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林冲这个人物是很有争议的,题主所说的林冲被大家看不起是一方意见。另一方意见则说林冲是梁山乃至“民族的底线”,他的所作所为是隐忍甚至是品德修养。于是,形成了两大阵营——林黑、林吹。

我觉得林黑、林吹都不对,都没有全面正确的解读林冲这个人物。那么,又当如何全面正确的解读林冲呢?

林冲既是“天雄星”,又是道家“妖魔”

这一点,无需多做解读,林冲起根上就是一个妖魔,是洪太尉从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中误走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一。梁山大排名是,豹子头林冲上应“天雄星”。

这是林冲在《水浒传》中演绎自己的一条总脉络,是由“妖魔”修炼而上应天星的曲折过程。

但是,无论林黑、林吹都没有顾及到这个过程,把施耐庵的立意都避而不谈了。林黑者,从林冲的故事中读出了他的妖魔行为。而且,妖魔就是妖魔,到了还是个妖魔。林吹者,则是只顾豹子头上应天星,天生就是个英雄好汉。

这两种解读法不仅针对的是林冲,所有梁山好汉都躺枪中招。我以为,这是刻舟求剑、断章取义的读法,一眼就把人看死了。所谓“三岁看到老”这等神仙识人法,不幸被林黑抄袭了。而英雄从出生那天起,就是英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是英雄行为。这又是以结论定终身,不管所评价的人做过何等违背道义之事。

施耐庵之所以把梁山好汉都设计成妖魔,就是要他们通过各自的“还道”经历,最终走上“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之路。往深处说,施耐庵以梁山好汉的妖魔行为,暗喻北宋时期的社会现状,以精彩曲折的故事,隐伏历史真实。

比如,鲁达打死郑屠就是妖魔行为,书中的镇关西就是鲁达本人。而鲁达的故事又是一段历史隐喻,说的是童贯挑起的导致北宋王朝速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因为,鲁达在打郑屠时,骂了一通脏话,其中说到:“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文本故事中的镇关西是鲁达而无疑,但是,“关西五路廉访使”却暗指了童贯。《宋史·童贯传》中说,此人曾“审关西五路事宜”。廉通“覝”,当“察看”讲,审,就是廉的意思。廉访使者的前身是走马承受公事,就是一个干预边事、欺压边将,鱼肉百姓,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镇关西”。

林冲的故事也是如此,在宋江进入“还道村”之前,林冲尚未进入“还道”的行列,所为也是妖魔行为,做违背道义的妖魔之事。

林冲做了哪些违背道义的妖魔之事

高俅是十分看得起林冲的,给予了八十万禁军教头以“大请大受”的高新待遇。林冲也与高太尉走得很近,高俅在林冲面前夸口有一把宝刀。林冲则几番要借高太尉的宝刀看,高俅就是胡乱不借。

林冲与高俅走得近,是不是因为高俅爱才而抬举了林冲呢?这个因素也有,但并非主要原因。《水浒传》中,高俅是第一坏人,施耐庵若写他爱才,恐怕就说不过去了。因而,林冲很会来事,其中恐怕也涉嫌巴结了。

陆虞侯在高俅的指示下,伙同高衙内骗了林冲,林教头从樊楼赶到陆家时,高衙内刚刚翻窗逃走。以林冲的身手是完全可以追上这个花花太岁的,但林冲不敢追,只把陆家砸了个粉碎。第二天,林冲怀揣着尖刀,在高太尉府前等候了三日,陆谦藏在府内不敢出来。

此时,林冲已经知道幕后黑手是高俅。但是,仍然要卖刀去与高俅比试,林冲难道还不涉嫌巴结迎奉吗?

