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首先,请恕我纠正题主题目中的一个小错误,《水浒传》人物不是借鉴的《三国演义》,而是借鉴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因为,施耐庵那时还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校订罗贯中原著时,重新命名的书名。
这一点很重要,是粉碎王道生谎言,否定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施耐庵是罗贯中老师等伪言的铁证。王道生伪造的施耐庵墓志中说,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施耐庵确实在《水浒传》中比较多的借鉴了罗贯中书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以及江湖上确实有三国人物的化身。但是,却很难在《水浒传》中找到赵云化身,大概只有一处情节仿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赵云的故事。
那么,梁山好汉中为何没有赵云的化身呢?书中又是哪一处仿写了赵云的故事呢?
梁山好汉谁是三国人物的化身细细数来,《水浒传》中总共有史文恭、吕方、宋江、关胜、朱仝、林冲、杨雄、曹正、皇甫端、周通这么几个人物借鉴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我简略地解读这几个人分别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谁的化身,施耐庵为何要借鉴这几个人物。
史文恭、吕方:吕方绰号小温侯,他就是吕布的化身。不仅是绰号交代了吕方与吕布之间的关系,而且,吕方的装束打扮与兵器都是仿写的吕布。但是,问题来了,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罗贯中笔下的武功第一高手,若说吕方是吕布的化身,恐怕就不太合适了。
其实,《水浒传》中真正的吕布化身是曾头市的教师爷史文恭。
史文恭初次出阵,是晁天王带兵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书中是这样描述史文恭的:弯弓插箭,坐下那匹却是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
这么一小段话中,史文恭就有三处特征与吕布相仿。第一处是史文恭“弯弓插箭”,证明此人能射箭,符合吕布“辕门射戟”的特征。第三处是手持一杆方天画戟,正是吕布的兵器。这杆画戟在史文恭的手上才是物归其主,小温侯吕方使它,简直就是白瞎了。
我之所以先说第三处,是因为第二处才是史文恭最符合吕布外形的一个特征:照夜玉狮子简直就是赤兔马的孪生兄弟。不信,我就搬出两部书对这两匹马的描述,咱们来对比一番吧。
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鬃高八尺。(赤兔马)
(那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照夜玉狮子)
除了毛色不同,岂不就是同一匹千里良驹吗?赤兔马经历了三个主人,妨死了董卓、吕布、关羽。照夜玉狮子在前七十回书中,也是经历了三位主人,暂时妨死了史文恭,恐怕金国王子也不会得到好下场。
吕布在罗贯中的笔下从了奸贼董卓,可谓“汉奸”。史文恭则做了金国人的走狗,是名副其实的汉奸。这两人有武功但缺乏胆气,关键时候不敢打狠仗打硬仗,都落得个被活捉的下场。因而,梁山上的吕布化身是假,史文恭才是《水浒传》中的吕布化身。
其他如小霸王周通、病关索杨雄,也是借鉴了小霸王孙策,以及关羽之子关索。但是,他们都算不上化身。因而,我就不细细解读了。
关羽化身梁山的忠、勇、义《水浒传》成书时,明朝还没开始封关羽,距施耐庵最近的一次封神,是元泰定帝天历八年(1335年),封号是“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这个封号中有“义勇”,但却没有“忠”。关羽的“忠”,其实是宋徽宗于崇宁元年(1102年)时封的“忠惠公”。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又在“武安王”的前面加了两个字,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因而,《水浒传》中鲁智深把关羽叫做“关王”。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就是北宋宣和年间至靖康二年前后,所以,施耐庵就把关羽分身到宋江、关胜、朱仝的身上,以这三个人象征梁山的“忠勇义”。
为了便于说明宋江、关胜、朱仝是关羽化身的分身,我先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抄录下来: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下面,就分别罗列《水浒传》中宋江、关胜、朱仝的长相:
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关胜: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朱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
这三人其实都只有三分像关羽,也就证明关羽一分为三,施耐庵分别以宋江、关胜、朱仝作为关羽的化身,梁山的“忠勇义”也全部到位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开篇就是“祭天地桃园结义”,既然关二哥到位了,怎么能少得了刘备、张飞呢?在此,我又颠倒过来,先说说梁山上谁是张飞的化身。
很多读者都清楚,林冲是张飞在梁山的化身,书中以“豹子头”的形象,在外形上让林教头与张飞接近,以张飞的丈八蛇矛作为林冲的兵器,也是仿写了张飞。
但是,我认为,林冲与杨雄、周通一样,算不得化身,仅仅只是借鉴而已。
林冲虽然与张飞一样,都是“豹子头”,而且,用的也是丈八蛇矛。但是,林冲的性格、为人都与张飞相差甚远,或者就是张飞的反面,仅仅只是形似而已。《水浒传》中其实也是这么说的,在林冲活捉扈三娘这个情节中,有一首赞诗这样写道: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吕方是小温侯,他做不了吕布的化身,林冲也不过是“小张飞”而已。所以,关胜以关羽的“勇”上应天勇星,排在林冲前面,应当是没有争议的了。
尽管林冲不算张飞的化身,好歹也凑成了梁山的关、张两兄弟。那么,梁山上有没有刘备的化身呢?
