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梁山好汉中确实有五条以“龙”为绰号的好汉,分别是入云龙公孙胜、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然而,《水浒传》中却不止梁山上有“龙”,施耐庵还反复写到了“二龙”。若以“二龙”来看待梁山上的五条龙,他们都是“真龙”,题主所说的3条真龙、2条假龙,恐怕与施耐庵的原意不甚相符。

那么,《水浒传》中的七条龙到底是何寓意,他们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龙”隐喻的是北宋两代亡国之君

《水浒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二龙”第一次出现。假若仅以这回书来说“二龙”就是隐写的宋徽宗、宋钦宗,恐怕还没有多少说服力。二龙山不过就是青州境内的一个山头,与附近的挑花山、清风山(后来是白虎山)一道,号称“三山”,是梁山好汉大聚义过程中的一个“站点”。然而,假若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解读,这个“二龙山”就很有点来历了。

青州兵马都监黄信号称“镇三山”,但是,黄信其实镇不住三山。施耐庵这样矛盾的写法,其实就与二龙山隐喻“二龙”实写宋徽宗、宋钦宗有关了。《水浒传》中的“二龙”还不仅隐喻的是北宋两代亡国皇帝,甚至还涉及大明王朝的“二龙”。

黄信其实早就暗出场了,这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事情。洪太尉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导下,来到了伏魔大殿。此处,施耐庵以“朱”、“红”这样的符码,在《水浒传》中隐藏了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写到伏魔大殿的大门时,施耐庵是这样描述的: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著胳膊大锁锁著,交叉上面贴著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著朱印;詹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朱印”就是黄信,印即印信,朱洪武的印信岂不就是“皇信”吗?揭去“皇信”,“妖魔”出世。之于大明王朝而言,“妖魔”就是立孙子做皇帝,引发了“靖难之役”。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乱,与开篇故事中讲到的赵匡胤扫灭五代狼烟,开创“天下太平无事日”形成鲜明的对写,施耐庵以“误走妖魔”的故事,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经历“靖难之役”,朱标、朱允炆“二龙”被褫夺皇帝尊号。

洪太尉放走的不仅是大明王朝的妖魔,而且,以梁山故事为主线,重点写北宋王朝的兴亡历史。误走妖魔之后,史进引出了鲁达-鲁智深的故事。鲁智深在出家前,被赵员外藏到了“七宝村”,七宝说的是佛教七宝,正与二龙山的“宝珠寺”形成对写,说的还是与“二龙”相关的事。

“二龙”的结局隐写在《水浒传》中

在鲁智深的故事中,明确写到“待诏”确定了禅杖的重量,六十二斤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节点。从嘉佑三年误走妖魔,到鲁智深打造禅杖时,已经过去了六十二年,这一年便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的二月。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所以,鲁智深怀揣狗肉,打伤僧众,毁坏金刚,隐写的就是宋徽宗革佛。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属狗。

鲁智深的故事是《水浒传》的一条重要线索,自始至终都与隐写的历史相关,甚至,还有“施耐庵”的影子。而另外一条重要线索,无疑就是《水浒传》的头号主角宋江。

在宋江的故事中,九天玄女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段。在九天玄女庙中,宋江看见了北宋亡国的最后场景——二龙相戏、二龙戏水,这是靖康之难的隐写,寓意宋徽宗在靖康元年镇江复辟,与宋钦宗争夺帝权,然后,父子皇帝被金国押往五国城坐井观天。

把所有“二龙”的线索串起来,《水浒传》最大的两条龙写的是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的结局就隐写在《水浒传》中。

《宋史》徽宗、钦宗本纪是这样记载“二龙”最终的结局的:

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祐陵。(《宋史·徽宗本纪》)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七月己丑,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宋史·钦宗本纪》)

宋徽宗尸骸运抵临安后,葬于永祐陵,宋钦宗则葬于永献陵。两代皇帝都没有被葬在两宋祖陵,这就是《水浒传》中写宋江时所说的“出籍”。

九纹龙史进是梁山最高阶“龙”

