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浪子”是燕青的绰号,这个绰号并不是“浪荡子”缩写或者简称,而是隐含着燕小乙的身份:卢俊义的娈童。
燕青的出场描写,施耐庵点破了他的真实身份《水浒传》第六十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燕青出场。
却说卢俊义让吴用算了一回八字,寸心如割,坐立不安,便让人把主管叫来商量事情。李固等一众主管应声前来,在解库厅候命。卢俊义两眼一扫,忽然问道:“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说犹未了,阶前走过一人来,此人正是浪子燕青。施耐庵在书中细细的描写了燕青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身上的刺花,以及所学本事,足足花了将近400字。其中,介绍到燕青的本事特长时,施耐庵是这样表述的:
不则一身好花绣,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
燕青的这个特长,正是勾栏瓦舍讨生活的勾当。再听卢俊义的那声肉麻的传唤:“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分明是对宠男宠女的嗲声嗲气的打情骂俏的浪声。
在书中来看,燕青对卢家本没有多大贡献,却能与大管家李固平起平坐,证明其身份非常特殊。此人自小父母双亡,卢俊义把他养大,因为长得一身雪练也似白肉,便给他刺了一身花绣。然后,请人教了燕青一身风月场中的本事。这显然是在写卢俊义豢养娈童,不惜代价培养了燕小乙这个宠男。
施耐庵在燕青出场描写后,还专门写了一首《沁园春》,单赞燕青的好处,其中有两句彻底道破了燕青的身份,就是卢俊义的娈童。这两句词是:“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卢俊义不会像白秀英、李睡兰那样去卖身,必定是卢俊义的专宠。
燕青有何本事,竟然跻身梁山十大步军头领小乙哥出场时,施耐庵也对他所学的武艺进行了介绍,燕青的武艺到底怎样呢?
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
仅此而已,这样的本事,基本上只能射杀虫蚁,打仗大概不太管用。虽然曾经以两支短箭射死了董超薛霸,但却从来没有临敌射将的记录。燕青是不会拳脚功夫的,也没有学过枪棒之类的器械,打斗能力非常一般。
“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这一回中,燕青因卢俊义二次被擒,没了主意,只得上梁山搬救兵。路上遇到杨雄、石秀两人。燕青因为没有盘缠,便想袭击这两人,抢了他们的包裹。
燕青先从背后偷袭了石秀,一拳将他打翻,正要抽回拳头袭击杨雄时,却被杨雄手起棒落,正中燕青左腿,打翻在地。燕青的本事大抵如此,如果正面交锋,估计在石秀、杨雄面前走不上十个回合。至于说燕青相扑厉害,那是《征四寇》续书生出来的,施耐庵在燕青的简历和赞词中,只字未提这件事。
梁山好汉排座次时,燕青位居梁山十大步军头领第六名,还在杨雄、石秀之前。无论武功、战绩和阅历,燕青无论如何都被高拔了。
那么,燕青为何得到如此之高的排位呢?
燕青对卢俊义非常重要 地位因玉麒麟而虚高要说燕青的战功,只有一件,就是随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不过,这场战斗显得有点太轻松了。史文恭如惊弓之鸟,落荒而逃,公孙胜做法,晁天王阴魂相助,燕青只用哨棒扫了一棒史文恭的马脚而已。论武艺、战功、阅历,燕青无论如何都排不到英雄、石秀的前面。施耐庵既然这样排了,必定有缘故。
燕青不仅是卢俊义的娈童,还帮助卢俊义干着犯罪的勾当,这件勾当就是贩卖人口。施耐庵说燕青:“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这便是行走于乡村集镇,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贩子的勾当。
燕青贩卖什么呢?结合他的风月场上的专长,以及几近妖艳的打扮。燕青干的生意,就是为官宦人家贩卖娈童。北宋时期,买卖人口是合法的,但是,如果私自贩卖十岁以下的人口,轻则发配,重则却是杀头之罪。而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正是卢俊义发家之本。