正是因为林冲与高俅这样的人生依附关系,便导致了这个梁山好汉的悲剧。假如林冲能够凭一身本事自强自立,即便斗不过高俅,也可以如武松那般与恶势力做殊死一搏。当然,梁山好汉各有个性经历,如果给林冲也写一个“血溅太尉府”的故事,那就没有意思了。

武松敢于在官府受贿袒护西门庆时杀嫂杀奸夫,敢于在押解途中大闹飞云浦而绝处求生,就是对写林冲的。武松如果是好汉,林冲又算什么呢?姑且说他是“隐忍”吧。屈从与邪恶势力,一身好本事而甘愿引颈就戮,这样的“隐忍”还有底线吗?

林冲的妖魔性格决定了他休妻的妖魔行为,细读原著,就能很容易的解读出这是林教头的自我挣扎,而不是为妻子的安危着想。这段故事的核心,就是林冲休掉了妻子,撇清了关系,高俅父子再也不会找他的麻烦了。林冲说,休掉了妻子,“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到底是说林冲自己免得高衙内陷害呢?还是一纸休书便可让妻子免遭高衙内的毒手呢?我觉得,无论林冲休妻与否,高衙内都不会陷害林娘子,而是纠缠着要弄到手,林冲的老婆比林冲要更安全些。林冲休掉了妻子,高衙内难道就不纠缠了?恐怕更方便纠缠了吧。

原著写得清清楚楚,为何喜爱林冲的读者就是不愿意承认呢?

沧州道上出卖鲁智深,也是林冲的“妖魔行径”。这也是施耐庵写得很明白的故事,不认账可就是不顾文本的读法了。

鲁智深不愿意说自己的来历,林冲是亲耳听到的。即便是董超、薛霸可以凭猜测就首告,高俅也可以按照这两个恶差的话,不会拿错人。但是,鲁智深的真实身份却不应当从林冲口中说出。我们不妨以我们的自身经历来体味这段故事,我们能不能对别人说朋友不愿意说的事?这可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吧。

当然,如果林冲把鲁智深救自己的行为看做是一种犯罪,揭发检举,从旁证实董超、薛霸的猜测,那就另当别论了。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又一路护送到沧州大道,临别之时,书中如此写道: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寥寥数语,就把鲁智深对林冲的情谊写得淋漓尽致。然而,鲁智深上梁山与林冲重逢时,又是如何称呼林冲的呢?

施耐庵通过两个细节的对比,说的就是林冲出卖了兄弟,就是违背道义的“妖魔行为”。

林冲杀王伦违背的不仅是道义

把林冲这些“妖魔行为”全部解读为“隐忍”的朋友,不妨听听阮小二他们是怎么看待林冲的。阮小二对吴用说,王伦、杜迁、宋万、朱贵这几个人“不打紧”:

如今新来一个好汉,是东京禁军教头,甚么““豹子头””林冲,十分好武艺。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

林冲的“隐忍”是有对象的,这样的“隐忍”能成为梁山的典型代表?

我觉得,施耐庵写林冲,并非只是写了一个“逼上梁山”的形象,在这个形象中所隐藏的弦外之音,才是一个真实的林冲。这个真实的林冲,不仅违背了江湖道义,还涉嫌违背“天道循环”之理。

怎么回事呢?这件事情就是林冲杀王伦。

施耐庵把这回书的书目写成了“林冲水寨大火并”,但是,故事的内容却不是大火并。杀了寨主,如果是林冲、杜迁、宋万、朱贵任何一个人做寨主,那才是真正的“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的火并。

施耐庵这么写,简直是文不对题啊。

其实,施耐庵如此“文不对题”有文本故事和伏写故事两重含义。文本含义是以一次假火并,隐藏着另一次真火并,林冲再一次干预梁山寨主归属,为头把宋江推上了临时寨主之位。

伏写的故事就厉害了,林冲杀王伦,隐藏着北宋的皇位更替。

施耐庵说,赵匡胤荡平违背“天道循环”的五代纷争,开创“太平盛世”,是“替天行道”,百姓快乐,享乐太平无事日就是“天道”。五代军阀为了做皇帝,十五个帝王扰乱五十秋,都是妖魔,这些妖魔都被上界“霹雳大仙”荡平。

