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水浒传》被列入四大名著,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并不能仅以“血腥”作为唯一标准,质疑这部著作有没有资格入选。《水浒传》不仅完全有资格入选,而且,稳居“四大名著”之首,这个地位,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红楼梦》、《西游记》都无法撼动。

不过,既然题主提出了“血腥”这个问题,本回答也应当正面答题,解读一番《水浒传》的“血腥”。

史大郎开启“血腥”《水浒传》

在第二回书中,施耐庵便开始血腥了。史进与少华山的几个头领交往密切,中秋节这天聚集在史家村庄子上饮酒。四个人才喝了几杯酒,月亮刚从东方升起,华阴县县尉便带着三四百官军将庄园围住,前来捉拿少华山强人。史进从带兵的都头口中得知,原来是庄客王四做事不慎,泄露了史大郎通同少华山强人的机密。这个机密被猎户李吉知晓,便向华阴县告发。

史进非常义气,不愿意出卖朱武、陈达、杨春,便把王四带进后花园,一刀杀了。这是《水浒传》中第一次明写杀人,可是见了血的。

杀了王四,史进烧了庄园,与朱武等人披挂整齐,各持兵器,带着庄客发声喊杀将出来。史进当先,正遇到李吉,手起一刀砍为两段。虽然文字上见不到血腥,但想象一番场景,李吉死得实在是太惨了,一定是鲜血四溅,横流满地。紧随其后的陈达、杨春,也一人一朴刀,将华阴县的两个都头斩杀。

史进大闹史家村,四人被斩杀,是否伤及官军士兵和庄客,施耐庵没写。但“史进引著一行人,且杀且走,直到少华山上寨内坐下。”一路冲杀,必定也杀死杀伤不少士卒和庄客,血腥场面肯定是免不了的。

这是《水浒传》第一个血腥场面的描写,虽然并不是十分惨烈,但作为全书血腥的开端,确实也值得一提。此后,这样的血腥不断升级,场面越来越涉嫌宣扬血腥暴力,越来越“少儿不宜”。

那么,为什么是史进开启了“血腥”《水浒传》呢?

武二郎灭门惨案充满血腥

自史进开启血腥场面之后,梁山好汉便接踵而至的杀人,血腥场面可谓充斥全书。此后,鲁达三拳打死郑屠,当时是鲜血并流,“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 的、绛的,都绽将出来。”这是施耐庵比较独特的一笔,血腥场面跃然纸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人杀死陆谦、富安、管营差拨,鲜血必定染红了一大片雪地。晁天王从东溪村杀出,石碣村阻击何涛追杀,死伤官军一定也不在少数。甚至,还割掉了何涛耳朵,“鲜红淋漓”的血腥场面的确令人恐怖。

至于林冲杀王伦,宋江杀阎婆惜,也是充满血腥的。但是,这样的杀人若与武松相比,则是大巫见小巫了。

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都监府,不管有仇无仇,武松见人就杀,血腥场面可谓骇人听闻。这一场屠戮,先后死在武松刀下的总共一十七人,其中,十五人被武松杀死在都监府。

这场灭门大屠杀,过程十分可怖,武松杀死张都监老婆后,试图用刀切下她的头颅,却切不进。武松在月光见刀已经砍缺了,便从后门外拿了把朴刀,又将唱曲的玉兰和两个小丫鬟杀掉,还来到中堂寻到了两三个妇人,也一个个戳死。

武二郎杀人如麻,血流满地,还蘸着血,在墙壁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鲜血都可以当墨汁写字,其场面之血腥可想而知。

杀了这么多人,制造了一起惊天灭门血腥惨案,武松也自知罪孽深重,不可饶恕。所以,武二郎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武松做下的罪犯 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 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这番话,却是施耐庵《水浒传》核心主题的一次表达,《水浒传》的“血腥”是必然要洗清的。

