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梁山是没有势力划分的,所谓几大势力,都是“水浒阴谋论”的脑补。我这样说,不是指题主的题目有问题,而是不以“阴谋论”来评论《水浒传》,恶意抹黑梁山好汉。

假如我把题目理解为来自六个方面的好汉,与宋江直接带到梁山的好汉对比,看看他们之间的实力如何,这样,恐怕就更好写这个回答了。这与比较梁山好汉之间的武功一样,论个高低但绝非让他们互掐而决出生死。

梁山好汉来自五湖四海,有单个人入伙的,也有集体来投奔的。那么,又有哪些好汉是集体来加盟的,他们之间的实力如何呢?能不能与宋江直接带进梁山的好汉们论个高低呢?

宋江直接招揽了哪些好汉

宋江的出场并不是很早,是在生辰纲大案被破获,给晁盖报信时才正式登场亮相的。从这个故事开始,《水浒传》中的天魁星便开始“呼群保义”了。所以,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包括后来的白胜,便是宋江所招揽的第一批梁山好汉。

这么讲,靠谱吗?智取生辰纲的同伙难道不是晁盖的人吗?即便是后来吴用、三阮投靠了宋江,公孙胜不管闲事,刘唐、白胜总是晁盖的人吧。

恕我不客气的讲,说晁盖在梁山有势力,纠集林冲、刘唐、白胜等人反对招安,是毫无版本依据,且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的“阴谋论”。为何?

《水浒传》讲的是道家紫府真武大帝的一百单八个星煞的大聚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有晁盖什么事?

晁盖是佛家的毗沙门天王,这是施耐庵依据蓝本故事中的“铁天王”,按照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把晁盖写成了托塔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

施耐庵说,洪太尉在龙虎山放出来的,是大唐洞玄国师镇锁的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而这些“妖魔”又上应天星,必定要经过江湖的修炼与梁山的聚义,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使命之后,便重登紫府,回归本位,做他们的天罡地煞去了。

毫无疑问,梁山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还道”、聚义之所,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他能有势力吗?上界的天星也兴叛变,改投佛门?

当然,书中也写到了鲁智深、武松以及白胜等人有佛门之缘。但是,他们毕竟出自道家,根子还在道家这里。最终,鲁智深、武松、白胜等佛门弟子将与道家天星一起,“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杀奔抗金前线。这是《水浒传》“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文本呈现。

因而,以施耐庵的故事结构,以及《水浒传》的主题来理解,晁盖并非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他们都是宋江领衔的道家星煞。

宋江因为晁盖而怒杀阎婆惜,亡命于江湖,宋清、柴进、武松、孔明、孔亮,以及青州道上的秦明、花荣、燕顺等等,悉数由天魁星亲自送上了梁山。江州劫法场,又把李逵、李俊、张横、张顺、戴宗等人带上了山寨。

宋江正式上山后,四处出击,几乎是每打一仗就得到一帮兄弟。什么三山系、少华山派、朝廷降将派,等等等等,都是宋江亲自弄到梁山的。

假如以“阴谋论”来解读,又有几个梁山好汉不是宋江的人呢?宋江的势力谁又比得过呢?

梁山哪家势力最强大

我们先抛开“水浒阴谋论”是否正确的争议,就以梁山好汉的来路,划分一下他们的派系势力。在这些所谓的派系中,“水浒阴谋论”总共归纳了这样几个势力团队:

以江湖派系论,首先是势力最强大的三山系,这个派系以鲁智深、杨志、武松为头,二龙山还有施恩、张青、孙二娘、曹正。李忠、周通是桃花山的势力,孔明、孔亮则是白虎山的头领,“三山派”总共十一个头领,假如与晁盖初做寨主时的十一个头领比,梁山就不一定打得过“三山系”了。

有趣的是,宋江的两个徒弟孔明、孔亮也叛变到了“三山系”。梁山好汉不仅要从道家转入佛门,还有这些背叛师门的无耻之徒。梁山好汉被污蔑,这也是一例。

排名第二的,恐怕就是“登州系”,或者叫“登云山系”了,具备五虎八骠实力的孙立为头,带着登州大劫牢的众兄弟上梁山。这个势力派系中还有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邹渊、邹润、乐和,人数比不上三山系,但也足够形成 一大势力,而且还很有势力。

除了这两大江湖派系系而外,其他的少华山、黄门山、枯树山、芒砀山等等,虽然也有些势力,但却很难与宋江势力形成抗衡,但“水浒阴谋论”似乎也说这些散户们也是要跟宋江翻脸的。这就奇了,这些山头都归于梁山后,哪里反对过宋江呢?

