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感谢题主的邀请。

假如我如题主的假定,替代宋江这个角色,毫无疑问,我也将向施耐庵笔下的宋江一样,按照《水浒传》的套路,带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宋江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宋江才是《水浒传》中的头号英雄好汉。

遗憾的是我做不了宋江,但却愿意回答题主的问题,说说我做宋江毫无意义的缘故:原版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所完成的英雄壮举,应当是已经很难可以超越了。

宋江仗义疏财,《水浒传》中唯有他一人做到了

《水浒传》中,写了很多仗义疏财的梁山好汉,比如晁盖、柴进,写卢俊义时也提到了“仗义疏财”这四个字。

鲁达也有仗义之举,但救助金翠莲的时候因为囊中羞涩,没有体现出鲁提辖“仗义疏财”。鲁达还不及武松,虽然施耐庵没有直接给武松加个“仗义疏财”的称号,但一千贯钱散给猎户,的确够得上仗义疏财的美名了。

卢俊义空有仗义疏财之名,但却毫无仗义疏财之实,富甲一方却极少有人知晓大名府中还有这么一位大财主。卢员外好似一个守财奴,整天坐在当铺里(解库厅),亲自把关,生怕管家们黑了他的钱。后来,被迫上了梁山,家财肯定充公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均贫富、等贵贱,卢员外此时还真的“仗义疏财”了。

晁天王也是仗义疏财的好汉,但书中写他多是救助江湖好汉,不分好歹便予以收留,好汉要开路,也打发些盘缠。

晁盖的义举与柴进相似,但却比柴进又要慷慨些。柴大官人大约要比东溪村保正更富有,但却只对过往配军、犯了弥天大罪之人,以及梁山草寇仗义疏财,其他好汉便不予理睬了。武松在柴进庄上遭冷遇,并非是武二郎酗酒打人而被庄客白眼。假如柴进像对待林冲那样对待武松,谁敢说个不字?到底还是柴进不喜欢武松罢。

柴进为何不喜欢武松呢?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武松没有犯下弥天大罪,不符合柴大官人仗义疏财的条件。武松自称打死了本处机密,但海捕文书呢?

鲁达打死郑屠,一个月时间,海捕文书、画影图形就到了千里之外。何况,武松打死的是一个“机密”,大小也是个官,比郑屠地位高,但是,却没有海捕文书、画影图形到底沧州。如此,柴进能把武松当“死士”?

所以,晁盖、柴进的仗义疏财是有原则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都是从自我利益出发,得了个“仗义疏财”的好名声。

宋江的仗义疏财是不分对象的,可谓“有舍无类”。宋三郎自小便以孝义闻名,早就有仗义疏财的义举。所以,宋江便能够到郓城县做押司,有汉代“举孝廉”的意思。

宋押司绰号及时雨,这是《水浒传》唯一因仗义疏财而得的美名。受过宋江接济的有名有姓的人包括阎婆母女、唐牛儿、武松、薛永、李逵,甚至连撬他墙角的张文远,也经常得宋押司的好处。卖馄饨的王公大概也时不常的得宋江的救济,宋江还许他一副棺材。

宋江仗义疏财可谓“普施”,不像晁盖、柴进那样目的性很强。

大概,很多读者又要发话了,说宋江这是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真不知宋江在做押司时收买为何要收买人心,搞假仁假义这一套。阎婆一家落难,郓城县没有一个人出手,王婆找到宋江,宋江二话没说就解囊相助。这样的假仁假义我倒觉得值得赞赏,此时,真仁真义的都到哪儿去了?

除了资助这些人外,施耐庵还说,宋江“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水浒传》中有谁像宋江这样“仗义疏财”的好汉?谁不服,也如此“收买人心”吧。

说宋江救济武松、李逵是收买人心,也是脱离文本的不实之词。此时,宋江根本就不打算造反,收买人心干什么呢?假如宋江要收买人心,何不拿着银子去官府打点?宋江可不差钱,在北宋末年吏治腐败的大背景下,花钱买个县令应当问题不大吧。

或者,宋江难道是能掐会算的半仙,知道自己日后要上梁山,也算定武松会从二龙山前来入伙,所以,便提前收买了武松?

