹如星星一般,点缀着北宋美丽的夜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