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汉,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藏在书中。

宋江、卢俊义、吴用,加上时迁、段景住连起来读,被有些读者解读为宋朝江山有俊杰,但是无用,时光迁转,断送江山,美好景象就此打住。这样的解读固然很有道理,是解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反推得出的读法。但是,却显得有点牵强了,解读起来也非常费劲,有硬解之嫌。

施耐庵肯定是在梁山好汉的星号、绰号、姓名、故事中隐藏着北宋兴亡的历史,但却并不是《水浒传》的终极隐喻。就以题主所说的五个人的名字来讲,更多的是隐藏了明朝的秘史。以下,我就从这五个人的姓名中解读施耐庵究竟暗示的是什么。

北宋兴亡历史都在梁山寨主的姓名中

其实,要知道施耐庵在梁山好汉姓名中隐藏北宋灭亡的历史,不需要如题主说的这么麻烦,只需读出梁山四任寨主姓名的谐音,就知道《水浒传》在暗示什么了。

梁山总共有四任寨主,遗憾的是,历来都只读出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人,漏掉了一位关键人物。这个关键人物是谁,咱们下文再讲,此处,先说说大家都知道的三任寨主的暗示。

王伦,即“王轮”,也就是原本只有资格做王的人却轮流做了皇帝。“王”进为帝,便是改朝换代了,因而晁盖谐音“朝改”。由王伦而晁盖,经历了火并的过程。因而,这两任寨主的交替,就是谋朝篡位,这就是改朝换代了。

既然是改朝换代了,那就是断送了江山。《水浒传》中有童谣云: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断送江山的不是别人,就是赵宋自己,这就是“宋江(送江)”。

如此解读多省事,又多么的明了。但是,这三任寨主暗示的只是北宋王朝灭亡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施耐庵说,因为“杜迁”,所以才有了王伦、晁盖、宋江,也就是说“杜迁”改变了北宋王朝的命运,把这个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杜迁才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这个五百年来无人发现的隐秘,才是施耐庵隐藏在《水浒传》中关于北宋王朝兴亡的最大暗示。

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读过杜迁为何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此处不再多说,只讲“杜迁”的暗示是什么。“杜迁”暗示的是与杜太后有关的“金匮之盟”,这个盟约改变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宋太宗及以下原本只有资格做王的人取代了太祖系,轮流做了皇帝。而这个盟约的出笼,又与“烛影斧声”有关,梁山大火并便是这段历史的暗示。

“杜迁”是前因,后来的三任寨主是过程与结果,因果相循,这才是施耐庵的高明之处。

卢俊义吴用暗示大宋之后无汉唐

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卢俊义的武功天下第一,我却说卢俊义的武功排不进前二十名。为何?因为,卢俊义根本就没用过棍棒。

宋江说,卢俊义“棍棒天下无对”,书中也有一首《满庭芳》词赞道: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这大概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卢俊义武功的两处细节,但是,这不能成为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的依据,最多也只能证明卢员外棍棒最厉害。问题是,卢俊义用过棍棒吗?

《水浒传》中有很多奇怪的写法,施耐庵还赞过打虎将:枪棒林中独擅名,李忠祖是霸陵生。如此说来,难道卢俊义比李忠的武功还要差?

与卢俊义从来不用棍棒一样,栾廷玉的铁棒也没有上阵单挑过敌手,孙立的硬弓同样是没射过一箭,史文恭的方天画戟也只是亮了一回像而已。这些兵器其实不是说他们的主人有多么厉害,而是隐藏着细思极恐的暗示。

卢俊义的棍棒要与《水浒传·引首》故事中的一句话对看,这句话是写赵匡胤的: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卢俊义的棍棒不是“护龙身”吗?

卢俊义身上有赵匡胤的隐喻,而且,还不止“棍棒”这一个符码。至于书中还有哪些把卢俊义隐喻为赵匡胤的符码,我将撰专文解读,此处就说到这里。

宋江的身上同样有帝王的隐喻,赵光义是老三,宋真宗是老三,而且是第三代皇帝,宋徽宗又是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强行“王轮”的。所以,宋江明明是家中老大,却被写成了“宋三郎”,他不就是宋三郎吗?所以,宋江是“耗国因家木”的应谶之人。

宋江的故事中还隐喻了永乐大帝朱棣,所以,卢俊义被押上梁山时,宋江先跪下了。这可是拜见前朝皇帝呢。

吴用诠释的是诸葛亮,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很有点诸葛孔明的影子,而且,又以“阵法方诸葛”的朱武做他的助手。问题是,梁山的诸葛亮竟然是“无用”。书中再以孔明、孔亮来暗写诸葛亮,诸葛亮都变成宋江的徒弟了,他当然就是“无用”了。

与孔明、孔亮一同守护中军的是以吕布暗喻的吕方,以薛仁贵暗喻的郭盛,这几人能帮助吴用守护中军吗?这样的诸葛亮能光复汉室吗?如此薛仁贵能捍卫大唐吗?

