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水浒传》中张清的绰号,大概出自卢纶这首《塞下曲》。因而,梁山八骠骑才是真正的大汉飞将军。但是,“小李广”这个绰号却给了清风寨副知寨花荣,没羽箭张清之“没羽箭”便另有他议了。

张清在东昌府连打梁山十五员大将,这是《水浒传》的故事。被厉天闰斩杀于独松关,则是续书《征四寇》的故事。一条梁山好汉轻易地死在了方腊战将的手下,没羽箭张清上应兲捷星,上界星煞,怎么会被一个“凡夫俗子”杀死呢?

《征四寇》之所以要杀死张清,是因为这条好汉身上隐藏着大明王朝的一场生死搏杀,见不得人因而让张清死掉了。

那么,张清的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机密呢?

吴用为何提到铁枪王彦章

为决定梁山寨主归属,宋江、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东平府之战,宋江活捉董平,率先奏凯,但卢俊义却遭到了没羽箭张清的强力阻击,未得尺寸之功。

于是,宋江挥师东昌府,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然而,宋江前来也是白搭,梁山四员大将分别出马,都被张清飞石击伤。宋江大怒,拔箭割袍为誓:“我若不拿得此 人,誓不回军!”

宋江发誓,激发了梁山兄弟的豪情,呼延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董平、关胜等九员战将先后出战,但却都被张清的飞石打败。无奈何,宋江只得鸣金收兵。

回到营寨,吴用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

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 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虽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

细读吴用这段话,真的是东扯日头西扯雨,不仅是瞎比喻,竟然还逻辑混乱。

王彦章号称铁枪,是五代名将。但是,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找不到“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记载,大概吴用是个戏迷,看戏看多了吧。即便是演义评书中有这么一回事,王彦章用的也是铁枪打败三十六员唐将,张清却是以飞石打退了梁山十五员大将,这两人能有多大的可比性呢?

吴用说,“虽然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王彦章绝对是五代大梁猛将,张清不在王铁枪之下,怎么“也当是个猛将”呢?假如吴用这样讲,那就没有语法毛病了:“虽然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

本来嘛,王彦章日不移影打了三十六员大将,张清却不到半数。

《水浒传》中类似“东扯日头西扯雨”的桥段还很多,吴用这番话不过也是一处而已。那么,是不是施耐庵语法不通,又写错了呢?

张清为何连打梁山十五员大将

“十五”这个数字,在《水浒传》中几乎就是一个“常数”,一开篇就有“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武松景阳冈下喝酒是十五碗(实际上是十八碗,都对),十月十五血溅都监府杀十五人……然后是元宵节、中秋节、中元节,王灵官六月十五诞辰,刘唐八月十五走郓城、宋江怒杀阎婆惜。

这么多“十五”,什么意思呢?原来,“十五”就是月半,就是月明之夜,就是大明王朝。正因为如此,吴用便东扯日头西扯雨,以王彦章做比喻,来形容没羽箭张清。

铁枪王彦章后来被后唐庄宗李嗣源所擒,面对这个强劲的对手,李嗣源非常喜欢,便有意劝降。但是,王彦章说了这样一句话: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意思是我王彦章不降。李嗣源便把他杀了。

因为王彦章宁死不降,得到了后世的无比推崇。但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却有不同看法:王彦章粗鲁莽汉,仅死事可,特立死节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为谁也?