史进在梁山上的排名是第二十三位,天罡系列中位置偏低。史进之所以排在这个位置上,与他所对应的星煞有关。史进上应天微星,有星光微暗的意思。史进星光微暗,却是因为他绰号“九纹龙”。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九纹龙”实则隐喻北宋九代皇帝。

《水浒传》以赵匡胤建立北宋开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施耐庵写道: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驾,无有太子,传位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宗皇帝嫡孙,立帝号曰英宗。在位四年,传位与太子神宗。神宗在位一十八年,传位与太子哲宗。那时天下太平,……。(《贯华堂本水浒传》)

施耐庵《水浒传》隐写的就是北宋兴亡的历史,开篇故事中便历数北宋七代皇帝。梁山聚义,已经是“二龙”的时代,北宋总共经历了九代皇帝。从宋江九天玄女庙“二龙戏水”的隐喻来看,《水浒传》故事直到北宋灭亡时才终结。因而,梁山故事时期正是“二龙”朝代,“九纹龙”帝星暗微。

既然“九纹龙”隐喻的是北宋九代皇帝,那么,其结局大致就应当是“二龙戏水”,终结于靖康之难。“九纹龙”的结局总体隐写了北宋兴亡的历史,而史进作为梁山好汉,却有其人物故事的结局。

《水浒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实际上预写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的故事。少华山副寨主陈达挑战九纹龙史进被活捉,神机军师朱武明知不敌史进,迫不得已率杨春投降。据《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徽宗于宣和三年二月下诏,命张叔夜招降宋江。宋江等拒不投降,继续袭扰州府,到达海州(今连云港)时,遭到张叔夜伏击:

(叔夜)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江投降后,“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史进原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当然也在投降招安之列了。至于史进的最终结局如何,将在后文中一并解析。

入云龙公孙胜是梁山的总监军

对于公孙胜这个人物的解读,绿野老道迄今未拜读到令我信服的文章。本人也一直有意写一写梁山上的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在此,简略的讲一讲梁山上的这条“龙”。

毫无疑问,《水浒传》中的“龙”都有帝王的隐喻,那么,公孙胜的身上又隐喻的是那条“龙”呢?

话说洪太尉到了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真人热情款待了这位皇帝的钦差。也就是这里的住持真人不断的戏弄洪太尉,并且,按照张天师的意图,引诱洪太尉“误走妖魔”。那么,这个住持真人在洪太尉误走妖魔后,还有没有故事呢?肯定有,他就是《水浒传》中的罗真人,公孙胜的师父。

“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中的张天师不是宋仁宗朝的虚白先生,而是宋徽宗朝的虚靖先生,这位虚靖先生是道家“雷法”的发明者。因而,虚靖先生与“霹雳大仙”一样,都部属于道家雷部。而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则是“五雷天罡正法”的传人,在蓟州二仙山主持道家“紫府”——这是梁山好汉最终的归宿。

原本,公孙胜的法力并不是太高,以罗真人的话说,入云龙公孙胜的法力与高廉差不多。为了打破高唐州,罗真人在公孙胜二次出山前,特授予其“五雷天罡正法(一作“五雷天心正法”)”。而且,嘱托公孙胜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九天玄女传授了宋江三卷天书,以“天言”告诫宋江:“替天行道,辅国安民”。从文本中解读,宋江此时到的是皇宫,三卷天书则是影射的宋真宗伪造的三卷天书,加之后来的“二龙戏水”细节,《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其实就是宋真宗、宋徽宗的合体。罗真人要公孙胜“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与九天玄女的“天言”完全不一样,九天玄女责令宋江“辅国,是”“替天子行道”。罗真人说的则是“保国”,是“替天行道”。

还是回到开篇故事,赵匡胤扫灭狼烟,开创太平盛世,因他是道家雷部“正神”霹雳大仙。而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并非道家正神而是散仙,这个时期误走妖魔,施耐庵写的是北宋自仁宗朝起,就开始偏离了赵匡胤之“道”。