所以,赵匡胤的天下败了,大宋之后无汉唐,这恐怕是“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最早表述。

地煞榜尾暗藏惊天玄机

时迁,确实有时光迁转之意,但却不是说的因为时光迁转而美景打住。要知道“时迁”的暗示,就得再往上倒,至少要把地煞最后四人一并解读。

天罡地煞榜倒数第四名是郁保四,这是“欲保四”的谐音。何谓“欲保四”呢?原来,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光义之后,应当是赵家老四赵廷美做皇帝。赵廷美之后,就轮到了赵匡胤的儿子了。如此,即便是“杜迁”,北宋皇位又回到了太祖正脉,就不会是“王轮”了。没有王伦,哪来的“朝改”?又哪来的“送江”?

“欲保四”之后是白日鼠白胜,白胜隐藏得极深,五百年以来也无人读懂。白胜的绰号是一只出自毗沙门天王左手的白鼠,这个典故来源于《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而晁盖就是毗沙门天王。所以,晁盖劫取生辰纲时,就推荐了谁都不认识的白胜。

十二地支中,子为鼠,朱棣就是属老鼠的。而且,朱棣生于农历庚子年(1360年),就是一只金鼠(白鼠)。《水浒传》中隐写朱棣的还有很多处,这里只讲与题目有关的隐喻,不再多讲其他。

朱棣也是老四,所以,“欲保四”也是暗示了朱棣比朱允炆更有资格做皇帝。因为朱元璋“孙立”,大明王朝也迎来了一场大火并,“燕王”之后,也是“王轮”,同样是“朝改”。因而,施耐庵说,这个王朝也是妖魔当道,最终的命运依旧是断送江山。

所以,到了白胜这里,就该迁转时光,《水浒传》由北宋的兴亡而隐喻了大明王朝的妖魔出世。

施耐庵在《引首》中有这样一段话,早就交代了“时迁”: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段话含糊其辞,暗藏了把皇位传给孙子的明朝密码。施耐庵一击双鸣,《水浒传》的时空在大宋、大明两个朝代穿梭迁转,这就是真正的“时迁”。

段景住是辽国汉人,此人隐藏了北宋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同时,又与另一个辽国汉人紫髯伯皇甫端一道,暗示了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王貌奇伟,美紫髯”,他是皇叔,所以,《水浒传》中有关羽、张飞。施耐庵反说紫髯伯,而皇甫端“貌若番人”,正是朱棣身世之谜的真实写照。

隐藏了大明王朝的秘史,《水浒传》就得打住了。

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我是老三,我的观点向来与众不同。

将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起来,组成的句子并无深意。如下文的强行解读,只能作为一时消遣闲谈,而不是严谨的论断。

①“宋朝江山如此俊丽多娇,但也却没有什么用处,迟早会时过境迁,美景留不住”

②“大宋江山坐拥众多俊杰义士没派上用场,时过境迁,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就此打住”

因为宋江、卢俊义、吴学究三人,是《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存在的真实人物,是参照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而来的。时迁、段景住两个人物形象,才是《水浒传》“别有用心”地创造出来。

一、时迁在《水浒传》中的作用

时迁是在杨雄手刃淫/妇潘巧云后出场的,在书中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是将故事从蓟州的副本,拉回梁山泊这条主线。同时利用时迁死性不改的盗贼本性,顺水推舟地触发了“一只公鸡导致的战争”,即三打祝家庄的精彩情节。

二是利用自己的偷盗技能,配合汤隆等人,诈骗金枪手徐宁落草梁山。

三是吴用攻打大名府时,时迁配合梁山好汉火烧大名府。

二、段景住在《水浒传》中的作用

段景住是在宋江收服芒砀山樊瑞等人、返回梁山泊的路途中出场的。段景住的作用只有一点:为晁盖之死埋下伏笔。

书中叙述为:段景住偷盗的照夜玉狮子马被曾头市截胡,宋江派戴宗打探消息;得知曾头市对梁山泊不敬,引发晁盖怒而兴兵、中箭而亡。

但是,阴谋论的观点是:晁盖之死的导火索,就是由这个来路不明的盗马贼点燃的。理由如下:①宋江看见段景住为何“心中暗喜”?②段景住作为“刚加盟的新人”,他的话题为何能成为焦点?③段景住第二次贩卖的马匹,为何再次被曾头市截胡?

三、宋江、吴学究名字的玄机(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臆测)

只谈二人的姓名,看不出任何端倪,因为这是他们爹妈取的名字。《水浒传》对其进行的艺术加工在于他们的“姓名+外号”

NO.1 宋江

《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宋江的外号是呼保义。《水浒传》除了沿用这个外号以外,还给宋江创造了另一个外号:及时雨。这个及时雨,是否可以谐音为“即死于”?如果这样考虑,晁盖之死的幕后黑手,是不是就是这个“即死于”宋江呢???

