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水浒传中明确写的仗义疏财的好汉总共有四人,按照出场的先后,分别是柴进、晁盖、宋江、卢俊义。除了这四人在出场时有“仗义疏财”这四个字的介绍外,仗义舍财者还大有人在,比如九纹龙史进为防备少华山强人,以家财聚集全村老少组成了护村队。鲁达在渭州城仗义资助金翠莲父女,等等。
就是梁山第二任头领王伦也算得上仗义疏财的好汉,虽然不想把事情闹大,不留林冲、晁盖等人,但欢迎仪式的排场不小,送行也有金帛相赠。王伦的做派与柴进一样,算得上一仗义疏财的好汉。
《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好汉不少,但题主只限定三人。因而,我便要按照题意评选出三个仗义疏财的好汉来,毕竟是哪三位呢?
宋江仗义疏财最符合《水浒传》主题《水浒传》通篇讲忠义,而书中的忠义是有层次的,或者说是一步步演进的。《水浒传》的忠义最先是江湖义气,梁山好汉以江湖义气相聚,因为江湖义气而上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江湖义气就升华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忠义,是大道正义。
所以,“仗义疏财”的仗义,是联络、召聚天罡地煞聚义的一种形式或者手段。或者说是贯穿梁山好汉故事的一条总线索。书中说,“惟宋江肯呼群保义吗,把寨为头”。所以,宋江以仗义疏财广播江湖声望,聚集江湖好汉,齐聚了一百单八将。
“水浒阴谋论”把宋江的仗义疏财解读为小恩小惠,是笼络人心,目的就是为了招安。这种说法十分的可笑,完全是罔顾文本的胡扯。宋江仗义疏财在郓城县做押司的时候就开始了,此时,宋江难道就打算笼络人心,为招安做准备了?
还有的读者以宋江在浔阳楼写的“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来解读宋江在郓城县的仗义疏财依然是笼络人心,经营仕途经济,以满足其强烈的做官欲望。这样理解,不是读者傻就是宋江傻。《水浒传》中明明写着吏治腐败、官场黑暗,宋江不去贿赂官员,反倒救助阎婆、王公、唐牛儿等下层百姓,难道郓城县县令是民选的?
《水浒传》中,只有宋江是真心实意在做慈善,扶危济困,这就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是老子的朋友秦佚对老子的赞扬,“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秦佚为何如此赞誉老子呢?因为,《老子》中解读过什么是天之道。所谓天之道,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简单理解,就是“均贫富、等贵贱”的意思。梁山大聚义之后,书中赞道:
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 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梁山好汉因“替天行道”而齐聚梁山,宋江的仗义疏财体现了“替天行道”的基本精神,一百单八将才因宋江而完成了大聚义。
梁山大聚义前,宋江率领众好汉四处攻打朝廷堡寨,经常开仓俵散平民百姓,犒赏三军。宋江的仗义疏财由此而升级。因而,宋江是书中第一仗义疏财的好汉,宋江的仗义疏财很好的诠释了《水浒传》主题。
朱仝仗义疏财诠释《水浒传》另一主题梁山好汉中有三个人像关羽,这三人就是宋江、关胜、朱仝。而且,需要把三个人组合起来,才能凑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关羽形象。施耐庵为何要把关羽一分为三呢?因为,三个关羽分别象征了梁山的忠、勇、义。
宋江是《水浒传》第一仗义疏财之人,也是把江湖义气升华为大忠大义之人,由义而忠,梁山好汉才能在“替天行道”的义旗下,完成“保境安民”的使命,成为抗金英雄。因而,宋江象征着梁山的忠。
自不待言,关胜以武力象征着梁山的勇。朱仝则以美髯公的形象,象征了梁山的义。也就是说,朱仝是江湖之义的总代言人。此话怎讲?