施耐庵为何仿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文讲到史文恭是吕布的化身,因而,被卢俊义活捉。在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时,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个细节写的是燕青知道宋江十分喜欢照夜玉狮子,便顺手牵了过来。
这一处细节,就是我在本回答导语中提到的与赵云有关的故事。
却说刘备兵败依刘表,驻扎在新野。因张虎、陈生在江夏掳掠人民造反,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赵云前往征讨。列阵已毕,刘备看见了张虎骑着一匹好马,便赞赏不已,说,这一定是匹千里马。赵云听罢,立即挺枪出马,杀了张虎,“扯住辔头,牵马回阵”。
梁山虽然没有赵云的化身,但这个细节却非常有深意,照夜玉狮子在隐喻赤兔马的同时,也暗示了这匹马的主人所经历的命运大致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相仿。
照夜玉狮子先妨死了史文恭,后来,还将妨死他最先的主人金国王子。金国王子的命运我在其他文章中做过解读,反正是被梁山好汉弄死了。的卢妨了两主却不妨刘备,照夜玉狮子恐怕也就不会妨宋江了。
同时,这个细节又以赵云的牵马,暗点了宋江有刘玄德的影子。这种推测,《水浒传》也是支持的。我曾经解读过《水浒传》中的“玄”字,其中一个寓意说的就是痴迷玄武大帝,并假借玄武大帝“奉天靖难”的朱棣。而宋江江州装疯,也是隐写了朱棣为隐瞒建文帝在北平装疯。
故而,施耐庵辗转的以刘玄德的“玄”字隐藏在宋江的身上。为了坐实这个隐喻,施耐庵便写了一个十分重要但却被读者视为凑数的皇甫端。
皇甫端因为“貌若番人”而得绰号“紫髯伯”,这是明显的暗写“王貌奇伟,美紫髯”,且又被疑似有蒙古血统的朱棣。朱棣是“皇叔”,所以,“紫髯伯”实则“紫髯叔”。皇叔不就是刘备刘玄德吗?
梁山又因为赵云而凑齐了刘关张,那么,有孙权、曹操吗?当然有,既然借鉴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又怎么能少得了这三位正主呢?
孙权碧眼紫髯,也隐藏在了皇甫端的身上。而曹操则是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列位看官能看到“曹操”吗?
除了这些人物外,《水浒传》中还有关胜力战林冲、秦明,花荣梁山射雁,分别仿写了“虎牢关三战吕布”,关兴比武射雁的故事。
施耐庵之所以仿写虎牢关之战写关胜以一敌二,是因为要写宋江的忠、义。关胜说,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林冲、秦明不顾道义以一敌二,宋江不答应,施耐庵同样不答应。因为,在罗贯中的原著里写的是“虎牢关三战吕布”,根本就没有“英”字。
张飞枪法散乱,关羽前去帮忙,兄弟二人依然战不倒吕布,刘备接着上,这样的打法算什么英雄好汉?
这大概就是施耐庵借鉴《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故事、场景的一大原因,罗贯中要“演义”,后来者施耐庵同样也是演义。《水浒传》以三国典故写梁山好汉忠于道义,忠于正义,忠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天之大义。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看来只有双枪将董平董都監了,他要武功有武功,有人才有人才,他被称为风流双枪将,与河北玉麒麟并列,他杀入梁山好汉阵营,几进几出,如同进入无人之境一般。唯一区别是的他的平行不行,居然杀上司而抢其女,最不为人所齿。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是有争议的,有的说是施耐庵写的,有的说是罗贯中写的,教科书上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写的。
除了以上三种,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说施耐庵根本不是人,他是虚构的,他就是罗贯中的化名。
罗贯中是施耐庵,施耐庵就是罗贯中。
理由是《水浒传》在明朝是禁书,是反动书籍,不允许出版发行,也不允许传阅,就算给施耐庵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在书上署名的,除非不想活了!
