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观点说苏东坡是写词的外行?

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有原因,有来处的。这种说法最初来源于宋朝的另一著名的大词人李清照,她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论词》,在这篇文章中,她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她之前宋代有名词家进行了大体评价。

这是在中国文学评论史上很有名的一篇文章。因为她自己是宋代顶级词人,所以,评论很有见地。但在这篇文章里,宋代所有著名词人,都被她批评了一番,指出了毛病。如果这篇文章不是李清照写的,我一定会觉得此人很狂妄,可是,因为她是李清照,自然有资格。当她说出别人的毛病时,她可以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告诉大家,毛病被改掉之后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被李清照批评的词家中,就有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大文豪,苏东坡。李清照对他不是单独批评的,是把他和晏殊,欧阳修放在一起说的: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做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李清照的意思是说,像苏东坡这三个人,他们的学问很大,做点小词很简单,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叫做词。李清照说“可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这里“别是一家”的意思是词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和诗是不一样的。

在李清照之前的文学观念中,诗与词,是有明显分野的。这种分野,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的方面。在内容上,诗叫言志,词叫抒情。诗的内容,一般表现慷慨之志。而词则多表达儿女之情。所以又有个说法,叫“词为艳科。”看看在苏东坡之前,词家所写内容,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在形式上,诗句式是整齐的,五言就五言,七言就七言。词的格式是不固定的。在音韵上,诗讲平仄。而词讲韵律。也就是说,词是可以按照固定的曲子唱的。如果词的韵律不对,唱的时候,就会别扭。李清照所评苏东坡之词是“句逗不齐之诗”也就是这个意思。

李清照的这个评价,按当时的标准,当然是对的。但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现在并不在意李清照的这种评价,是因为现在我们读苏东坡的词,并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歌词来唱,而只是朗诵和阅读。把李清照的词也拿来朗诵的时候,与苏东坡的一刚一柔,一阴一阳,是难分高下的。如果配上古谱演唱的话,肯定是李清照的更好。但今天,音乐性从我们的考量指标中已经去除了。

李清照是这样的文学观点,她的创作实践中,也是按这个标准来。她的词大多抒发的是儿女之情,当她表达豪情壮志的时候,一般写诗,比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苏东坡是绝顶聪明之人,任何文体,他玩起来,都是游刃有余的。他当然不是李清照所说的,不懂得“词别是一家”,而是他就算知道,它也不愿意为其所束缚。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苏东坡的词,在当时就被大家认为是“以诗为词。”说明李清照所说,“知之者少”并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只没有做的那么好。而苏东坡却是“明知故犯。”

苏东坡写了这些词之后,把它寄给朋友也说这些词,“自是一家”,这里的“一家”,也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意思是不一样的。李清照的“一家”指的是词与诗之别,词是一家,诗是一家。苏东坡的“自是一家。”自已的词,和原来的词家写法,不一样,等于在词这个大家庭里又开了一家分店。只从这家分店开起来之后,词就成为两家了,一家是婉约派,一家是毫豪放派。在苏之前,是没有豪放派的。所以,宋朝豪放派词人大都在南宋。而北宋之前,著名的词集叫《花间集》其中没有豪放词。

问题应该说明白了。再看看李清照对秦观的评价,就知道她批评的不只苏轼一人:秦(少游)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泛富贵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