除了江湖上的派系势力外,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朝廷降将了。朝廷降将总共有关胜、秦明、呼延灼、花荣、董平、索超、徐宁、张清,以及黄信、彭玘、韩韬、宣赞、郝思文、凌振、单廷圭、魏定国、龚旺、丁得孙等,这伙人就厉害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宋江的势力。这么大一股势力,也被“阴谋”成铁杆的“招安派”,宋江要招安,这伙人便是最得力的骨干。

宋江的势力除了这些降将外,应当还有卢俊义、吴用、柴进、李应、李逵、戴宗、杨雄、石秀、燕青,以及江州系、清风山的好汉们。

宋江的这个阵容什么人都有,要智谋有智谋,要武力有武力,要马军有马军,要步军有步军,要水兵有水兵,打起仗来十分的厉害。

除了这些派系势力外,还有一个元老派系,就是晁盖手底下的林冲、刘唐、杜迁、宋万与白胜。这个势力稍微弱了点,那就勉强把郓城县的兵马都头朱仝、雷横划给他们吧。

还是暂且抛开“水浒阴谋论”,直接看看这几个势力谁最厉害,干不干得过宋江的势力。

在宋江的势力中,总共有四员五虎将、五大骠骑兼先锋使、四大步军头领,以及张横、张顺等等水军头领,其他山头合起来,也不过一员五虎将,三员骠骑将,厉害一点的小彪将,除了孙立一人而外,其他的都是宋江的势力。别小看了小骠骑,打起仗来都是副将的最佳人选。

宋江势力在步军头领方面就吃点亏了,排名前三的步军头领都不属于宋江的势力。鲁智深、武松战力相当厉害,刘唐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以步军单挑,宋江这方就打不过了。

除了步军打不过以外,马军、水军都是宋江的势力占绝对优势。无论单挑,还是集团作战,其他几大势力还真的不是对手。

更何况宋江势力中有《水浒传》第一军师吴用,在实力明显占优的情况下,再用点智谋,其他派系势力就更加招架不住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大变数,散户中的混世魔王樊瑞会使五雷天罡正法,这就够宋江他们喝一壶的了。但是,别忘了,樊瑞再厉害,也不是师父公孙胜的对手。

公孙胜虽然是“天闲星”,一般不会管闲事,到了关键时刻,入云龙一定是会站在宋江这边的。因为,公孙胜再度出山时,就是宋江遇到了高俅的妖术,罗真人便叫公孙胜去梁山“救宋江”。

因而,樊瑞的法术如果威胁到了宋江,公孙胜必定是要出手相助宋江势力的。

以此来看,梁山所有的势力加起来,恐怕都比不过宋江了。

梁山有派系势力吗

以上的分析,是完全以梁山好汉的来历,按照“阴谋论”的搞法,梳理出来的派系势力。毫无疑问,宋江的势力是最强大的,任何一方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加起来也不是个。于是,似乎便可以得出这样的“阴谋论”了:各大山头派系固然大都是因为“及时雨”而上的梁山,但却是及时雨宋江搞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四处传扬好名声而受了欺骗蒙蔽。

各大派系起先是被“及时雨”蒙蔽了,上了梁山后看清了宋江,于是,便与宋公明对着干,分出了招安派与造反派两大阵营。宋江为了实现个人招安目的,按照梁山好汉的来历,划分出若干势力派系,分化瓦解,以拉拢、打压的两面派手段,逐个弱化了各大势力。

这倒有趣了,那些看清了宋江的好汉,为何不回到原来的山寨去独自做大王呢?又何必任由宋江分化瓦解,甘受屈辱呢?梁山好汉们全都是二愣子吗?黑宋江却不幸将一百单八将全部扔进了粪窖,“水浒阴谋论”顾此失彼啊。

虽然各大派系势力都不是宋江的对手,即便是联合起来,也不是宋江派的对手。但是,宋江害怕这些派系势力真的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影响招安大业。因而,采取阴谋手段,各个击破,分化瓦解,逐个制造派系内部矛盾,让他们不能拧成一股绳。

