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报答曹操的厚待之情,先后斩杀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颜良与文丑。这是一段极为精彩的故事,关云长的义勇因之而展露无遗。尤其是其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的豪迈气概,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关羽的高大形象因此显得无比伟岸。

但是,历史真实中的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关云长斩颜良解白马之围

《三国演义》中,关羽投降曹操,但却与张辽约定三事,知道刘备下落便要离去。然而,关羽也是非常讲义气的人,也为自己的约定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为曹操立了功才去。因而,曹操便将关羽雪藏起来,不给他立功的机会。

袁绍在刘备的怂恿下,起兵攻打曹操,大将颜良率领十万河北精兵,很快就困住了白马。曹操接到太守刘延的军情,立即提兵五万前往解围。双方一交手,颜良便连斩吕布旧将宋宪、魏续。大将徐晃出战,只二十回合就被颜良杀败。曹军一见颜良如此勇猛,尽皆栗然,诸将不敢出战。

曹操手下无人能敌颜良,无奈之下,曹操采纳程昱的建议,让关云长出战。假若关羽一战成功,必定要激怒袁绍斩杀刘备,如此,便能留下关羽了。

却说关云长来到两军阵前,十分轻视河北人马,立下军令状要在万马军中取颜良首级。不等曹操下令: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此时正在阵中,看见关羽飞马而来,正想问来将是谁。哪知关羽新得了赤兔马,没等颜良开口,早就飞马杀到,一刀便将颜良砍于马下。然后,“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这就是演义小说中关羽斩颜良的故事,写得极为精彩,关云长犹如天神下凡,竟然单人独骑,将河北第一名将一刀斩杀。那么,《三国志·关羽传》中,是不是有这个情节呢?史书是这样讲的: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罗贯中并没有夸张,是按照正史的记载,以小说家言进行了细节渲染而已。可见,历史真实中的关羽,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勇冠三军的“万人敌(陈寿语)”

关云长有没有诛杀文丑

颜良被斩,袁绍并不服输,立即又派与颜良有兄弟情谊的文丑率兵七万前往报仇。河北人马杀到了延津,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徐晃出马,夹攻文丑。没等曹将近身,文丑张弓搭箭,射落了张辽的簪缨。张辽不能再战,徐晃挥斧截住厮杀。此时,文丑后队人马赶到,徐晃料敌文丑不过,拨马退回。

徐晃败走,文丑便拍马追赶。此时,关云长率领十余骑杀到,正截住文丑,两将便在河边打了起来。仅仅只交打了三个回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边而逃。又是赤兔马快,关羽赶上,脑后一刀,文丑死于非命。

虽然斩颜良之战精彩纷呈,但杀文丑却更能体现关羽的战力。颜良尚未来得及出手,关云长仅以赤兔马的速度,有出其不意之嫌。而诛杀文丑,则是三个回合便将他杀败。对比之下,曹营两员上将都奈何不了文丑,关云长却能在短时间内打得文丑心怯,其战力可想而知。

但是,查遍《三国志》,却找不到关羽诛杀文丑的记载。因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情节,大概就是罗贯中虚构的了。

虽然是虚构,罗贯中也不是完全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关羽诛杀了文丑,此话怎讲?

《三国志·荀攸传》说:“(曹操)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这则记载的前半段,《三国演义》比较真实的反映历史,曹操确实以辎重诱敌。但是,《三国志》却没有讲清楚到底是谁斩杀了文丑。那么,文丑有没有可能就是关羽所杀呢?

同样是《荀攸传》中的记载,说:“(曹操)后从救刘延於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这里却没有讲是关羽斩了颜良。对照《关羽传》的记载,颜良是被关羽所杀,而文丑却无苦主,因而,后人推断,文丑是死于乱军之中。

《三国志·武帝纪》中,也说文丑死于乱军之中。到底“斩丑”的人是谁,也没有记载。假如这事是曹营将领干的,那就立大功了,即便是个士卒,也有可能名标青史了。但是,这并不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当时“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区区六百人,难道就找不出是谁杀的文丑吗?因而,有理由怀疑,文丑大有可能还是关羽杀的,不知是曹营故意隐去了事实真相,还是陈寿丢三落四,草草的记了一笔糊涂账。

所以说,罗贯中写关羽诛杀文丑,其实也对。

关羽有没有能力斩杀文丑

斩华雄是罗贯中虚构夸张,万马军中取颜良首级,则有偷袭的嫌疑,假若真打,关云长能够凭硬本事斩杀颜良吗?

