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水浒传》文本故事中最大的疑案,就是晁盖之死。因为晁盖之死,便引发了梁山谁做寨主的问题。按照一般的解读,宋江“篡改”遗嘱,把晁盖说的“射死我的”锁定为史文恭,是为了实现篡夺寨主之位。其后,又是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宋江依然没有遵照晁盖的遗嘱,也没有按照被篡改的遗嘱立卢俊义为寨主,自己坐了头把交椅。
因而,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就是为了达到阴谋篡位的目的。
但是,我认为,无论是晁盖的遗言,还是宋江篡改的遗言,都与梁山的寨主归属毫无关系,宋江也绝不是以此搞阴谋,篡了梁山的头把交椅。
那么,宋江为何要篡改晁盖遗言呢?
林冲为何要推举宋江做寨主却说晁天王在曾头市中箭、中毒,回到梁山。宋江日夜守在晁盖身边,亲自服侍汤药,几乎是寸步不离。这天夜里,晁盖忽然从昏迷中醒来,而且,开口说话了。晁盖对宋江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交代了遗言,便归位了。
晁盖一死,宋江立即在梁山率众举哀。期间,林冲便十分积极的出头,连夜联络公孙胜、吴用等人,推举宋江为寨主。林冲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赞同,“诸人拱听号令”。
绝大多数观点认为,林冲是晁盖的人,是坚定的造反派,而宋江却是招安派。既然如此,林冲如此积极的拥戴宋江做梁山泊主,又当如何解释呢?
连夜搞定,林冲便在第二天一大早,率领众头领到聚义厅,要立宋江坐头把交椅。宋江却坚决推辞,对林冲等人说:
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雠,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显然,宋江复述晁盖遗言时,已经把晁盖说的“射死我的”篡改为史文恭。
于是,又有读者认为,晁盖遗言就是为了阻止宋江做寨主,而是要指定林冲接班。因为,宋江武功低微,根本就无法去活捉史文恭。梁山之上,只有林冲有能力完成晁盖的遗嘱,活捉史文恭,然后做梁山寨主。
文本故事绝对不支持晁盖指定林冲接班这一说,因为,晁天王肯定是不知道箭上刻着史文恭名字的。那支箭拔出来后,晁盖便“血晕倒了”。然后,众头领才看见了箭上刻有“史文恭”三个字。
宋江把凶手锁定为史文恭,是因为宋江不在现场,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只是凭着那支箭作出的判断。假如梁山只有林冲能够活捉史文恭,而宋江又要阴谋篡位,修改遗嘱,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也有林冲知道晁天王的遗言是要自己做寨主,此时,又像当年杀王伦那样,林冲义薄云天,再次谦让的可能。因而,林冲推举宋江做寨主,是林冲又一次发扬风格,一个大义凛然的形象便越来越高大了。
果真如此吗?林冲打得过史文恭吗?林冲是晁盖的人,又是要反对招安的,能如此积极的推举要招安的宋江做寨主吗?
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山在公平对决的条件下,林冲不是史文恭的对手,打都打不赢,岂能奢谈活捉?此时的梁山,绝没有人有能力在二十回合打败秦明,也就是说,梁山没有人能够活捉史文恭。因而,施耐庵十分狡黠的让宋江请卢俊义上山。
但是,施耐庵的文本细节却否认了宋江请卢俊义上山,就是为了给晁盖报仇,同时,也否认了活捉史文恭便可决定梁山的寨主归属。此话怎讲?
在晁盖法事期间,宋江、吴用与来自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法主闲聊,问起了北京的风土人物。大圆和尚对宋江说,头领如何不知河北玉麒麟?经此提醒,宋江、吴用“猛然省起”,宋江说道:
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
这段情节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其一,就是宋江、吴用听了大圆法主的话,“猛然省起”。这就说明,宋江、吴用早就商量过请卢俊义上山这件事,只是因为忙于事务,把这件事忘了。因而,晁盖还没有死,宋江、吴用就有这样的打算,请卢俊义上山,肯定与晁盖之死毫无关系。
其二,就是假若卢俊义上山,梁山便“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句话说的是两件事:官军缉捕、兵马来临。官军缉捕,指的是如呼延灼这等朝廷官军前来征讨。兵马来临,恐怕就指的是金兵入侵了。在《水浒传》前七十回书中,金兵所指即曾头市。
那么,宋江惧怕官军缉捕吗?非得卢俊义上山才能击败官军吗?这个问题无需回答,梁山屡战屡胜,有卢俊义什么事?