比如说,登州派系虽然实力不是特别强大,但也足够宋江头疼。于是,孙立被打压进了地煞,解珍、解宝做了天罡系列的头领,宋江轻而易举的分化瓦解了登州系。解珍解宝忘恩负义,乐滋滋的坐了天罡系列的交椅,气杀恩人兼亲戚孙提辖。如此制造“阴谋论”,也是在污蔑梁山好汉。

三山系比登州系势力大得多,宋江为何分化瓦解他们呢?于是,又有人说了,鲁智深、武松这两人宋江惹不起。

“阴谋论”左支右拙,颠三倒四,以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漏洞百出,反正要把宋江给说死了。

“水浒传”中有一段被“阴谋论”奉为圭臬的故事“菊花之会”,说的就是武松、李逵、宋江反对宋江招安。然而,这是《水浒传》吗?我仔细的阅读了《水浒传》的文本,从《全宋词》这部与《水浒传》大有关联的书中,探知了“菊花之会”是续书中的续书,这段故事恐怕写于1940年之后。

说宋江乞求招安,都是续书《征四寇》恶意颠覆《水浒传》的胡说八道。把梁山分成招安派和造反派,更是罔顾文本的瞎编。梁山好汉造反便一起造反,招安便一起招安,谁反对过宋江了?在施耐庵前七十回原著中,哪一处写过梁山好汉反对宋江的?

梁山绝对没有山头派系势力,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的天罡地煞,“前世”则是真武大帝降服的妖魔。因为“替天行道”这个共同目标而下界,天罡地煞联手降妖除魔,怎么能分派系山头,各自拥有势力呢?宋江是“呼群保义”的天魁星,是一百单八将大聚义的总召集人,他怎么会去分化瓦解原本就是一体的梁山团队呢?

梁山没有所谓的“六大势力”,更不会有六大势力联合起来,与宋江作对。题主打个比方,大家别真的当“水浒阴谋论”理解。

梁山为什么没有山头派系势力

首先,根本就不存在晁盖派系。施耐庵按照龚开的赞诗“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把“铁天王晁盖”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晁盖”,托塔天王就是毗沙门天王,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因而,晁盖是佛家的人,他能策反道家的天罡地煞反对天魁星?

在决定梁山大排名的石碣上,是没有晁盖大名的,为何?因为这块石碣是道家的镇魔石,压在了关押一百单八个妖魔的地窖之上,上面的天书写的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大名。玄武大帝是道家的神仙,委托张天师看押他所降服的妖魔,管托塔天王甚事?因而,晁盖在梁山是没有一个部下的,他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势力。

既然如此,那鲁智深、武松又是怎么回事?他们难道不是佛门弟子,难道不可以做晁天王的部下?

遗憾的是,“水浒阴谋论”没看出这一点,没把鲁智深、武松这两大高手,以及其他有佛教渊源的好汉划归晁盖统领。假如“水浒阴谋论”再高明一点,那么,“菊花之会”反倒可以弄假成真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鲁智深、武松加盟了晁盖派系,“三山派”岂不是被晁盖瓦解了?所以,“水浒阴谋论”总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鬼打墙般的难以走出自我迷惘的怪圈,更难以自圆其说。

鲁智深、武松都是上应天星的道家星煞,正是因为他们蓝本中有佛缘,施耐庵就以这两个好汉来表达自己的“佛道合一”,联手降妖除魔这一主题。同样,“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晁盖完成了使命,归位于托塔天王正位,梁山“佛道合一”的寓意就全落在了鲁智深、武松身上了。所以,宝珠寺里的两大佛门弟子刚上梁山,天王就归位了。

鲁智深、武松兼具佛道两家使命,要成就佛道两家正果。因而,鲁智深、武松都保留了道家出家人“称姓氏”的符码。按说,他们既然是佛门弟子,就应当是释家子弟了,尤其是鲁智深,即便要以姓氏称之,也应当叫“释智深”。

所以,梁山是道家星煞的大聚义,与托塔天王没有多大关系,不存在晁盖派系,宋江派系。

而且,“水浒阴谋论”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招安、造反的不同主张而分裂了梁山,宋江是招安派,晁盖则是造反派。两大阵营针锋相对,于是,梁山就开始出现山头了。宋江因为要招安,那些要造反的好汉自然就“看透”了宋江。晁盖若一直在梁山,那些所谓的“三山系”、“登州系”、乃至杂牌系,都将改变信仰,投奔佛门了。

可惜的是,晁盖一死,造反派没了带头大哥,一盘散沙,便任由宋江分化瓦解了。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竟然连梁山谁要造反,谁要招安都没搞清楚,把施耐庵的原著完全置诸脑后,凭空臆想瞎说宋江是梁山最积极的招安派。

《水浒传》中最先提出“招安”这两个字的人是武松,梁山上最先主张招安的人是晁盖。这是书中写的,解读《水浒传》总得以文本为依据吧。道家要造反,佛家要招安,这是施耐庵写得明明白白的,怎么就颠倒了黑白呢?