罗贯中为了证实关羽有这个本事,便在诛杀文丑时让这两人打了一架,只三回合就分出了胜负。书中说,文丑因为心怯便败走了。按照当时战场上的情况看,文丑此前还占据上风,心怯应当是因为真的打不赢关羽。或者是知道此人正是斩杀颜良者,便被关羽吓着了。所以,三个回合不是两人真正实力的较量,而是文丑的心理素质不过硬,遇见关羽先自怯了。如此,这员河北名将也是有致命弱点的,打不得硬仗,关羽斩他完全可能。

但是,按照演义小说所言,文丑之死却是受了颜良被杀的影响,颜良被斩,则又是因为刘备的缘故。《三国志通俗演义》在颜良被杀后有三首咏赞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颇令人深思:“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大意讲的是颜良出兵前,刘备暗中嘱托颜良,说我有一弟,如此相貌,必然在曹操处,假若遇见,即可招来。所以,颜良记住了刘备的话,见关羽飞奔而来,“恰欲问时”,青龙偃月刀早就砍杀下来了。

就这样,颜良正要与关羽答话,关羽却趁其不备将其斩杀。不过,刘备暗中嘱托颜良的这个情节被很多版本删去,大概也是为了维护关云长的形象吧。

其实,演义小说这样处理,还不如正史,反倒损害了关羽的形象。若就以正史写颜良之死。并因此深刻震撼了文丑,文丑未战先怯,逻辑性似乎更强。

同样,演义小说讲文丑之怯应当也不完全是忌惮关羽武力,而是不敢伤害关羽。文丑出征前,刘备要一同前往,说是要探云长的实信。这是明显要为袁绍招降关羽,袁绍深表赞同。因而,文丑对关羽的忌惮,袁绍对关羽的态度是决定性因素。这个细节,所有版本的《三国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都有。演义这样写,似乎也有画蛇添足之嫌,反倒降低了关羽斩杀文丑的可信度。

文丑、颜良是河北排名前两位的名将,曹操手下大将徐晃只能与他们打二十个回合,说明其战力绝对不低于关羽。孔融曾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在正史中,关羽的最高评价是“万人敌”,大家半斤对八两。

演义小说中,关羽、张飞(也是万人敌)的实力大致与颜良、文丑差不多。

公孙瓒曾经与吕布打了两个回合拨马败走,与文丑打了不到十个回合,同样败走。而张飞战吕布,却是渐渐的枪法乱了。以公孙瓒作为基准线,大概张飞与文丑的武功差不多。同样,赵云在

磐河与文丑五六十回合战平,也证明了关张的实力与颜良、文丑旗鼓相当。由此可见,关羽若以硬实力打,未必能够斩杀颜良、文丑,尤其是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在万马军中取得颜良首级。

据文丑说,颜良是他的兄弟,但是,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却都把颜良排在前面,是不是说颜良的武功稍高于文丑呢?

无论怎么讲,颜良是关羽杀的,文丑也高度疑似死于关羽之手。正史是这样讲的,演义则以正史为依据,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这件事上,基本尊重了历史真实。

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颜良确实在当时很有威名,在军界的名望和地位远远超过关羽和张飞,但是据袁绍谋士沮授讲,颜良骁勇无谋,不能独担大任,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建安5年初袁绍派颜良为先锋,渡过黄河攻击曹操在黄河南岸的军事重镇白马。这个计划就遭到不看好颜良的沮授反对,不过这时候沮授因为对袁绍的南征有意见,他的任何建议在袁绍面前都不吃香。

曹操这边听从谋士荀攸的计策,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向延津方向机动,但这一路只是佯攻而已,目的是调动袁绍的部队让他不能集中兵力进攻白马。袁绍果然上当将重兵派遣去延津寻找曹操主力会战,而在白马方向的颜良因此疏忽大意,他认为主战场在延津而不在他这边。

曹操看到袁绍上当,命令张辽为主将率领一支骑兵支援白马,张辽还带上了自己的山西老乡关羽一同前往。颜良没有想到有一支队伍突然杀向他来,仓促应战结果被关羽诛杀,这一仗关羽立下头功。

袁绍在白马吃了大败仗损失大将当然不甘心,曹操也料定袁绍会发兵来报复,就亲自安排白马地方所有军民并带上一切军粮辎重财物向延津方向撤退。照记载这次曹操只率领600骑兵,还要像拖油瓶似的屁股后面带那么多累赘,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的意图。

袁绍的追击队伍有骑兵6000人,又是由河北名将文丑率领,兵力悬殊眼看就要杀到曹操跟前,形势相当危险。曹操把辎重财物一股脑丢在大道上,那些追兵开始抢夺那些财物,这时候曹操纵兵杀出,袁兵大败,文丑在乱军中被人砍死,其余没死的大多成了曹操的俘虏。

在追击曹操的这支队伍里,刘备也在里面,他可能是因为兄弟关羽前几天杀了颜良,自己在袁绍面前需要表一表绝对不和曹操同一阵营的立场,主动请缨和文丑一起来追击曹操,结果文丑被杀,刘备脚底抹油跑得快侥幸脱险,避免了再次吃曹操青梅酒的尴尬。

文丑死于乱军当中不假,并不是被关羽斩杀的,关于曹操的这次600人大胜文丑的6000人,是曹兵乔装成百姓,还是等袁兵抢掠时伏击,具体过程没有详细记录。凭只有敌人十分之一的人马,能斩杀领头的大将,并且俘虏了绝大对数敌兵,也算是奇迹了。