傅山的意思是说,王彦章时节被立了牌坊(铁枪王庙),但是,却没有考察他效力的人是谁,是为谁死的。

不知傅山先生是否读懂了《水浒传》,这一说恰与施耐庵在书中借王彦章评价张清的观点暗合,施耐庵就是这样写张清的。

王彦章是大梁猛将,也就是朱温的马前卒。朱温篡夺唐末义军果实,分裂天下,导致“纷纷五代离乱间”。且荒淫无道,多行不义,被历代所诟病。吴用以王彦章比张清,分明隐藏的就是朱家王朝的一场内讧——靖难之役的东昌之战。

而以王彦章喻张清,则是转弯抹角地谴责朱家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内部大火并,导致战乱,百姓“纷纷离乱”。

王彦章字贤明,施耐庵可不认为大明“贤明”。所以,吴用的话颠三倒四,逻辑混乱。

宋江为何在四将受伤后割袍为誓

东昌之战,是燕王朱棣败得最惨的一仗,差点被活捉。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燕军到达东阿、东平(梁山东平府之战)。南军守将盛庸料敌声东击西,意在南下,于是,在东昌设下重兵,与燕军决战。

朱棣自以为得计,亲自率领大军冲杀,却陷入南军重围。燕王死战不能脱身,大将张玉、朱能等人奋勇护主,救得燕王突围,而张玉却战死沙场。

《水浒传》真实而又十分隐涩地“记载”了这场战斗,宋江割袍为誓,正是张清连打梁山四将之后,那就是四王爷朱棣遭受伏击之时。而随之张清又打九员战将,则是隐含的建文帝要削掉九大藩王,从而引发靖难之役的隐写。

这些隐写伏笔,在《水浒传》中写了多处,比如九大藩王就以“九尾龟”做隐喻符码。九尾龟陶宗旺的解读,我有专门文章,隐藏的就是以燕王为首的明初九大塞王。

张玉是朱棣的岳父,战死沙场这件事,就隐写在东平府董平杀了太守夺了他女儿的故事中。

施耐庵以历史的碎片,散落在《水浒传》的每一个故事中,假如把这些碎片逐一捡出,拼凑起来,就是一副完整的靖难之役全图。比如,张清是彰德府人,后来,燕军还真进攻过这个地方。再比如,燕王起兵,最先攻打的地方包括蓟州,后来又攻打沧州……

假如把《水浒传》中的地名都串起来,大概就能绘出一副靖难之役的进军路线图——这也是梁山好汉总是绕道,地理位置出现错乱的主要原因。

张清为何会推荐紫髯伯

没羽箭张清虽然暗藏了朱棣岳父张玉,但也不是张玉,只是靖难之役东昌府之战的一个符码。虽然他的绰号是“没羽箭”,但也只是隐藏的“李家”。况且,他打的是飞石,而不是射箭。石子飞出,当然不需要箭尾的羽毛。所以,没羽箭,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尾羽的箭。“没(mo)”、“没(mei)”都对。

至于张清为何以飞石得了这么个绰号,要与石将军石勇对看。至于这其中又是什么含义,那就得去解读石勇了。

总而言之,张清也是一个隐喻历史的符码,因为涉及到明朝秘史,所以,就被续书写死了。张清死得不值,读者叹息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人物身上会藏着这样的玄机呢?

假如说张清身上隐藏了大明王朝的东昌之战,张清连打四将而宋江割袍设誓隐藏了燕王朱棣,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的话。那么,我再举一个情节来佐证,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奉天靖难记》中说,燕王朱棣“龙颜天表,凤资日章,重瞳隆准,真太平天子也”。而施耐庵身后的《明史·成祖本纪》中,则是这样描述朱棣相貌的:“王貌奇伟,美髭髯”。

我们再来看看张清在投降梁山后,推荐的紫髯伯皇甫端是个什么样子:碧眼重瞳,虬髯过腹,因此,皇甫端绰号“紫髯伯”。

紫髯伯,其实写的是“紫髯叔”,又是借用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孙权,孙仲谋就是以叔叔的身份掌管东吴的。而朱棣则是叔叔造了侄子的反,不就是个“紫髯叔”吗?

皇甫端是幽州人,施耐庵说他“貌若番人”,这不就是朱棣的身世之谜吗?施耐庵就在朱棣身边,他见过燕王朱棣,也经历过这段历史,怎么会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呢?

