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是被弓箭射杀了。宋江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是一句大实话,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大约栾廷玉的确死了

问题是,宋江惋惜栾廷玉,打扫战场时,也应当交代一句如何安葬这位好汉吧。林冲杀了王伦,书中交代喽啰们把他埋在了后山。鲁智深打死邓龙,也叫扛去后山烧化,为何宋江不给他喜爱的栾廷玉善后呢?

更大的疑问还在于究竟是谁杀了栾廷玉,宋江既然知道栾廷玉被杀,书中为何又不交代清楚呢?祝家庄所有与梁山作对的人都有很清楚的下落,为何栾廷玉的下落就这样含糊其辞呢?

种种疑问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绝大多数的读者,包括聪明如金圣叹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弥月不快”。于是,大家情愿相信栾廷玉没死,而是趁乱逃命去了。

说了这么多,栾廷玉的下落到底如何呢?

栾廷玉的绰号为何是铁棒

鬼脸儿杜兴说,祝家庄有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 之勇”。也就是说,栾廷玉惯使一条铁棒,武功很高。这句话不禁令人想起后来宋江夸赞卢俊义时说的“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为什么讲栾廷玉又扯到了卢俊义呢?因为,这两人以铁棒、棍棒名闻江湖,但却都没有用过他们赖以成名的兵器。卢俊义出战过两次,被宋江、吴用驯服时,用的是朴刀,活捉史文恭时,用的还是朴刀。栾廷玉从庄内杀出时:“带了铁锤,上马挺枪”,他并没有铁棒,与欧鹏、秦明交手,除了用枪,就是以飞锤伤人。

施耐庵为何写得文不对题呢,原来是有寓意的。

卢俊义“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这条棍棒是保护自己的,卢员外是一条龙。他是哪条龙呢?《水浒传·引首》中有一句话,大概可以讲清楚卢俊义是哪条龙: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卢俊义仪表似天神,竟然隐喻的是天神霹雳大仙赵匡胤。

施耐庵在书中究竟是如何以卢俊义隐喻的赵匡胤,咱们暂且搁下,重点讲栾廷玉的铁棒。“铁棒栾廷玉”的隐喻,与卢俊义的棍棒如出一辙。

铁棒,其实就是“天棓”,也就是天棓星,是帝王的前驱,挑起帝王级别战争的星煞。栾廷玉,实则“銮廷玉”,他就是隐藏在《水浒传》中挑起帝王战争的建文帝。

栾廷玉的师弟是“孙立”,也就是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意为立孙子做皇帝。《水浒传·引首》讲到了赵匡胤从开国到传位的历史,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漏掉了宋真宗,含糊地说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这不是在写北宋的事,而是写朱元璋“孙立”。“孙立”是立皇太子,然后才是“銮廷玉”,皇帝比太子大,所以,栾廷玉就有了孙立这个师弟。也就是说,孙立是诠释“銮廷玉”的,没有“孙立”,便没有“銮廷玉”。

所以,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孙立是最合适的人选。

建文帝削藩,挑起了靖难之役,这就是帝王级别的战争,果然是“天棓銮廷玉”。

栾廷玉杀出祝家庄时玄机重重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江发起对祝家庄最后一战,派出了四路人马围攻庄子。为杀退梁山兵马,祝家庄也是分四队杀出。祝龙、祝虎、祝彪先后被斩杀,而栾廷玉则神秘失踪了。这段情节写得十分蹊跷,疑点重重,施耐庵肯定是在其中隐藏了不可明言的绝顶玄机。

为了攻打祝家庄,宋江调用了水军,还特地安排孟康顶替马麟监造大船。祝家庄没有大江大河,调动水军头领,还要准备战船,宋江意欲何为?施耐庵为何这样写?这个疑问暂且搁下,我们继续解读梁山的四路人马是如何安排的。

正东一路是林冲带着李俊、阮小二两个水军头领,而且,阮小二还是吴用特地从梁山调来的。孙立入伙后,吴学究专门把原本留守山寨的阮氏兄弟一并带到了祝家庄。

正西则是花荣带队,张横、张顺兄弟为副将;正南则有三个头领:穆弘、李逵、杨雄。穆弘是浔阳江边长大,与李俊、张横、张顺很有交情,想必也是水性谙熟的战将。

写到这里,施耐庵就收笔了,正北这路人马怎么就不交代了呢?从后文情节来看,极有可能是宋江带着阮小五、阮小七,以及没有出现在其他三个方向的将领攻打正北方向。

金圣叹说,施耐庵没有交代正北是谁带队,是“为尊者讳”。因为,栾廷玉就是在这里被杀或者失踪的。其实,金先生读书不细致,栾廷玉并非是失陷于正北,而是正西北。

却说祝家庄内看见梁山兵分四路攻打,便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栾廷玉率先说: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尚未开打,就现出疑点了。栾廷玉只顾安排自己,而且,是“引了”一队人马先撤了。也就是说,施耐庵暗示,栾廷玉此时已经杀了出去。

书中也写得很清楚,栾廷玉是从后门而出,杀正西北方向的人马,正西北有人马吗?