《水浒传》中寄托了施耐庵“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思想,而宋真宗、宋徽宗是北宋时期两个最有名的崇道皇帝,宋徽宗尤甚,不仅崇道,而且抑佛。所以,罗真人嘱咐公孙胜是“保国”而不是辅佐皇帝。

公孙胜身怀“五雷天罡正法”,当然也归属于雷部了。因为宋江在还道村还于“辅国”之道,要“替天子行道”,所以,宋江从九天玄女庙一回到梁山,公孙胜就告辞回了蓟州二仙山。得到罗真人“法旨”,公孙胜再度回到梁山,在宋江按照九天玄女“回风返火法”破高廉失败之后,以道家雷部最高法术“五雷天罡正法”击败了高廉。从此,公孙胜按照罗真人的交代,监督梁山继续“还道”。

梁山大聚义时,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主张,梁山好汉对天盟誓,公孙胜终于完成了罗真人的使命。如此,《水浒传》又归结到开篇故事,“道”还是赵匡胤之“道”。

由此来看,公孙胜的身上有北宋开国之主赵匡胤的影子。而赵匡胤此时早已作古,是云游之龙,悠闲自得而俯视下界——这就是公孙胜绰号入云龙,上应天闲星的隐喻。

那么,公孙胜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混江龙李俊与独角龙、出林龙有相同的隐喻

绿野老道曾撰文分析解读了“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隐写的是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因为《水浒传》隐写的这段秘史直接牵扯到施耐庵到底是谁的问题,说来就很有点复杂了。本回答只讲故事,不涉及其他,希望不会触及学术界有关争议不休的“施耐庵”的问题。

文本故事中,祝家庄是一个朝廷堡寨,可以蓄养私家武装,闲时耕种,战时出兵,是为“乡兵”。宋江第一仗打的是堡寨,揭开了梁山反朝廷、反宋徽宗的起义序幕。文本深处所隐藏的三打祝家庄故事,则涉及到另外一段秘史。为何偏偏是要打祝家庄,而不是打王家庄、刘家庄呢?因为,祝家庄谐音“朱家庄”。

三打祝家庄时,宋江分兵四路,攻打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其中:

正东上一彪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豹子头林冲,背后便是李俊,阮小二。

正西上又有五百来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小广花荣,随背后是张横,张顺。

这就奇怪了,祝家庄附近有大河大江或者大海吗?没有。既然没有,为何使用水军头领攻打?

绿野老道曾经分析,栾廷玉是神秘失踪了,因此人隐喻的就是大名“二龙”之一,也曾“戏水”的建文帝。因有专门文章解读这件事,此处略去不讲。为了说明梁山的三条“龙”,此处补充一点。张廷玉在《明史》中反复提到,建文帝有可能是从海上遁逃了。《明史》是清代编修的,已经不再是秘史。而在施耐庵的时代,却是宫廷的高度机密。涉及到如此机密,《水浒传》被腰斩就不难理解了。

建文帝有可能亡命海上,因而,祝家庄便要派水军去攻打了。

三打祝家庄故事中还有一个难解之谜,梁山四路人马分四个方向攻打祝家庄,正东、正西、正南方向都写明了将佐带兵,唯独正北方向没有写明白是谁带领人马在此攻打。而栾廷玉失踪,就与正北方向有关。为何施耐庵不写?原因还是要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中找。

误走妖魔的起因,是宋仁宗为了祈禳京师瘟疫,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一次朝会,揭开了《水浒传》梁山聚义的大幕。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后来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故事中再度出现,这就是三枚仙枣、三杯仙酒,厚三寸长五寸。上文讲到,三卷天书隐射的是宋真宗伪造的天书,而真宗皇帝是一个疯狂的崇道者。然而,这与宋江的正北兵马头领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月初三是北方真武大帝的诞辰,历史上哪位皇帝最信真武大帝呢?毫无疑问,就是永乐大帝朱棣。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的“真”字,与北方真武大帝同时隐喻了北宋的失道与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因而,“栾廷玉”便是从北方将领的眼皮底下逃脱了。金圣叹说,施耐庵不写正北方向的带兵将领,是为尊者讳而用了春秋笔法。大概,尊者就是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吧。