所以,宋江请卢俊义,绝对不是为了给晁盖报仇,更不是为了决定寨主归属。同样,也不是卢俊义其人可以壮大梁山实力。那么,宋江请卢俊义上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卢俊义其实就是附着在“玉麒麟”身上的一个符号,《水浒传》中的卢员外是一匹神驹战马的象征。这个象征,在杨志与索超大名府斗武时就曾经预伏了,天王李成那匹惯经战阵的战马,就被形容为“北海玉麒麟”。
宋江说是请卢俊义上山,其实,早就安排下一场“训马”游戏,在梁山口简直把卢俊义玩得晕头转向。被梁山活捉后,卢俊义的嚣张气焰完全被压制,老实得像一个温顺的被驯服的战马。
宋江请卢俊义上山与晁盖遗言毫无瓜葛,那么,这其中到底又有什么隐喻呢?
“玉麒麟”是梁山替天行道的一大象征晁盖之死,是因为照夜玉狮子引发的。从宋江“何怕官军缉捕”这句话理线索,前面就有呼延灼官军的缉捕。呼延灼是骑着宋徽宗御赐的踢雪乌骓,前来攻打梁山的,宋江又大破了连环马。所以,从这个故事开始,直到卢俊义活捉史文恭,都是围绕着战马展开的故事。
从文本故事中看,玉麒麟可以制服照夜玉狮子,而照夜玉狮子绝对能赢踢雪乌骓,这是什么意思呢?
照夜玉狮子是金国王子的坐骑,这个金国王子其实在鲁达的故事中隐约出现过,此人就是金国的二王子,灭掉北宋,拘押宋徽宗父子,制造靖康之乱的元凶之一斡离不(完颜宗望)。
曾头市是金国人在北宋境内的榷场,晁盖第一次率兵攻打曾头市,是抗金的义举。第二次还是因为马匹问题,激起了宋江荡平曾头市的斗志,也是梁山好汉抗击金兵的“替天行道”之举。
玉麒麟是专门制服照夜玉狮子的,因而,必须得卢俊义上山才能做到活捉史文恭。所以,书中写史文恭被活捉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孙胜做法、晁天王显圣这样的剧情,根本就不是卢俊义以武功完成了这个梁山好汉都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
公孙胜身怀道家最高法术“五雷天罡正法”,是梁山“替天行道”的总监军。所以,林冲要推举宋江做寨主,首先找的是公孙胜。
卢俊义正是上应天罡星之人,麒麟在天,罡风凛然,辅佐天魁星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道家使命,这既是宋江要请卢俊义上山的目的。这个目的意味着梁山好汉在七十回书之后,将投入抗金之战。而且,以照夜玉狮子为伏线,必然会与金国王子有照面的机会。
林冲曾经在朱贵酒店题诗,说自己将“京国显英雄”、“威震泰山东”,假如施耐庵的《水浒传》不被腰斩,恐怕会写到梁山好汉在汴京保卫战中,与金国王子有殊死一战。
所以,在晁盖之死,以及梁山寨主易位中,林冲、卢俊义的表现是最为活跃的。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最重要的是宋江决策,吴用设计,没有宋江坚定的荡平曾头市的决心,没有吴用高妙的计谋,卢俊义到哪里去活捉史文恭。由此推之,假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涉及到梁山寨主的归属,而宋江又要阴谋篡位,难道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而,宋江篡改晁盖遗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史文恭继续关注照夜玉狮子,又以照夜玉狮子引出“玉麒麟”,以最终实现《水浒传》核心主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所架构的故事,预示梁山好汉有抗金保境的英雄义举。卢俊义作为“玉麒麟”的代言人,就是这个寓意的一大象征。
晁盖无权决定梁山寨主归属其实,宋江根本不需要理会晁盖的遗嘱,托塔天王原本就无权决定梁山寨主的归属。
《水浒传》中的晁盖,在两个蓝本故事中,绰号都是“铁天王”。为什么晁盖是这个绰号呢?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对晁盖“铁天王”的绰号做了这样的解读:“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原来,晁盖是一座毗沙门天王的造像。