栾廷玉杀出庄子后,祝氏三杰也随之带领人马分别从前后门出庄,孙立则横枪跃马,守住了后门吊桥,防止祝虎等杀回来。两军刚刚交手,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等便在庄内策应,杀了祝朝奉,放火焚烧祝家庄。

写到这里,便要打住了。因为,这一幕太像靖难之役的最后一幕:内应李景隆打开南京西北门(金川门),皇宫失火,建文帝失踪,朱棣宣布皇侄殁于大火。

其实,施耐庵揭秘:皇宫失火也是内应所为,建文帝此时早就逃出宫去。所以,宋江在没有见到栾廷玉尸体却宣布他被杀死了。

栾廷玉应当是被射杀了

上文讲到,施耐庵以从来没有用过的兵器,暗写了两个皇帝。在三打祝家的故事中,还有一人没有用过自己拿手的兵器,此人就是孙立。

登州提辖孙立武功高强,有三大特长:一管长枪,一条钢鞭,还能开硬弓。后来的战斗中,孙立主要用的是长枪,施耐庵还特地写了他单挑呼延灼时用了一次单鞭。然而,孙立却从来没开过硬弓。按照文本逻辑演绎,孙立的这张硬弓肯定也是有暗喻的。

正北方向,是玄武大帝的方位,朱棣自称是玄武大帝下界。《水浒传》中有太多的“玄武”符码,比如“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的诞辰,压住妖魔的石碣是一只大龟驮着。还有洞玄国师,九天玄女……等等,这其中,就隐喻了朱棣。所以,施耐庵没写正北方向是谁带队,深意大概在此。而宋江身上又有朱棣的暗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栾廷玉的下落在施耐庵这里不是神机隐秘。

硬弓当然有弦,南方读音“弦玄”不分,建文帝当死于弓弦之下。为何这样说呢?

朱棣夺位成功后,朝廷旧臣多有不服,认为这是一场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弑君篡位的谋逆。施耐庵也持此说,因而,孙立的绰号就是“病尉迟”。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的表现,大概就是《水浒传》中病尉迟的作为吧。即便不是孙立射杀了栾廷玉,也不排除栾廷玉死于弓箭之下的可能。

病,在《水浒传》中绝不可作“赛”、“赛过”讲,就是有病、诟病的意思。施耐庵虽然不赞同“孙立”,但也反对弑君谋逆,尤其是反对朱棣夺位成功后的杀戮。因而,在《水浒传》中以玄武门之变,揭露了这段历史,隐藏了建文帝的真实下落。朱棣是玄武大帝,以玄武门之变来隐写历史真相,简直是太高明了。

那么,后世为何传言建文帝逃了出去,而且,是逃到了海外呢?施耐庵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说,这是朱棣为了掩盖弑君篡位的罪名而虚张声势。

上文讲到,宋江打造战船,调集水军攻打祝家庄,有这个必要吗?宋江其实就是在虚张声势。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是祝家庄上教师爷,这个人物是模糊的,没有相貌特征,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鬼脸杜星只说了句,他有万夫不挡之勇,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介绍,正式出场是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二打祝家庄,当时扈三娘活捉了矮脚虎王英,扈三娘大战欧鹏,根本就就不是扈三娘的对手,倒也难解难分,正在这时候,秦明赶到,秦明大战祝龙,扈三娘撂下欧鹏去战马麟,栾廷玉正式出场,大战欧鹏,鸥鹏当然是小角色了,也就一照面,栾廷玉一飞锤就把他打下马来,宋江派人去救,栾廷玉大战邓飞,祝龙打不过秦明,拔马便走,栾廷玉和秦明大战二十个回合,卖个破绽也跑了,秦明不知是计,紧紧追赶,被人家的绊马索绊到活擒了,这一段落就结束了,能跟秦明大战二十个回合肯定是上等人物了,再次出场就一句台词,梁山人马太厉害了,我带领人马从北门杀出,迎战西北方向的敌人。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祝家庄打下之后,各路人马向宋江汇报情况后,宋江说了句,可惜杀了栾廷玉,栾廷玉到底是死是活呢?有说死了的,你想,宋江都说死了,肯定是死了,谁敢骗宋江呀!孙立按理说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进天罡星,还不如解珍,解宝呢!有可能是他暗算了栾廷玉,利用了栾廷玉对他的信任,说明孙立为人不咋地,出卖朋友,所以排名靠后了。有人说没死,孙立私自放了他,毕竟是同门师兄弟,或者干脆杀出重围了,所以,水浒后传,荡寇志,都有栾廷玉的故事。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是《水浒传》《水浒后传》《荡寇志》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是祝家庄的教师,是病尉迟孙立的师兄,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栾廷玉死不见尸,给人留下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先说说栾廷玉的武功,栾廷玉有过与摩云金翅“欧鹏交战”用流星锤将其打落马下;有过与梁山五虎大将之三“霹雳火”秦明,用计将秦明连人带马拌翻;有过间接擒住“火眼狻犳”邓飞的辉煌战绩。足以看出栾廷玉武功非凡,所以被称之“有万夫不当之勇”。

