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无论是王进还是林冲,都是施耐庵笔下的艺术形象,从这一点讲,这两个人物我都欣赏,不分彼此。但是,若从小说情节所展示的人物个性,甚至说人品,我倒是更欣赏林冲。为什么呢?

逃跑与面对都是一种选择

在比较王进、林冲这两个人物时,有一条重要标准,就是面对权势的高压,到底该如何面对。王进选择了逃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远走高飞,高俅便奈何不得了。林冲则恰恰相反,选择了曲线自救。

王教头一走了之,林教头却被逼得家破人亡,差点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两相比较,似乎高下立判,王进有血性,不尿你高太尉那一壶,到哪里不是条好汉?林冲则不敢与高衙内作对,还试图以比试宝刀为由头,继续巴结高俅,幻想高俅干预高衙内,这样,既保全了家人,自己依然享受“大请大受”的待遇。

因而,王进的尿性反衬出林冲的懦弱与无原则的“隐忍”。施耐庵写这两个教头,有明显的对比意图,似乎是比较赞同王进的做法,因而,书中的王教头表现颇受读者好评。

林冲则恰恰相反,“隐忍”、“懦弱”是其最好的评语。绿野老道没有这么客气,认为林冲的人品有严重缺陷,他的委曲求全几乎是建立在自保基础之上的攀附。从林冲休妻这段故事看,《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最适合此时的林教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时各自飞。林冲休妻是屈服于高俅,为高衙内创造条件的最自私最愚蠢的表现。

然而,王进、林冲面对权势的威胁所选择的不同行为,所表现出的不同人品,其实都是非常“现实”的。换句话说,王教头、林教头就是现实中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逃避、夫妻划清界限甚至相互出卖,历来都不少见。王进、林冲各走各道,都符合人性的一般选择,没有高下之别。因而,也就不能以此来决定好恶,欣赏谁不欣赏谁。

逃避与面对都是两难选择

回到书中,王进、林冲虽然都是面对高俅的陷害,但前提条件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王进跑了,林冲必定得跑,这不符合施耐庵所设定的前提条件。

王进与高俅有世仇,在高俅看来,这等世仇不可调和。王进准确的判断了高俅的为人,不跑就得死。林冲原本很受高俅赏识,两人的关系很近。这一点,高衙内看得十分清楚,忌惮林冲是个好汉,不敢去招惹。与上司是这样的关系,林冲心存侥幸,试图通过这层关系摆平,度过危机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现在也经常搞“危机公关”,事情没到不可挽回的绝境,谁又会轻言放弃呢?

林冲与高俅往日无冤,近日无仇,问题出在高衙内身上。高太尉若能出面协调,事情大概就会有转机了。因而,林冲买刀的目的并非献刀,而是找机会见到高俅,摆平这件事。但是,因为高俅是《水浒传》中最坏的人,事情也因此极速恶化。白虎堂遭陷害,也容不得林冲学习王进一走了之。

王教头、林教头与高俅的关系不一样,这是施耐庵所设定的前提条件,跑与不跑都是这个前提条件所决定的。王进能够预判到不逃的结局,林冲则不具备这样的判断条件。因而,不能以是否逃跑来作为欣赏王进或是林冲的标准、理由。

除了前提条件外,王进、林冲的家庭状况也不一样。王进与母亲出逃比较方便,并不牵扯过多,累及过多。林冲出逃,拖家带小,很难像王进那样走得撇脱。

王进逃跑是条好汉,林冲不逃,也不是怂包,谁说林冲一定要向王进学习?

反过来讲,假若王升没有打过高俅,高俅仅是在新官上任时点卯立威,找茬拿王进为自己的履新镇住禁军,王进还会逃跑吗?书中交代得十分清楚,王进起先也是规规矩矩的随着传唤他的牌头前去殿帅府应卯,因为抬头认出了高俅,回家禀告母亲,逃跑是王进母亲拿的主意。

所以,王教头、林教头的跑与不跑,都是一种选择。之于林冲来说,这样的选择比王进难度大得多。

王进逃避,林冲继续战斗

假若没有王进做比较,绿野老道也认为林冲攀附权贵,关键时刻很怂很自私。但是,若以王教头比林教头,我倒是觉得林冲更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从此一去不复返,消失在江湖之中。林冲则在施耐庵笔下继续演绎悲剧的英雄的故事,为梁山立威,为《水浒传》增色。

《水浒传》写梁山好汉的故事,每个人物都经历了“妖魔”、“还道”、“替天行道”的曲折经历。之于林冲而言,攀附屈服权贵,甚至关键时刻为了自己脱身而不惜休妻卖友,都是其“妖魔”本性。“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之后,梁山好汉开始“还道”,“替天行道”——施耐庵在此为《水浒传》点题。

从这段故事起,林冲跟随宋江三打祝家,攻陷高唐州,打下青州,大闹华山,为梁山屡立战功。在反朝廷反皇帝的旗帜下冲锋陷阵,林冲怂过吗?