但是,因为“金匮之盟”导致了北宋皇位传承发生了变化,妖魔就出世了。这就是梁山为何是杜迁做第一任寨主的极致隐喻,这个隐喻五百年来无人读懂。

然而,到底有没有“金匮之盟”呢?施耐庵说,有或者没有,“杜迁”的含义是施耐庵假定北宋有这么个帝位传承盟约。但是,又以林冲的火并否定了这个假说,赵光义做皇帝,就是“烛影斧声”的结果。

这个密写得极其隐蔽的密语,都隐藏在了梁山的四任寨主身上:杜迁——王伦——晁盖——宋江,顺序一点都没乱:因为皇位传承发生了变化,原本只有做“王”资格的人却轮流做了皇帝。于是,便将改朝换代,最终,葬送江山。

也是因为“杜迁”,导致了北宋的妖魔出世,妖魔世道,逼出了林冲的妖魔行为,假如林教头生于“天下太平”之世,恐怕就不会有这些“妖魔行径”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水浒传》了。

同样是因为“杜迁”,梁山时代便引发了金国的入侵,百姓再遭缧世之厄。于是,梁山好汉以“天道循环”者的身份,被道家雷部大神放了出来,奉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施耐庵以林冲的故事,隐写了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凡是违背“天道循环”的皇帝,都是“妖魔”。林冲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以妖魔的身份,暗写了北宋时期因“杜迁”而走向黑暗、走向灭亡的历史。

施耐庵在书中做了这样的假定,如果是赵匡胤的太祖系做皇帝,没有“杜迁”,那么,北宋王朝就有可能“宋万”。违背“天道循环”,搞火并伪造“金匮之盟”则必定要走向灭亡。因而,梁山大排名时,杜迁排在了宋万之后。

梁山好汉一人多面,隐喻了历史真实,林冲所做的违背道义的事情,当然是妖魔行为。但是,这只是前七十回书中的林冲,也只是林冲所隐喻的故事。从林冲在朱贵酒店题写的五言律诗来解读,天雄星必定要奋战在抗金前线。

“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都是林冲抗金故事的“预言”。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抗击金兵“保境安民”,同样隐写在了林冲的故事中。

所以,施耐庵是高度赞扬林冲的,以林冲上应“天雄星”,是何等的威风。

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林冲有几大问题。一是软弱。

比如我们看他处理自己老婆被调戏的事情。

鲁智深到了东京,当菜园子管家,这个活很有意思,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管蟠桃园的活是一模一样的。

一次遇碰,鲁智深见到了林冲,两人正述交情,这时候,丫环跑过来。与官人你别在菜园里唠嗑了,娘子被人欺负了,再不去,你头就要比菜地还要绿了。

林冲办事有个特点 ,就是出事了,先是三板斧,急火火干一番,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你看听说自己老婆被人调戏。他的动作是很急的。

【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下来,撞见个诈见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拏著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著,把林冲的娘子拦著,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

连忙问、急跳过墙缺、径奔、抢到、赶到……

动作一波快过一波,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突然就软了。

发现调戏自己老婆是上司的儿子时……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一个“先自手软了”就把林冲的性格刻画了出来,他是一个软弱,甚至懦弱的人。他有强大的武艺,却没有一颗勇敢的心,就连做坏人,他也是不合格的。

后面他第一次投梁山,人家让他纳投名状,嘴上答应很爽快,下了山却一个也不敢动手。

做好人,不能坚持原则,做坏人,不能放弃原则,所以这是林冲悲剧一生的根源。

这里可以跟王进做一个比较,同样是禁军教头,王进的行事无疑要果断许多,一发现不对劲,立马走路,毫不留恋。什么教头也不做了。他还带着老娘呢。

到了史家庄,也不留恋东席的位置。就是他的人生目标是很准确的,是一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需要什么的人。所以王进没有上梁山。这是他的福气。福气来自他的情商。

