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铁卷丹书真的一点不管用了吗?有钱的柴进在权力的游戏面前,不值一文了吧。水浒描写在何等程度上揭示了生存潜规则?

柴进叔叔家的房子(实际上是花园)被占,完全是柴家无礼,柴进纵使有天大的面子,都无法搞定。但是,施耐庵却以这样一个故事,隐含了北宋的开国秘史,也隐藏了这个王朝的先天性不足,是诠释《水浒传》主题“替天行道”的一个重要故事。

那么,柴进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誓书鉄券”是怎么回事

《水浒传》中说,林冲发配沧州,别了鲁智深,与董超薛霸进了一家酒店。在酒店中听说这家庄院的主人叫小旋风柴进,他家祖上是后周柴世宗。因为陈桥让位,宋太祖便赐予他家誓书铁券。

有这样一面免罪免死“金牌”,柴进的面子可就大了,胆子也肥得吓人。柴大官人盘踞在沧州道,专门接待资助流配来的犯人。暗地里还是梁山背后的金主,不断把犯了弥天大罪之人送上梁山。

柴进这样干,简直就是谋反。但是,他却又不敢谋反,遇到难事,就想着搬出誓书鉄券,装一装皇室后裔的逼格。然而,《水浒传》中却从来就没出示过誓书鉄券,即便是柴进的叔叔被逼死,自己下了大狱,誓书鉄券也没见踪影。

难道,誓书鉄券原本子虚乌有,是柴进家虚张声势?

其实,赵匡胤从来就没给柴世宗的后人颁发过什么誓书鉄券。但是,得国之后,宋太祖却在深宫禁围内立过一块誓碑。

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说,这块誓碑共有三条内容,其中规定,柴家除了犯谋逆罪便不能处死,即便是犯了谋逆罪也不得在菜市口行刑。

《避暑漫抄》被一些学者质疑,是不是陆游所做。作者有疑问,但却没有否定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情。王阳明在《宋论》中也证实了宋太祖确实立过这块誓碑,每有新皇帝登基,就必须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内监,拜谒这块誓碑。可见,宋太祖对柴家后人还是很关照的。

梁山故事时期,宋徽宗在重和元年(1118年)下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林冲见柴进的故事大约就发生在宣和元年(1119年),因而,施耐庵写柴家有誓书鉄券,大概是依据了这两条历史资料。

赵宋官家对柴家的优待,这是柴进面子大得很的缘故。但是,柴进为何要暗地里谋逆呢?

柴进本应叫“郭进”

容与堂本《水浒传》引首中,扼要的讲述了北宋的开国历史。这一小段文字,内容极其丰富,以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迎来天下太平为全书立意,维持“天下太平”就是替天行道。

施耐庵写《水浒传》,无处不是“一击双鸣”,或者“一击多鸣”。在赵匡胤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同样是以这样的手法,写了一个双面宋太祖。在赞扬赵匡胤荡平五代离乱的同时,也在文字的夹缝中,隐藏了赵匡胤得国的不光彩历史。

书中写道,陈抟老祖骑着毛驴行走在华山道上,听得路人纷纷传言: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

这句话大谬不然,历史记载,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了柴世宗儿子柴宗训的皇位,怎么变成了柴世宗让位呢?

施耐庵不是不懂历史,他是故意把这句话说得颠三倒四的。因为,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而不是“赵点检”。就是这简短的一笔,施耐庵暗中透露了北宋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夺了别人的江山,却编故事说是柴家让位。

也就是这句话,为柴进的故事伏线,等于是交代了柴进为什么要在沧州道资助流配的犯人,又为何要赞助王伦,不断为王伦提供资金和输送人才的原因。

同时,也以这句话暗中点明北宋王朝的先天性不足,走向灭亡是迟早的。

而且,施耐庵颠三倒四的把柴世宗抬出来,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他到底应当姓郭还是姓柴呢?

柴荣当然应当姓郭,因而,柴进也应当叫“郭进”。这一点,也在《水浒传》中写到了。

高唐州隐藏着一段秘史

北宋是没有高唐州的,这里的高唐州实际上写的是“高唐梦”。也就是说,柴进其实还做着皇家的梦。

因为是隐写北宋历史,施耐庵不像隐写明朝历史那样,有太多的顾忌。因而,在揭露北宋得国秘史方面,写得还是比较直白的。且让我们排除传统读法的影响,细细读一读高唐州这段故事,来看看柴进的“高唐梦”究竟是什么。