林冲缺席的唯一一次战斗,就是宋江对曾头市的作战。有观点称,因为林冲是晁盖的人,反对招安,宋江担心林冲捉了卢俊义替晁盖报仇而争夺寨主之位。

其实,这种说法没有文本依据。林冲并非晁盖的人,他本来就是北斗七星群中的天罡星煞,与宋江是同一种出身,具有“天然”关系。林冲反对招安不假,但梁山上积极倡导招安的人恰恰就是托塔天王晁盖。绿野老道多次分析过这个观点,列位看官不妨去细读呼延灼进攻梁山这几回书,谁主张招安都写在了梁山劝降彭玘、凌振、徐宁的故事中了。

林冲没有参加荡平曾头市之战,意味着施耐庵七十回书之后,有可能写到林冲没有跟随梁山部队北上抗金。

林教头没有逃跑,也就没有逃避《水浒传》中的乱世,而且,在乱世中造反、“替天行道”。王进此时又在哪里呢?

从史大郎寻找师父的故事中,我们不难读到施耐庵这样潜台词:王进要么死在了前往延安府的途中,要么深深的隐居了。王进私走延安府这件事传得很快很远,渭州城的鲁提辖都知道,难道延安府就没人知道?王进所投奔的是他父亲的旧相识,且屡次有书信相招。王进也曾经说过,此地正是用人之处。假如王进顺利的到达了延安府,史进哪有找不到的?

即便是王进到了延安府,史进寻他不着,那就说明此人经历过高俅这件事之后,便心灰意冷,在父亲昔日朋友的帮助下,隐居了。延安府面对西夏,正是用武之地,王教头武艺很高,假若愿意为国征战,必得重用,但是,史进就是找不到他。

假若一定要把王教头、林教头同框对比,施耐庵是不是也有以林冲反衬王进就是逃避的意思呢?

施耐庵希望当时的英雄豪杰习武强身,“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一身武艺的王进却选择逃避,与林冲相比,绿野老道当然更欣赏林教头了。

至于史进因为王进的逃避而成为梁山八骠骑之一,与林冲并肩战斗,也算是王教头对梁山的一大贡献吧。因而,神秘的王进,也是值得尊重的,选择逃避,其实也无可厚非。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二人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年龄相仿,王进受到的是高俅发迹后的迫害。也就是公报私仇,打击报复。林冲是受到高俅的陷害,高俅纵子作恶,欲抢佔林冲妻子,陷害林冲入白虎节堂,并欲将他致于死地。从二人对待事态的反映来看,王进比林冲有见识。王进马上做出决定,携母远走他乡,不在东京受这鸟气。当路遇史进,又不愿连累徒弟,并矢志不忘到老种经略相公处施展他的边庭抗敌,为国效力之梦。从这里看王进比林冲多了些豪气。林冲受陷害开始逆来顺受,瞻前顾后,又对高俅的陷害缺乏警惕。被发配后对妻子的安排又欠妥,一纸休书如何能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个安全去处。当野猪林差点丧命被救后,还对返东京抱有幻想。要是换了武松还不大闹东京,血溅殿帅府,尸横白虎节堂,报仇雪恨泄却胸中之怨?直到被逼千里追杀到沧州,林冲才觉醒过来。林冲从火烧大军草料场后才扬眉舒气,走向彻底的反抗道路,纵观其一生也不失其英雄本色。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生在那个时代,平民百姓艰难求生,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是莫大的悲哀!像王进、林冲这样的人,比普通市民百姓不知要好多少倍!但仍然空有一腔报国之志、一身济世之才,却无门而入无处施展,两个人处事方式不同但结局相近,要么被排挤扫地出门,要么被设计打击陷害,一样的生不逢时,惨淡收场,至今让人读来悲愤难当十分不平!他们都是那个不幸时代的英雄!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水浒传》中我更欣赏王进,作者笔下的王进,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高深莫测,留给了大家无限想象的空间。

•••王进的父亲王升是都军教头。东京帮闲高俅曾跟王进的父亲学使棒。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在地,三、四个月下不得床。