据此推断,施耐庵不是真名,而是化名。
“施耐庵”三个字反过来是“俺乃是”,作者不敢署名,但又心生不甘,花了十几年心血写就的大作,却无人知晓是谁写的,这份落寞,这份心酸,别人怎能体会!
最后,作者心生一计,胡乱杜撰了笔名“施耐庵”,反过来“俺乃是”,作者想告诉读者,“俺就是某某!”。
“某某”是谁呢?
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诸多相似人物来看,施耐庵最大的可能就是罗贯中。
说起《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相似人物,还是蛮有意思的。
比如吴用和诸葛亮。
两人都是军师,不过吴用都是些算计人的阴谋诡计,而诸葛亮是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并且,诸葛亮还会呼风唤雨、奇门遁甲之术,这点小学教师出身的吴用断然不会。
吴用不会,但公孙胜会。所以诸葛亮相当于吴用、公孙胜的组合。
再来看林冲和张飞。
林冲,绰号豹子头,书中记载: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三国演义》中谁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呢?大家都知道,是张飞。
所以,老版《水浒传》里的林冲长得太文弱了,不够爷们,应该找李逵、张飞类似一样的演员来演。
林冲和张飞虽然长相相似,但性格截然相反,林冲内敛含蓄、逆来顺受、唯唯诺诺,娘子被高衙内一而再再而三调戏,林冲一再忍让,甚至休了娘子,让高衙内毫无心理负担的追求林娘子,如此无耻的男人,简直了!
与林冲相反,张飞是那种嫉恶如仇、一点就着的性格,要是他遇到高衙内,就算不把他打死,也得把他阉割了。
所以,张飞更像是林冲、李逵的结合体。
还有大刀关胜,Cosplay关羽,自称关羽后人,也使一把青龙偃月刀。
朱仝,也是关羽粉丝,虽然不使青龙偃月刀,但留着长胡子,加之面貌英挺,气宇轩昂,人送外号“美髯公”。
杨雄,人称病关索,关索是关羽的儿子。
最后来说赵云。
赵云在《水浒传》里有对应人物吗?
有的。
赵云是两个人的化身,分别是林冲和燕青。林冲,最擅长的是枪法,出神入化,凡人莫及。而赵云同样以枪法见长。
赵云枪法似林冲,个人经历似燕青。
赵云是刘备的保镖,燕青是卢俊义的保镖。赵云长坂坡孤身救阿斗,忠肝义胆;燕青半路救主人,赤胆忠心。
燕青,立功无数,却只排在天罡星末尾;赵云,征战沙场,却只是个杂牌将军,二人命运何其相似。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是的,水浒传许多是对标三国演义的。
从出书顺序上,公认水浒传更早,有一种说法,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甚至水浒传都由罗贯中润色定稿。
那是不是由罗贯中加入了向三国演义类比了吗?要不怎么会先出的书向后出的书学呢?
这个可能性不大,合理的解释,是三国的各类传说和故事,早就有了,可以早到隋唐,可能还能追溯到更早,罗贯中更多是收集整理的再创作。
施耐庵一定是受了三国故事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向三国英雄们致敬。比如梁山摆出的九宫八卦阵,相传正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还有梁山上可有五虎上将!
人物塑造上更加如此,五虎上将之首关胜,直接就是关羽后人,红脸长髯,青龙刀赤兔马,武艺高强,活脱脱关羽再世。
排五虎将第二的林冲,绰号豹子头,乌骓马,手中丈八蛇矛枪。这就是张飞的形象,不是现在京剧、电影、电视里的模样。
这也是题主为什么问谁是赵云的化身的原因吧?
