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采菊东篱下”出自陶渊明《饮酒·五》,后面一句是“悠然见南山”。“独钓寒江雪”则是柳宗元五言绝句《江雪》中的一句,前面一句是“孤舟蓑笠翁”。这两句诗表达了不同的意境,也内涵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追求。
但是,若说许多中年人都追求陶渊明、柳宗元诗句中的梦想,恐怕有以偏概全之嫌。大概,把陶渊明诗句所表述的意境当做梦想追求的,倒是为数不少。而“独钓寒江雪”则远远谈不上梦想,若是讲白了这句诗的含义,似乎便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追求这样的境遇。
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晋书·陶潜传》说,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祖上曾做过西晋大司马,祖父做过南昌太守,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陶渊明最先做的官是州祭酒,大约是州府掌管飨宴时酹酒祭神事务的官员。陶渊明不堪吏职约束,很快就辞职不干了。后来,州府召他担任主簿,做主官手下的掌管文书的官员。这个职务一般都是地方长官任用最信得过的人,很有些权势。从祭酒到主簿,职务上升了一大截,但陶渊明没有应召赴任,而是种地自给。不久,就抱病在家。
过了一段时间,陶渊明还是出来做官了,担任了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所任的官职,都是在州府一级,虽然官名很大,但不能与朝廷大员相比。比如镇军,在宋代以前,朝廷便有这个官衔,但还有后缀职务限定。《三国志·陈群传》就说,陈群曾经担任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即便陶渊明的镇军不能与陈群相比,但之于主簿而言,大概也是升职了。
官越做越大,陶潜反而对亲戚朋友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意思是说,我想给大家拂弦而歌,能不能赚到些回家隐居的费用啊?“三径”典出晋代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代表隐居之所。官府管事的人听了陶潜的话,知道此人不愿意在此地做官,就让他去彭泽县做县令。
到了彭泽,陶渊明只要求大家种秫谷。干完这个差事,就不管事了,整天以醉酒为满足。陶县令生活简朴,不巴结上官。有一次,郡守派员前来巡察,县吏告诉陶渊明,应当穿戴整齐去见上差。陶潜叹了口气,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陶潜做《归去来辞》,挂印而去。
此后,朝廷又来征召,陶渊明便再没有出去做官了。陶潜过上了隐居生活,整天与乡里乡亲们饮酒、游山玩水,断绝了与官府的一切往来。
陶渊明隐居,绝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的厌倦官场,情愿过乡野生活。边饮酒边作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陶渊明曾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大概,《饮酒》诗就是在北窗之下所作吧,否则,怎么“悠然见南山”呢?
陶潜结庐所在,一定是种了很多的菊花,秋风送爽,花气醉人,采菊东篱,悠然自怡。这样的诗情画意,如此的闲情逸致,对于最是为自己以及上下老小忙碌之际的中年人而言,确实犹如梦境一般。哪怕偷得半日之闲,恐怕都是一种奢望,“采菊东篱下”也只能做做梦罢了。
柳宗元为何作《江雪》刘子厚曾经在朝廷为官,做到了监察里行,职事相当于监察御史。柳宗元少年即有才名,凭借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出任秘书省校书郎。继而,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被授予集贤殿书院正字(从九品上)。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时,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两年后,调入京城任职。
从柳宗元的早期经历看,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往上升职的。期间,经历了由地方官员到京官的历程。进京做了官,就意味着仕途越来越宽广了。因而,踌躇满志的柳宗元决心在朝廷中大干一番,一展政治抱负。于是,便参与了王叔文改革,也就是历史著名的“永贞革新”。
起初,改革还算顺利,王叔文集团占据了明显上风。柳宗元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但是,就在柳宗元春风得意的时候,形势急转直下。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立李纯(淳)为太子,“永贞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削职罢官。同年八月,唐顺宗在宦官、大臣的胁迫下让位,发生了“永贞内禅”。这段历史非常清楚的显示,“永贞內禅”与“永贞革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王叔文集团就此一蹶不振。
唐宪宗即位后,开始清算王叔文集团,多人被谪贬到边远之地任司马,造就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柳宗元就是“八司马”中的一员。起先,唐宪宗把柳宗元谪贬为邵州刺史,在途中走了两个月时,柳宗元又接到诏书,再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有“南荒”之称,远离朝廷,孤身无助。到任半年后,母亲去世,柳宗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寂之中。曾经在京为官,也曾面临重大机遇,继续辉煌的人生,竟然在几个月时间内,落到如此境地,柳宗元不得不以“孤舟蓑笠翁”自喻。
身在南荒之地的柳宗元,时刻期待着皇帝宣召,重新回到京城做官。但是,人生如梦,永州司马任上,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大概,就是在这人生最悲凉的时刻,柳宗元写下了《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比永州司马当时的心境,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自况抒怀之作,诗中的景象恰是作者处境的真实写照。此时,朝廷再也没有人为他撑腰说话,他只能像一个孤独凄凉的钓翁,独守一只小舟,在漫天风雪中垂钓。柳宗元所钓者,大概就是功名吧。
“采菊东篱下”的主人有官不做,官越大越懒得做。“独钓寒江雪”的主人却恰好相反,求官不得,理想抱负犹如寒江之雪。
一个是梦想,一个是绝望从上述分析来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人生梦想。这种梦想又正是在仕途中沉浮,为案牍所劳形者的一种逃避的梦想。但是,这种梦想只属于陶渊明,之于所有的“中年人”而言,无非是一种忙碌时的遐想,业余时间的叹息,辛苦之余的哀怨。
其实,实现陶渊明的“梦想”并不是很难,人到中年,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曾经回到故乡,萌发过归乡隐居的念头,假如真要付诸行动,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拥有陶渊明那样的生活。盖一间茅舍,开一扇北窗,夏日饮酒纳凉,半醉半醒中抬眼眺望,南山便就在眼前。然后,栽一篱菊花,赏花饮酒,岂不是就陶渊明了么?