毗沙门天王的造像,在他的左手握着一只白色老鼠,是为招财鼠。《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其实就是毗沙门天王手中的那只银鼠。这个典故出自大唐不空所译《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说的是毗沙门天王显圣大唐安西城,帮助唐兵杀败蕃军,解了安西之围。在毗沙门天王显圣时,一只金鼠(五行属性中,金即为白色)咬断敌人弓弦,配合了天王的行动。
所以,施耐庵没有改变晁盖的蓝本故事,就把他写成了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因而,晁盖的绰号也由“铁天王”改写为“托塔天王”。
书中交代,梁山好汉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天罡地煞,被张天师放出来后,便要在梁山重新聚集,共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所以,梁山大聚义是道家群星的聚义,有佛教护法天王什么事?
既然是道家妖魔聚义,谁做寨主,当然得由道家说了算,晁天王无权决定。所以,文本故事中是林冲为头立宋江为寨主,林冲又是第一时间找到代表张天师、罗真人监控梁山的公孙胜商量这件大事。当时排在第二位的吴用,却落在了公孙胜的后面。
林冲不是晁盖的人,而是宋江召集聚义的道家妖魔之一。如此,凭什么说晁盖指定了林冲做寨主呢?同时,我们把《水浒传》都读反了,梁山最积极主张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托塔天王晁盖。
梁山大聚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部到位后,书中便写道: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宋江上应天魁星,呼群保义,是当然的寨主,这是道家“上界”的定数,晁天王再立遗嘱都不管用。
所以,宋江篡改晁盖遗嘱,把凶手锁定为史文恭,与晁盖遗嘱无关,也与梁山谁做寨主无关。施耐庵写这段故事,是为七十回之后的故事伏线。
假如晁盖可以决定梁山寨主归属,宋江锁定了史文恭,完全可以亲手捉了此人,毫无争议的坐上头把交椅。因为,从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的过程看,基本上不需要多强的武功,宋江完全也能做到。假如宋江一定要亲手完成这件事,恐怕比卢俊义还要容易得多。
宋江锁定史文恭,其实就是要以“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完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保境安民”的道家使命。
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我认为宋江改晁盖遗嘱目的很明确,是要保住自己梁山之主的这个位置。事实上只要不是梁山的人捉得史文恭,寨主之位就非宋江莫属,不会旁落。
梁山能与史文恭匹敌的人就是林冲,再说梁山那么多人对付史文恭,也不是没有胜算。又为什么偏偏去请个局外人芦俊义上山入伙?因为芦俊义是社会名人且武艺高强,枪棒天下无双,无论社会明望与武艺都足以压伏林冲。
书中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这一节宋江在出兵按排上就动足了脑筋。不但把林冲留在了山寨,凡晁盖先期人员一个都没参战。
又不用芦俊义直接对阵史文恭,安排芦俊义带同燕青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令,等于让芦俊义擒拿史文恭坐享其成。
事情发展果出宋江所料,芦俊义果然轻易的就捉住了史文恭。