书中还特别强调,一百单八将逃出地窖,就是要“扰乱大宋乾坤”,让一朝皇帝寝食不安。宋江与梁山好汉也是这么做的,宋徽宗的国舅都被干掉了,宋江以及一百单八将还是招安吗?还会形成派系势力反对宋江吗?

部分“水浒阴谋论”者死咬梁山排座次是宋江的阴谋,跟在无耻文人俞万春的后面,诬赖决定梁山排座次的石碣是宋江伙同萧让、金大坚伪造的。

罔顾文本到了这种地步,真是无以复加了。

关于梁山好汉是如何排座次的,此处不再科普,我在很多文章中写过多次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若从武艺娱乐一番梁山好汉,可以像体育比赛那样,分成若干小组,不妨议论一番梁山好汉的武功实力。但若把梁山臆想成若干派系势力,试图让他们打起来,那还是歇了吧。

最后,声明一句,我不是针对题主,也不是针对被“水浒阴谋论”误导的读者。而是深恨金圣叹、俞万春之流,深恨续书《征四寇》,是他们毁掉了《水浒传》,丑化了替天行道、抗击金兵、保境安民的梁山英雄。

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梁山的势力,如果硬要分派系,可以分为七个派系。

一、江州派。大概有,李逵,戴宗,李俊,穆弘,张顺,张横,李立,穆春,童威,童猛,薛永,侯健。人数多达12人,都是宋江在江州结识的生死之交。这是宋江的嫡系人马之一。

二、青州派。大概有,花荣,秦明,黄信,王英,燕顺,郑天寿,孔明,孔亮等8人。这是宋江在清风寨期间的人马,其中尤以花荣与宋江的关系最为亲密。

三、宋江秘友。柴进、朱仝、雷横、石勇。柴进是宋江的政治底牌,朱、雷则是老乡加亲密战友,石勇是宋江的血粉。

四、元老派。大概有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林冲、朱贵、杜迁、宋万。这个派系最为衰微,但除吴用之外,其余人对宋江都十分疏离。

五、降将派。关胜,呼延灼,董平,徐宁,索超,张清,龚旺,丁得孙,韩滔,彭杞,宣赞,郝思文,凌振。这些人并没有明显的派系倾向,因为共同的朝廷将官出身,对招安有浓厚的兴趣。是宋江的潜在支持者。

六、登州派。孙立,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这个派系不被宋江所喜。故而把解珍解宝排进天罡,而领军人物孙立却屈身地煞。

七、二龙山派。鲁智深、武松、杨志、孙二娘、张青、施恩、曹正。鲁、武、杨的人格都十分独立,属于那种义气相投,但对宋江的政治策略不感冒,不好拉拢的人。

八、其余的好汉,来源太杂,像石秀、杨雄以及饮马川、少华山、桃花山、扈三娘等,都是相对零散的,没有形成派系势力。

前七股势力中,宋江的体己势力达24人,毫无疑问,这是任何其他派系都无法撼动的势力。

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划分派系,非我党羽群起而攻之,这似乎是后世评论家的说法。人这种动物,自诞生起就喜欢抱团结派,这其实是人类相对于很多动物的生存优势,水浒群雄,自然也不例外。

一、先说说梁山上的派系,在说说他们在一百单八将排定后的地位

1、首先是王伦遗留一派。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提三山派、降将派、晁盖的元老派,就不提王伦遗留的一派。其实这一派才该是真正的元老,上梁山最早,资格最老。结果呢,这一派被打压得最惨。杜迁、宋万、朱贵都排到快尾巴上了。林冲是个异类,的确是王伦时代遗留下来的,却是王伦的反对者,晁盖的大功臣。论资历、武功、功劳本该入得了三甲的他,在五虎将中都被挤到了第二位。其实吧,林冲应该没有派,属于独立候选人。