从这些隐写的故事中,不难看出施耐庵派遣水军攻打祝家庄的原因了。

《水浒传》中通过孙立的祖籍、调防登州的情节,暗示建文帝的出逃海外,因而,“混江龙”也有这样的隐喻。而独角龙、出林龙与“二龙”是与“孙立”一道卧底祝家庄的,他们的隐喻与“混江龙”是一样的,是残疾之龙(太写实了),离了生存之地的“龙”。

梁山上的“龙”们都去哪儿了

解读梁山好汉的结局,绝对不能以《征四寇》为准,这样,便肯定得不出与前七十回书相照应的正确结论。上文讲到,《水浒传》的故事将依据“二龙戏水”这条伏线,一直写到靖康之难。也就是说,梁山好汉的结局都与北宋灭亡,“二龙”坐井观天有关。“二龙”历史终结,梁山“五龙”也将终结传奇。

九纹龙史进的故事预写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被张叔夜招降后,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先后征方腊、攻幽州、抗金兵,实践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在完成这一系列“替天行道”的义举之后,梁山好汉又会去哪儿呢?

先说说入云龙公孙胜的结局,此人的结局便是梁山好汉的最终归宿。

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写道,罗真人允许公孙胜再度出山,前往高唐州破高廉,临行时除了上文提到的传授法术和下达“法旨”外,还效仿智真长老,送给徒弟一则八字偈语,说的是“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绿野老道判断,这是续书作者为瞎编公孙胜的结局,窜入施耐庵的文本的假文本。

按照《征四寇》的设计,公孙胜是在打完王庆之后,梁山人马即将进入汴京时便离开了。那么,公孙胜“逢幽而止”了吗?公孙胜不仅不会“逢幽而止”,而且,也不会“遇汴而还”,他必须按照罗真人的嘱托,与梁山好汉一道,完成“替天行道,保国安民”的使命。

续书《征四寇》是在不同时期窜入“水浒传”的,资料显示,最先是没有破大辽这一节的。所以,“幽州”肯定不会出现在续书中。因为田虎、王庆事先于破大辽故事入书,所以,公孙胜参与征田虎、王庆就无法涂抹了。续书前言不搭后语,当然不能作为梁山好汉结局的依据。

梁山好汉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壮举后,北宋也就灭亡了。随着北宋的灭亡,施耐庵也将归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原本就是道家紫府的“妖魔”,必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经历了“还道”、“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已经得到了升华,肯定不会再被镇锁在龙虎山下的伏魔大殿的地窖里了。他们将“重登紫府,重归金阙”。梁山好汉将以英雄般的结局,收束《水浒传》的故事。

公孙胜是道家雷部的“雷法”传人,也是梁山“替天行道,保国安民”的总监军,他的结局必定是回归“天闲星”本位,梁山好汉也将与公孙胜一道,各归其位。

九纹龙史进完成北宋九代皇帝的隐喻,当然也将与其星煞合二为一,归其正位。同样,混江龙、独角龙、出林龙的归宿也是如此。只不过,“混江龙”将有可能在七十回书之后,继续隐写出海的故事,探秘大明王朝的那段秘史。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五龙闹水浒,无非入云龙,混江龙,九纹龙,出林龙,独角龙。前三天罡星,可称为天龙,水龙,地龙,真龙也。后二地煞星,山林之龙者,假龙也。(一)天龙——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是出场较早的梁山人物,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正式出场。智取生辰纲也有他的份,事发后随晁盖上梁山。

梁山大聚义时,位列第四位,号「天闲星」。后回家潜心修道。

入云之龙,这是龙的最高境界,也是龙的最高成就。真龙,名副其实。(二)水龙——混江龙李俊

李俊是宋江刺配江州途中所结识的好汉,多次解救宋江。在书中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正式出场。大闹江州后随宋江上梁山。