史文恭被宋江人马打得大败,落荒而逃。恰遇芦俊义当头拦住,史文恭慌乱之中,又被晁盖阴魂缠住。不曾交手就被芦俊义腿股上一刀朔下马来,活捉了。
芦俊义捉住了史文恭,就应为山寨之主吗?在宋江的再三推让下,芦俊义真的不敢坐这把交椅:一是捉的太容易,没显出真本事,二是众人不服。最终只得听从吴用安排:“兄长为尊,芦员外为次,皆人所伏。兄长若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
宋江精心导演的一出接班好戏,顺利的落下了帷幕。晁盖的仇也报了,宋江也做了山寨之主,成了接班人。晁盖在天之灵是不是认可呢?也只有宋江自己再清楚不过了。
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晁盖在中箭后,一直处于昏迷中,很有可能没有看到箭上的名字史文恭,所以晁盖的遗言说射他的人,和史文恭是说的同一个人,并不矛盾。不存在宋江篡改的事。
看来题主也是个持阴谋论者,在这里咱们就聊聊,为何晁盖不愿意让宋江当寨主,宋江有没有可能是杀晁盖的幕后主使。
晁盖为何不愿意让宋江当寨主
晁盖显然是不愿意让宋江当寨主的,如果想让宋江当梁山寨主,直接委任就可以了,让宋江率领众位头领,去曾头市为他报仇。交代遗言中说谁捉住了射中他的人就让他当寨主,这显然是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因为宋江武艺低微,抓到史文恭属于痴人说梦,几无可能。那么为什么晁盖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呢?我觉得原因如下:
1,宋江培植亲信,把晁盖架空了。
宋江到梁山后虽然没有敢接晁盖让给他的位置,座上了第二把交椅,但是他提出的先入伙的居左,后入伙的居右,可以说大有深意!通过征战,招贤纳士,右面的头领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宋江为主招来的,而左面的不见增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的实力更强。宋江在梁山的势力慢慢越积累越大。
2,挖晁盖墙角,使晁盖最得力的助手吴用,倒向了宋江。
从水浒传这本书里,你能明显感受到晁盖受到的排挤,吴用见风使舵,倒向了宋江,不但每次出征必带吴用,而且还在两人意见不一致时,在杨雄,石秀上梁山入伙,明着支持宋江:
吴学究道:“兄长(宋江)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
晁盖即是无奈,又是寒心啊。
3,树立个人威望,让外面的江湖好汉,只知道梁山有宋江,而无人理会晁盖。
段景住献千里龙驹夜照狮子马就是一列,再看其他好汉来时都是说来投奔宋江。而这大当家被晾在一旁无人理会。
有以上三点,晁盖就是个泥人也该有一身怒火,对宋江的不满日增,自己带兵攻打曾头市,就是晁盖想借攻打曾头市,重新树立威望的真实打算,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晁盖不想让宋江当上梁山寨主,可是唯一合适的人选,林冲,又不能服众。如果指定林冲当寨主,那梁山就有分裂的危险,所以无奈之下出了这个主意。也为难一下宋江。
宋江有没有可能是杀晁盖的幕后主使
我认为宋江没有可能杀晁盖。理由如下:
1,风险太大,如果不成容易造成梁山内讧。
宋江的亲信中,花荣有这个本事,可是弓箭不比狙击步枪,射程有限,往多说点也无非就是一二百米,晁盖带领五千人马,作为中军统帅,身边扈从应不会少,有下手的机会首先不多,然后就是得手之后如何逃走也是个难点,一旦被发现,看见花荣就等同于看见宋江了,梁山就会发生内讧,分裂,宋江的人设也就坍塌了,风险成本实在太高。
2,梁山早在宋江的控制之下,寨主的位置,只是时间问题。
梁山上早就是宋江实际控制了,这一点连来投奔的好汉们都知道,是公开的秘密。今后只待机会成熟,晁盖或者禅让,或者以其它方式下台(比如下药,溺水),都是迟早的事,在梁山就能办了,没有必要这样冒险。
3,史文恭被擒没有否认,晁盖的鬼魂也帮忙擒拿史文恭,可见不是宋江。
从这几点分析,晁盖应该就是意外中了埋伏死在了,史文恭的箭下。也是命当如此吧!虽然有些遗憾,终归好于王伦死在自己人手里吧!
