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水浒传》中“旱地忽律”这个绰号究竟是什么意思,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说法。我倒是很赞同逻辑文史游在她的回答中,提到了“及时雨”与“旱地忽律”之间的关系。不知为何,文史姨点到为止,不说了。
我为什么认为“旱地忽律”与“及时雨”有关系呢?因为这层关系偏偏就道明了“旱地忽律”是个什么意思,施耐庵为何让朱贵得了这样一个绰号。
朱富为何排在了朱贵的前面要搞清楚“旱地忽律”是什么,得先看看朱贵在梁山大排名时的位置。朱贵是梁山的元老之一,还极有可能是第一个非常接近梁山,甚至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
从后来朱富的故事看,朱贵是山东沂州人,李逵、李云的同乡。而朱贵出场时,却是在梁山泊对面掌管山寨酒店,打探消息,接待八方好汉。那么,朱贵是什么时候到的梁山呢?
王伦在接待林冲时,“蓦地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杜迁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是随后才到梁山的,朱贵一定是在王伦之前就是梁山的头领了。是不是在杜迁之前就上山了,还是杜迁草创了梁山,朱贵才来投奔的,书中没有写清楚。
总而言之,朱贵上山时间是非常早的,甚至,梁山都有可能是朱贵开创的基业。但是,奇怪的是,在梁山大排位时,朱贵却排在了弟弟朱富的后面。这个排名大概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哥哥基本上要排在弟弟前面,朱贵兄弟却是个例外。
这是为什么呢?
梁山四个姓朱的好汉朱贵、朱富兄弟排名颠倒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把朱仝拉进来一起看。朱仝,实有“朱同”之义,同、仝原本就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朱仝可以写作朱同。因而,梁山三个姓朱的好汉名字连起来,就是“朱同富贵”。
这应当是施耐庵一种美好的愿望,朱家的人同富贵,谁也不为难谁,那就没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建文帝疑案。天下太平,百姓受些快乐,恐怕就没有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也恐怕没有《水浒传》了。
为了表达这层意愿,施耐庵便把朱贵、朱富颠倒过来,写成了“富贵”。
梁山有天贵星,天富星,分别以柴进、李应表达了“均贫富,等贵贱”的梁山大聚义精神,“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但是,施耐庵却没有颠倒天罡系列的“贵、富”,这是因为,柴进身份高贵,他就是帝王嫡派子孙。因而,朱贵先出场,表示朱家的高贵身份,然后才是朱富来表述朱家的富有。朱洪武得了天下,然后立孙子为皇帝,朱允炆贵为天子,就得保障“朱同富贵”。
因此,朱富在大排名时,超越了哥哥,排在了朱贵的前面。朱贵不仅排名落到了弟弟后面,还上应地囚星,可不是被囚了嘛。
朱贵绰号“旱地忽律”是何意思很多朋友倾向于“旱地忽律”是指一种鳄鱼,这也非常有道理。鳄鱼主要生活在水中,如果久旱不雨,这只鳄鱼就会死掉。因而,我赞同文史姨说的,假如下一场及时雨,这只鳄鱼就活了。
奇怪的是,宋江上了梁山,朱贵也没有活得很好,及时雨变成了“呼保义”,旱地忽律反倒被排在了弟弟后面。这倒不是说宋江有意打压朱贵,梁山大排名不是宋江操纵的,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梁山没有“阴谋论”。
那么,施耐庵这样写,又是什么意思呢?
宋江的身上隐喻着帝王信息,施耐庵原本说宋江是家中老大,但是,却让他无缘无故的做了“宋三郎”。这个“宋三郎”与“二龙相戏”有很大关系,说的是北宋两个以“三郎”身份做皇帝的人。这两个皇帝一个是真三郎宋真宗,另一个则是假三郎宋徽宗。
宋徽宗原本是神宗的第十一子,哲宗死后,赵佶前面的几个哥哥死掉了几个,他便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哲宗的嫡亲弟弟简王应当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赵佶就是“三郎”了。
关于宋江隐喻北宋“三郎”,我写过很多文章进行了解读,此处从略了。
除了隐喻北宋帝王外,施耐庵又让宋江在江州装疯,装疯之前,有题写了反诗,诗中有“敢笑黄巢不丈夫”之句,说的是帝王级别的谋反。宋徽宗曾经在镇江复辟,朱棣曾经在镇江发起对南京的最后一击,然后,对建文帝旧党进行血洗。
那么,宋江的到来,究竟是让“朱同富贵”,以一场及时雨救活旱地忽律,还是导致了更大的灾难呢?