而林冲呢,总是处处留恋这小小的教职,偏偏这个教职还是自己看不上的。

留恋一个自己厌恶的岗位,不敢放弃,这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

林冲发现调戏自己老婆的是小衙内,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著瞅那高衙内。”但就是不敢动手。

看到这里,特别容易想起很多单位里有一些才华,但是情商欠缺的人,不停的被欺负,自己知道自己被欺负,别人也知道他自己知道自己被欺负,但人家就是欺负你。

二是不能识人。

我们看梁山那些一流好汉,个个都是眼睛雪亮的,鲁智深、武松全是那种一眼就能识破哪些人可以交,哪些人是不能交的。

林冲就差一点了,他交友几乎没有选择性,好的有,坏的也有。

林冲为什么跟这个陆谦关系好呢?

只有一个原因,陆谦能够听他吐嘈。

见面后,林冲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话:“陆兄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沈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一说这个话,林冲就落了下乘。这个世界没有抱怨者的领地。要么离开,要么就干,一抱怨就表示你已经失败了。

三是谄上

我们看林冲买刀时,突然来了一句:“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只这一句话,我是瞧不起林冲的,虽然林冲一拳能把我打趴下,但世间有语,爱屋及乌,恨屋当然也及乌。

高太尉的儿子调戏你的老婆,借的就不是他老子的威?是个正常人就应该把这种厌恶带到这根上,也就是高太尉的身上。偏偏他出了这样的事情,想到的还是去跟高太尉比比刀。

名为比刀,实质很有可能是献刀,就是想把这把刀献给高太尉,然后谋一个升迁。

四是让妻

林冲被流放,在上路时,林冲突然告诉丈人:“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受,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红面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这里林冲说得很有套路,因为休妻是有条件的,不是你想休就休的: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林家娘子一条都没犯,林冲是没资格休人家的。当然,他也把话说清楚了。老婆没错,是自己生死未保。

这话说得像在替老婆考虑,其实就是献妻,已经做好了将妻子献给高衙内的准备,他甚至说出: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的话

已经明白暗示老婆被休后,可以去找高衙内。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林冲让人感觉不齿,而这一件事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后面,鲁智深在山上碰到林冲,第一句却是问起了林家娘子:【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林冲道:“自火拼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而亡。”】

林冲上梁山是很早以前的事情,直到火并王伦才想起接老婆。可能会说王伦在时,林冲也不安定,但再不安定,也比把老婆留在高衙内的眼皮底下要好吧。

最后是出卖朋友。

林冲是出卖过鲁智深的。

那天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之后。

两个差人要打听鲁智深的来历。【两个公人道:“不敢拜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

鲁智深嘴上说得很豪爽,【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著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但其实鲁智深不笨,他才不会告诉这两个差人自己是什么人。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不肯告诉两个差人。

到了晚上,两个差人自己猜出来了。【“我们被这和尚监押定了,明日回去,高太尉必然奈何俺!”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

但是并没有证实。到了分手之时,鲁智深为了确保林冲的安全,把一棵松树给砍了。两位差人大为惊奇:【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林冲是想显摆,还是什么原因。突然来了一句:【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这一出,不就把鲁智深给暴露了吗?

金圣叹读到此处,也是暗自心惊啊,因为林冲是个聪明人,他不应该这么干啊。

然后,他翻回去看,看到前面两个差人已经猜到是鲁智深,这才松了一口气。 【金夹批: 直至此处,方才遥答前文,真是奇情恣笔,不知者反责林冲漏言,可为失笑。】

其实,这依然是林冲漏言。因为前面两个差人是暗自商量猜测,林冲是不知道两人已经猜出来的。他这一下,那当然是说漏了嘴,把鲁智深给暴露了。

至于林冲为什么要这样干?如果往阴暗里想,估计还是不想让鲁智深连累自己,害怕鲁智深救了自己,但同时又会得罪高太尉。所以故意这么一说。如果这样,那就是出卖朋友。

希望林冲的心理没有我想的这么阴暗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也欢迎大家晚上九点来看我的直播,就在今日头条,昨天正好讲了林冲,今天跟大家讲隋唐不演义。