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射死我的”与“史文恭”
水浒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有真像假像,小说则不必,施公没有必要给我们扎个大圈子,让我们去猜测什么,尤其是这议论百年的话题,俗人本俗,却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晁盖和宋江都没有拐什么弯。
其一、晁盖确实不知道是谁“射死我的”
关于晁盖如何中箭,交待甚明了,“撞出一彪人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来。”后在呼延灼、燕顺及刘唐、白胜的保护下,在村口又得到林冲的接应,直杀到天明文才回寨。而林冲拨出毒箭时,晁盖“血晕倒了”,而且“已自言语不得”。直到回到梁山泊的当天晚上,也就是中毒箭后的第48小时后、晁盖死前,一起都处于昏迷状态,要不然众好汉也不会因为群龙无首再担搁一天时间等待宋江指示。而回去后已是“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仍在昏迷之中。
其二、最可疑的事是戴宗半道传军令
整个晁盖之死事件最大的疑点应该是戴宗下山传信,败了这一天功夫,宋江是如何知道晁盖已经兵败而且让戴宗连忙下山来传退兵的军令呢?林冲让人护送受重伤的天王回山,应该是战败的第一夜的后半夜,到第二天的二更时分,林冲等人战败突围时“退到半路,正迎着戴宗传下军令,教众头领引军且回山寨,别作良策”。疑问一,此时恐怕晁天王还没有回山吧,要知道三阮、杜迁、宋万在走路问题上是凡夫俗子啊,这戴宗走四五天一个来回的路程,几位不可能一夜直达;疑问二,这戴宗比曹操、孙大圣都快,本是受宋江军令尾随探听消息的,什么时候回去了啊?又这么快返回传下将令。疑问三,仅仅是一个戴兄弟来传个将令了事,宋、吴手握重兵,竟无一兵一卒前来接应,合乎常理吗?其实这才是老宋的把柄所在,晁盖打曾头市兵力不足,战将不力,无后续援兵,见死不救。至于戴宗能不能跑恁快,那肯定能,神上的事,说能就能。
其三、后世可爱的猜测
关于晁盖之死,后世有诸多可爱的猜测,一是花荣说,依据是箭法准;二是解珍、解宝说,依据是会施毒;三是林冲说,因为在村口撞见的是林冲,而且是第一个开口拥护宋江的好汉;四是呼延灼用手插到晁盖脑门上的,五是随从其他战将。说这些猜测可爱是因为如果真是这样,施公是可以直接写出来的,又不是什么历史公案,有责任的,而且写出来会让小说人物形像更丰满些,何必藏着掖着呢?
其四、 “射死我的”就是“史文恭”
晁盖死时,不知道谁射中了他,因而说是 “射死我的”,宋江知道那个人是谁,因而说是“史文恭”,众人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于是他就是 “射死我的”那个“史文恭”。其实这事,施公是用了暗笔的,阴魂临到宋江,直接逼问老哥的仇还未报,跑到北京来干啥?又兴起阴魂拦住史文恭的去路,表明这两个人都脱不了干系,一个是内心希望他死、一个是亲自放箭杀死了天王的。
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因梁山善射者众,若哪位射中了史文恭,却不让寨主之位,宋江岂不白忙活?但能擒住史文恭者,唯卢俊义一人。宋江料定卢俊义淡泊名利,特重义气,况且欠他人情,必定谦让。退一步讲,按其实力与威望,坐第二把交椅也不成问题,没必要在兄弟中树敌。
宋江把晁盖遗言射中他的为寨主改为捉住史文恭的为寨主,为什么?
谢邀!《水浒》第五十九回描写了晁盖出征攻打曾头市,所带的将领基本是晁盖上梁山的“老人”。就可以感觉出,在晁盖的内心深处,其实隐隐约约感到了自己的“交椅”晃动了,因此,即使宋江劝阻,晁盖还是出征攻打曾头市。但是,没有预料到是,晁盖自己中了毒箭。临死的时候,晁盖嘱咐宋江“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遗嘱说的很明白,其意思就是不想让宋江当梁山首领。在这个问题处理上,宋江显然棋高一筹。把晁盖的遗嘱改为“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因为宋江知道梁山中的将领(估计只有林冲可以完成活捉史文恭任务)没有哪个将领,有能耐可以
活捉史文恭。那么,只有改动晁盖遗嘱几个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宋江自然就稳稳坐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