*王进

•••今日高俅发迹了,做了殿帅府太尉,正好是王进的上司。俗话说得好:不怕官,就怕管。高俅到任第一天,所有的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军步军人等都来参拜,高殿帅一一点过名后,发现就差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

•••一则高俅新官上任,要耍耍威风,彰显权利。

•••二则王进落在高俅的手心里,如同羊入虎口。

•••第二天,王进带着病,捱到殿帅府,参见太尉高俅。高俅道:“你那厮是督军教头王升的儿子?”王进禀道:“小人便是。”“你爷是街上使花棒卖药的,你晓得什么功夫,前官瞎了眼参你做个教头。你在家装病托大,安享快乐,你托谁的势?”说罢,也不听王进解释,喝令左右道:“拿下王进,使劲与我打。”众多牙将和王进好,替王进说情道:“今日是太尉上任的好日头,权且饶此人一次。”高俅看在众人面上,暂且饶过王进。喝道:“明日再找你算账。”

*高俅

•••王进心想:我无妻无子,性命难保,留下六旬母亲谁人照顾?怏怏不乐地回到了家。把事情的经过与母亲说了,母子抱头痛哭。二人商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夜收拾了行李物件完毕。

•••次日,天不亮,王进借口生病要到岳庙还香愿,把高俅安排的两个牌军,支开先去打理。趁五更天色未明,扶着老娘上马,锁了前后门,挑着行李出了西华门,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去了。

•••话说两个牌军左等右等不见王进来,下山到家,见锁了门。询问左右邻居不见,眼看天黑了,也不见母子两人回来。次日,寻遍亲朋好友都不知,怕连累。只得到殿帅府首告,高太尉听罢大怒道:“贼配军在逃。”下令诸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

•••王教头母子情形危急,夜住晓行,路上一月有余。此去延安府不远了,挣脱了天罗地网。母子欢喜,这日贪行,错过了投宿。

•••树林丛中透过亮光,一座大庄园展在眼前。王进敲门说明情况,得到好心庄主太公地留宿。当夜母亲鞍马劳倦,心痛病发,太公又叫庄客抓药与王进母亲服下,又养了五七日才好。

•••这日,王进收拾好行李,准备前行。来到后槽看马,只见一个后生,十八九岁,赤裸着上身,刺着一身青龙,一条棒使得风车似的。王进失口说道:“棒使得好,只是有破绽,赢不得好汉。”史进听了,好不服气,定要与王进比武。当王进得知,这后生就是太公的宝贝儿子,名叫九纹龙史进。也有心想点播他。于是,抄起棒来与史进对仗起来。可想而知,八十万禁军教头,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王进先一个拖棒虚走,折身一个晴天霹雳是虚,把棒实戳史进怀里,只一缴,史进便丢了棒,人扑通向后倒去,王进忙上前扶起。

•••史进抢步上前,倒地便拜道:“枉自经了许多师家,不值半分。”定要和王进学武艺。太公道:“师父武艺高强,定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王进见瞒不过了,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史进诚心拜师学艺,王进也有心报答太公热心招待,及救助之恩,自此每日点播史进。将那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九纹龙史进

•••时光荏苒,不觉已半年有余。史进的武艺在王进尽心指教下,突飞猛进,十八般武艺件件舞得精妙。王教头辞别史太公,史进虽是难舍难分,无奈师父坚行,十里相送。王进辞别太公父子二人,接过行李,跟着马,和娘两人,自取关西路去了。

•••从前面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进的父亲就是个硬差,敢把高俅一棒打翻。老子英雄儿好汉,王进知进退,不畏强权,不恋仕途,机智灵活,带着老母亲逃出高俅布下的天罗地网,终得善终,高人也。实在令人佩服!

•••林冲的事,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在这里不多繁叙。那活得叫一个憋屈,空有一身本事,却连自己的老婆、丈人都保不住,自己也屡遭陷害差点丢了命。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林冲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懂得自保,也不懂得保护他人,自恃清高,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英雄可怜可悲。

*林冲

•••做人当学王进,知进退,善识人。莫学林冲空有一身本事,没手腕心机,被他人压制,利用了一辈子。

友友们,今日的水浒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关注点评,多谢啦!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在《水浒传》中林冲和王进的故事看似相同,但其本质是完全相反的。