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这种说法不太对,林冲并没有被人看不起,也并没有干过昧良心的事情。首先,他前期被奸臣陷害数次险遭毒手,连妻子也死了。但是这并不是他无能,而是当时的封建官僚体制任谁都是这个下场。而他杀死王伦之举应该不是弑主,试问,只凭柴进一封书信,林冲入伙,那王伦就成林冲主子吗?应该不是。最多林冲在王伦那里是编外人士,既然厌弃林冲,无君臣之义,只有刻薄寡恩,尖酸刻薄,就不该说林冲弑主。而大丈夫投靠明主,就应该像林冲这样。大宋皇帝天下共主,林冲跟着皇帝认命的王八蛋高俅,一再隐忍,也算是个满足忠君的臣子了,不容置疑。而他的爆发也该得到褒扬。但是晁盖死了,林冲有些被宋江压制。

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林冲为什么被大家看不起?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水浒传》中的林冲豹头环眼,威风凛凛,武艺高强,但他身上有着一种很矛盾的性格,起初是一直隐忍、退让,一旦爆发,却又心狠手辣。所以,我认为题主所说“林冲为什么被大家看不起?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大概是有以下四件事情让人看不起林冲:第一,高衙内仗着是高俅的干儿子,公然凌辱、想要霸占林冲娘子,林冲却选择了忍气吞声,有懦夫的嫌疑;第二,林冲被高衙内父子陷害,他考虑的不是怎么保护自己娘子,却是先把娘子休掉,有自私自利的嫌疑;第三,林冲在野猪林得鲁智深救了一命,林冲却不但求鲁智深饶了董超、薛霸性命,还把鲁智深的来路暗示给了董超、薛霸,有出卖朋友的嫌疑;第四,林冲在梁山受王伦欺压,晁盖一行来到梁山,林冲趁机火并王伦,有篡位谋逆的嫌疑。

第一,高衙内仗着是高俅的干儿子,公然凌辱、想要霸占林冲娘子,林冲却选择了忍气吞声,有懦夫的嫌疑。

高俅是东京城里著名的恶霸和混蛋,他专门干那些淫人妻女的缺德事儿,东京人害怕他干爹高俅的权势,没人敢得罪他,因而被东京人称为“花花太岁”。由此可见,高衙内这厮已经不知道干了多少这样的坏事,从来没有遇到过阻力和报复,因而淫人妻女成为他生活的日常。碰巧这一日高衙内遇到的是林冲的娘子。林冲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高衙内,想要教训一顿这个恶徒,待发觉是高衙内,手就软了。此事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林冲没来之前,还可以理解这个太岁因不识是林冲的娘子,后来明知是林冲的娘子,高衙内却更加坚持非要把林冲娘子霸占到手不可,这就是十分险恶的故意了。作为林冲而言,先前还可以理解为高衙内是无意冒犯,后来林冲也意识到了高衙内是明知故犯。对明知故犯的高衙内,林冲选择的是一再忍让、退缩,的确有懦夫的嫌疑!

第二,林冲被高衙内父子陷害,他考虑的不是怎么保护自己娘子,却是先把娘子休掉,有自私自利的嫌疑。

刚开始的时候,林冲以为高衙内只是不知道是自己娘子,才会调戏,既然知道真相了,想必高衙内会就此打住。没想到,高衙内又叫陆谦骗他出去喝酒,再差人把他娘子哄骗去陆谦家中,若不是女使锦儿,只怕娘子已经被高衙内奸污。事情到了这一步,林冲只把愤怒发泄到陆谦身上,对高衙内父子没有任何防范和措施。于是,高俅父子对林冲的陷害升级,故意找人拿着高俅收藏的宝刀在林冲面前叫卖,林冲果然上当,傻乎乎地买了居然想去和高太尉比试一番,看谁的宝刀更厉害。就这样,林冲被高俅以“手持利刃闯入白虎堂”的罪名问斩,幸亏开封府尹于心不忍,救了林冲一把,脊杖二十,改判刺配沧州牢城营。林冲走到这一步,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居然是休妻,妻子休掉之后,再会受到高衙内的任何伤害,都和林冲无关了。的确有自私自利的嫌疑!

