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但是,并不是说字写得很好,就一定画画得很好,反之亦然。而且,“绘画”有很多类,所谓的“书画相通”,大体上指的是“国画”。
现在,一提到“书画相通”,基本上停留在技法这个层面上。若此,书画跨界者自然不少,但术业有专攻,大画家的字并不一定写的很好。同理,大书法家的画也不见得能达到自家书法水准。如果我们去掉名人、大师这样的符号,按照专业标准来审视书画家,无论书家作画,还是画家写字,主业副业能够齐头并进的还真不多。
古人说:三绝诗书画,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上的追求,能达到者也是凤毛麟角。尤其现在,能够通达者越来越少,西泠印社社长时常空缺,如今依然空缺,就能说明问题。假若以技法来解读“书画相通”,恐怕就显得很低级了。有时竟然还讲不通。
那么,书法和绘画究竟是如何相通的呢?
技法相通是低层级的“书画相通”书法与绘画,从技法上而言,都是在宣纸上,用毛笔、墨汁(颜料也是一种“汁”)来表现作品的艺术行书。其中的相通是不言而喻的,不仅相通,还可以相互借鉴。
国画中有“兼工带写”的技法,但画家的“写”与书法家的“写”是不一样的。我仔细观察过,画家的入笔方向,行笔的角度,还是与书法家有很大的区别。我把画家的“写”应用到小篆书写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在用墨方面,画家所需要的层次更加丰富。当代书法家们纷纷从国画中借鉴墨法,追求墨色变化,效果确实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技法相通的一种表现。同时,章法布局方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借鉴、融通。这方面虽然各有所长,但我觉得,书法家更要向画家学习。
然而,书、画在长期的实践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这两大艺术门类也越来越专业化,技法方面的相通已经越来越“不通”了。
我曾经跟一个画家打趣,说下次笔会我作画,他写字。只是打趣而已,我们从来就没有相互跨界,依然是各干各的本行,如此十数年。这位画家朋友讲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在用笔方面,画家是“画”,书法家是“写”。同一支毛笔,在同一张宣纸上画兰草,画家是“拖”中锋,书法家则是“推”中锋,画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当然,书法家“推”出来的兰草似乎更有力道,但不一定有画家“拖”出来的更灵动,按照美术技法的标准,书法家的兰草不一定能够“入法”。
能书能画,并不一定能够准确的诠释“书画相通”。我与书画界的朋友交往比较多,其中不乏大师级别的。他们当中,有的是二胡高手,有的笛子吹得好,有的歌唱得很好听,还有的舞跳得出神入化,魔术也能让人颇费琢磨。在艺术界联谊活动中,这些朋友的“业余”爱好水准能够让专业人士折服。如此,是不是说,书法与音乐相通呢?
书法、音乐、绘画当然也是相通的,但却绝对不是技法上的相通。人的“通感”是可以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找到相通之处,有的书法家在书写时,喜欢放一段音乐。我们很多笔会,也请古琴、古筝来助兴,这并非是从曲子中学习书法技法,而是愉悦心情,营造舒缓的书写环境,找到艺术上的“通感”,也是一种高雅的爱好而已。
书法、绘画、音乐,乃至于舞蹈、体育,甚至于所有的体能、技能,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智慧表达,所有事物之间都互相关联,都是相通的。若从这个大概念论之,书法与绘画相通又有什么可以设问的呢?
所以,若从技法上去谈论书画相通这个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读这其中的必然联系,也得不出十分确切的答案。
书画同源,它们是如何同源的?这句话说了多年,但始终没有人能够把它说得很通透,也似乎没有人真正找到书画同源的“源”在哪里。这种模糊的概念定位,是对中国汉字起源没有解释清楚,“结绳记事”实际上把中国汉字的起源导向了误区。因而,“书画同源”这件事便没有讲清楚。
王学仲先生在《书法举要》中,认真甚至苦心孤诣的探索“结绳记事”是如何演变为汉字的,多种复杂的结绳图案让人眼花缭乱,比织毛衣还复杂,但竟然“结”不出一个字来。为什么呢?