宋江的仗义疏财最终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在江湖上广有名声,“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我想,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做了好事有人传播,说明江湖上还有道义。否则,那些得了宋江救济的人便是不知恩不图报的忘恩负义之人了。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有追随者的人。宋江仗义疏财,济人之困,这是施耐庵着意打造的梁山领导者。仅从这一点讲,晁盖有条件的仗义疏财就不如宋江了。所以,晁天王在梁山便基本上没有追随者。

晁天王不济事,区区在下就更不消提了。所以,我替代不了宋江。

宋江聚义造反,是梁山当然的首领

因为仗义疏财,宋江在江湖上名声大振,无论因躲避官司,流落江湖,还是落难江州,都不断有好汉相助,并陆续随宋江上了梁山。宋江与晁盖一并做了头领,江湖好汉也是因为宋江而愿意入伙落草。可以说,梁山之上百分之百的好汉都是宋江的麾下,晁盖手底下一人都没有。

如此说来,梁山上真的有宋江系、晁盖系了?肯定没有,因为,晁盖是佛教的托塔天王,宋江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魁首。在这样大的架构下,施耐庵从郓城县押司写起,以宋江的仗义疏财做铺垫,召集洪太尉放出来的天罡地煞。

大家都是道家的星煞,当然要在道家“天魁星”的旗帜下聚义,晁盖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怎么能领导道家的“妖魔”呢?宋江是因为“仗义”而“疏财”,救助病大虫薛永,则是其“仗义疏财”的最好例证。既然都是道家的妖魔,当然都讲究个“义”字,这是《水浒传》最为突出的一个符码或者说主题。

绿野老道凡夫俗子一个,肯定没有上应“天魁星”,绝对替代不了宋江。但是,从《水浒传》中,我却读到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造了宋徽宗的反,是梁山最坚定的造反派。

洪太尉放出梁山好汉之后,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得明白,说的是“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这朝皇帝,指的就是宋徽宗。所以,梁山好汉肯定是要造宋徽宗的反,造反的头领就是宋江。

续书《征四寇》却反转了《水浒传》这一核心立意,反倒把宋徽宗写成了一个好皇帝。因而,斩掉《水浒传》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把宋江写成了投降派。

因此,绿野老道严重声明,即便要假装替代宋江,肯定不会做《征四寇》中被歪曲的宋江。

宋江上梁山前,晁盖一个朝廷州府都不敢打,龟缩在梁山上,与王伦差不多。因为,晁盖才是要招安的人。这一点,我在很多文章中都讲到了,此处不再重复。

宋江一到梁山,刚刚坐稳交椅,就率兵攻打了祝家庄。祝家庄是朝廷的堡寨,闲时务农,战时参加防务,属于“乡兵”一类。梁山打这个地方,难道不是造反了吗?

挑动了对朝廷的战争,必然就不会轻易罢手。随后,宋江又去打高唐州。这一仗颇有寓意,施耐庵写这段故事,其实是针对北宋得国不正的。柴进是后周皇室,应当叫“郭进”。而赵匡胤却恢复了柴家本姓,也就为赵氏篡位找到了合法的理由,咱老赵不是夺的郭家江山,而是与柴家有共同的合法地位,大家都是得的郭威的后周。

所以,这段故事中有“柴皇城”,柴进说这是“禁城”之地,“柴皇城”也是“继室(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殷直阁就是编造史书的,他叫“因天袭”。

打高唐州,施耐庵意在借梁山好汉之手,揭露北宋这段秘史,也就意味着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反叛了赵宋王朝。而此后打青州斩杀慕容知府,则是直接向宋徽宗宣战。

宋江绝对是造反派,梁山一百单八将原本就是奉命来扰乱这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的宋徽宗从一出场就不是个正经人,犹如脱脱所言,此人就是个“轻佻不可以君于下”之人。宋江造他的反,肯定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

宋江不是屈膝投降,跪求招安之人,缘何又要让我受累替代宋头领去带领梁山好汉造反呢?假若题主请我去《征四寇》中代替宋江,倒还愿意试一试,以纠正续书的恶意谬误。

宋江“保境安民”,率领梁山好汉成就英雄壮举

不过,宋江后来还是率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了。施耐庵也不戏说甚至篡改历史,而是忠实的按照历史真实,肯定会在七十回书之后,写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投降,然后接受朝廷招安。

《水浒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段故事,其实就是梁山好汉投降招安的预写,是一个大伏笔。

金圣叹先生在斩掉《征四寇》之后,依据史料补写了梁山好汉被张叔夜擒获的故事。这段故事的前半部分完全符合历史记载,宋江就是因为副将被擒,迫不得已率领梁山好汉向张叔夜投降的。

为何说宋江是迫不得已从投降的呢?