第三,林冲在野猪林得鲁智深救了一命,林冲却不但求鲁智深饶了董超、薛霸性命,还把鲁智深的来路暗示给了董超、薛霸,有出卖朋友的嫌疑。

听说林冲的娘子被歹人调戏,鲁智深带着那伙泼皮一路撵来,却被林冲劝开。高俅对林冲的陷害逐渐升级,直至被刺配沧州,林冲也未向鲁智深传递消息。鲁智深苦闷之下四处打听,好不容易被鲁智深打听到有人找董超、薛霸说话,鲁智深疑心他们想要路上对林冲下手。实在放心不下,只得一路跟随,果然在野猪林董超、薛霸正要对林冲下手,鲁智深果断出手相救,正要对董超、薛霸下手时,却被林冲劝住了。薛霸和董超私下议论,猜测救下林冲的这个胖大和尚,可能就是大相国寺那个鲁智深。鲁智深走前露了一手,一禅杖打折了一株树,林冲这时候嘟囔了一句,说鲁智深把相国寺的一株柳树都能连根拔了。这一下印证了董超、薛霸的猜测,以林冲小心谨慎的个性,按常理是不会泄露鲁智深的来头的,此处却如此大胆泄露,真的有出卖朋友的嫌疑了!

第四,林冲在梁山受王伦欺压,晁盖一行来到梁山,林冲趁机火并王伦,有篡位谋逆的嫌疑。

林冲直到无意中听到了陆谦一行人的对话,才知晓原来高俅父子是要置他于死地才肯罢休,彻底丧失了对未来的幻想,出手杀死陆谦一行三人,风雪之夜上了梁山。不料,到了梁山却又遇到了欺压。现在上梁山落草,居然还要受到落第秀才王伦的欺压:王伦先是想要把他赶下山,遭到杜迁等三位头领的反对,王伦无奈,只得答应收留林冲。但一直打压林冲,王伦对林冲的这种恶劣行径,连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都有所耳闻。林冲也就在这样的打压中忍耐着过日子,直到晁盖一行八人上了梁山,这回比林冲当初给王伦造成的威胁还更大,毫无悬念,王伦故伎重演,又想把晁盖一行轰下山去,林冲终于爆发出来,火并了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之主。很多人指责林冲火并王伦又篡位谋逆的嫌疑。在这件事情上,我倒是觉得王伦被林冲火并纯属咎由自取!

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林冲招黑无非就是三件事:

1.刺配前给娘子写了一封休书。

2.晃盖上山时,杀了王伦,拥晃盖为大哥。

3.鲁智深在他前往沧州的路上保护他,可一到沧州,他就卖了这位大哥,搞得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呆不下去,只能再次浪荡江湖。

林冲给娘子写休书,确实有点让人费解,既然已经让高俅父子陷害,刺配沧州了,为什么一定要在临行前休妻呢?