大聚义时,位列第二十六位,号「天寿星」,任水军大头领。

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征方腊后,托病不朝,漂洋出海,最终在海外建功立业,潇洒快活。

混江之龙,这是龙安身立命的基础,翻江倒海,进退自如,真龙也。(三)地龙——九纹龙史进

史进,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正式出场。单就这份殊荣,足可青史留名。

起初落草少华山,后上梁山。大聚义时。位列第二十三位,号「天微星」。征方腊时,中箭而亡。

史进在梁山担任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少年英雄,天罡之数,可称真龙。(四)叔侄双龙会

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其实是叔侄俩。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新孙立大劫牢」中出场。

解氏兄弟蒙冤入狱,这叔侄俩以及孙氏兄弟等共同解救,三打祝家庄后同上梁山。

大聚义时,均为地煞之数。征方腊时,出林龙邹渊战死,独角龙邹润得存。一语成谶,双龙果成「独角龙」。

梁山好汉,各个英雄。生死有命,又何必分真龙假龙!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提问的谁最后混得最好?你还是找本《水浒后传》看看再说吧。梁山败落后,曾经的水军统领混江龙李俊,将失散了的梁山好汉重新聚拢起来,东山再起,又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义举。因为他擅江里功夫,最后,干脆率领众弟兄,靠木船,居然划到如今泰国叫暹罗的地方,自己做起了暹罗国王。《水浒后传》,我上中学时偶然读过,我特佩服李俊,他尽管贩卖过私盐,遭遇过宋江招安,他也参加过征方腊,但他是位有追求有志气的男子汉,不甘服输,最后才有了远涉大洋到了暹罗的惊人之举!关于李俊的资料,去头条搜索引擎里可以搜到的资讯很多。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水浒传》有五条龙,当然了,这个龙不是腾云驾雾能喷火的龙,而是好汉的绰号。

按照梁山交椅的排行顺序:

第一个入云龙公孙胜。

第二个九纹龙史进。

第三个混江龙李俊。

第四个独角龙邹润。

第五个出林龙邹渊。

这五条龙,有三个是有真本事的,有两个是打酱油的,这个不难分辨,有真本事的是公孙胜、史进和李俊三个,打酱油的是邹润、邹渊叔侄俩。

先说第一条龙—公孙胜。

公孙胜位居四把手,仅次于军师吴用,他之所以排名靠前,主要因为他会法术。

当年宋江攻打高唐州,被高濂妖法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派李逵和戴宗请来了公孙胜,公孙胜用五雷轰顶之法,破了高濂妖法,并作法用浮尘将高濂从云端打落,相当厉害。

公孙胜能呼风唤雨,可谓一条真龙!

第二条龙—史进。

史进,人称九纹龙,身上纹了九条龙,十分漂亮,人送外号九纹龙。

史进虽然不会呼风唤雨,但武功了得,重情重义,嫉恶如仇,曾与鲁智深一起斗杀崔道成、丘小乙两个恶棍,之后上了少华山,偶遇画匠女儿被太守抢走,史进二话不说,以身犯险……,真乃一条汉子。

征方腊之时,史进中箭身亡。

第三条龙李俊。

李俊是个游泳好手,在水里泡个三天三夜,也不成问题,因为水性好,武功高,宋江任命他为水军头领第一人,受诏安之后,李俊跟着宋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平定方腊之后,宋江带着残兵剩勇回京领赏,李俊预感到高俅不会放过他们,于是就装作生病,宋江急着邀功请赏,留下童威、童猛看视,之后,李俊与童威、童猛打造船只,远遁外国,李俊成了暹罗国之主。