柴进与李逵来到了高唐州,见到了被殷天锡打伤的柴皇城。接待柴进的人是柴进的婶娘,柴皇城的继室。

这处细节简直就是在直白了,柴“皇城”说的就是柴家的皇城,柴进还亲口对李逵说,这里是“禁城”之地,比不得你们的小山寨,不要闹事。

皇城,当然就是禁城之地了。

还有一处比较奇怪的写法,说的是柴进的婶婶是“继室”。可不就是继室吗?郭威无子,便收养了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为义子,并很快立为皇太子,继任了后周天下。柴家皇城就是“继室”,而不是郭威的嫡派子孙。

如此一来,就大有文章可做了。赵匡胤得国后,恢复了柴家本姓,大家都是“继室”,谁做皇帝都合法,咱老赵绝不是背叛篡位。

赵匡胤编故事,也在高唐州这段故事中有隐写。打死柴皇城,最后捣毁柴氏“禁城”的人,名叫殷天锡。这个殷天锡,施耐庵还给了他一个“直阁”这样的官职。所以,又叫他“殷直阁”。

直阁,就是龙图阁、秘阁中仅次于编修官的官员,也就是直阁有编纂历史的职责。那么,这个直阁编了什么样的历史呢?他所编的历史,就是“因天袭”——他就叫“殷直阁”嘛。

说完这么多,再来梳理一番题主的问题。柴进面子很大,赵匡胤及其子孙也十分关照柴家。但是,由于柴家被恢复了本姓,等于是降低了皇室身份。

施耐庵以柴进的故事,结合“引首”的伏笔,了结了一场历史“官司”。赵匡胤编造“因天袭”而让柴家恢复本姓固然不对,但柴进还在做高唐梦,也不过刮一刮“小旋风”而已。

时过境迁,柴进的皇室身份也到头了,高唐梦碎,且上梁山“做贼”去吧。赵宋王朝的“因天袭”也该曲终人散了,“因天袭”再牛逼,还是在“黑旋风”的拳下丧了命。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柴皇城是柴进的叔叔,家里的花园被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强行霸占。

皇叔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皇帝颁发的铁券丹书,你不得对我无礼。

殷天锡不仅毫不在意,反而把皇叔一顿胖揍。皇叔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急火攻心一病不起,眼看着性命危在旦夕。

柴进闻讯赶来与敫天锡理论,这家伙舞马长枪地又要打柴进。李逵在一旁看不下去了,三拳两脚打死敫天锡,然后就跑上了梁山。留下柴进顶缸被高廉押进了死牢。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在这里卖了个关子,他一边大张旗鼓地宣称柴进有铁券丹书无人敢动,一边却又让人把他骑着脖颈欺负。其中的缘由施先生没做任何解释,无疑是留给了读者一道政治思考题。

那么问题来了:柴进那个铁券丹书倒底好不好使?也就是题主所问:柴进的面子倒底有多大,为什么叔叔的房子被人霸占他却搞不定?

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方面:铁券丹书是前朝皇帝所赐,是货真价实的硬头货。

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由武德皇帝御赐铁券丹书。这个东西等于是护身符,除了皇帝以外,别人是不敢招惹的。所以柴进才敢于广招江湖绿林豪杰,先后把王伦,杜迁,林冲,武松,宋江,石勇等一大批犯罪之人或款待,或收留,或举荐,或资助。地方上的流氓无赖望而生畏,下级官员也都睁只眼闭只眼不敢过问。

由此可见,柴进的铁券丹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管用的。

第二方面:铁券丹书的能量是有限的,遇到权贵重臣,作用立刻便打了折扣。

铁券丹书毕竟是前朝皇帝所颁。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日月更替,斗转星移,随着皇权更迭人事变动,它的权威也在日渐式微。尤其在上层权贵的眼里,它已经沦落为一张空头支票。只是在没有利益冲突时,没人去扯那个麻烦而已。可是一旦形势有变,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高唐州知府高廉,是当朝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高俅是什么人,他是当朝皇帝的近身宠臣,他与蔡太师等大奸臣沆瀣一气,把持朝政狼狈为奸胡作非为,真可谓顺者昌逆者亡。

正因为有这样强大的背景,高廉自然目空一切无恶不做。如今李逵打死了他小舅子跑上了梁山,他又抓不住李逵,自然要拿柴进顶缸。此时的铁券丹书,在高廉的眼里无疑是一张废纸。柴进落在他手里,显然必死无疑了。

总结:

综上所述,柴进虽然有铁券丹书护身,但由于形势已今非昔比。它对下层官员或许还有一定约束效力,但到了上层权贵那个层次,铁券丹书的效力已经名存实亡。

这,就是柴进虽然声名显赫,但他叔叔的房子被人霸占,他也无能为力的原因所在。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柴进是大周皇族的嫡派子孙,此人不但仗义疏财,还相当重视亲情,因此叔叔的房子被殷天锡强占,柴进也是第一时间赶去高唐州处理。