林冲休妻,一半深情,一半寡义

去沧州前休妻,暴露了林冲内心最深处的绝望。林冲知道,他走后,高衙内可能还会纠缠他娘子,如果不休妻,娘子在无法自保的情况下,惟有自尽。而休妻,可以给娘子一个自由身,如果高衙内再来纠缠,娘子没有守节的想法,可能留下性命。林冲貌似为娘子好,实则休妻完全是站在他自己角度考虑,自私,又有点懦弱。

林冲和娘子在一起生活几年,对娘子性情应该了解,有没有休书,她都不会屈从高衙内。如果林冲娘子是个水性杨花的人,就算他不被陷害,也可能和有钱有势的高衙内暧昧,但娘子不是那种人,即便林冲写下休书,娘子一样不会屈从高衙内那样一个流氓。

事实也是如此,林冲娘子受不了高衙内威逼,选择了自尽。

王伦心胸虽然狭窄,但林冲杀王伦,还是显得不够义气

火烧草料场,杀了陆谦和几个狗官后,林冲投奔柴进,为了不给柴进添麻烦,林冲离开柴家,拿着柴进书信转投王伦,可王伦容不下林冲,一上山,就给林冲立下了投名状,想难为一下林冲,让他知难而退,自己离开。其实以林冲的胆量,武艺再高,对王伦也不构成威胁,但王伦三番五次刁难,让林冲心里种下恨意。

林冲是个能忍的人,但一失去正常的度,他杀人就不考虑后果。

结果,晃盖带人上山,林冲爆发,心里上倒向了晃盖。杀王伦,拥晃盖,林冲完全是凭一股血气,没考虑这么做有什么后果。王伦再不好,毕竟当初还收留了他,林冲自己出手解决王伦,让晃盖怎么想,晃盖和林冲也没有多深的交情。其实留下王伦,晃盖和王伦之间早晚会有高下之分,林冲只要静静等着他们火拼就行行,根本没必要留下话柄。

对鲁智深,林冲虽谈不上薄情,但懦弱又一次让他失去了兄弟

林冲心情烦闷,鲁智深天天找他喝酒解闷,还要帮他出手打高衙内。林冲被陷害,鲁智深担心发配路上有闪失,一路悄悄跟随,在野猪林救了林冲,还一路送到沧州,可林冲明知道两个解差被高俅收买,还透露鲁智深法号和栖身地,弄得鲁智深回东京后,被高俅迫害,不得已,又一次流落江湖。

其实,林冲完全可以给鲁智深编个假名,顺口说个远离东京的寺庙,这样,鲁智深不会一回东京就被高俅盯上。大相国寺是鲁智深好不容易找到的栖身地,如果不是为了救林冲,鲁智深在相国寺的菜园子可以安稳地过几年舒适的小日子,可为兄弟,鲁智深的仗义没得说。

林冲在体制内呆久了,胆小怕事的性格太明显,恐怕这也是后来鲁智深和林冲关系疏远的原因。之前有写过,林冲和梁山好汉不是一路人,他循规蹈矩,不是混黑社会的料,晃盖、宋江对林冲都谈不上重用和偏爱。但林冲倒也谈不上多让人看不起,火烧草料场,杀陆谦那场戏,一样惊心动魄,是林冲少见的大英雄时刻。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能逐渐理解林冲,理解他的薄情,理解他的忍耐,理解他的懦弱,理解他的痛苦。

为什么有人看不起林冲?他做了什么违背道义的事?

林冲的性格前后对照差异显著,前面过“软”,后面过“硬”。一软一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由此对他鄙视,有人因此对他同情。其实,林冲就是时代的悲剧,是那个强权社会底层人的缩影。他由一个小康之家的良民,被改造成梁山上的悍匪,透出的满满都是小人物的无奈。

题干所说,林冲被人看不起,应该是指面对妻子受辱时,他表现出来的软弱。以及加入梁山后,事事表现出来的决绝狠辣。

大宋良民的窝囊往事,太软被人看不起!