或许,续书作者也不忍完全抹掉施耐庵煞费苦心的隐喻,因而,张清便战死在独松关——“松”在《水浒传》中隐写的就是朱棣这代“木字辈”的皇二代。而且,张玉确实是因朱棣而战死在东昌的。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张清算得上是《水浒传》中最另类的武将,论战绩强如卢俊义和史文恭也无法与之比肩,但是他取胜的过程与普遍认知中的武艺高强不太一样。所以有关他的强悍战绩以及最终阵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天下无双“没羽箭”

张清使一杆梨花枪,枪法和近身武斗的本事算不得顶级,甚至都达不到八彪的程度,书中曾特意提到过张清的枪法平常。不过根据表现看,单论近身武斗张清也不算特别差。在梁山攻打东昌府时,张清曾靠枪法数枪就杀得锦毛虎燕顺遮拦不住,尽管燕顺只是个战五渣,但起码说明了张清的枪法不像很多朋友想象中那么差。

让张清取得彪悍战绩的是他独门的飞石绝技,这份本事的威力堪称天下无双(琼英的飞石本事是张清梦中所授)。凭借一手飞石,张清在东昌府一战封神,被宋江誉为“王彦章在世”。

第一个出场的是八彪第二位金枪手徐宁,张清与之战不到五合,回马而走,徐宁在追赶时被一石子打中眉心,翻身落马。

第二个就是刚刚说的燕顺,这燕顺不仅本事差,心里也没数,宋江见燕顺出马刚要阻拦,但已经晚了,结果张清都没用飞石就数合杀败了燕顺,在于燕顺败退时,张清还追着扔石头,打中了燕顺背后的护心镜。

第三个是百胜将韩滔,二人战不到十合,张清诈败,但韩滔很机敏的没有追。可是张清的目的只是拉开距离,见韩滔不追,他重新回马,抬手一石头打中韩滔的鼻凹。

第四个是天目将彭玘。彭玘见搭档被打,勃然大怒,飞马而出,张清鸟悄的藏石头在手里,等到彭玘离得近了,还没交上手冷不防打出一石头,直接把彭玘给打回去了。

到这里,宋江打算收兵了,这他么不讲武德,咋玩啊,但是有人不服,于是第五个人出马了——丑郡马宣赞。宣赞特自信,一顿吹,结果一石头完事。

宋江虽然本事不咋地。但也是“黑道教父”一样的人物,被张清如此羞辱,气得够呛,叽叽歪歪一顿吐槽。于是,一个重量级人物登场——双鞭呼延灼飞马而出,张清不等到交锋便一石头打来,呼延灼本想用鞭挡,但没想到飞石速度那么快,结果打中了手腕,回马归阵。

马军皆失利,宋江点将步将,于是赤发鬼刘唐挺着朴刀快步而出,张清也不交战,绕阵而走,刘唐追到张清身后,举刀砍马,那马似乎感觉到危险,扬起后蹄,尾巴扫到刘唐脸上,刘唐眼睛被迷,有些睁不开。张清抓住这一瞬间的战机,一石子将其打翻,这次梁山来不及救,以致刘唐被擒了。

第八位青面兽杨志登场,两人一交手,张清镫里藏身,躲过一刀,抬手一石头被躲过,第二颗紧接着过来正好打在头盔上,杨志吓得一身汗,回马而走。

朱仝见一个一个上不行,叫上雷横双骑齐出,没等到张清近前,雷横就被一石头拍脸上落马,朱仝急着救雷横,结果脖子上挨了一下,大刀关胜飞马来救,张清一石头打来,关胜用刀一隔,正打在刀口上。照说关胜这算挡住了,但他这个人谦卑谨慎知进退,见雷横和朱仝已经被救回,自己也破不了张清的飞石,所以并不交战,回马归阵。