朱贵这只“鳄鱼”还真的十分厉害,“朱同富贵”因为及时雨反倒化为乌有。
旱地忽律的另一种解读“忽律”除了是鳄鱼外,还可以是一种吃龟的蛇。这种蛇吃掉了乌龟便躲进了龟壳里,等待下一个目标。躲进了乌龟壳中,便是自囚了。
这种蛇也应当是生活在水边的,否则,就吃不到乌龟。
同样,这种“忽律”也需要及时雨,久旱不雨,不干死也得饿死。那么,宋江的到来,这只忽律有没有吃的呢?有的,宋江从江州上梁山的路上,经过了黄门山,注意,是“皇门山”,接受了欧鹏、马麟、蒋敬、陶宗旺四个好汉入伙。其中,陶宗旺就是一只龟,而且是一只神龟——九尾龟。
那么,是不是说九尾龟就是“忽律”的食物呢,这倒不是,而是照应了“旱地忽律”这个绰号,与江州的故事匹配。江州,在《水浒传》中实写的就是镇江而非江西九江。
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伏魔大殿中就有一只乌龟,驮着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石碣。这只乌龟,其实就是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
施耐庵简直太神了,朱洪武在洪武元年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洪武三年,封了九个儿子为藩王。“忽律”吃掉了龙子,这个“朱贵”身上的隐喻还真的是“细思极恐”呢。
关于朱贵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旱地忽律”的绰号也解释得比较清楚了,这只“忽律”既是鳄鱼,也可以当一条吃龟的蛇讲。
至于朱贵身上更多的故事,且容今后再讲。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谢邀[祈祷][祈祷]旱地忽律就是现在叫得鳄鱼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水浒传》中地煞星第五十六地囚星旱地怱律朱贵先是负责给梁山联系人员,引荐人,后和鬼脸儿杜兴负责梁山南山酒店经营为晃子,其真正的目底和职责是打探消息,并向梁山提供信息,朱贵的绰号旱地怱律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还真的不明白,只有按朱贵的职责胡猜了,旱地怱律的意思有可能是联络员,或信息员,或通信员等之类的意思!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这是山东一部分地的方言,被施公加工了。在我们这儿,壁虎叫血忽律,它的出现让人惊,忽律一下子,大人小孩都怕。确实象鳄鱼,蜥蜴。这壁虎有毒,儿子小时候去捉,手面上被它尿了尿,结果儿子的手面上起了一串水泡,疼的直哭。田地里也有,模样一样,肤色发黄,小时候常捉,它会自动断尾,跑的很快,忽律一下子就不见了,藏起来。有时逼急了,跑不掉,就会张着嘴往人身上跳,很吓人。旱地忽律应该就是它,土蜥蜴,我们有时也叫蛇虫子。现在,这两样小动物,在我们这儿已经灭绝了。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朱贵正式出场,并对林教头作了一番自我介绍,说明了他的工作性质:,朱贵其实是个情报员,同时,他也是连接山寨与山下的桥梁:
因此,许多好汉入伙梁山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人,都是朱贵。
《水浒传》108好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绰号,什么及时雨、豹子头,什么扑天雕、花和尚,这些绰号一看就很容易和人物的性格、形象对应起来。那么,朱贵旱地勿律的绰号是什么意思呢?
故名思意,旱地勿律就是陆地上的勿律;有一种说法是:勿律就是鳄鱼,那旱地勿律也就是生活在陆上凶狠残暴且善于伪装隐避的鳄鱼了。
另一种说法是,忽律是一种带有剧毒的四脚蛇,喜食乌龟,每每把乌龟吃得只剩下壳,然后钻进壳中以逸待劳,一旦有猎物靠近便发动致命攻击。
结合朱贵的本职工作,就非常容易理解他叫“旱地忽律”的原因,而且两种说法都说得通。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旱地忽律”是什么?
相传“忽律"是一种善吃乌龟的四脚蛇。这种蛇是种智慧生物,充满了灵性。“忽律"在吃掉了乌龟肉后,常常将身体钻进乌龟壳,巧妙地伪装成乌龟,等到有猎物靠近时,伺机将其捕获。知道了“忽律"的由来与本性,于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排名第92位的“地囚星”朱贵之所以绰号"旱地忽律",就不难理解了。
朱贵可算是梁山元老,与梁山泊第一代寨主白衣秀王伦、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四个人占据着梁山水泊,一起打家劫舍。
朱贵在梁山水泊边开了一个酒店,一为打探消息,二为打劫过路客商的钱财。若是经过的客商有些钱财,必定惨遭朱贵的毒手,失了财帛不说,浑身上下,“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熬油点灯",可以说死的很惨。(详见水浒传第十一回)
因此,朱贵的“旱地忽律"的绰号无疑是显得很贴切了:朱贵占据水泊却不善水,在酒店内坐等着倒霉的客商自动送上门来。朱贵这种阴沉、狠辣的作风,像极了钻入乌龟壳的“忽律”,他还不会水,所以绰号叫做“旱地忽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