林冲有一个舒适祥和的家庭,自己身为禁军教头,职位虽不高,也算白领一枚,未来前途可期。家里还有一位美娇妻,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爱情事业双丰收,所以,林冲感觉很幸福。

不幸的是,一次上香,自己的老婆愣是被高衙内调戏。听到丫鬟报信的林冲火往上冒,血往头涌。以林冲的武艺,这个色胆包天的狂徒,简直是找死。

可是当林冲跑过去,还没来得及发威,就只能自己把气压在肚子里了,谁让人家是高俅的公子呢!顶头上司,林冲不敢得罪,否则工作丢了,前途没了,等于充满希望的未来人生彻底毁了。

同样赶过来的鲁智深没那个好脾气,他要为朋友两肋插刀,捏起他那张铁拳就要痛扁高衙内。林冲慌忙拉住,得罪不起,算了,兄弟忍一忍!

高衙内被精虫冲昏了头,始终对林娘子念念不忘,高俅设计白虎堂,让林冲背上行刺的罪名,刺配沧州。发配途中,又差点被差役害死,鲁智深忍不住想杀了差役,再次被林冲阻拦,忍一忍!刑期满了,回到京城也许还可以官复原职。

到了柴进府上,面对洪教头的咄咄逼人,林冲也是一忍再忍,点到为止。

总之,这个时候的林冲,软得让人鄙视,很有唐朝娄师德的“唾面自干”的忍让劲。不过,适度的忍让是雅量,无底线的忍让就是窝囊,这时候的林冲确实让人砸吧牙花子。

水泊梁山上的狠角色,太硬被人看不起!

当林冲夜宿山神庙的那一晚,完完整整听到了陆谦等人的谈话,心里立刻拔拔凉。原来自己的忍让,换来就是变本加厉的欺负,自己苦等的就是空幻的希望,那一刻,他心碎了!从他对陆谦捅下的第一刀开始,林冲心底的毒芽,不可遏制地疯长!

他毅然决然投奔了梁山,却遭到王伦的百般刁难。当晁盖入伙,遭受同样待遇时,林冲心中的毒气喷发,他手起刀落,直接结果了顶头上司王伦的性命。

当他得知妻子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岳父也已经怏怏病故后,林冲最后一点的柔软的壳也打碎了。从此,林冲以他的强硬的杀气,崛起在水泊梁山。

此后,林冲屡屡出战,每战都表现得锋芒毕露,出手狠毒,当年的谨小慎微,完全被复仇的快意所替代。与他同样从体制内“转型”过来的宋江,对林冲一直不冷不热。大概跟这时候的林冲,仿佛情感脱水,蜕变成了冰冷的杀手有关。

林冲心底的怨毒,看不起的是那个社会!

先软得让人看不起,又硬得让人鄙视,白领出身的林冲为何这么倒霉呢?其实,这完全是林冲本人的悲剧,他本来的身份是上层社会的精英,受人尊重,至少他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却因为意外变故,变成了自己曾经最鄙视的悍匪,社会的渣子,愣谁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面对最终没能逃过魔掌的妻子,林冲的恨比海深。然而他甚至没办法去复仇,只能空悲切。这一刻他恐怕不断地自责,为何不在上香的那一天,直接结果了高衙内,为何不在白虎堂,直接就反了!

所以,他憎恨这个不公的社会,他心中的愤懑,化作怨毒,涂抹在他的枪头!

这就是林冲,一个经历了精神世界倒塌的人!当别人鄙视他的软弱和狠毒时,其实更应该鄙视那个强权的世界!

白眼与青眼

其实,林冲的遭遇就是那个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反应的是北宋末年不同社会阶层的尖锐矛盾。林冲这个自以为,尚能入得了社会主流圈的精英,尚且被逼上梁山,其他社会底层民众呢?

所以,林冲代表的不仅仅是林冲,而是一个社会现象。他不该遭受白眼,为了追求自己的美好未来,忍气吞声,不正是大多数人的经历吗?他也没资格受到推崇,一个在磨难中,心灵被怨毒占据了人,何以成为偶像?

林冲只是一个可怜虫,施耐庵笔下社会矛盾的曝光点!不是他做的事违背了道义,而是那个社会根本就没有道义,他只是用他的方式,代表那个阶层,向老天发出了一声呐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