血腥莫过于卖人肉馒头

《水浒传》中的好汉,大都有“血腥历史”,尤其是天杀星黑旋风李逵,简直就是一头嗜血的野兽。施耐庵多次写到这厮暴力血腥的场景,不用在此处多说,提到此人,读者眼前势必会一幕幕的闪过李逵的血腥屠杀。

武松杀人,尚知自赎。李逵杀人、吃人肉,是《水浒传》第一血腥之人,却从来就没有丝毫觉悟。施耐庵对待这两个梁山好汉,所给予的寓意,乃至评价都是截然不同的。此话暂且按下,下文再表。

李逵嗜血成性,场面血腥是明着写的,而揭阳岭、十字坡买人肉馒头,则是隐写的血腥。李逵杀人,很多是在战场上制造的血腥,这两家江湖黑店所杀之人竟不知几何,其残忍程度,实际上要远远超过黑旋风。

揭阳岭的宋江,差一点就死在了催命判官李立的刀下,加上两个解差,三条人命即将就此交代。武松因为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被发配孟州牢城,在十字坡遇到了孙二娘。若不是武松机警,识破母夜叉手段,就将与两个解差一道,被做成人肉馒头了。仅这一桩买卖,就得害死三条人命,放血剥皮,简直比所有的恐怖片还要血腥。

据菜园子张青讲,在十字坡大树下开黑店,曾给孙二娘立下过一条规矩,“三等 人不可坏他”。这三等人包括云游僧道、江湖上行院妓女、各处犯罪流配的人。

张青原本是光明寺种菜的,曾经为一件小事,杀了所有和尚,放火烧了寺院。大概是良心发现,这才立下了三不害规矩。然而,孙二娘充耳不闻,杀了一个神秘头陀,武松也差点着了道。在母夜叉眼里,杀人就与杀牛差不多。同是生活在黑店中的夫妻,做人的差距为何这样大呢?

两家卖人肉馒头的黑店,堪称《水浒传》最血腥的屠宰场。这样的人,也称得上梁山好汉?施耐庵写这些恐怖的血腥故事,还能凭借《水浒传》名扬千古吗?

还道村开始为《水浒传》止血

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是全书总纲,也是梁山故事的大关节大转折。

“还道村”寓意“还道”,梁山好汉开始从“妖魔”还于正道。就“血腥”而言,也是在“替天行道”的主题下,为故事需要而设计。从这回书开始,《水浒传》的血腥场面便显得十分理性了。

上文提到武松复仇滥杀无辜,因为改换了一身头陀装束,便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倾向了。夜走蜈蚣岭,武松杀飞天蜈蚣,便是道义之举。到了二龙山、梁山之上,武二郎便没有再杀人。不仅没杀人,还很少与人斗殴。夜夺曾头市,与鲁智深领三千兵马攻打正北大寨。打仗肯定是难免血腥的,但这一仗却是梁山好汉抗金的前哨战,打的是金国人的榷场。武松“还道”,与此前血腥的武松大有所别。

菜园子张青,因为杀了太多的和尚,反倒成为金圣叹笔下的“为头是最惜和尚”之人。张青接连度《水浒传》两大“高僧”上二龙山,在“宝珠寺”聚义,也可看作是一种救赎。这就是同时黑店夫妻,做人差距之大的原因。此后,这对夫妇放下屠刀,在梁山上管理酒店,专一接待四方来客和打探消息。

刚刚接受“还道”指引的宋江第一次带兵打仗,就想洗荡祝家庄。但因为钟离老人而放过一个村坊人的性命,血腥场面并没有出现。倒是黑旋风李逵,明知扈成已经投降,却偏要抡起双斧,赶到扈家庄杀掉了扈三娘一家,只走脱了扈成一人。

梁山好汉自“还道”后,行为开始转变,杀人也大多是在战场之上。《水浒传》写的就是北宋末年的“农民战争”,既然打仗,相互斩杀的血腥场面便在所难免。攻城掠地,也不免要伤及无辜。这样的“血腥”应当无可诟病,也不能影响《水浒传》成为四大名著,并稳居榜首。