2、然后是晁盖的元老派。这一派以七星聚义加一道白光为组成,人数不多,出身也不高,还各有各的想法。这一派铁杆支持晁盖的,其实是三阮、刘唐,这四个人虽不一定满意宋江、但好歹是讲义气的、属于嘴上不饶人、却不负兄弟义气的人,因此宋江虽然打压他们,好歹也都入了天罡星。白胜这个软骨头是见风使舵型,排在快最后了不冤。剩下两个聪明人,一个吴用、一个公孙胜,排在第三、第四位,晁盖的好友吴用成了宋江的铁杆,而公孙胜人家修道去了,这两个人都是军师,很会看形势。

3、然后有宋江的嫡系。人家吴用是跨派别的,吴用是第一大嫡系,宋江敢把大权交到他手上,包管宋江回来吴用又把令旗原封不动交回来。然后是花荣,顺带把花荣的妹夫秦明也牵扯进来,马军五虎、八彪里都有宋江的大亲信了。这些人周围还有清风山、吕方、郭胜等人。然后是郓城县旧兄弟、以及揭阳镇的三霸,为了在三山系统占据优势的步军中占住脚跟,宋江显然把朱仝、雷横、穆弘等人的地位都给抬升了,以压制鲁智深过强的势力。梁山水泊,水军更是关键,为压三阮,李俊成为了水军第一位、然后有张横、张顺、童威、童猛,在水军中,宋江的势力占据优势。然后,宋江让吴用掌机密、戴宗掌通讯、李逵当打手。宋江嫡系的配置那是无懈可击。

4、然后是降将派。这派大多地位较高,以关胜、呼延灼为首,这个为首,不过是排名很高而已,实际降将之间互不统属,也难以抱团,让宋江很安心,这些人其实成为了宋江外围的保障,和宋江互相依存。

5、然后再说三山派。好多朋友很强调三山强大的势力,其实三山之间就矛盾颇深,只有鲁智深、杨志、武松的二龙山算个角色。鲁智深、武松对宋江有不满,更多不是表现为派系斗争,光凭二龙山那些人,怎么弄得过宋江嫡系?他们无外乎和三阮一样,话说得难听,但却不能不顾义气。因此吧,后来鲁智深等人似乎和元老派的三阮等人走得较近,这不过是义气相投、看法相近罢了,还真说不上拉帮结派,反对宋江一派。

6、然后再说登州一派。宋江这招够毒,抬登州一派的小角色解珍、解宝入天罡星,把人家孙立打到了地煞星。孙立的地位、武功,几乎不逊于五虎将,却排在的地煞星第二位。

7、这已经说到第七派了,卢俊义燕青的派系。其实就是个小派,虽然两人武功智谋突出,但势力有限,只能依附于宋江而生存。

8、还有呢,九纹龙史进等小势力怎么就给忘了?人家史进最先出场,怎么能给忘了,只是这家伙虽入了天罡星,但实在不够鲜明。

二、这么多派系,为什么加起来都干不过宋江一派?

1、宋江一派在梁山上地位极高。除开宋江嫡系,降将派、卢俊义派其实都属于宋江的联盟和外围。那朋友们可以数数,天罡星里面有多少宋江的人。其他各派,当然都没法和宋江比。

2、宋江一派掌握着关键权力。这还不明白么,梁山的机密是吴用来掌控、交通是戴宗来掌控、马军是关胜、呼延灼、秦明、花荣、水军是李俊、张横、张顺、步军稍弱,但也有朱仝雷横李逵穆弘,连梁山上的宴会等肥缺都是宋江他弟弟宋清掌控。其他人还能怎么着?

3、何况,其余不但势力小,也不可能团结起来。三山派内部鲁智深和李忠、周通已经早有矛盾,还登州、史进等小派不过自求生存而已,怎么可能和鲁智深、三阮等人联合?鲁智深、武松、三阮等人不过嘴巴上叫嚷一下罢了,还能怎么着?