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比如说空城计、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等等,这些描写都是人们记忆犹新的。可问题是,这些精彩的描写是有真有假的。其中有一个精彩的描写,可惜是虚构的:颜良确实是关羽斩杀的,关羽却没有杀死文丑。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裴注的三国志,都没有提及关羽斩杀文丑。三国演义中,出现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描写,不可否认的是,颜良确实是关羽斩杀的,在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就是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

▲关羽 剧照

◆袁绍在白马吃了这么大的亏,他怎能愿意受此屈辱,他与此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一向视为曹操“小弟”。这也就不能接受,马上向文丑率兵寻仇,其目标就是曹操本人,按照袁绍的想法,直接一举把曹操拿下,这样就可以省时间不用打仗了,可他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曹操利用袁绍这样的心里,将文丑的军队诱至延津,况且这场战斗也是非常的诡秘,从史书来看的话,曹操用不到几千的人马就将为数过完的袁绍一网打尽,创造了这场惊艳的胜利。

▲河北四庭柱

◆可是史书当中却并没有记载关羽也参加了延津的战斗当中去,也并没有诛文丑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曾有过记载,袁绍的大将文丑是被曹操用技谋所杀的,并不是关羽杀了他。然而颜良确实是被关羽所杀,可是袁绍的另一位大将文丑却不是关羽所击杀,而是曹操用计谋所杀。我们也可以看出世人描述的关羽过于"神话",一些没有的功劳都给了关羽,然而真正得到功劳的将军却默不吭声。要是这么说来的话,关羽也是被后世过于神话了,但是整体要说的话,关羽这个人在忠诚度上还是不用怀疑的。

▲斩颜良

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一半一半!斩颜良是真,诛文丑则未必。易中天先生说过,文丑大概也是关羽杀的。我是觉得多半不是。

颜良

按《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个人觉得虽只寥寥数语,反而比演义更有情景气势。正经的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万夫莫当!

而《三国演义》虽然一再突出颜良的强大,渲染关二爷觑颜良如土鸡瓦狗的胸有成竹,可在秒颜良的关键点上写跑偏了。人家颜良是出于礼貌又或是惊讶想要搭话的当口,直接被一刀子捅死了,根本没来得及反应。虽说战阵上这样死也是颜良活该,可咋都有点关二爷不讲究的感觉。以致好多人认为关二爷斩颜良就是靠赤兔马快的突袭,没正经显出来二爷的能耐!

文丑

文丑的死见于《三国志》的《武帝纪》、《董二袁刘传》。简单的“斩丑”二字就完事了。首级没记在具体哪个人的身上,只能是曹操代领了。

这也是我认为多半不是关羽所杀的缘故。因为文丑毕竟也不是无名小辈,和颜良一样是袁绍的先遣大将,好歹是正史留名的人物。如果真是为关羽斩杀,肯定是要记上一笔的呀,完全没必要黑掉关羽的功劳的。

虽然说无风不起浪,文丑也的确有可能是关羽杀的,毕竟演义把文丑按在了关羽的刀下。可演义让人信不着的地方忒多了,神话的人物第一诸葛亮,第二个就是关羽。所以也只能当小说看,当不了历史信的。

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只记载斩过颜良,未记载诛杀过文丑。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意思是关羽骑马于大军之中刺杀颜良,斩其首级返回,袁绍众将没有能抵挡匹敌的,于是解除了白马之围。

《三国志·武帝纪》中“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意思是,当时曹操统率部队行至在白马山南坡下,当时袁绍军队骑兵大约500/600骑追赶过来,并逐渐增多,还有步兵跟上。曹操命令部分骑兵解下马鞍,把马放开。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很多,不如赶紧回去保护营寨。

荀攸解释了曹操计谋的用意,(个人猜解,曹操是让那个押送的粮草辎重的部队引诱文丑,文丑上当前来追杀,然后曹操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把马放开,是造成士兵已经丢盔弃甲、四散而逃的假象。)

随后文丑和刘备率5/6千骑兵前后脚赶到,曹操手下将领请战,曹操没有允许,又过了一会,骑兵更多,开始拾取曹操丢弃的辎重,曹操说“可以了”于率领不满600的骑兵偷袭冲杀,最终大败袁军,斩杀了文丑,这里曹操用计灭的文丑,至于谁上的手没有说。

另外《关张马黄赵传》中,“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只提到关羽斩杀了颜良一事,要是文丑也是他杀的,按颜良文丑同级别的存在,关羽传中应该会提及。

所以,按《三国志》记载,关羽斩过颜良,没有诛杀文丑。

历史中关羽真的斩过颜良,诛杀过文丑吗?

真实历史中关羽确实斩杀了颜良,但并没有杀文丑。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翻译成白话就是关羽受曹操派遣,作为先锋迎战颜良,在万军之中看到了颜良的仪仗,于是上前斩杀了他,袁绍众将都抵挡不住,白马战役最终以袁军丧失主帅惨败告终。这明确无误地证明,关羽在正面战场上斩杀了颜良。

此外,《三国志》“武帝纪”也有“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的记载,从侧面证明关羽参加了击杀颜良的战斗。

至于与颜良齐名的另一名将领文丑,根据武帝纪“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的记载,应当死于乱军之中,和关羽没有直接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