按照史书的记载,宋江带着梁山好汉杀出了水泊,四处劫掠州郡。宋徽宗起先派大将前去征讨,但却没能阻止宋江四处游击。于是,宋徽宗改变策略,于宣和三年下诏,命令海州知府张叔夜招降宋江。宋江拒不接受招安,继续向海州(今连云港)挺进。即将到达海州时,还“声言将至”,挑战张叔夜。

张叔夜知道宋江不愿意招安,便招募死士,于海边伏击宋江等人。张叔夜先派人烧毁了宋江的船只,然后以伏兵攻打,擒获了宋江的副手。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副寨主又落入张叔夜之手,无奈,宋江便向张叔夜投降。

当年,朱武因为陈达被擒,迫不得已使苦肉计投降史进,其实就是历史真实中宋江投降的写照。宋江没有屈膝投降,时刻盼望招安。这样的梁山首领,难道不是一条好汉吗?

宋江舍身取义,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兑现大聚义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誓言,这是何等的义气。所以,前七十回书中,梁山好汉都是以“义气”相聚。

或者,宋江可以按照很多人设想的那样,继续造反,自己建立王朝。施耐庵可不会这么写,《水浒传》大线索忠于历史,张叔夜只用了一千死士就搞定了宋江,梁山好汉怎么去推翻宋徽宗呢?

那么,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投降之后,还会有故事吗?金圣叹是把梁山好汉写死了的,因为金圣叹十分反感造反,更反感造反者以招安洗白自己,乱了朝廷法度。

实际上,宋江投降后,宋徽宗便下诏招降,梁山好汉也就全体受了招安。宣和三年(1122年)四月,招安后的梁山好汉去打方腊。第二年,北宋攻打幽州,宣和六年起,参与北宋抗金。

梁山好汉招安后的这些事迹,都能在史料中查到依据。而且,《水浒传》中的很多隐写伏笔,也证实施耐庵将依据历史真实,在七十回书之后,专写梁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故事。此处,略点一点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书的伏笔,看看宋江需不需要被人替代。

林冲在朱贵酒店中的题诗中有“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的诗句,但是,在前七十回书中却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故事。其实,这是一首“预言”诗,大约是在七十回之后的故事中,将写到梁山好汉参与了汴京保卫战。

曾头市的故事可以佐证林冲的“预言”,攻打汴京的金国统帅之一,就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斡离不(金国王子完颜宗望)。这个斡离不还在榆次与“招安巨寇杨志”打过仗,杨志的顶头上司种师中便战死在了榆次杀熊岭。

杨志原本是种师道手下的先锋敢死队队长,参与攻打幽州失败后,又转到了种师中帐下,继续担任原职。《水浒传》中的鲁达,不就是有如此经历吗?所以,《水浒传》便在鲁提辖的故事中写了两个种氏经略相公。所以,鲁智深一个人打不下二龙山,必须与杨志“双夺宝珠寺”。

《水浒传》梁山好汉故事一开篇,就隐藏了七十回之后的故事。遗憾的是,这些英雄的故事都被大明王朝腰斩了。

曾头市是金国人的在北宋境内的势力,梁山好汉将他们消灭在国境之内,其实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段故事,也是一大伏笔,宋江必定会率领梁山好汉到边上“一刀一枪搏出个功名”。

《水浒传》的故事将写到北宋灭亡之后,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的时候。宋江在九天玄女庙中,早就“预见”了北宋灭亡最悲催的一幕,“二龙戏水”其实就是“坐井观天”。这样的大伏笔被《征四寇》反转,实在是《水浒传》的大悲剧。

《水浒传》是一个悲剧,梁山好汉则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从造反到招安,然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梁山好汉在宋江的率领下成为悲剧式的英雄好汉。

这样的宋江,我觉得不能被替代。

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宋江还有一条更好的路可以走,或许会比之前通过“红灯区”的歌女李师师“走后门”投降宋徽宗而被“招安”的路更宽阔。那就是走曹操的路,以梁山人马为班底,并继续像“三打祝家庄”和攻打“大名府”一样,找更多的“大户”下手,捞钱捞粮,壮大队伍,聚集更多好汉。接着联手方腊,若方腊不合作,便征服他,并像曹操收编起义军建立“青州兵”那样,将方腊的军队收入麾下,形成强大的“替天行道”的军事力量。

接着,宋江可以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帜,向宋王朝统治者身边的奸佞之臣发起挑战,起兵向宋王朝的都城进军,先沿途收拾各州县,开仓放粮,求得民众的支持,并借此收编更多的地方军队,让更多秦明、呼延灼、董平那样的好汉将领归顺,壮大实力,扩展地盘。逼宋徽宗派蔡京、高俅等领兵来对抗,找机会灭了朝中的奸臣,消除朝中敌视和想陷害梁山好汉的权臣。