三、然而宋江算尽一切,终究不能阻止人心的分裂

鲁智深、武松、三阮等人,因为宋江一心要招安,早已与宋江越来越远。而卢俊义、降将们,也不过见风行事而已,以至于宋江死了,那些降将们照样当他们的官儿,卢俊义给宋江陪葬,真是败在他这梁山老二的名头上。连宋江铁板的嫡系也发生了分裂,人家李俊是个聪明人,自己驾船出海,成就了称王大业。别以为李俊的故事只是小说家臆想,那华人还真有在东南亚建立王朝的,譬如泰国的吞武里王朝。

梁山最终稀里哗啦了,好在还有几个明白人。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因为宋江有能力降服其它势力,而且宋江的诏安政策也符合绝大多数梁山好汉的利益追求。大伙支持他。

首先,不管你是否看得起宋江的为人,也必须要承认他这个人在权谋诡计方面,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拿宋江收服秦明来说,宋江先让花荣劝秦明投降,但秦明视死如归。打算豁出老命也不上梁山。结果,宋江让秦明认识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

宋江派人化妆成秦明的模样,把青州城外的百姓杀得片甲不留,气的青州知府杀了秦明的全家泄愤。秦明知道后,心都凉了。意识到宋江简直是魔鬼!因为如果宋江直接杀了他,那他秦明还算是个烈士,家人还能受到朝廷优待和尊重。可现在宋江玩诡计,害得秦明全家都被杀绝,把几千百姓的人头记在秦明的账上,导致他本人被朝廷定为罪恶滔天的反贼。这种情形让秦明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里外不是人,生不如死。

除了秦明外,梁山上诸多好汉都是如此。比如扈三娘、比如徐宁。宋江请人上山,要么先杀人全家,要么直接把人全家请上山,再给人安一个反贼的名号。试问这种情况,假如你是当事人,你能怎么办?

并且,宋江也不是一味的狠辣。等到好汉真正上梁山后,他一般都会立刻给补偿。比如秦明上山后,位列第七席,待遇非常高。宋江还把花荣的妹子嫁给他,这就是典型的打你一棒子后,再给你一颗糖。

作为梁山领导,宋江的心,足够的狠!宋江的心思,足够的腹黑。这样的人,一般的武夫还真的玩不过他。

其次,宋江“掺沙子”,平衡派系,拉拢派系的水平非常高。

就拿梁山水军八头领来说。宋江上山前,梁山有三个水军头领,即阮氏三兄弟。宋江上山之后,带了五个水军头领上山:李俊、张横、张顺兄弟、童威、童猛。这八个人可以明显的分为“晁盖系”和“宋江系”。阮氏三兄弟并不是宋江的心腹。

晁盖死了之后,宋江忠义堂排坐次,他带上山的人偏偏就那么巧,每一个人都恰好压阮氏三兄弟一头。

比如第26位好汉是李俊,27是阮小二,28是张横,29是阮小五,30是张顺,31是阮小七。李俊比阮小二高一位,张横比阮小五高一位,张顺比阮小七高一位,一个压一个。宋江用很“凑巧”的办法,就非用自己的心腹把非自己心腹的旧头领给盖死了。

除此之外,吴用倒戈,倒向宋江,也是宋江能控制梁山派系的原因之一。

第三,宋江主张诏安,梁山好汉当中大多数人都偏向于被诏安。宋江的决策,符合大多数好汉的利益。

关于梁山好汉的出身,我做了一个统计,三教九流出身的屌丝和地主加官府出身的精英的比例,基本上是1:1。其中纯农民出身的好汉,只有第75位好汉九尾龟陶宗旺一个人。

那么,梁山好汉当中的地主出身和官府出身的人有多少呢?根据统计,有48个人。其中天罡星中有24人!

详细统计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地主和官府背景出身的人虽然不占绝对优势,但梁山的领导群体确是这群人。

用一句来总结就是——梁山就是一群由地主和官府背景出身的人,领导的盗贼团伙。

实事求是的说,梁山上这么多有官府背景和地主背景出身的人,梁山最终诏安,也是必然的结果。而宋江主张诏安,很明显就是迎合了这些人的主张。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前程,选择支持宋江,想必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情了吧?

举几个例子说,柴进和卢俊义,一个是柴氏后人,一个是河北首富,这两位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在梁山当山大王呢?其实都是宋江使奸计把他们骗上山的。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委身于梁山。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肯定是希望早日受到诏安,回到过去那种富甲一方,有权有势的生活。

跟柴进、卢俊义持一样想法的还有李应和扈三娘。他俩是被梁山揍了一顿,被逼无奈才投靠了梁山。像他们这些小地主,肯定也是不会真心实意地想投靠水泊梁山的。一旦有招安的机会,他们的积极性最高。

