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金圣叹因为这个神秘头陀被孙二娘麻杀,心中弭月不快。金先生何等聪明,但他始终都没有搞明白这个神秘头陀到底是谁。现在,我借助题主的这道题目告诉爱好《水浒传》的朋友们: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就是武松。

平行时空中的两个武松

《水浒传》可谓穿越玄幻小说的开山鼻祖,施耐庵以很多穿越故事,交织了一副历史画卷,隐藏了大宋、大明王朝的秘史。书中的很多人物穿越时空,汇聚到同一个时间节点上,演绎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同时,又分身到不同的时空,暗喻另外重复循环的历史。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死去六年的范仲淹穿越到嘉祐三年宋仁宗的早朝殿堂,与宋神宗时期反对变法的保守派文彦博隐喻了北宋党争历史。

宋徽宗朝的张天师虚靖先生也穿越而来,给宋仁宗时期的汴京祈禳瘟疫。这代张天师又以牧童的形象,暗喻做过放牛娃的朱洪武。宋仁宗的殿前太尉洪信,则集朱洪武、朱标为一身,演绎了两代人的故事。

诸如此类,施耐庵一点都没浪费资源,人物是多面的,分身不同时空,或者行走在平行空间,多层面多角度的隐喻历史真实。

武松这个形象也有阴阳两面,一个是江湖上的打虎英雄,另一个则以武松的“前世”身份,暗藏在神秘头陀神秘的故事之中。

武松、神秘头陀在平行时空中交集于孙二娘十字坡酒店,施耐庵以神秘头陀的“死”而还原武松的本尊,原本就是行者的武松从此以行者的身份活跃在《水浒传》中。

武松就是神秘头陀,神秘头陀就是武松。不信,那就请回到原著中,看看施耐庵是如何以“分身术”塑造行者武松的。

武松的“前世”就是个行者

梁山三十六天罡是有蓝本人物与故事的,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武松的故事是这样的: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

优婆塞,就是在家带发修行的男子,也就是说,武松未出江湖时就是个行者了。

北宋时期,不断调整出家人的年龄限制,最迟的出家年龄竟然达到了二十岁。在此之前,不能正式入寺剃度,带发修行到符合规定年龄时,还要通过官府的考核,取得(后来基本上是买)度牒才能成为正式的出家人。

施耐庵笔下的武松,其实就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但是,为了把武松写成道家的“天伤星”,便把蓝本故事中的武松一分为二,写了一个道家的“妖魔”,暗藏着一个行者武松。

武松与神秘头陀的“前世”都是“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水浒传》中以不同的写法,基本上还原了蓝本故事的行者武松。下面,我摘录一段原文,对看一番武松、神秘头陀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武松又请这边下邻开银铺的姚二郎姚文卿(财),……又去对门请两家,一家是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色),……又请对门那卖冷酒店的胡正卿(酒)。……卖餶飿儿的张公(气)。

酒色财气全部到齐,武松便开始杀人了。

神秘头陀喝了孙二娘下了蒙汗药的酒,那对雪花镔铁戒刀杀人太多,竟然为他积攒了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雪花戒刀时常夜里鸣啸,想必是杀气太重之故。神秘头陀大概也是被孙二娘姿色所迷,这才喝了孟婆汤。

酒色财气,神秘头陀一样都不少,这不就是“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武松吗?

神秘头陀的度牒应当可以“验明正身”

鲁达剃度时,赵员外早就为他准备了一张空白的五花度牒。智真长老为鲁达落发,鲁提辖得了法名“智深”,算是正式出家了。此时:长老……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牒,付与鲁智深收受

从此,这张度牒就是鲁智深的身份证明了。既然是身份证明,上面肯定是有鲁达、鲁智深这些相关信息的。而那个神秘头陀,同样有一张证明身份的度牒,孙二娘说得非常清楚,杀了神秘头陀后: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

奇怪的是,书中竟然一个字都没提到神秘头陀的度牒上写着什么。武松、张青都是识文断字的好汉,竟然没看度牒上神秘头陀的身份,这不是很神奇的一件怪事吗?

其实,说怪不怪,施耐庵就是不让读者知道神秘头陀的度牒上写着什么。因为,此人就是武松在平行时空的真实身份,或者就是武松的本尊。施耐庵若是写明了度牒上的信息,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当时,武松一穿上什么头陀的皂直裰,自己都赞叹道:却一似与我身上做的。张青、孙二娘夫妇更是点题道:却不是前生注定

当然就是前生注定了,武松等于是回归本尊了。

这张神秘的度牒,暗点了神秘头陀就是武松的本尊。而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更是暗示了这个神秘头陀也是上应天星的好汉,是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如此,神秘头陀不是武松又会是谁呢?