朱仝与雷横同是郓城县的都头,前往捉拿晁盖时,两人都在观音庵取齐队伍,彼此心照不宣的放走了晁盖。这回书的回目是“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先通风报信,朱仝则现场操作,等于是联手“义释”了晁盖。
宋江杀死阎婆惜,躲在了自家的佛堂地窖中。这个地方只有朱仝知道,朱仝也因此“义释宋公明”。放走宋江,朱仝还为之善后,拿出自家的银子摆平了官府。书中虽然没有给朱仝“仗义疏财”的评语,但朱仝实实在在的仗义疏财了。
雷横打死白秀英,要押解到济州判罪,朱仝念雷横一片孝心,便在途中放走了雷横。为此,朱仝吃了官司,发配沧州充军。都头做不成了,俸禄当然也就没了,朱仝也可谓散财救人,成全了雷横的孝义。
朱仝是梁山最讲义气的好汉,“仗义疏财”这四个字安在朱仝的身上非常合适。朱仝“义释”的好汉最多,执法犯法,纯粹是江湖义气。因而,朱仝象征梁山的“义”,是《水浒传》江湖义气的代言人。
虽然朱仝以职务之便三次纵凶,但是,每一次执法犯法,都有“佛”的背景符码。放雷横时,“佛”没有出现,因而,沧州城“误失小衙内”的故事,就被安排在了盂兰盆大斋之日的前半个月,朱仝也是在地藏王菩萨庙附近丢失了小衙内。
盂兰盆大斋之日是佛教的节日,也是道教的中元节,朱仝最后一次江湖活动与“义释”晁盖、宋江一样,都是《水浒传》另一大主题“佛道合一”的体现。朱仝的故事贯穿佛道两教,施耐庵以朱仝的仗义疏财解读了自己的宗教思想。
晁盖是《水浒传》最大的仗义疏财者朱仝仗义疏财兼济佛道两家,除了他每次“义释”都有佛的符码出现而外,此人故事中最能体现“佛道合一”思想的情节,就是故意放走了托塔天王晁盖。而晁盖则是《水浒传》最大的仗义疏财的好汉。
晁盖之所以绰号是托塔天王,是因为他就是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关于晁盖绰号的来历,我在很多文章中做过解读,此处略去不讲,只说与本回答有关的内容。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唐玄宗时期,番兵围困了安西城。城内守兵难以抵抗,就在城防万分危急之际,毗沙门天王显圣城北门楼,光芒万丈。此时,一只金鼠出现,咬断番兵弓弦。于是,唐军奋勇擂鼓,声震三百余里,从而大败番兵,解了安西之围。
因为毗沙门天王显圣于城北,而“毗沙门”又是声名闻达四方之意,所以,毗沙门天王就转译为北方多闻天王。后来,又演绎为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自唐代以后,就身兼佛道两家的身份。而在《水浒传》中晁天王归位,便被“接引”到了大名府。大名府是北宋的“北京”,与托塔李天王合体,托塔天王等于是归于本位了。
那么,托塔天王晁盖为何又变成了《水浒传》中最大的仗义疏财者呢?其原因就是这位佛教护法天王还是一尊财神。毗沙门天王的塑像被不断加工修改,但左手握着一只白色老鼠的形象依然可见,这只白鼠就是财神手中的吐财鼠。
《水浒传》中移植了这段佛教典故,晁盖与白胜的关系,就是毗沙门天王与金鼠的关系,他们是有“前世”之缘的。施耐庵又以白胜的“出卖”,把托塔天王手中的吐财鼠写成了道家的地耗星。
托塔天王与白日鼠象征着佛教财神,因而,道家的大护法灵官就暗中托梦,联合佛家财神劫取了生辰纲。生辰纲是道家天罡地煞开启梁山大聚义的第一桶金,晁盖难道不是《水浒传》中最大的仗义疏财者吗?
文本故事中虽然也写了晁盖“仗义疏财”,但却看不出晁天王像宋江那样救济下层百姓。原来,托塔天王仗义疏财的玄机却隐藏在佛教的典故之中。正因为是佛家天王仗义疏财,道家的天满星朱仝便要仗义“义释”晁天王了。
小结写到这里,《水浒传》中三位仗义疏财者都亮相了,列位看官不妨对比一下,柴进、卢俊义,以及史进、鲁智深、武松等人的仗义疏财是不是弱爆了呢?
鲁智深、武松、史进等人的仗义疏财,不过是大故事中的小故事,是《水浒传》主题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好汉的义举都要归结于宋江的仗义疏财,才能把江湖义气升华为梁山大义。而柴进、卢俊义的仗义疏财,则又另有寓意。
简而言之,柴进的仗义疏财更多的出于个人目的,他是不满赵家夺了自家的天下,因而门招过往配军、犯有弥天大罪之人,资助梁山草寇。柴进有谋反的野心,却没有谋反的胆略与资本,仗义疏财的结果是把自己陷在了高唐州的枯井里。《水浒传》高唐州的故事大有寓意,原本写的就是柴进的“高唐梦”。当然,柴进的仗义疏财客观上也促成了梁山大聚义,也是梁山大聚义的一部分。
卢俊义从来就没有舍过财,他的仗义疏财同样是被隐写着的。究竟卢俊义的仗义疏财是怎么回事,咱们有机会再聊。
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第一是宋江。山东及时雨宋公明誉满江湖,平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江湖上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多有慕名投奔者,都能帮你解除困境,如你所愿。因此,梁山自有宋江,名声大振,众望所归,天下好汉,趋之若鹜。第二是柴进。大周皇族后裔,专爱结交天下英雄好汉,尤其是接济穷途末路之人。视金钱如粪土,视仁义如生命。曾窝藏不少罪犯,又不怕担责。第三石秀。石秀一救杨雄,二救时迁,三救卢俊义,义无返顾,生死度外,可谓仗义之至。