还有像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这些武官,他们上山前,本身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地位也还可以,基本上在统治阶层里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虽然说这些人投奔梁山有各种各样原因,但说白了,也是宋江把他们给坑了。也属于被逼宋江逼得无奈才上了梁山。只要有机会,分分钟就接受朝廷的诏安。(在梁山上转一圈儿再回去,估计可能地位会提升)

所以说,梁山由一帮整天就想着被诏安的人领导,其最后归宿也必然是被诏安。而宋江以诏安为政治策略,他能领导梁山,把梁山各大势力都整得服服帖帖的,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梁山上也有不想诏安的人,比如鲁智深和武松,但他们在梁山上只是小众群体,反对也是无效的。

另外,还有阮氏三兄弟这类人。其实他们是不愿意诏安的。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政治抱负。当梁山的主流趋势偏向诏安之后,他们随大流,也就是跟着“公明哥哥”一起诏安了。

总的来说,别看梁山上派系多,但真正能掀起风浪的人并不多。不仅没几个人是坚定反朝廷的,就连有政治野心的人也不多。宋江那种老狐狸想控制梁山,真心不难。

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大了,就有纷争。梁山是个大熔炉,人员复杂,山头林立,在“忠义为先”的口号下,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同样暗潮汹涌。

我们分析梁山上的山头势力,以晁盖之死为分水岭。

晁盖死前,大体分为两派,晁盖一派,宋江一派。

两人代表的不止是山头,还以代表着路线,晁盖是反对招安的,宋江是支持招安的。

支持晁盖的,主要是七星聚义的人马,还有火并王伦后以林冲为首的元老派,但因为火并王伦曾结下了恩怨,所以元老派中除了林冲本人并不积极,铁杆势力只有七星聚义的人马。

支持宋江的就多了,江州帮、清风山,还有朝廷军官帮。宋江的聪明在于,他善于在不同的形势下用不同手段拉拢不同的人。与晁盖相争时,主要的目标就是拿到山寨大权,所以他一方面用情义笼络各山头的草莽英雄,一面私下用招安笼络朝廷降将,让这些人都死心塌地支持他。

宋江当时的铁杆来自江州帮和清风山。郓城帮也是一大帮。但宋江和晁盖同属此帮,所以郓城帮比较尴尬,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就算保持中立,宋江一派的实力足以碾压晁盖。

最后晁盖莫名中箭而亡。

晁盖死后,宋江坐了头把交椅,各方势力又为之一变,细细分来,大约分为四山四帮,四山是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和清风山,四帮分为郓城帮、江州帮、登州帮和朝廷军官帮。元老帮除了林冲基本上没有存在感。

晁盖不在了,郓城帮自然全力支持他,江州帮中的李逵是他的铁杆,清风山的王矮虎是他的干妹夫(扈三娘认宋老爹当干爹),军官帮中花荣是他亲戚,秦明又是花荣的连襟,孔明孔亮等人又是他徒弟,可以说,这时宋江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梁山上,除了郓城帮,朝廷军官帮,江州帮外,二龙山和登州帮的实力最不可小觑。二龙山的鲁智深豪爽豁达,外粗内细,而且交际广泛,跟少华山的老大史进有很深的交情,跟桃花山的周通等人也早就认识,对元老派的林冲更是有救命之恩,可谓是反对招安的核心人物。但二龙山本身却难以成为一股反对宋江的力量。

晁盖死后,宋江竖起了招安的旗号,这正是二龙山的杨志求之不得的,所以他不可能跟着鲁智深反对宋江。

鲁智深的搭档武松和宋江是结义兄弟,武松重感情,哪怕心里反对招安,但也是嘴上反对,埋怨几句,让他撕破脸反对,恐怕也不太现实。

宋江对鲁智深也是刻意打压的,排在了李应、朱仝之后,而且没有进入马军五虎将。

宋江是一个很有政治手腕的人。登州帮是一个庞大的山头,首领是孙立,武艺高强,提辖出身。宋江却刻意打压,将他排入地煞中,却提拔他的手下解珍解宝进入天罡,一手分化瓦解,又打又拉,轻松瓦解里的登州帮,可谓巧妙。

宋江从来不蛮干,为了推行招安,不停地招收朝廷降将,到了后期,朝廷军官派已经成了梁山第一大帮,互不统属,是依附于宋江的,他们的利益与宋江是一致的。

便观梁山,宋江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梁山有六大势力,为什么说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谢邀!宋江的忠义非常虚伪,自小游走于江湖和官场之间,城府很深!非草湖草莽能此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