第十二个上阵的是刚刚在东平府归降梁山的董平,或许是因为二人是邻居,所以彼此了解,董平的表现要比其他人好,连续躲开两颗飞石,一度让张清心慌,这里体现出张清的武斗本事还是可以的,首先他的镫里藏身运用得很纯熟,能够巧妙地躲开董平的攻击;其次,他的洞察力很强,抓住一瞬间的时机,弃枪拖住董平的枪和手臂。当然了,张清的身子骨或者说力量不如董平,原本他抓住董平的手臂和长枪是占了先机的,如果他的硬实力足够说不准就能将董平活擒过马,然而结果却是拽不动,于是俩人纠缠在一起。

见二人纠缠到了一起,第十三位梁山好汉出马了——急先锋索超。但张清还有两个副将——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两人拦住索超。这时候梁山才反应过劲,那么多大将,何必单挑?林冲、花荣、吕方、郭盛四匹马齐出,张清连一个董平都搞不定,哪能架得住这么多?于是也不管两个副将,回马就跑。董平是手段高强的大将,刚刚却多少有些吃了亏,哪里肯舍,拍马就追。但是,经过缠斗之后,董平忘了一开始的注意事项,张清趁机一石头打来。这里不得不再夸一句董平,反应是真快,石头擦着耳根飞过去了,不过也使得董平放弃了追赶,回马而走。

那边的索超是个暴脾气,哪里容得张清脱身,冲出二将的封锁直取张清。可惜被一石头打了个满脸花。另一方面,林冲、花荣擒了龚旺,丁得孙对战吕方、郭盛联手,又有燕青一弩箭射中其坐骑,于是张清的左右手被擒,双方罢战。这里吐槽一句,林冲、花荣这样的本事身份居然双战龚旺,太欺负人了。

战斗告一段落,搞笑的一幕出现。东昌府的太守和梁山的宋江都认为张清连打十五将,本事惊人。但我们一个一个数过来,只有十三个,感情这二位全都不识数。当然了,这是玩笑话。

后来,张清还打伤过鲁智深,把梁山好汉得罪得够呛,以至于被抓时大家都想将其杀之而后快。当然了,最终张清加入了梁山,位列第十六把交椅,上应天捷星。在梁山接受招安征战大辽时,辽国上将阿里奇二三十合就击败了金枪手徐宁,结果在追击时被张清一飞石直接打死,张清也因此获得了征辽首功。

以上战绩都是实打实的,论武斗本事,张清算不上顶尖,最多不会超过史进、孙立的水平,但是也不会太差,比起小彪将中的前几位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过沙场战斗并非单纯的比武,暗器、弓弩本就是战斗的一部分,也属于武艺的范畴之内,所以张清的实战能力是远高于他的近身武斗水平的,甚至可以说在中距离的战斗中张清是无解的存在。

张清之死

张清在南征时死于厉天闰之手,这让人很是叹息,但是并不意外。那场战斗从开始其实就注定了结局,甚至说如果不是董平的冲动,张清是不会死得那么憋屈的。

当时董平眼看周通落马去救,结果被炮火打伤了手臂。人没救出来自己还受了伤,这让一向冲动的董一撞怒不可遏,于是他拉上张清,夜探独松关报仇。然而此时的董平连平时三成的本事都使不出来,同时两人没骑马,张清居然还没带飞石,这就为二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两人到了关下就被厉天闰发觉,带着副将张韬与二人战斗,董平因为有伤,十余合招架不住,回身便跑,张清急忙来救,对着厉天闰就是一枪。厉天闰是方天定麾下四大元帅之一,能和石宝、邓元觉齐名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绕到树后躲过了这一枪不说,还使得张清一枪扎进树里。还记得刚才我们说过的张清与董平之间的战斗吗?当时张清凭借“巧”,拖住了董平的手臂和长枪,本是占了上风的,但是由于力量不够,所以没能获胜。此时张清力量上的短板暴露出来,拔不出插进树里的枪,厉天闰作为大将哪里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一枪将张清刺死。