NO.2 吴学究

《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吴学究的外号是智多星。《水浒传》中,将吴学究改名为吴用,再加上智多星这个外号,就是“吴学究智多无用”的意思。暗示的就是吴用这个乡村教书先生,有小聪明没有大担当,梁山集团在他的谋划下,是成不了大事的。

我是老三,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我的观点与题主的完全不一致,要解读施耐庵的暗示,只能从梁山好汉的出场顺序来解:

首先,在水浒传开始前,梁山就已经有了四位好汉,他们是王伦、杜迁、宋万和朱贵,暗示着:赵光义杀兄夺位忘了伦理(王伦),杜太后金匮之盟迁乱了宋朝的命运(杜迁),宋朝快要玩完了(宋万),姓朱的将登上高贵的皇位(朱贵)。

其次,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暗示要改朝换代(朝改),真命天子什么时候出呢?因为洪太尉误走了妖魔(嘉佑三年即1038),到南宋在杭州建立行在(1137年),共计98年,也就是暗示宋朝灭亡后有98年一直是妖魔(元朝98年,1271—1368)当道,统治中原。

第三,妖魔时期结束时,很多称王的人都想晋级为皇帝(王进),谁使的劲(史进)最大呢?朱武、陈达、杨春(暗示朱洪武、徐达、常遇春)。

第四,朱洪武先在山东消灭了元朝主力(鲁达,即鲁打,在鲁打仗),然后,收拾了王保保(小霸王周通)和李思齐(打虎将李忠),元顺帝从山林中逃跑(林冲)了,朱洪武才得以晋位(柴进),弘扬了自己的志向(杨志),然而,朱洪武大杀功臣,建立家天下,索取过多(索超),导致太子朱标横死(朱仝、雷横),尽管有刘伯温抵挡(刘唐)也没有什么用处(吴用),功臣杀完了,留下几个软蛋(三阮),皇孙朱允炆胜出(公孙胜),登上皇位,可却是白胜(白费劲的胜利),其叔朱棣操刀在手(操刀鬼曹正),以靖难之名呼群保“义”(呼保义宋江),……。

最后,崇祯帝屠戮俊杰义士(卢俊义),北京(燕)被李自成倾覆(燕青),财主高官们却祝福和庆祝(蔡福蔡庆),宣传赞扬(宣赞),其时,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胜清军(关胜),而李自成却轻描淡写、斯斯文文(好斯文,郝思文)地派降将唐通招降,刘宗敏因一婆娘陈圆圆的缘故,闪失了这个计划(活闪婆王定六),让吴三桂左右不是人,变得没有面目(没面目焦挺),反目成仇,与大顺水火不容(圣水将军单廷圭,神火将军魏定国),投降清朝成了汉族的丧门星(鲍旭),还有四个阴险之人(洪承畴、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欲死保清朝(险道神郁保四),李自成不懂平衡(董平),迫得吴三桂张开关门迎接清军(张清),满清的那些公侯们气势嚣张旺盛(龚旺),最后,中华的光复鼎立还得靠孙中山(丁得孙),他把皇帝传统一锅端(皇甫端),建立了中华民国。

你看看,施耐庵是不是千古一绝的暗示家、预言家呀?哈哈,用谐音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红楼梦解读成历史隐喻(红学家们的研究),也可以把水浒传解读成《推背图》似的预言书,谁说不准呀?

本人戏解水浒,聊博一笑,非喜勿喷。

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宋江、卢俊义、吴用、时迁、段景住。

任好端端及时雨,都白白送于江上!枉俊杰义士无用武之地。时过境迁,好景不在脊柱断!落得个天罡坠地。

施老师是在暗叹,时过境迁空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吧?

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宋江卢俊义吴用时迁段景住”,大宋江山坐拥众多俊杰义士没派上用场,时过境迁,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就此打住。

梁山排名前三和最后两名的好汉名字连着读出的句子,是不是施耐庵的暗示?

《水浒全传》中人名的隐喻是非常深奥的。聊举几例:梁山泊的第一任寨主名叫王伦。实际上就暗示着梁山上的首领要轮流坐庄,王伦(轮)嘛!第二任寨主叫晁盖,实际上就是指朝廷的华盖,又暗喻“朝改”。第三任寨主叫宋江,暗指宋朝的江山。这三个寨主的姓连起来再读,你会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隐语:宋晁王,宋朝亡……

其实,《水浒传》中的隐语是非常多的。如宋江的外号叫做及时雨,所谓“及时雨”,就是在庄稼干旱需要灌溉时下的雨。用“及时雨”来称赞宋江仗义疏财,爱给人帮忙,但是和本名一联系,就有问题了:及时雨——送江,再及时的雨,庄稼没落到,全都流到江里了,还有啥意义?看到最后梁山好汉后面的悲惨结局,这不能不说是一语成谶。

再如排名第二的吴用。叫什么不好,偏叫吴用!话不多说,一个歇后语便可以说明一切:梁山的军师——吴用(无用)!他的绰号“智多星”,但是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梁山的成功,刚开始很多都是靠吴用的智谋。但梁山最后悲惨的结局,也与他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吊死在宋江墓前,也许是他为自己一生的“足智多谋”,如“智取生辰纲”“计赚卢俊义”等巧取豪夺之兴趣良心遭受到谴责而过不去这个坎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