然而,梁山之上有两个人始终难以“还道”,仅就“血腥”而言,这两人可谓《水浒传》的另类存在。

这两人一个是上文提到的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另一个则是天机星智多星吴用。还道村为《水浒传》止血,这两人却不断制造血腥,为施耐庵所不齿。

吴用李逵的血腥隐喻

先说说李逵。宋江从还道村归来,公孙胜便向晁盖告假,去蓟州二仙山探视老母及师父罗真人去了。李逵一见,便坚决要下山,前往沂州去接老娘上山快活。

李逵到了家中,见老母亲坐在床上念佛,竟然为思念李逵而哭瞎了双眼。李逵蒙骗母亲说自己做了大官,要接老娘前去享福。

黑旋风背着母亲前往梁山,走到沂岭时,因为老娘口渴,李逵便独自一人下到溪涧中取水。到了水边没有盛水的工具,李逵便爬到对面山顶,在泗州大圣祠里,拔下了一座石香炉,以此盛水给母亲解渴。此后的故事便不再啰嗦,便是李逵杀四虎了。

且说这泗州大圣祠,实则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中国民间的“送子娘娘”,救苦救难的菩萨。李逵拔掉了观音的香炉,是不是意味着“无后”?

施耐庵这样写,还有李逵另外一个故事来强化这个寓意。这个故事,就是“朱仝误失小衙内”。

为了诓骗美髯公朱仝上梁山,吴用设计,让李逵用板斧劈开了沧州知府家四岁小衙内的脑袋,让朱仝不得不去梁山落草入伙。

这也是《水浒传》中一幕十分残忍的血腥场面,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也为吴用、李逵的血腥暴力而付出了幼小的生命。而且,这一天,正是盂兰盆大会前的半个月——书中写得十分明白。

盂兰盆大会是佛教盛会,也就是“中元节”,或者是中国的“鬼节”。道家、佛家都有这样的传说,每年阴历七月初一,阎王给地府中的鬼们放假半月,七月十五收回。因而,凡间活着的人便从七月初一起,祭奠先人。这是一种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对逝去的长者的缅怀。施耐庵选择这个日子,写吴用、李逵一残忍的手段杀掉小衙内,让知府大人如何能够接受这等痛苦?

传说,目连僧为救母饿鬼口中,求助于佛。佛为目连说盂兰盆经,于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救母。目连救母,李逵却在这之前杀了小衙内。这段故事照应前文,李逵到底是救母呢?还是害母呢?

施耐庵以这样一个背景来写梁山好汉的血腥故事,分明就是在谴责吴用、李逵的无道。

作为梁山军师的吴用,独立指挥了火烧翠云楼、兵打大名府的战斗。这场战斗,吴用不管居民死伤,在元宵之夜倾城观灯的时候,放火烧城,伤及无辜五千余人。

大名府城门打开后,梁山好汉蜂拥进城。吴用则派了两路人马,分别去屠杀梁中书和王太守的家眷。

吴学究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但行事手段毒辣,与黑旋风正是一文一武的杀人恶魔。

血腥《水浒传》为何能成为四大名著

《水浒传》寄托在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是绝对不会主张血腥的。所以,绝大多数梁山好汉都在“还道村”这个大转折处开始转身,唯独李逵、吴用依然保持着嗜血的秉性。难道,这两人的妖魔本性很难泯灭吗?