而逃跑的董平看见张清倒地,出于本能回身来救,被张韬在身后拦腰一刀,砍成了两段。二人双双战死在独松关下。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场本就不应该展开的战斗,战斗力大打折扣的董平加上没带飞石的张清等于放弃了所有擅长的东西,这要如何报仇?在我看来,董平属于作死,而张清纯属是因为义气被拖累了。同时,这一战也将张清武艺中的最大短板暴露出来,没了机动性和飞石的张清就像没牙的老虎,很难在逆境下完成翻盘,于是悲催的战死了。

综上所述,张清能连胜梁山十余将是因为将特长发挥到最大极限,而战死则是舍弃了优势暴露出短板,所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张清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他善使飞石之技,亦曾以此技连败梁山十五位大将,后其归顺梁山,在梁山大聚义之后,位列梁山第十六位,居梁山五虎之一的双枪将董平之下,同时张清为马军八个骠骑先锋使之一。但是张清和董平在征讨方腊时,却在独松关被厉天润、张韬所杀而战死沙场。

那张清飞石曾连败梁山十五位战将,为什么在面对厉天闰时,会被杀呢?

张清善使飞石,此技和花荣的神射箭术在梁山、甚至在整部水浒也都可称为一绝,董平绰号双枪将,其亦武艺高强,他能成为梁山马军五虎之一,可见其武艺。他们二人也在征四寇之时屡立战功,但是他们却同时战死于独松关。

张清是梁山八个骠骑先锋使之一,董平是梁山五虎之一,故而他们都是梁山正将,他们战死沙场,张清也成为了梁山第三位战死的正将,董平是梁山第四位战死的正将。

当时在征讨方腊之时,因为梁山损失惨重,在独松关时,双枪将董平为了报仇就在关下叫阵,却被炮火打伤一臂。董平和张清关系不错,于是董平就和张清前去讨战。

因为独松关道路原因,所以他们就弃马步行而战。敌军守将厉天闰和张韬就前来迎战。

张清和董平都是马上将军,如今进行步战,武力攻击值就减弱了很多,张清飞石绝技很难发挥威力,同时董平是双枪将,如今他一臂被炮火所伤,就很难发挥双枪的威力,故而董平的武力值就又减弱了很多。

开始的时候,董平是和厉天闰交手,因为董平武力大打折扣,故而处于下风,张清看到于是就提枪来刺厉天闰,但厉天闰躲到树后面了,结果张清因为用力过大,他这一枪刺到树里太牢固。

张清虽然飞石一流,但他的枪法却不是一流的,从而导致他没能及时的把枪提出,厉天闰就趁机把张清刺于枪下。

而董平看到张清被刺倒地,就急忙转身去战厉天闰,但是却被张韬从背后坎死。

就这样梁山两员虎将双双战死于独松关。

张清、董平都是马上将军,却在独松关步战、董平一臂受伤发挥不了双枪的威力,张清也很难发挥飞石的威力,同时张清枪法不是一流,导致枪刺入树中不能及时提出,董平转身去战,却被张韬从背后所杀。

这一连串的事情,都让张清、董平的战力打了折扣,所以张清虽然曾经以飞石连败梁山十五员战将,但在面对厉天闰时,却被刺于独松关下。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水浒传中有一篇《水调歌》,单赞张清的好处: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葵花宝蹬,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

张清,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

话说水泊梁山,晁天王归天,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推选大王。宋江与卢俊义,互相推让,不决。宋江提议,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一是东平府,一是东昌府。可分兵两路,一路由宋江带队,一路由卢俊义率领,去打两府借粮,看两路军胜败,再定夺寨主之事。众依从之。

宋江打东平府,得胜,义释双枪将董平,梁山添一员虎将。随后,宋江托人打探卢俊义军,卢军受阻,宋江便率众来相助。卢军战无进展,只因东昌府内,有张清难敌。宋江来到时,卢俊义已输了两阵,估计卢俊义手下英雄,有不少为张清石子所伤,只是这一节,水浒书中未明说。