神秘头陀也是“佛道合一”的象征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佛、道描写,暗藏着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比如,武松上景阳冈打虎之前,与林冲一样,都与山神庙有关。

武松、鲁智深原本都是俗家弟子,但却是道家的“妖魔”,此后,又成了道家紫府的天罡星煞。但是,他们都有一份证明佛家身份的度牒,又是一个佛教徒,这二人身上都有佛道两家的身份。武松在十字坡酒店回归本尊,佛与道就合二为一了。

持“水浒阴谋论”的读者说,行者武松在孔家庄“看透了宋江”,因而,与宋江分道扬镳,独自上二龙山去了。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实证故事。

其实,武松必须去二龙山,因为,鲁智深在那里做了宝珠寺的方丈。得到正式度牒的武松,不去宝珠寺挂搭,去哪里更合适呢?

武松、鲁智深两大道家天星,却又是佛门子弟,当然就是一对生死搭档了。按照智真长老的预言,鲁智深将成就佛道两家的正果。其佛门正果是“汝等皆不及他”,也就是说,五台山自智真长老以下所有僧众,正果都不及鲁智深。所以,鲁智深做了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

智真长老同时说,鲁智深“上应天星”,可以从妖魔“还道”而“升仙”,成就道家正果。武松是鲁智深的生死搭档,两人合二为一,同时隐藏了一位大明王朝成就佛道正果的高人。

因而,施耐庵以神秘头陀作为江湖好汉武二爷的分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也将“还道”修仙成功,如鲁智深那般,得成佛道两家正果。

《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陷的神秘头陀指的并非是具体的人,而是指的一种非人的文化,作者痛恨这种文化,但统治者及统治文化教育喜欢依赖依靠这种文化,所以作者不敢公开揭穿揭露这种非人害人的文化,故将其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尊敬)一并隐藏在水浒传中,这就是“神秘”形成的原因。

“陀”字就是揭开神秘的关键。“陀”,“耳它”,“它”是非人的动物,“耳”是虚的表达,是言人类中有一种虚的(不实,不物质的)非人的文化思维,“头”就是思维。人,本应倡导主张最代表人的文化,而为什么宣扬主张虚的非人文化呢?原因就在于这种愚蠢的文化理念不知、不理解什么是人类的本质文化,而把人与动物共有共通的一些属性当作人类的本质文化;比如,情感、情义、仁义、礼义(秩序)、语言等等,就像脚(足)是人与共有共通的。可知,“头陀”就是作者指的儒学文化。什么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本性文化呢?就是人手能力文化。人手能力就是人类真正的本质文化。人手具有两种特别突出称牛的能力:一是深入探索未知自然物质内在特性、规律性的能力,二是不断创新创造新技术新制造的能力。有人会认为人的大脑是人能力的本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能力最终反映在人的生产制造上,也即反映在人手能力上,只有经过人手反复的探索实践人们才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大脑只有充分服务服从于人手实践,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只会干扰拮抗人手能力的发展。这就是庄周梦蝶终有分的道理:也即从庄周梦和蝴蝶梦上并不能区分人与蝴蝶,因为梦是大脑的反映,是意识的东西。从何处才能彻底区分?只有从人手能力上才能根本区分。如果把各种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制造用“一”表达,那么,人们(科学家、发明家、创新家、创造家)在“一”诞生前的各种孕育诞生的工作就是“无为”。所以,只有倡导无为,倡导探索未知自然,倡导技术创新,倡导经济发展提高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人类本质文化。

正因为“陀”字表达的是动物,作者在书中写“已把他卸下四足”,“四足”就不是人。

“娘”,“女良”,“女”就相当于“产生”之前的漫长的受精孕育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无为”,“无为”所发现的新的自然之道(非常道),就是客观自然的精华;所孕育诞生的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制造“一”对人类来说就是最良的东西,这就是古道“女”、“娘”文化的重大含义。“孙二娘”,就是言后代人要打破儒文化对“女”“娘”道文化的封禁,再次兴起“娘”文化。

《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被孙二娘杀死的的头陀其实是少林寺的火工头陀。

他本是少林寺厨房中烧火的一名头陀,因为不堪掌管香积厨的僧人的暴打而暗自偷学武功。二十年后终至大成,在少林寺一年一度的达摩堂大校击杀少林达摩堂首座苦智等人逃下山去,在西域开创金刚门,而少林也因此元气大伤,几十年不振。

后来,那火工头陀又找机会偷进寺,将监管香积厨和平素和他有隙的五名僧人一一使重手打死。合寺大震之下,派出几十名高手四下追索,但寻遍了江南江北,丝毫不得踪迹。

原来,有一次他又悄悄回到少林寺打算偷袭僧人,偷盗武功秘笈。没有想到当他走到十字坡时,被孙二娘下了蒙汗药后迷翻被杀,所以才在江湖上失去了行踪。

武松同样出身少林寺,所以对那些戒刀的使用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才在梁山上干出了许多大事业。