尽管柴进身份高贵,拥有宋太祖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卷,但此铁券并未随身携带,遇到不讲理的的高廉及只知高俅、高廉不知王法的殷天锡,自然百口莫辩。殷天锡又被李達杀死,高廉自然报仇心切,致使柴大官人身陷囹圄。

作为一个失势的贵族,面子只限于朝庭及江湖,这两个地方柴进还是很有些面子的。但在高俅之侄高唐州知府高廉看来,一切皆如浮云,管你什么丹书铁券,你杀了我小舅子就要你偿命,至于王法,我就是。

高廉

因此光有财富还是不够的,有权势才是真的。有财富不一定有权,有权势肯定会带有财富。《水浒传》通过对柴进失陷高唐州故事的描述,揭露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值得我们深思。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柴进家的丹书铁券在他先辈手里可能作用很大,但传到他手里的时候恐怕只是个精神寄托了,柴进在沧州的势力确实强硬,丹书铁券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大的因素来源于他的经济实力,历经几代人的经营,柴进家大业大,表面上看起来他是皇族后裔,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土皇帝土财主,沧州的地方官肯定都拿过他的好处,而他自己又豢养了许多庄客打手,所以他才得以在沧州呼风唤雨。。。

可以肯定的说,柴进心中始终有造反复国的心思,这一点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很相似,这也是柴进网罗亡命之徒,收留带罪逃犯的原因,但是柴进这个人格局太小,他所收留接济的人,除了林冲,也就石勇是个铁杆粉丝,武松何等英雄,在柴进面前却被冷落,可见柴进还是比较目光短浅的,所以他名气虽然大,却没啥真正的拥趸,和宋江相比,他差的太远了,宋江发配到几千里外的江州,依旧有许多人慕名投靠,柴进到了离家几百里的高唐州,立马变的一文不值,被殷天锡殴打的时候,如果没有李逵,恐怕柴大官人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被虐了,柴进后来被高廉关押,但是他的家人却还在,为啥没人拿丹书铁券去营救他呢?他那些打手又都去哪儿了呢?

很明显,他家的丹书铁券,到了关键时刻根本就是个废物,吓唬老百姓可以,到了当官的面前,人家根本不买账,而他豢养的那些保镖打手,多数都是乌合之众,蹭饭骗钱的货色,看到柴进落了难,估计也就都作鸟兽散了!!!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读者每当看到这一段情节时,总会产生疑问;铁卷丹书到底有用吗?

可以肯定的说有用,不但有用,作用还不小。

柴进号称广招天下英雄,其中就包括很多的罪犯和后来上了梁山的人,像林冲,武松,宋江,至于早期资助梁山王伦,那更是小菜一碟。

说到这,不能不提九纹龙史进,不过是与少华山的土匪有书信来往,被人揭发,就被官府捉拿,柴进比他可胆大多了,然而一直平安无事,不能不说与铁卷丹书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为什么这一次铁卷丹书不好使了呢?

其实,柴进的所作所为,地方官员虽然不敢管,却看在眼里,早就上报给朝廷了,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朝廷和地方官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次他叔叔与地方官的土地之争,不过是土豪劣绅之间的土地纠纷,只不过他叔叔平时飞扬跋扈惯了,吃了亏,一时想不开,命丧黄泉,柴进介入此事,高知县虽然是高俅的亲戚,其实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就是到了宋徽宗那,也得给柴进点面子,毕竟有先皇的旨意。

然而,由于李逵的出现并打死殷天赐,事情的性质就彻底改变了。

柴进就坐实了私通梁山的罪名,换句话说,就是蓄意谋反,当初宋太祖御赐柴进家铁卷丹书的意思是,你们家让位有功,你的子孙后代,只要不谋反,不但享受荣华富贵,还基本不受法律管辖,哪怕是闹出人命,朝廷也会保护柴家。

可如今你是蓄意谋反,那就没人能保你了,别说有前朝的铁卷丹书,就是有当朝铁卷丹书,也一样要杀头的,但会不会被灭九族,还要看宋徽宗的心情了。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所以对于《水浒传》作者关于这段的描述,我是认同的。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高祖父的妻子,也就是你高祖母的娘家人。在你曾祖父以及你祖父那一辈还是亲戚,还会经常走动。可是到了你父辈到了你这一辈,有几个还走动、来往的?恐怕早断了联系吧。

柴进家的丹书铁券就类似于这种性质。在赵匡胤这一代,以及他其后的两三代。还会常常感念柴氏家族把江山社稷让给赵氏,可是赵匡胤往后的第四、第五、第六代呢?不能说把这事置于脑后,恐怕也会被他们选择性遗忘,忘的差不多了。

所以丹书铁券也好,柴氏家族的面子也罢。在赵宋家族的眼里,就类似于亲戚之间的性质那样。一代比一代淡薄,一点点的乃至于若有若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