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宋江、晁盖、柴进、鲁智深、武松、花荣、史大郎、李俊、阮氏三雄、拼命三郎、浪里白条、燕青、卢俊义。
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在水浒传里,真正仗义疏财的好汉不多,应该有那么几个:及时雨宋江疏财仗义,但是是有目的有私心
的,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但是目的是结党营私;真正仗义疏财的只
有两个人,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九纹龙史进他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好汉。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痛打小霸王,火烧瓦罐寺,捐赠五台山哪一件是为
了自己。为了救金翠莲居然丢了官位,失去了工作,成为罪犯而流亡江湖,成为和尚;九纹龙史进捐给金翠莲银装,协助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华州救王画师的女儿,都是不考虑后果的。所以我认为只有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才是仗义疏财的人。
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冠军:首屈一指的是小旋风柴进。
亚军:居第二位的是及时雨宋江。
季军:武松,鲁智深,朱仝。
一、柴进荣获冠军毫无悬念。
柴进荣获最仗义疏财的冠军,应该没啥疑义,因为在《水浒传》全书中谁都无法和他媲美。虽然卢俊义也是大名府出名的富户,但只收养了管家李固和浪子燕青,其它没见疏散过什么钱财。
柴进则不同。
论财力,柴进贵为皇亲国戚,家有良田万顷,产业众多,富可敌国。
论疏财,他资助有名有姓的就有王伦,林冲,武松,宋江,石勇等诸多人士。而且不需要任何回报。
论人品,他并非攀附权贵做感情投资,他资助的都是弱势群体。比如王伦,是个落魄的穷酸秀才。林冲是个剌配的人犯。武松是打伤别人跑他庄里躲事儿的。宋江是杀了阎婆惜到他庄里避难的。
上梁山时,他也是倾全部家财,统统带上梁山。
所以,把柴进列为最仗义疏财的冠军,无可非议。
二、宋江荣获亚军也是名副其实
按理说,凭宋江及时雨的名声,在山东河北一带声名显赫,江湖人士但凡见到无不纳头便拜。因此,在仗义疏财方面,他并不逊色于柴进。
只是,宋江只是个押司,是工薪阶层,财力有限,只能屈居亚军。
不过宋江尽管财力有限,却毫不吝啬,资助的也都是下层人士,包括那些街头上的贫苦民众。如果不是他资助了阎婆惜亡父的棺材板钱,也不会引发后来的杀身之祸。
三、武松,鲁智深,朱仝,重在仗义,次在疏财
武,鲁,朱三人,重点在仗义,其次才是疏财。
而力拔头筹的应该是朱仝。作为郓城县的都头,他先是私放了宋江,又是私放了晁盖,最后宁愿自己被流放坐牢,也义释了同为都头的同事雷横。此等舍己为人的壮举,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武松作为流浪之身,近乎是身无分文。他在柴进庄里避难一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完全是白吃白喝。临走时是宋江给他做了一身新衣服,又送给他路上的盘缠。
但是,路过景阳岗时,武松打死了一只猛虎,顿时声名大噪。阳谷县赏给了一千贯钱,他分文未留,全部散给了当地的贫苦猎户。
鲁智深偶遇金翠莲父女遭受镇关西欺侮,流落街头卖唱还债。他当时身上只带五两银子,又朝史进和李忠借了十两,全都给了金氏父女,资助他们返回东京。
至于武松和鲁智深的仗义壮举,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为节省篇幅,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水浒传中,有哪些好汉爱仗义疏财?
这三个人分别是,大周柴世宗子孙—小旋风柴进,专爱交结各路江湖好汉,他仗义疏财,有远见,热情好客,慷慨,不拘小节,被誉为小孟尝君。水浒中武松,林冲都受过柴进的照应。宋江也去柴进府做客。在柴府结识了打虎英雄武松,并结义为兄弟。
第二个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宋江的特点是多面性的,仗义疏财,孝敬父母是他性格敦厚的一面,他并没有多少钱,无法同柴进相比,但总是出手恰到好处,柴府送别武松赠予二郎十两纹银,使武松感恩不尽。浔阳楼赠送李逵十两纹银,使李逵终生感恩戴德,追随到底。
第三不是晁盖,晁盖在书中光是名头响亮,没见做过仗义疏财的事情,像阮家兄弟这么困难,连老娘的金钗都要卖了,也没见晁盖帮助,所以,晁盖的仗义只是口上说说罢了,天桥的把式—嘴把式。
第三是扑天雕李应,李应是李家庄庄主,实力和祝家庄,扈家庄差不多,可以说家产万贯。宋江打破祝家庄之后,李应被招上梁山,将所有家产全部搬上梁山,并且一把火将李家庄烧成白地,光粮食就有50石,为梁山的钱粮做出巨大贡献
此外,史进,穆弘,卢俊义也都是仗义疏财的主,但不能和上面三人比。
所以,柴进,宋江,李应是梁山仗义疏财的前三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