《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你完全可以把他看做另一种命运上的鲁智深:

“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想这个头陀也杀人不少。”

鲁智深和他遭遇唯一区别就是,运气好一些,当时鲁智深同样也被麻翻了,放在剥人凳上了,幸好那次张青及时赶来了,制止了孙二娘,不然鲁智深肯定也会被卸下四足,做成黄牛肉包子,说不定武松正好还来得及吃上。

这就是水浒世界的生猛:就是真晚来一些又怎么样,把鲁智深剁了他在九泉之下估计也就一笑而过。但是被救下了,那就做兄弟了:

在那丛林世界,命都已经不是命了,有得活便做兄弟,路见不平也不是出头,而是要拼命。

这个思维还可以延伸为,李逵妈妈被老虎吃了,为何梁山好汉没有悲伤,一提到假李逵就又笑开了?其实这就是残酷世界中,对生命的极限型豁达。

水浒世界中,黑店那么多,都能开连锁店了,有夫妻档,也有兄弟档,还有个体户,有市场,自然有人入驻,批判当然要批判,作者却不屑于此,那对他是大材小用——他的任务是呈现。

为何要呈现?想昭示的就是人类生活环境和礼乐的恶化,就好像非洲有一块狮子生存的草原,由于近年来环境恶化,也开始频繁地出现狮子吃狮子的现象——越残酷的环境越没有底线,张青等人就好像那群狮子,是一种现象反映的终端,根源则在宋徽宗高俅这群人那里,他们的凶狠与无底线,比张青这些人更没心没肺。

说远了,拉回正题:至于那个头陀到底是谁?他很可能也是条好汉,如果没被孙二娘做成肉包子,兴许上梁山也说不定,两把烂银也似的镔铁戒刀,都能成为武松的专属武器了。

然而终究是没有,他和鲁智深,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好运。

在那个世界中,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里头的生存观的话,可以借用杜琪峰电影《暗花》中的那句台词:

我和你就像那颗弹球,会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是身不由己。

然而即使如此,鲁智深最后如此干脆的坐化,又是对这一生存观的一种超越:

说停,我便停,我命仍由我——没错,我鲁智深比头陀运气好了那么一点,但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你给我的,我未必舍不得给出去。

这也算是对头陀这一角色设定的一种内在的呼应与升华吧,毕竟这神秘头陀和鲁智深,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理解为是一体两面的人物定位了:

与其说我们是活在世界中,不如说活在时光中,河流,房屋只是伙伴。有的人在时光中突然停下了,比如头陀,有人多走了几步,比如鲁智深,却也不够一场毫无眷恋的圆寂。

《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先说答案,被孙二娘害死的头陀是一个“工具人”,是作者为了给武松一些好装备,而特意留下的工具人,仅此而已。

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在施恩的救助下,他大闹飞云浦,又杀了个回马枪,血洗了张都监全家,杀了十五口人。包括蒋门神和张团练,也都被武松杀了。杀完人,武松还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然后从容逃走。

不过,由于之前武松被抓时挨过打,逃走之后不久棒疮发作,武松只得躲在林子里休息。结果,刚躺下就被抓住了,幸好抓他的人是张青、孙二娘店里的伙计,所以武松很快被救了。

得知武松杀了张都监全家之后,张青和武松决定帮助他。张青建议武松去投二龙山落草,但是,武松脸上有金印,一路上可能会被官府盘查,所以不好办。张青认为贴膏药遮住就行,孙二娘觉得不妥,她建议武松打扮成头陀。

原来,早在两年前,店里来过一个头陀,被孙二娘麻药放翻了。头陀死后,孙二娘把他的戒箍、戒刀、度牒、直裰等都留下了。这两把戒刀十分神奇,半夜会鸣啸,之前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发配时经过十字坡,张青夫妇也给他看过。

巧的是,头陀这套装备给武松用正合适,两人连相貌都差不多(度牒上有介绍相貌)。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今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世前缘?”

于是,武松穿上直裰,披散了头发,戴了戒箍,拿上戒刀,去投奔二龙山鲁智深了。从此以后,武松就成了头陀,绰号也定了下来,叫做行者。

试想一下:武松就这样成为了行者,是不是太巧了?而且巧合之处,全在于这个头陀,是不是很奇怪呢?

孙二娘开包子店,杀了不少人,按理说杀完人后要尽快处理,能丢的丢,能烧的烧,避免留下证据,可是孙二娘居然留下了头陀的所有装备。戒刀是兵器神器,作为江湖人,孙二娘留下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留下度牒、衣服呢?