梁山上五虎将余下的三个,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从形象到性格再到武功兵器,都与赵云相去甚远,应该都不是。最接近的到是双枪将董平,手持双枪,风流倜傥。
可是,决不是!董平人品极差,排名也很靠后,武艺也不算多顶尖。
最接近赵云形象的,是小李广花荣。别看号的是小李广,可只是说他的箭术高明,赵云的箭术并不差,在三国演义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有风有浪的长江上,能一箭射断追击他和诸葛亮的战船上的帆绳。这比吕布辕门射戟和黄忠射关羽的盔缨一点不差。
花荣手中使一杆花枪,五六十回合战平秦明,还游刃有余的说撤就撤,武艺应该高于秦明,也就略低于关胜、林冲吧,这符合赵云在五虎将中的排名。
还有,赵云忠心耿耿,是刘备的大保镖,刘备能托妻寄子那种。花荣也是宋江的大保镖,之所以没把花荣列入梁山五虎将,五虎将是要领兵去冲锋陷阵的,宋江又是个文的,总得给自己留下保命的,小保镖是孔明、孔亮,大保镖则是花荣和徐宁,尤其是花荣最为贴心。武艺上远可弓箭,近则枪法,忠心更不用说,宋江死后,能何吴用自缢,也真是没谁有这样的忠心了。
综合起来,花荣是最接近赵云的。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没有太多的借鉴。关、张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由于他们和刘备结义的关系被很多古典小说都会有所借鉴。
赵云虽然勇猛,但是他在《三国》小说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白马银枪的形象比较好,因此很多英俊武将不免与他重叠和。只是赵云的勇武忠诚却是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特别是《三国》中武将中有两次以上描写战力的并不多,吕布有虎牢关、战濮阳、辕门射戟,关羽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赵云有长坂坡、箭退江东水师、诛杀韩家五虎。
如此人物在《三国》却始终没有独当一面的战绩,这让读者感觉赵云被埋没了,因此他的人气很高,甚至在很多戏剧中他成了“四弟”。
做为将才赵云确实出类拔萃,但是他却不是帅才,至少在《三国演义》的作者心目当中是这样的。以将才之资却有帅才之结果,这个太难了。因此《水浒传》这种混混打架的小说很难描写出这样一个人。
《水浒传》人物对《三国演义》有诸多借鉴,梁山上谁是赵云化身?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虽成书已久,但现在仍深受大众喜爱。这足见这两本书的艺术水平之高,以及作者本身具有的创作水平。
因此,我想凭施公之文学功底,在《水浒传》创作中,塑造人物时,完全没有必要借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更不可能逐一进行对号入座。而他创作水浒人物时,肯定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以及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
不过,《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的确存在和三国人物,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情况。比如大刀关胜,据说他就是关羽的后世之孙。不过施公除了把其外表形象、兵器等设置和其先祖相似外,在其它的方面,水浒中的关胜,好像也找不到有关羽的影子(事迹)。当然,施公并不是只读过三国,所写的人物,都要与三国挂钩。像花荣可能就有李广的影子,呼延灼就有呼家将的光环,柴进更是周世宗的子孙等。
题主提出《水浒传》中谁是赵云的化身?其实我想施公生活的那个年代,可能还没太推崇赵云吧,而赵云这个三国人物,可能是在最近几年才受大家追捧的。而在施公那个年代,可能人们心中的三国人物中,优于赵云的肯定是太多了。因此他不可把一个不太出众的人物,引进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当然,如果我们硬要在水浒人物中,找出一个赵云化身的人物也不难。那就要看自己,对赵云以及水浒人物的理解了。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忠义英勇,英俊潇洒。一辈子仗打了不少,但都是做做先锋,当当助手之类,所以也没有值得炫耀的战功。而其大部分时间,就是跟随刘备左右,当当护卫之类,充其量就算是刘备的警卫队长罢了。
而《水浒传》中的刘备的化身,肯定就是宋江了。而宋江身边的贴身护卫,无非就是小李广花荣和黑旋风李逵两个人了。当然这两个人物和赵云联系起来,好像又有一点不妥,比如花荣,拥有赵云一样忠勇以及外表,但他肯定和汉朝的飞怿李广,存在某种联系(在作者的想象中)。换句话说,即使花荣是某个人的化身,他肯定也是李广的化身。而李逵虽然忠义勇猛,但是其外貌、智商肯定就不及赵云了。当然,梁山上还有其他很多忠勇侠义的人物,不过他们好像和三国中的赵云,应该也没有多大的关联、以及相似之处。
总之,个人认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三国人物赵云,可能在当时的名气还不是很大,所以没有把赵云,完全融入其小说中。而水浒中与赵云最接近的人物,可能就是花荣和李逵这两个人。而如果只选其一的话,我认为是花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