★《水浒传》原著里,祝家庄被梁山攻破时,栾廷玉下落不明。而《水浒后传》《荡寇志》两本书对水泊英雄态度不同,给栾廷玉按排的归宿也不同,两种续书都是写栾廷玉未死于祝家庄之役,而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水浒后传》中,说栾廷玉与孙立等和解,被推为登云山寨主,后来加入李俊的“海外兵团”,勤王抗金成功,李俊立为暹罗王。栾廷玉与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为该国五虎大将军,同时还兼任兵部尚书一职。

★《荡寇志》则写栾廷玉和其弟栾廷芳加入了以陈希真父女为首的征讨梁山队伍,以“极惨毒慢慢死的刑法”处死了孙立等人,剿灭梁山泊后他被封为山东兖州镇总管,并被说成是雷部真君降生。不同的选择,一样的辉煌结局。

★如果写栾廷玉,就必须写详细,写栾廷玉刀不缺,枪不折,鼓不衰,箭不竭,就不至于会死。最经必死则他的刀缺,枪折,鼓衰,箭竭之状,有不能说的地方。

★写栾廷玉的死用笔难到这种程度,如果写了是那个将领杀了栾廷玉,会让读者厌恶那个将领。少了栾廷玉的下落,不知道这是不是施耐庵故意作了鹘突之笔,来让人气闷。所以不让读者看他这个寓言,就会让读者更生作者的气,这样便是幸负7号施耐庵,所以不忍心就把这个密机道破。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腐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剝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后,对栾庭玉下落,宋江听了梁山好汉的战报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可惜杀了栾庭玉。”不过许多《水浒》迷,认为作者似乎没有交待清楚。觉得栾庭玉可是武功高手。不过我还是喜欢明末清初大学者金圣叹对栾庭玉的点评,认为高手过招,如同鹰隼击物不中,而高飞远引深自灭迹者。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祝家庄”“被攻破之后,宋江;说了这样一句话:可惜栾廷玉这个好汉也被杀了。从宋江的话语中,我们能知道的是栾廷玉已经被杀死了,真相真的如此吗?如果是,那又是谁杀了栾廷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打祝家庄时,梁山一共派出了头领20人,他们是宋江、林冲、秦明、花荣、戴宗、李逵、李俊、穆弘、阮小二、张横、张顺、杨雄、石秀、黄信、王英、欧鹏、邓飞、马麟、杨林、白胜。而在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攻打祝家庄时,参战的头领实际上只有14人,其中秦明、邓飞、王英、黄信、杨林被生擒,欧鹏受伤未能参战。剩下的14名头领又分为东西南北四路人马分别进攻祝家庄的东西南北四大门,具体是林冲、李俊、阮小二进攻东门,花荣、张顺、张横进攻西门,穆弘、杨雄、李逵进攻南门,宋江、戴宗、马麟、白胜进攻北门。而祝家庄被攻破之时,栾廷玉是往西北而逃,也就是说,他最有可能遭遇的是西路和北路的梁山人马。

第一种情况:如果栾廷玉遭遇了梁山的北路人马,也就是宋江、戴宗、马麟、白胜。毋庸置疑,这四人中,宋江不可能亲自去战栾廷玉,戴宗跟白胜武功低微,不足以与栾廷玉一战,武艺稍微好点的就是马麟,但马麟显然也不是栾廷玉的对手。别忘了欧鹏跟栾廷玉只交手一回合就被生擒,在我们看来,欧鹏的武艺强于马麟。因此,当栾廷玉遭遇梁山北路人马,他是可以轻而易举突围的。

第二种情况:当栾廷玉从梁山北路防线突围以后,也并不能说明他就绝对安全了,他还有可能撞见梁山西路人马,也就是花荣、张顺、张横。张顺、张横就不多说了,这两人是水战高手,陆地功夫显然不那么入流,他们绝对挡不住栾廷玉。到这里,唯一有能力与栾廷玉一战的就只有花荣,但花荣要靠纯武力杀死栾廷玉显然也不太可能。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花荣的箭。花荣箭术高超,而且经常在战场上放冷箭,射杀过不少武艺高强之辈。因此,栾廷玉很有可能是被花荣射杀的。

第三种可能:大家别忘了,花荣跟栾廷玉实际上都是暗器高手,花荣的暗器是箭,而栾廷玉的暗器是飞锤。通常来讲,暗器高手一般都会比其他人更加谨慎,尤其是在对方也是暗器高手的情况下,那就会更加小心提防。所以,很有可能是栾廷玉中了花荣一箭,但由于栾廷玉提早预防,因此并未伤到要害,最后负伤逃走。

我个人认为栾廷玉死于花荣之手的概率比较大。朋友们;对此,你们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阅览[祈祷]

《水浒传》中,栾庭玉的下落如何?

关于栾廷玉到底是死是活,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从施耐庵的文本看,栾廷玉属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离奇失踪。要么死,要么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