上文举到的梁山好汉杀人嗜血的例子中,很多好汉都是与佛有缘之人。武松、鲁智深贴上了佛门标签,按照施耐庵前七十回的伏线,他们二人日后都有“正果”。菜园子张青将两个佛门弟子送到了“宝珠寺”,后来,又与孙二娘上了二龙山。曾经妄杀和尚的十字坡黑店夫妻,也开始修善果。

开启《水浒传》血腥之路的九纹龙史进,曾经因为救一个叫王义的画师而身陷华州府。这个王义,却正待去西岳华山金天圣帝庙内妆画影壁,也是为佛门做善事。

晁盖则是佛门的护法天王之一北方多闻天王的化身,但却在东溪村山为道家大护法灵官建了一座“灵官殿”。怒杀阎婆惜的宋江是道家魔头天魁星,家中却供着三世佛……

这样的符码,实际上就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在《水浒传》中的体现。吴用、李逵的血腥,却恰恰被选在佛道节日,杀人的含义恰与佛道相违背。想必,在施耐庵七十回后的故事中,这两人的结局不会太好。

上文讲到,梁山好汉自从“还道村”之后,开始要“斩断魔心”,去“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了。所以,便开始向“善”的一面转变。梁山大聚义之后,施耐庵的故事便被腰斩,如上的这些故事、人物、佛道密码,都随着万历年间的那一刀而无处寻觅。

施耐庵通过诸多故事,以及宗教、历史等背景,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主题。其中,血腥故事中,就寄托着作者的创作思想、宗教思想。

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其深刻的寓意在“楔子”中便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在这回书中,施耐庵先以“道”立题,阐明“替天行道”就是“天下太平无事日”。

“妖魔”出世后,天下又归于纷乱,史进绰号“九纹龙”,隐喻的是北宋九代皇帝,以此人来开启“血腥”《水浒传》,实际上是在演绎揭露宋徽宗时期“崇道抑佛”的失道。而又以绝大多数梁山好汉“还道”来为《水浒传》止血,“佛道合一”中隐含着重归“天下太平”。

这一点,金圣叹先生在梁山大聚义之后,斩掉万历年以来的续书,以“天下太平”四个青字归结全书,照应了《水浒传》开篇中的“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金圣叹先生说:

一部大书数万言,却以天下太平四字起,天下太平四字止,妙绝。

这就是《水浒传》的深刻寓意,梁山好汉最终是要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来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因而,从血腥杀戮到“替天行道”,“妖魔”的修炼过程大抵如此。

《水浒传》寓意深刻,每一个角度都能解读到施耐庵深刻的主题和思想,个中隐喻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名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我想,《水浒》之所以入选四大名著,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外貌内心,性格特点方面生动形象,独具匠心。书中一百单八将的描写,各具物色,无一雷同。景物描绘鲜明生动,战争场面叙述,大气辉宏。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话文语言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读下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评判一部小说,不在于它写得血不血腥,而是看它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水浒》作者施耐庵,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写出这的作品的。《水浒》入选四大名著是当之无愧的。

《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值得国人津津乐道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至于《水浒传》为什么能被列为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尚无准确的年代。

清乾隆年间,和坤主持编辑《四库全书》,向乾隆皇帝推荐了《红楼梦》,却把《水浒传》列为禁书。认为《水浒》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

到了十九,二十世纪,首先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科学民思想的影响,把救亡图强的願望寄托在小说身上。他们对中国古典说重新审视,认为《水浒传》这本小说,提倡民权,民主,是纯社会主义的:造反有理。

学者李渔首先提出四大名著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后又以《红楼梦》代替《金瓶梅》。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说法。从此四大名著确立了在中国文史上的地位。

《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除了她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基于它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忠孝节义,惩恶扬善的民权,民主思想,为中国老百姓广泛接受。

《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四大名著一直来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佼佼者,地位从来就没有被撼动过,更是学生推荐阅读名著,可见其地位之高。

说起中华文化精髓来,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代表明清小说顶峰的就当属四大名著了。

要说《水浒传》为什么能评入四大名著,我的看法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是,它首创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主要讲述各个英雄好汉的精彩故事,武松斗杀西门庆、吴用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宋江浔阳楼提反诗等等,每个情节都是精彩绝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四十回后,他们齐聚水泊梁山,开始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这种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既让读者了解到了每个英雄好汉进入梁山泊的背景,又把故事讲的条理分明,更让读者把一百单八将记得清清楚楚。