最后两个邹润、邹渊。

邹润,人称独角龙,此人年少时与人争斗,打不过别人,一气之下,竟往树上撞去,头顶撞了个大包,脾气与独角龙很像,加之他脑后长了一个大肉瘤,江湖戏称独角龙。

邹渊,邹润的叔叔,人送外号出林龙,武功一般,最后在征方腊之时,被马踩死了,与他一同被踩死的还有杜迁。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为什么那些讲义气的大英雄最后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呢?这些问题随着我们的成长就渐渐的被留在了那个第一次看完《水浒传》的暑假里,和那年的蝉一样留在了那个夏天。因为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突然间读懂了一本书,然后就发现,小时候的很多疑问都不存在了。

当初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最后都各有各个结局,各有各的归属,有很多人把梁山泊的遗憾归结到宋江身上,但其实仅仅一个宋江如何有那么大的本事,说到底是时代容不得他们。

这些梁山好汉们曾经是一个整体,可他们同时也是一百零八个个体,所以后来的他们有了不同的选择,自然就有了不一样的结局。老话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梁山泊上也有五条“龙”,他们自然也都是不一样的“龙”。

梁山之上有“五龙”,三条是“真龙”,两条是“假龙”,这话说来,也确实有之。此“五龙”可不是那种呼风唤雨受人供奉的龙王爷,不过是五个人的诨号罢了。虽这诨号之中都有个“龙”字,可也有天龙和草龙之别。天龙者飞腾万里,行风布雨,颇具能耐,草龙者囚于地表,实不如蛇,仗着名字威风威风,并无多大能耐。

先说这“五龙”之中的第一龙,入云龙公孙胜。

天闲星公孙胜可谓是一个十分纠结的人设,虽贵为梁山第一大法师,他却总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韩厥,每逢大战他总是不在线,要不就是姗姗来迟,我们可以理解公孙先生看透了尘世的繁杂,所以就对什么事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征方腊前,公孙胜直接掉头回家了,这也给了樊瑞表现的机会,最后公孙胜带着樊瑞,朱武,乔道清,马灵等弟子一起云游修仙去了。

排名第二的是九纹龙史进,史进在梁山好汉排名第23位,在龙哥群体里出场最早,身上纹着九条青龙,是梁山的马军首领,征方腊前,身中乱箭,亡于昱岭关,可以说他是宋江右倾投降主义的牺牲品。

排名第三的是混江龙李俊。毫无疑问的,这是第三条真龙,从小生活在江边的李俊是真正的江中之龙,只要有水,便能兴风作浪江流入海,混江龙的归宿,自然是大海。所以最终李俊装病骗过了宋江,带着童氏兄弟来到了海外,当了暹罗国国王,成为一条雄霸大海的真龙。

另外两条龙都是混江龙李俊的手下,他们两个分别是地进星“出洞蛟”童威和地退星“翻江蜃”童猛。童威童猛哥俩后来跟着李俊出海到了东南亚,扶持大哥李俊登顶暹罗国主,自己也都做了化外官职,优哉游哉,自得其乐,颐养天年,羡煞众人。

为什么108条梁山好汉,作者要将有龙的绰号放在这五个人身上?看完后朋友们应该知道,属于真龙的只有公孙胜,李俊,虽然他们并不是梁山好汉的核心人物,作者将他们从众多的梁山好汉中区别开来,难道不是为了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或许这五人才是梁山好汉中真正想为百姓谋福利的人,只不过现实太残酷了而已。从他们的结局来看,我想这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在林子内的,只能是蛇或蟒。且出了林子的蛇或莽,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暴露在重重危险中,大多死的惨。再看邹渊,果然如此,在征讨方腊时,受伤坠马,被乱马踩死。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是三条真龙,都是天罡星中人物。入云之龙见首不见尾,喻法术高明。九纹龙己是人龙合一,龙皮人身,亦为奇异人物。混江之龙乃是水中之王,龙生于水,可谓水起风云生。此三者列入天罡不虚其实。

而地煞星中的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只是一般小山贼,江湖二三流而已,只能作为假龙伪龙,龙在山林乃是大蛇之伪吹。龙若独角乃是残体未进化完全之龙,假龙而已。此二绰号均符合此二人实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