之后,力量足够强大时,继续找地方有实力的军事力量下手,逐步消灭朝廷的军事力量,像曹操灭韩遂、收荆州、杀吕布、与袁绍决战那样,把一块块宋王朝的版图收入囊中,待到宋王朝已经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对抗梁山时,宋江可以把“替天行道”的旗帜插到东京汴梁,真正地替”天“(天子)行”道“(统治方略),架空赵佶,让这位很有艺术气质的浪漫皇帝专心去吟诗作赋,写字画画,而宋江可以像曹操一样的当个”宋王”(如曹操当“魏王”)什么的,着力清除朝中的奸臣贪官。

最后,宋江可以让卢俊义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让柴进当参知政事,让林冲当兵部尚书,让花荣当禁卫军统领,让秦明、呼延灼、关胜、杨志等当各路军统领。让鲁智深负责掌管各地寺院,让李应当户部尚书,让戴宗当门下侍郎,让公孙胜当礼部尚书等。

当然,吴用太阴险,必须让他离职休养,不再但任何职务;李逵太鲁莽,但武功不错,可以让他负责训练新兵。

以上戏说《水浒传》,戏说宋江,权当笑话,供大家补充。

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如果我是宋江,我只需要拿着一整套毛主席著作,切把梁山当延安,确立一个信仰,给众头领一个希望,给天下穷苦百姓一个盼头。首先建立农村根据地,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戴宗.阮氏三雄等留守梁山大本营,凭借梁山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成立司令部。其他一众头领都带部队到各地创立根据地,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比如南方的义军方腊,晓以大义促成联合,成立反宋同盟。成立自己的兵工厂,轰天雷凌震出任厂长,研发生产新式武器武装各个根据地部队。鼓上蚤时迁和神机军师朱仝组建秘密情报部门,化妆深入敌后,负责搜集情报分化策反,配合梁山军队的军事行动。其时的大宋朝虽然已经腐朽没落,但是还有一定的实力,所以要利用毛主席的持久战理论为指导,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推翻大宋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新政权,国名大伙给参谋参谋…

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如果我成了宋江,我会选择招安。

  我招安的原因很简单,不想给别人做嫁衣。

  四大寇:山东的宋江、淮西的王庆、江南的方腊,河北的田虎。

  只有我宋江的梁山距离宋朝的心脏东京汴梁最近,如果我不选择招安,北宋的军队就会天天来围剿我,这就等于给了其他三家发展壮大的机会。这种冤大头,我是不会当的。

  当然,我招安了以后,也不会由着你宋朝来,要我打谁就打谁。

  这种给人当枪使用的冤大头,我也是不当的。

  既然投降了,那就是朝廷的鹰犬,朝廷要你去抓狐狸你就得去抓狐狸,要你去逮兔子就得去逮兔子,怎么能违抗朝廷的意思呢?

  当然不能违抗,但是可以拖延啊。

  拖到最后,跟朝廷谈条件,我愿意去打方腊。

  打方腊?

  是不是傻呀,方腊的人马比起田虎,比起王庆要厉害得多,去打方腊不是送死吗?

  原著中梁山的下场没有看到吗?

  不就是打方腊打得元气大伤的吗?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

  无论是我宋江的梁山还是淮西的,河北就更明显了,都在长江以北。

  江北怎么了?

  江北的位置太不利了。

  历史上的方腊是在1121年被我梁山好汉剿灭的,可是在1126年金国就开始南下了侵略宋朝,如果我灭了田虎,将田虎的地盘合理合法的据为己有,那金兵南下的第一拳头不就砸到我梁山好汉的身上来了吗?

  这种傻事可是做不得的。

  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我主动提出征讨方腊,并不是要为宋朝效力,而是我要为梁山兄弟打下一片地盘来。

  方腊的地盘在江南,那样的话,金兵南侵的第一拳头不就砸到宋朝身上了吗?

  更重要的是苏州、杭州,这都是百行百业都比较发达的地方,如果将这些地方捏在我宋江的手里,军粮充足,还有能征惯战的梁山人马,还有谁敢跟我呲牙?

  还有谁!

  你肯定会问,方腊的人马也不是泛泛之辈,要是损兵折将怎么办?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再说了,我也没说要将方腊剿灭啊?

  具体步骤是方腊占了润州,润州就是现在的镇江,镇江靠近金陵,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我正好可以打着防守金陵的旗号,将梁山人马开进金陵。

  你把宋朝当傻子吗?

  金陵城市江南要害,岂是你说进就能进的?