忙碌之后,闲暇之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释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心旷神怡,何尝不能体会陶渊明式的生存方式呢?
因而,我并不主张一定要学陶渊明那样,“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过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以,偶尔走进“梦境”,但却不可永远停留在梦中。“心远地自偏”,似乎也无不可。
不难,但并不一定就实现得了。因为,人生有很多的羁绊,很多的难舍,也有太多的名利束缚。哪怕有一丝闲暇,也是在大自然中匆忙的走马观花,难以入梦。况且,很多人宁愿如柳宗元那样,独钓寒江雪,也不愿意真心实意的追求陶潜的人生境界。
忽然想起孔稚圭《北山移文》的几句:“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很多隐居者,大约如孔稚圭所言,其实都是在“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境界说透了就是一种孤寂中的绝望,寒江之雪能够钓得上来吗?
在永州呆了十年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1月,柳宗元终于接到诏书,启程北上。但是,经过两个多月跋涉到达长安后,尚未来得及洗去满身征尘,便又被贬为永州司马,这年3月,再度南下。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天下,在宰相裴度的关照下,敕诏柳宗元回京。但是,尚未启程,柳宗元就病死在柳州。
柳宗元的境遇为何如此凄凉呢?这件事情与王叔文大有关联。《新唐书》说:
叔文沾沾小人,窃天下柄,与阳虎取大弓《春秋》书为盗无以异。宗元等桡节从之,徼幸一时,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规权遂私。
虽然后世也有为王叔文鸣冤叫屈者,但当时的情况确如《新唐书》所言,王叔文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者。这便是柳宗元孤寂无援,无奈“独钓寒江雪”的深层次原因。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是冰火两重天,不同的人生追求所产生的不同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结局。其中,更隐含了人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其实,我倒认为,这两种价值观并无矛盾之处,无论中年人,还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有悠然自得的人生美遇,或者孤独寂寞的人生低谷。
当我们遭遇到人生艰难的时候,学会往好处想,不妨以陶渊明式的境界激励自我,为自己编织一个美好的梦想。有时,即便是逃避,也是一种境界。“独钓寒江雪”,却需要正确理解与正确对待,不建议把自己陷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失去朋辈、孤立无援的绝境。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这些并不是中年人的梦想,而是中年人的无奈之举;中年人谁都想活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子汉那,光宗耀祖、富甲一方啊。简单地说,现在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些人没有人脉,工作单位的收入太低,家庭负担太重,而每天都要拼死拼活的赚钱来养家糊口,还TM地不能照顾好家人而力不从心,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觉得生不如死。
还有中年人,由于是三无产品,仍然苟且偷生地活在这个世上,没有异性疼爱,一个人吃饱无所事事,无脸见江东父老,但右又死不甘心白活在人世。不如像诗人陶渊明一样,弄个世外桃源来过好余生。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采菊东篱下,
晨露烹香茗。
内退无所事,
独钓寒江雪。
(内退居士)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采菊东篱下,后一句便是悠然见南山,指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中年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忙碌。他们并不是钢铁巨人,他们也会感到疲惫,感到心累,但是他们并不能停歇,因为他们的肩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他们何尝不想别无所求,悠然自得的采菊东篱下。
独钓寒江雪,上一句是孤舟蓑笠翁,指孤独但傲然清高,且悠闲的生活状态。
现在中年人被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压得喘不过气,有的人在事业上也是瓶颈期,每天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他们自然想远离世俗,享受一个人的孤独。
梦想,都是人们生活的镜子。一个身患疾病,卧病在床的人,他的梦想一定是健康;一个穷困潦倒,衣衫不屡的人,他的梦想一定是金钱。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大多没有自由且压力山大,对应的,他们的梦想自然是“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谢谢平台,“釆菊东篱下",是陶渊明归隐山野所写的诗句,″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所写的诗句。这两位都是政治失意,一位对官场冷淡,不愿同流合污,而不愿五斗米折腰高贵清雅之士,离开污浊的官场,寻找与世无争的世外桃园。过着看云展云舒,听着大自然鸟啼虫鸣天簌之音,自产自给清淡生活。″独钓寒江雪"作者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孤寂苦闷,把自己看成一个不怕雪大,不怕天冷,忘掉一切钓翁,在这奇寒天气里专心垂钓的孤高清傲,凛然不屈的高贵形象。再来看看陶渊明生活,人到中年该放下的要放下,年青时苦苦挣扎,生活磨难,人情关糸冷暖。这都令我们苦不甘言,"采菊东篱下",放眼野外,那旺盛野花小草在微笑中摇曳,嫩绿野菜放出芬芳的香味,扑面的泥土芳香。每天,散步其间,累了少时小憩。沏一绿茶,慢慢啜饮,养个几十只小鸡,为提高食欲,剜个野莱,做成美味。吸大地之精华,远离喧嚣,宁静致远,高兴渔具一背,骑上电车,垂钓在绿水碧波中。什么名利、金钱统统抛在脑后。逍遥自在,岂不快哉。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古人的生活轻松,没有压力!所以有时间风雅别致一点!而当代人,特别是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压力大,下教子女,上孝父母!还要为家庭担起责任,辛苦劳累自不毕说,故所以对古人的那种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的生活特别梦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