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中不乏恶人,您认为哪三位可称“恶人三甲”?
如题主所言,《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确实不乏恶人,比如滥杀无辜的李逵,买人肉馒头的孙二娘,尤其是拉山头搞派系,架空晁盖,害死梁山好汉的宋江,更是恶人中的恶人。
我对《水浒传》中的恶人有另外的理解,梁山好汉都将成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英雄,他们绝对不是恶人。于是,我便要对题主不敬了,把题主的题目扩大,找一找《水浒传》中的“恶人三甲”。
那么,我认为《水浒传》中的“恶人三甲”又是哪几位呢?
恶人第三:吃了一剐的阳谷王婆西门庆是《水浒传》一大恶人,他与潘金莲一起,简直就成了奸夫淫妇的代名词。这两人不仅伤风败俗,还毒杀了武大郎,武松杀掉这两人,也实在的为读者解气。然而,在西门庆、潘金莲之间,还有一个更坏的人,这个人就是贼媒王婆。
《水浒传》中写到了两个王婆,前一个是郓城县帮助阎婆一家的王婆。郓城王婆古道热肠,在阎婆一家受难的时候,找到宋江,救济了流落异乡,又死了丈夫的孤儿寡母。后来,又应阎婆之请,把婆惜给了宋江做外室。虽然因此引发了宋江杀惜,结果很糟糕,但这个王婆却是行善积德之人。俗话说,管得了别人娶妻,哪管得了别人生子,宋江杀惜与王婆行善没有直接因果关联。
施耐庵之所以先写了郓城王婆,是要为阳谷王婆伏线打底,但凡“王婆”作伐,事情就必然向恶的方面发展。同时,又以郓城王婆做反衬,写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阳谷王婆。
书中说,阳谷王婆是潘金莲间壁茶馆的女掌柜,但是,这个王婆并非专一的卖茶,而是干些“杂趁”。设么是杂趁呢?王婆自己解释道:
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原来,这个王婆也是个媒婆,只不过,这是个专做坏事的媒婆。或者说,阳谷王婆是以做媒为名,专干坏人家庭、毁人清誉的勾当。
牙婆,其实就是人贩子,专门从事人口买卖的。抱腰即撑腰,王婆这样的人会给谁撑腰呢?后来的故事解释了这个疑问,武大郎威胁潘金莲,等武松回来后再计较。于是,王婆给潘金莲撑腰,毒杀了亲夫。
“马泊六”则更是明目张胆的告诉西门庆,咱王婆就是专门干那些撮合男女不正当关系的角色。所以,王婆“说媒”干的就是以这种方式撮合奸夫淫妇,说风情、帮人不正当“收小的”。
《水浒传》写这个阳谷王婆,简直就是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十恶不赦之人,她所从事的勾当,哪一条都是死罪。即便是到了现在,贩卖人口也难逃重罚。
王婆把男女之间的欢愉解读为“潘驴邓小闲”,因而专干破坏人伦纲常,挑战人性道德的丧尽天良之事。
施耐庵深恨这样的恶人,武松杀她却是便宜了她,便让王婆在阳谷县当街吃了一剐。这是《水浒传》中唯一一次酷刑,足见王婆可恶到何种程度。
如此恶人就当遭到如此“报应”,施耐庵《水浒传》满满的正能量。
恶人第二:被割吃的黄文炳按说,黄文炳与王婆相比,还没恶到那般地步。但是,这厮身上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隐秘,于是,我把他排到了“恶人三甲”的第二名。
黄文炳在《水浒传》中自然不是好人,梁山好汉劫了法场,在白龙庙小聚义,宋江派薛永去打探消息。薛永回来后,向宋江做了汇报,其中,便刻意提到了黄文炳。薛永说:
原来哥哥被害一事,倒不干蔡九知府事,都是黄文炳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曾经到黄文炳家做衣服的侯建,在薛永讲完后,补充道: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专做善事,人称“黄佛子”。黄文炳则“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都叫他做‘黄蜂刺’”。
这处笔法也与两个王婆一样,都是对写法,以黄文烨的行善来反衬黄文炳的作恶。但是,书中并没有写黄文炳到底做了哪些恶,只是害了宋江而已。