  那我就按兵不动,都知道方腊占了镇江就是准备打金陵的,那我可以等着方腊拿下了金陵,我再乘着方腊立足未稳反攻怎么样?

  你不给我,我就缴获,缴获贼寇的,这个该是合理合法吧?

  进了金陵后,接着就猛攻镇江、苏州,第一仗、第二仗一定要打得狠,打得猛,打出我梁山的军威来。

  既是打给宋朝看的,也是打给方腊看的。

  给宋朝看的是我梁山兄弟的忠心耿耿;给方腊看的是我梁山兄弟的骁勇善战。

  好了,到了这一步就该按下暂停键了。

  现在不是要“益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吗?

  怎么暂停呢?

  现在暂停的目的就是向宋朝伸手,伸手要钱,要粮,要兵,要官职,并且打下来的城池都由我来任命我们梁山兄弟做官。同时,和方腊暗送秋波:小腊子,知道你宋江哥哥我的厉害了吧,咱们坐下来谈一谈,咱们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联合啊?是我领导你还是你领导我呀?

  如果宋朝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透漏给宋徽宗知道,我已经在和方腊开始勾勾搭搭了;如果宋徽宗答应我的条件,那我就把方腊灭了,方腊的地盘都是我梁山兄弟的;如果方腊愿意服从我的领导,那我领导梁山兄弟和方腊的人马席卷江南。

  如果两边都不答应我,那我就在我已经占领的城池里按兵不动。

  我想现在没人敢来打我宋江吧?

  宋朝打我,怕我和方腊同流合污;方腊打我,他领教过我梁山人马的厉害的,与羸弱不堪的宋军可是不一样。

  反正金陵、苏州的地盘怎么说也比梁山大,人口也比梁山多,物资更比梁山充沛,待着就待着,我怕谁呀?

  一旦金军开始南侵,我就毫不犹豫的对方腊发动总攻,这个时候我梁山的大军应当只比在梁山上时多,绝不比在梁山上时少。

  待灭了方腊之后,宋朝也被金国打得差不多了。

  到了这一步,就该我就高举勤王的旗号,挥师北上,包围——不,说错了,不是包围,是保卫皇帝陛下!

  只要我能保卫宋朝的皇帝到了金陵,无论是宋徽宗还是宋钦宗,或者是宋高宗都不重要。

  反正他们现在就是我手里的玩偶,我想怎么摆弄就怎么办弄。

  岳飞、韩世忠,不重要,他们不听我宋江的还能不听皇帝的?

  当然,这个时候还得重用蔡京、童贯。

  为什么?

  用这两个货的手来将宋朝的元气都耗尽。

  此时宋朝的忠臣还是很多的,我宋江不能杀,总得有人杀吧?

  这个两个货最是善于见风使舵,只要他们看见皇帝被我控制,一定会心甘情愿的帮我杀人,杀尽宋朝的忠臣。

  杀完之后,再给他们按一个残害忠良,误国误民的罪名,一刀了事,我就洗白白了。

  坏事都是他们干的,和我宋江没关系。

  我相信,只要我经营得当,不要十年,我宋江指挥的宋军就能北伐中原,驱逐金狗,吞并西夏。

  这个时候谁当皇帝还不是我说了算吗?

  我不当皇帝,别说梁山兄弟不答应,就是天下人也不会答应啊!

  啥叫众望所归?这就叫众望所归!

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前期的宋江,那就先招几个有才能,没前科的好汉,先不与朝廷硬碰硬,搞点副业,挣挣钱,等到财力达到一定程度,暗地里培养势力,用财力笼络笼络朝廷势力,结局也不会那么残。

中后期的宋江,已经与朝廷对抗,只能招兵买马,引进更多的人才,结果无非两种,与朝廷死磕到底,或者招安,两种结局都太残。这时候,只能想办法遣散梁山好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毕竟有命,才有明天。

假设你是替代了宋江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带领梁山呢?

宋江作为一家之主,梁山人口众多,知道柴米油盐每日花销大,地方偏小,不适合长期居住,而且靠长期打家劫舍不是长久之计,顺理成章把招安当成了出头之日的首选。宋江手下108单好汉,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一手好牌最终被打得稀巴烂。宋江是看到了路,但没认清方向,看不清形势迷路了,对官场执迷不悟对大宋皇朝速表忠心害了梁山,本可以带领梁山好汉轰轰烈烈地走一遭,反而窝窝囊囊的死去,害人害己。宋江其实有几条路可以选择,可以跟方腊联手平分大宋江山,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还可以以梁山为根据地,凭借梁山好汉的名声不断招兵买马,慢慢向外发展做强做大,建功立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