很小的时候,我在农村见到过类似于“结绳记事”的现象。那时,农村里稍微上点年纪的人有很多不识字。这些人要计数、记事,就在墙壁上画一个图案,下面有一个竹筒或者瓦罐,里头装着石子之类的。也有在图案旁边打“正”字的。那些图案中,有鸡、鸭、谷、米之类的象形图案,罐子里的石子,就代表这些东西的数量。假如“结绳记事”是汉字的起源,那么,绳子是不可能编织出文字的,绳子上面的图案,才是文字的雏形,也就是象形文字。
如此说来,汉字的诞生绝对要早于“结绳记事”。因为,绳子作为一种工具,且在当时来说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工具,一定是打制石器之后才出现的。那么,在此之前,人类必定也经过了“记事”这个历史阶段。如此,就有可能在石壁上、树干上,等等可以画或者刻图案,在图案旁画或者刻线条之类的以计数。
那些记事的图案,久而久之就演变为文字了。最早的汉字应当就诞生于记事图案,象形文字是汉字之祖,应当排在汉字造字六法之首。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有些词典或者书籍上将形声字置诸造字六法第一位,是因为形声字数量最多,但却违背了汉字的诞生及其演变过程的顺序。
还有观点认为,汉字的诞生与“八卦”有关,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八卦”不知出于何时,但从现在可知的资料看,最早也不会早过夏朝。而象形文字的出现,应当大大的早于这个时期。八卦中,只有坎卦与甲骨文的“水”相似,这只是一种偶合,个例而已。
记事图案就是“画”,逐渐演变为象形文字,就是“书画同源”。所以,书法家向画家学习笔法、墨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同源,所以相通,相通首先是技法上的相通。但是,假若仅从技法上相通来解读书法、绘画的相通,显然不能讲透这两大艺术门类本质上的“相通”。
“书画同源”才是“书画相通”的先决条件和内在联系。
如何做到和发扬“书画相通”从汉字的起源看,书画是一母同胞,画在先而书在后。汉字是由“画”画出来的,“书”即书写,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除了笔法而外,还有书写的规范要求,多一笔少一笔都是错别字。从这里开始,古人就对书画有了区别上的认识。小时候,对于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老师都爱用“鬼画桃符”来批评。说明,“书”与“画”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古人的“书法”更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在“写字”,诸多古代书论,都是在介绍和强调如何把字“写”规范。
古代画家也是一样,写字是需要进行专门训练的,不像现在有的画家,最怕题款。用绘画的笔法去写字,真可谓“鬼画桃符”,破坏了整个画面,成为败笔。我的朋友中,有几个年轻画家成长很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题款与画作极其和谐。他们,都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像书法家那样,认真临帖习字。在写好题款的同时,以书法的“写”丰富自己的绘画技法。同样,喜欢画画的书法家,也是经常拜画家为师,学习绘画的技法、墨法和章法。
这一方面说明书画在技法上是相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书、画毕竟各有其技法,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奥妙”。无论书法大家,还是绘画大师,谁也不能提笔便跨行,而且立即成为跨界高手。而是要经过书画不同的技法训练,才能到达相互借鉴、融通的境界。外行看热闹,不懂基本技法,便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相通”了。
书画家这种相互学习,其实与书法家学乐器一样,都是可以跨界的,并不能说明技法上的相通。实际上,只要肯花功夫,什么东西都可以学。
现在,书法的实用价值在逐渐降低,“书法”进入了“艺术”时代。以“艺术”的视角来审视“书画相通”这个命题,两者之间技法上的相通,似乎又回到了汉字起源的原点——字也可以画,很多“大师”现在不都是在“画”字吗?
同时,书法作品也需要“设计”,各种章法层出不穷。甚至,还可以制作、拼接,以不同颜色搭配,比绘画还花哨。
“书画相通”应当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相通,舍弃自我的盲目相通,就会误入歧途。其实,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应当保持其独立性,更强调“写”,而不过度的追求“画”。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当然啦!书画同源吗!欲学画必先学书!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书法和绘画的成就,都离不开技法和心法的修持。
技法上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
心法上需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文化底蕴达到一定高度,心灵层次才能得到提升,书法和绘画才会有一定成就。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书法和绘画有相通之处,以书法的行书和国画的写意画作对比:
一,都是用笔墨抒发作者情感和追求高雅的意境美。
二,用墨都讲究枯、湿、浓、淡变化。
三,二者都追求线条的质感、韵律、节奏。
四,计白当黑。
五,疏密对比。
六,开合对比。
七,气韵生动。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是齐白石先生的书画作品。)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绘画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现象,而书法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中国画的成熟表现就在于书法和绘画的高度结合。从远古先民对于彩陶的绘制,就可以看出毛笔的使用非常纯熟。到甲骨文的刻写,有不少的是先写后刻。这种用毛笔造型的现象,书法和绘画是离不开的。越到后来,这种特征就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苏轼,赵孟頫,八大山人,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出现,把中国画书画结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书画同源,概括地说,一是,用笔相同,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画,用笔原则是一致的。书法里的真草隶篆技巧,骨法用笔,藏头护尾,万毫齐力等艺术法则,国画大师在绘画作品中都使用的挥洒自如天衣无缝。观其绘画作品,也就能够体会出其书法的艺术情趣。当然,绘画笔法比书法还要丰富一些,如破笔皴擦法,丝毛法,但是和书法用笔原则并无二致。
二是,书画的艺术法则是相通的。如主次,开合,收放,呼应,映衬,疏密,曲直,抑扬,对比,夸张,比拟,寄托甚至刚柔,虚实,表里,阴阳,向背等,在书法上的艺术手法,画画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书法家可以不画画,画家却不可以不练习书法。“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如若有人能解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此为书画同源的重要理论。
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二字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笔立形质,墨分阴阳。形和质(线条)没有表达出来,就是无笔;阴阳不分,没有胡涂乱抹,有面无线,混沌一片,不讲究用墨,即是无墨。国画大师的绝活,多数是水墨画,如徐马,齐虾,可染的牛,苦老的鹰,无不是下笔见笔墨,点线面分明,处处体现物像的质量感,形神具备。这一切离不开对书法的掌控和深入理解!
近代以来,有不少人是习惯于使用硬笔,从西画速写,素描,水彩一类入手画中国画的,没有毛笔书法做基础,故,画国画走了很大的弯路,应该借鉴为是。
图中竹子,花鸟,奔马具有浓厚的金石风格。
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吗?
书法和绘画都属于艺术范畴,书法的功能除了有欣赏性更有实用性,而绘画基本属于欣赏功能范围。因此,书法与绘画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此处指出的绘画应该是中国国画而非指西方的油画、素描、水彩画等。字画、字画,字画为一体,书法的线条坚韧柔美正是国画线面表现的必然展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