宋、卢二军,合兵一处,正商议未定,人报张清搦战。

两军对垒,擂鼓助威,门旗开处,张清骑马出阵前。张清大骂,惹恼水浒英雄。金枪手徐宁出手,先挨一石子,正中眉心。锦毛虎燕顺上前,交战不敌败走,后心被石子打中。百胜将韩滔,举槊迎敌,中计被打伤了鼻子,愧对了百胜将称号。彭玘不等将令,拍马就上去了,还没到张清跟前,面额上挨石子,丢弃三尖两刃刀,捂着脸就回来了。丑郡马宣赞,嘴里大喊:且看石子打得我么?也上去了,宣赞喊声未毕,张清手起一石子,正中宣赞嘴边,翻身落马。呼延灼大怒,边骂边上前,呼延灼正骂呢,一石子飞来,手腕受伤。梁山马军失利,步军进战,刘唐捻刀冲上去,破伤张清马腿,距离太近,马尾扫花刘唐的眼睛,张清顺手一石,刘唐倒地被俘。杨志用刀刺张清,张清蹬里藏身,杨志头上挨了一石,不敢恋战退走。朱仝和雷横,左右齐上,雷横额头上中石,倒地,朱仝去救,后脖项上,也中张清飞石。关胜去救朱、雷二人,飞石打在青龙刀上,差一点受伤。双枪将董平,小心提备,躲开了张青两次飞石,第三次擦着耳根子过去,悬的很。且说梁山人,接连被张清飞石所伤,便不再跟张清讲武德了,仗着人多,一轰齐上,张清败退,临走,又打了索超一石,打在脸上,破了相。

两军罢战,梁山人恨张清切齿入骨,夜晚,吴加亮用计,令鲁智深假装押运粮草,引诱张清。黑夜分辩不明,智深光头显眼,张清发石,命中,打的智深哇哇叫,智深名号花和尚,头上中彩,绰号名副其实了。张清被骗出城,中梁山埋伏,终被擒,张清感宋江忠义,遂降,归顺梁山。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张清飞石打英雄,打伤的人,加上宋江没来的时候,打伤卢俊义手下的,还有最后又打了鲁提辖,加起来远不止十五位。

张清飞石厉害,我猜是,张清的石子武器,形状不同,特别是有扁的,飘打会拐弯,防不胜防。

张清之死,因他是石碣书,三十六天罡成员的天捷星,上应星象,在人间期满,归去有地有时辰,天意难违。便借厉天闰之手,张清丧命于独松关。同时丧命的,还有董平和周通,一起葬关上,三人不寂寞。

水浒传是古小说,古小说一般,讲因果报应,所以梁山众人,结果一般都不好,大多死于刀剑之下,张清勇武,也不能免。厉天闰最后,被卢俊义杀了,张清泉下知,含笑消恨。

古之大英雄,横行一世,最后多死于宵小无名之辈,的手里。厉天闰是方腊,手下的大将,不是泛泛之辈,张清死也不算丢人。

施耐庵、罗贯中二位前辈,写水浒,过程精彩。最后交待人物结局,108好汉人多,交待清楚不容易,只得省点墨水,一笔数笔带过,求全保完美。张清在水浒中,享有大名,死于义节,善始有终。

有问题大概释义,

不用谢回答完毕!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独松岭上,没羽箭张清被厉天闰一枪秒杀,原因仅仅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这个“老天爷”,可不是虚无缥缈的宿命,而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二位大爷。我是老三,详细解答。

独松岭战斗,发生在卢俊义一部攻破湖州后、欲与宋江合兵杭州的路上。张清的死至少有三点极其不合常理的地方。

厉天闰为厉天佑报仇,遇见探路的周通而杀之,可以理解。董平被炮火伤了手臂、想要复仇也可以理解。唯独董平邀请张清私自出战、不带手下、不要后援,仅仅两个光杆司令就去攻关,这一点违背常理、完全不可以理解!