基于做男人的底线,我更欣赏王进些,林冲一味的忍让实在显得窝囊。

王进不容于高俅,起因是高俅曾被王进之父一棍打翻,从此怀恨在心。显然高俅心狠手辣,对王进的报复实在过分,但王进的困境,也算是冤冤相报,有引发的原因。

林冲,父亲是提辖,丈人是教头,一家都在体制内,自己是个安分守己的中层公务员,本想守着美娇妻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然而他所遭遇到的不幸,没有一条是因为自己,这就叫飞来横祸。

林冲的悲剧是因为妻子太美,美就美吧还偏偏嫌不住,没有事就去庙里许愿,最后终于被高衙内看上并纠缠。

对于林冲而言,这他妈就是躺着也中枪。

而他因为认出高衙内,也没对他动手,这经常被认为是他逆来顺受的表现,不过也可以理解,他还存着一丝侥幸,高衙内是个正常人,兔子不吃窝边草。

他没有揍高衙内,站在高俅的立场,也没有办法说他得罪了高家。他有错吗,显然没有。

后来陆谦设局,他去救妻子,还特地留了时间让高衙内逃跑。这里是无数读者眼中林冲最大的黑点了吧。然而对于高俅来说,还是没有整他的把柄,林冲只是砸了陆谦家,对高衙内,反而默契地要他逃跑。

放高衙内走这一点做得太知趣,林冲要是真把高衙内痛揍一顿,才真下不了台。读者开了上帝视角,知道无论他做什么高俅都不会放过他,但林冲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如果逞一时之快,结果百分之一千是全家死很惨。

林冲至始至终不敢冒犯高俅父子,也没有任何把柄攥在对方手上,为人的手段不可谓不高,买刀一节我也倾向于认为是为了送礼,所以要整林冲,高俅才需要费尽手段演一出白虎节堂。

路上他对董超薛霸礼敬有加,但却有野猪林的飞来横祸。

在沧州牢城他也颇通人情世故,从他甫一到达便给管营差拨上供便能看出,工作也勤勉,但等待他的却是风雪山神庙。

上了梁山,王伦百般刁难,但林冲知道自己无路可逃,因此艰难隐忍,努力迎合。

总结了林冲早期的经历,不难看出,他被很多人迫害,但是那些害他的,他从来没有伤害乃至冒犯过。

他代表的是中规中矩的城市中产,安于现状,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人在每个社会,都是最稳定的因素,然而在水浒的世界,他们但却被步步相逼,安分守己没用,低调做人没用,艰难隐忍没用——那么告诉我,我到底该怎么办。

连这样的人都反了,才是社会最大的悲剧。林冲的故事,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综上所述,个人更喜欢王进些,打不过我躲的过,天下黄土那里不埋爷,咋得劲咋过。

而林冲那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的性格,确实少了分血性,活的憋屈。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水浒传》中,林冲是浓墨重彩的人物,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让人深刻体味什么 叫走投无路,什么叫百般无奈,一退再退,退无可退。

如果《水浒传》中没有林冲这个人物,《水浒传》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不会成为什么名著,也就是一部三流小 说。因为有了林冲,才有了后来 的水泊梁山。

林冲和王进不一样,王进是和高俅有过节的,所以王进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对的。

而林冲和高俅是没有过节的,林冲只想安安稳稳打一份工,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工资待遇应该还可以,吃的是皇粮,社会地位应该也不低,老婆也漂亮,夫妻也恩爱,还有丫鬟伺候,再添个孩子,正宗小康社会里的幸福家庭。多么让人羡慕的家庭。

然而,天降横祸,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是老婆漂亮,被衙内看上,这个是林冲万万没想到的,他一再忍让,但是他已经被人设计进了圈套。

林冲本人被设计陷害入狱挨打、脸上刺字、流放外地,老婆被逼至死,老丈人也疯了,家破人亡。

就这样子,还不放过他,野猪林想要他的命。亏了鲁智深搭救。才捡回一条命。

到了牢营,还不放过他,想要设计烧死他,一步一步把林冲逼上绝路。

最后风雪山神庙,林冲无路可退,忍无可忍,杀死贼人。被逼走上去梁山的路。

让人荡气回肠!

这里面,根本就没有让人欣赏的成分,让人对林冲的遭遇从扼腕叹息到愤怒难平,直到最后林冲杀了陆虞候。把读者的情感一下子带到了顶点。为后面把水泊梁山自然拉入读者面前做了铺垫。

王进是有路可退,他就退了。

而林冲是无路可退,他一退再退,无路可退!最后,还是逼他杀人。

这里面,看不到谁值得欣赏,两人都是逃命。一个是不用杀人可以逃走。一个是被逼的非要杀人才能逃走。让人叹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