二是,鲜明的人物描写,个性化的人物。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那就是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文中精彩绝伦的情节描写不胜枚举,就是这些情节才丰富了这些好汉的形象。把一个人物写好不难,要把一百零八个人物写好,就不容易了,特别是他们各具特点。武松和鲁智深都是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个性好爽,但武松更是敢作敢当、恩怨分明,而鲁智深呢,表面粗鲁,却是粗中有细。就是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让《水浒传》的地位不可撼动的。

三是,还是它充满了正能量。后来的《金瓶梅》也有关于武松的描写,但毕竟里面有些不被众人观看的内容,虽流传范围并不比《水浒传》小,却不能名著的行列,作为让我们学习效仿的名著,《水浒传》就过了这一关。

四是,《水浒传》和其他几部名著一样,开了白话小说的先河。这样更便于让俗人阅读,更容易流传,后来被编为评书,就是它白话的特点。被编为评书后,茶馆和街头巷尾,评书人就无形中成了《水浒传》的宣传者。

五是,《水浒传》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虽然《水浒传》有很多虚构人物及虚构内容,但它却鉴于宋江的起义的事实写成了,承载历史的力量,让读者读起来有股真实感,比完全虚构的小说更能吸引读者。

六是,那个是白话小说刚刚出现的时期,白话小说并不多,《水浒传》被当选为古典四大名著是当然的了。

我又说个题外话,其实四大名著地位最高的还是当属《红楼梦》了,至于理由,除了《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外,就是它是四大名著里唯一一部地地道道的原创名著。《三国演义》是从《三国志》的基础上再加虚构而得的,《水浒传》是在宋江起义的历史故事基础上再丰富的,《西游记》出现之前就有关于孙悟空等人物的传说了。

这是一家之言,也并不是贬低这三部名著的意思,有异议,请指教。

《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水浒传里,孙二娘的店头面挂人腿,将肥人肉当黃牛肉卖,将瘦人肉当水牛肉卖,武松松割下潘金莲的头用包袱包了,提着去狮子楼先用淄金莲的头扔打西门庆,西门庆的胆已被武松夺去了几分,石秀并扬雄将潘巧云破肚开肠等让人不寒而粟的场面太多了,我们暂且放下这些血腥的描写不说了,就论水浒传为什么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关健是它将人物描写的木入三分,一百半八将一个一性格,从不雷同,就三大莽夫鲁智深,武松及李逵而言,鲁智深粗中有细,武松心中有数,李逵无头没脑,在云三女将之性格,孙二娘毒,顾大嫂泼悍,扈三娘勇猛,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实属一绝,以丰满之情作,是文学之楷模,水浒传评为中国四大名著,是当之无愧!

《水浒传》那么血腥,为什么还可以入选四大名著?你怎么看?

你好!(水浒传)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北方一场底层农民起义。作为施耐庵对凉山人造反故事的处理,是非常讲究政治的,(水浒传)前冠以、忠义,二字,宋江等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主张,宋江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招安,招安后受朝廷派遣征辽,征方腊。这些都是施耐庵政治正确的体现,如此,这部书才可以齐身四大名著的尊称!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水浒传)流传并不广泛。

崇祯十五年四月,崇祯皇帝下旨:严禁(水浒传)问世!这是第一次遭到最高统治者的禁毁!

乾隆禁止将(水浒传)译成满文,自然被列入禁毁之列!

(水浒传)处处生动的描写官员贪婪残酷,下层人走投无路的反抗,也在许多细节上喧染了反抗行动的暴力和血腥。因此(水浒传)并不招统治者待见,在不同时代被列入禁书名单。

但读者看重的是生动曲折的故事,和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正是四大名著共有的特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