这之前的交战中,在双方大军出动的情况下,也只是打得各有胜负。凭什么董平、张清就狂妄的认为,大军都搞不定的事、他俩就能搞定?他俩曾经都是一府兵马督监,基本的作战常识到哪里去了?

方腊一方的神奇操作。发现梁山好汉主动“送人头”来了,居然不是一拥而上拼杀、或者飞石乱箭射杀,竟然也是主帅亲自出马,而且是二对二的公平单挑!于是,独松岭上就上演了一出董平、张清“挑逗”厉天闰、张韬而遭“反杀”的闹剧。

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厉天闰比梁山好汉更讲武德?可这并不是擂台比武或者江湖放对,而是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太儿戏了有么有?

张清、董平之死,书中是以戴宗向宋江报告战况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两人战死时,梁山一方是没有任何见证者的,并且也只是在攻破独松关后,才将两人的遗体寻回安葬。当时张清和董平,究竟是遭遇群殴而死、还是被人暗算而死,究竟是与敌将大战三百回合力竭而亡、还是十几招就被秒杀,都不得而知。

总结

施耐庵&罗贯中二位大爷,受《宋江三十六人赞》的影响,想要在书中迅速的实现把108个好汉减少至36个的目的,故意写死了许多人物。独松岭之前,除了详细的记述了张顺之死外,已经有宋万、施恩、曹正等13个好汉被一笔写死。独松岭之后,吕方、陈达、蔡福等49个好汉也差不多被如法炮制

综上所述,张清被秒杀,不在于厉天闰武艺高强,而在于“阎王要你三更死,哪敢留你到五更”。身为“鱼肉”的梁山好汉,只能任凭两个大魔王宰割。

张清飞石连败十五位梁山大将,面对反贼厉天闰,为何轻易被秒杀?

这个问题,我用正在头条小说连载的《李逵日记》里专门关于张清的一节来回答吧:

第三十节 没羽箭张清是如何成为传奇的 晁天王有遗言,“捉住史文恭者,为山寨之主”,宋大哥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能推让卢俊义坐头把交椅。宋大哥“谦虚”,兄弟们却不容他谦虚。兄弟们闹腾起来,武松、花荣还有我闹得最凶。宋大哥前两天刚许诺了,说我们人才难得,是山寨一等一的人才,回头一定提拔重用。你若拍拍屁股不坐寨主了,那我们的事不就黄啦?王矮虎、时迁等人也不停嚷嚷,宋大哥当初曾许诺要给他们涨工钱,你不当寨主了,那我们还涨不涨工钱啦?曹正也在聚义厅外面闹腾,他刚刚通过宋清做通宋大哥工作,要调出屠宰场,你要不当寨主了,那我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了?鲁智深看大家闹腾,也跟着起哄,把宋大哥都搞糊涂了,心里一个劲地琢磨:我一没许诺他重用,二没许诺他涨工钱,他怎么也闹得这么欢,莫非我答应了啥事却给忘了? 吴用最后使出老办法——看天意。以前宋大哥和晁天王争执时,一让他表态,他就推给老天爷,抓阄看天意。攻打城池,先破城者为寨主。梁山泊北一百五十里,有两座州府,东平府和东昌府,两人抓阄,抓到哪个打哪个,看天意属谁。宋大哥抓到东平府,卢员外抓到东昌府。吴用调拨兵马完毕,两人各自引兵攻打。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寨主非宋大哥莫属。分到宋大哥队伍的兄弟还好说,正好有表现机会,尽力攻城就是,分到卢俊义队伍的就比较难受,你太卖力吧,回头宋大哥知道了估计会有想法;你不卖力吧,人卢俊义怎么着也会坐第二把交椅,到时候也不好交代。我点背到家,恰好分到卢俊义队伍里。东昌府有几员守将,平日去怡红楼扫黄,那是如狼似虎,一动真刀真枪,立马就怂了。这不一听梁山泊名头,二话没说,脱了战袍,翻墙跑得比兔子都快。东昌府只剩一员偏将,叫张清,刚从京师下放的,属于挂职锻炼,准备混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回头好提拔重用。昨晚喝了两坛酒睡懒觉起晚了,想跑时已经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出战。张清武艺一般,也没有打仗经验,装了两口袋小石头,准备当暗器发射,然后趁乱溜走。两军对擂,张清打马出阵,这边却无人应战,一时有些冷场。卢俊义脸上有些挂不住,他是主帅,不好自己出战,拿眼瞟众人,众兄弟被看得心虚,心中一寻思,得,出不出场是态度问题,打得赢打不赢那就是能力问题了。张顺杀出阵去,大喝一声,认识你狗脸张爹爹不?这是他口头禅,每次临阵总来这么一句,当年在江州跟我厮打时亦是如此,我总是故意气他,说不认识。其实我总觉得这话别扭,不过他骂着挺顺口,一直也没改。张顺还未抢到张清马前,张清冷不丁一石子,张顺“哎呦”一声,撇了朴刀,捂着额头翻倒在地,纳闷的是,打中的明明是脚面,他却捂着额头滚。张清自己也吓了一跳,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手,刚刚他正准备虚幌一下,拔马就溜,没想到漫不经心一石子竟然有如此威力,顿时信心爆棚。呼延灼扬起双鞭冲出战阵,尚未交锋,张清又是一石子,呼延灼抬手一挡,正中左腕,撇了双鞭,拔马就往回走。其实,我觉得,他要不抬手,那石子压根碰不到他一根寒毛。大刀关胜倒提青龙刀,打马冲到阵前,大骂道,贼人休逞强,你石子打的我不?张清扬手一石子,关胜一提青龙刀,正中刀背,锃然作响。两人隔得老远,那石子已经没了力道,关胜却是趁机伏马回阵。秦明舞着狼牙棒前去应战,一石子打在肩窝,翻身落马。结果装的太像,落地时不小心脸先着地,他本来就长得就磕碜,这下更破了相,简直惨不忍睹。时迁也冲出去应战,张清口袋里已没了石子,心下发虚,拿手虚指一下,拨回马就逃,没想到背后传来一声惨叫,回头一看,时迁捂着脑袋倒撞下马去。张清目瞪口呆。张清自己也糊涂了,难不成自己不知不觉中练成了失传已久的武林绝技一阳指?当下也不逃了,拿手虚指,左指一下,又指一下,结果应战者无不应声落马。张清日不移影,连打我梁山数十将。东平府那边,宋大哥降服敌将董平,诈开城门,一通王八拳,把官军打得稀里哗啦。董平这厮,把太守一家老少全砍了,强娶了太守千金,真不是个东西,太守千金也不是好东西,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竟然嫁给了仇人。宋大哥带领众兄弟前来助阵,听闻有如此人物,大惊失色。再次对阵时,武松一声不吭,当先出阵,他专打强人,见到个牛逼的人比苍蝇见了血都兴奋!张清不慌不忙,拿手一指,武松疑有暗器,猛地一闪,却躲了个空。张清见不灵,有些慌乱,抬手又一指,武松又闪,又躲了个空。武松明白了,这是诈他呢。他平常最恨别人忽悠他,尤其是当众忽悠他,当下大怒,舞起摈花雪月刀,突到马前,一刀砍断马腿,顺手把他揪下马背,一通暴揍,打得张清连连求饶。有些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有些人的传奇,是难以被超越的;有些人的成功,并不是靠他自己努力的。这下好了,宋大哥首先攻破东平府,天意难违,坐了头把交椅,卢俊义坐了第二把交椅,吴用坐了第三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