更巧的是,这个头陀的衣服,武松穿了合身;头陀的戒箍,武松戴在头上合适;头陀的兵器,武松用了之后不再鸣啸;连头陀的年龄和相貌,都和武松一样,这不是巧上加巧吗?

你以为这就没了吗?后面还有呢。

武松从来没做过头陀,此时做了头陀,也就是想出行安全,到二龙山投奔鲁智深。可是,后面他落草二龙山后,不必再担心出门被抓,也没脱下头陀的装备,甚至到了梁山,受了招安,他还是没恢复“真身”。武松穿了头陀的装备,仿佛就变成了头陀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武松本来就是个和尚。

在《水浒传》之前,《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都提到了武松,其身份都是和尚,绰号也是行者。《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武松绰号行者,赞词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所谓“优婆塞”,是指受了三皈依(阪依佛、法和僧)的男子,也叫“居士”,他们只是在家信佛,并没有真正出家。所以,早期的武松没有剃发出家,只是行者,绰号也是行者。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沿用了这一设定,所以武松的最终结局还要是行者。然而,武松的故事又极多(武十回),前期他要打虎、杀嫂报仇、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最后结局又得做行者,怎么处理呢?

那只有在武松戏份快结束的时候,让他做行者。可是,杀了张都监等人后,如何突然之间就做了行者呢?转折点自然就在孙二娘的店铺里。而要让武松有一套合身的装备,必须创造出一个头陀,而且这头陀和武松各方面都一样。

所以,本质上来说,头陀只是一个工具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武松提供装备。

如果非要说这头陀是“武松的前世”,“平行世界里的武松”,就有点可笑了。这个人是活生生存在过的,哪有什么前世?何况头陀才死两年,人家和武松同时生活过20多年。

类似头陀这样的角色,古典小说里有很多。

比如《三国演义》里,开头给刘备、关羽、张飞打造兵器的铁匠,是不是也很神奇?他居然能打造三般堪称神器的兵器,不是很巧吗?而且当刘备缺战马和好铁的时候,正好就有张世平来为他提供,不也是很巧吗?

《西游记》里,孙悟空去拜师学艺,碰巧就遇到了一个樵夫,为他指明道路;后面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扇子,也碰到一个樵子,为他说关于铁扇公主的事情……这不也是很巧吗?

为何如此巧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作者为了剧情,设计的一个工具人而已。他们确实存在,但没有其他身份。

《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谁?

《水浒传》中第三十回,武松要去二龙山落草,孙二娘告诉他,二年前我放翻了一个头陀做馒头馅,留下了他的铁界箍、衣服、度牒,以及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你用这些行头打扮成行者,路上方可顺利通行。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究竟是谁?

关于这个神秘头陀,有读者认为他是武松的“前世”,是专门来给今生的武松送装备来的。理由是张青和孙二娘喝采道:“却不是前生注定!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有个问题说不通:神秘头陀留下的度牒上,到底是谁的法号?

度牒就好比出家人的身份证,上面标明自己的法号,官府查验时拿出来证明身份。

武松穿着神秘头陀的衣服,拿着他的度牒,冒用对方的身份法号,一路畅通无阻上了二龙山。可见度牒上的法号不是“武松”二字,而是另有其人。那么度牒上的法号到底是谁?

对于此,《水浒传》中并没有指明,但在南宋市井流传的《评话水浒》中,孙二娘却对武松表示,戒酒刀和度牒来自不同的两个和尚。

根据孙二娘的说法,戒刀的主人法号叫同钦,是河南少室山少林寺的僧人。因为此僧淫恶,经常糟蹋妇女,所以她将其引到十字坡酒店里,麻翻了做成馒头馅。

而度牒却是山西五台山昊天寺普济和尚留下的。至于为何杀死普济,孙二娘并没有说明,估计是这和尚在店里不检点,惹恼了母夜叉,这才下杀手。

《评话水浒》中关于戒刀和度牒的说法,笔者认为很可靠,毕竟张青给孙二娘定下了三不杀规矩:出家人不杀,娼妓戏子不杀,罪犯不杀。

这就叫“盗亦有道”,一般情况下,孙二娘肯定会遵守丈夫定下的规矩,但特殊情况例外,比如杀死作恶多端的同钦和普济。这种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即使坏了规矩,张青也不会责怪娘子的。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梁山好汉的故事整理而成,为了着重描述一百零八条好汉,所以他只好对宋朝话本评书中的武松故事进行删减,将同钦和普济两个恶僧写成一个无名无姓的神秘头陀。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被孙二娘做成馒头馅的神秘头陀,是两人而非一人,他们便是河南少室山少林寺的僧人同钦,以及山西五台山昊天寺普济。

朋友们对此怎么看呢?(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