从另外的角度讲,宋江题写反诗,又应了“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这条谶言,黄文炳检举他固然有想复出做官的个人目的,但却并应当被当做大恶人来看待。正因为如此,才有侯建那句没有事实支持的说道。黄文烨是“黄佛子”,侯建列举了他“修桥补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拔贫苦”这样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所以,黄文炳站在不同立场,要害宋江,算不得大恶。
然而,从宋江题写反诗,在牢城中装疯等细节看,这段故事同样隐写了明代靖难之役的秘史。这段秘史在《水浒传》中还有多处,绿野老道也曾解读过宋江的反诗。此处,简要的说说黄文炳是怎么回事。
黄文炳实则隐喻的是鼓动建文帝削藩,然后挑起“靖难之役”的黄子澄。黄子澄,名湜,水字边,黄文炳的名字恰是火字边的,又是一处反写法。
因为削藩,朱棣成了头号对象,不得已,朱棣只得在北京装疯,麻痹建文帝。但是,黄子澄却不理这一套,终于把事情弄到绝境。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清君侧”,齐泰、黄子澄成了朱棣夺位的借口。
朱棣起兵后,建文帝启用老将耿炳文出兵征讨。耿炳文被朱棣击败,但坚守真定,朱棣也无可奈何。此时,黄子澄又建议以李景隆替换耿炳文,没想到,这次换将再次误国,建文帝五十万北伐大军毁于李景隆之手。
施耐庵以耿炳文的名颠倒过来,与黄子澄组成了“黄文炳”。
《水浒传》中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便是“替天行道”,黄子澄一再误国,挑起靖难之役,便是“妖魔”。
最终,黄文炳被黑旋风李逵割吃,说明施耐庵对此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黄文炳也是《水浒传》下场很惨的一大恶人了。
恶人第一:“黄狗”宋徽宗在论及《水浒传》恶人时,很多读者都把宋徽宗给漏掉了。其中原因,就是续书《征四寇》彻底反转了这个角色,把他写成了一个好皇帝。其实,洪太尉误走妖魔,为的就是让这朝皇帝寝食难安。
《水浒传》中最大的坏人似乎就是高俅,但是,高俅不仅是宋徽宗一手重用拔擢的,也是在这个伪道君皇帝声色犬马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宋徽宗误国,比“黄文炳”更甚,亲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施耐庵是十分痛恨这个皇帝的,因为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属狗,便以鲁智深吃狗肉来抨击宋徽宗“革佛”。又以一条戏弄武松的“黄狗”,来讽刺宋徽宗在民心丧失盗贼蜂拥的时候,不思罪己,反倒狂吠。
《水浒传》中,宋江题写的反诗,实际上是“预言诗”,所伏的线索就是宋徽宗在国难当头之时,南逃镇江,试图复辟以分裂朝廷(二龙相戏),阻止抗金。同时,还伏下了朱棣从镇江进兵,打通夺位之战最后一公里的秘史,“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就是这两个有皇帝身份的人,而绝不是宋江。
以《水浒传》的大结构看,梁山好汉绝对不能被称为“恶人”,他们都将成为反抗宋徽宗,抗击金兵的好汉。这群由妖魔还道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经历“还道”之后,便成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联手降妖除魔的英雄。
所以,绿野老道绝对不会从梁山好汉中挑选三个人出来,作为“恶人三甲”来评判。
水浒好汉中不乏恶人,您认为哪三位可称“恶人三甲”?
周通、王英、吴用
水浒好汉中不乏恶人,您认为哪三位可称“恶人三甲”?
无聊无聊无聊无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