书中虽然写到卢俊义是祖上累积下来的财富,但富不过三代、坐吃山空,卢俊义什么事都不干,整天打熬筋骨,能保持河北三绝财富为一绝的家底吗?如果他祖上真的累代积富,何以连梁中书都不知道,这等地方官最需要大户的支持,以应对朝廷的搜刮。所以,即便是祖上有遗产,但卢俊义的家底还是靠干着杀头的买卖暗中发起来的。
卢俊义家财万贯,燕小乙可谓立了头功,所以,他的地位仅此与大管家李固,与之左右而立。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宠男,没有为卢家做出贡献,燕青连正厅都进不了。
宋江苦苦请卢俊义上山,完成惊天计划,自然对卢员外感激有加。而作为卢俊义的心腹,燕青排位虚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燕青误了卢员外,害了主母贾氏书中写道,当卢俊义从梁山回到家中,在城外遇到了沦为乞丐的燕青。此时,燕青告诉卢俊义,李固早就和贾氏暗中往来,早就有了私情,此时,乘主人外出,便推门相就,做了夫妻。
燕青既然早就知道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为什么不早告诉卢俊义?因为,燕青担心自己失宠。
燕青对卢俊义说,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这才给了李固贾氏以机会。卢俊义果然不亲女色只亲男色,燕青看破贾氏、李固私情,却瞒着卢俊义不报,不但害了卢俊义,也害了主母贾氏。即便是不向卢俊义报告,也可以自己处理,至少可以敬告李固吧。但燕青自己有私心,竟然把这件事情瞒了下来。假如燕青早点警醒卢俊义,清除掉李固与贾氏,卢俊义也不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
除了自保利益而外,燕小乙对李固也是十分忌惮。卢俊义被梁山好汉以轮流请吃的理由软禁,李固先回到家中,勾结贾氏,把燕青赶出了门。燕青没有去处,沦为乞丐。
这就不对了,凭燕青一身本事,城里乡下熟络得很,到哪里安不得身?何况,身上总有银子,也不至于在城外讨饭叫花呀。正是因为害怕李固举报,燕青其实是逃走而已,不得已到城外的破庵里躲藏。
要说燕青身上有点正能量,无非是对卢俊义的忠心,哪怕沦为乞丐,也要等候主人到来。至于说续书中的燕青,忽然转变成一个有正能量的好汉,那不是施耐庵的原笔原意。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方言在各地的表述含义也就各有不同——比如“浪子燕青”的浪字,在各地就有不同的含义。
在东北,“浪”字绝对是个贬义词。如果说某个人浪,尤其对女人,是轻浮放荡不正经的意思。但在其它地方却恰恰相反。
十年前在新疆,我与同事一起办公。一位熟悉的女士来找他谈事情。谈完事后,对方很自然地说:改天去我家浪啊!
我当时很惊讶,觉得这位女士真够开放的,竟然在公开场合当着众人的面,要别的男人去她家浪。
同事对我的惊讶反倒很惊讶,说这有什么呀,说明人家爽朗热情好客。因为“浪”在新疆就是“玩儿”的意思,没有任何贬意。
“浪”在某些地方还有另一层表意,是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与瞎胡混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某某人虽然很有名,但他那个名声名不符实,是浪得虚名,瞎胡混来的。
但有的地方却又把浪字形容成褒义。比如“浪子燕青”。《水浒传》里对燕青人品的描述即是如此。
燕青从小父母双亡,被卢俊义收留养大成人。由于他聪明聆利惹人喜爱,卢俊义找来高级匠人,给他全身剌满花绣。这在北宋年间是件很时尚的事情。所以后来他与李师师相见时,李师师也颇为好奇,特意要欣赏一下他身上的花绣。
燕青擅长相扑,在擂台上没用几个回合,就把大力士任原掀落台下。
燕青弩箭功夫独一无二,他埋伏在树上,两箭射死要杀害卢俊义的两个官差,救得了主人的性命。
燕青琴棋书画无所不会,笙管笛箫无所不精。正是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特长,宋江才派他去与京城名媛李师师相会,双方说演弹唱成为知音,才办成了招安的大事。如果他没有这个特长,恐怕连李师师的面都见不到。
由此可见,“浪子燕青”这个绰号,显然是个褒义词。是聪明聆利心灵手巧的意思。都是正能量,没有任何贬义。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梁山水泊好汉燕青绰号浪子燕青,这个“浪子燕青”是褒义的,称呼他是浪子燕青不是说他是一个江湖浪子,不是说他是一个没
有品行的人,不是说他花。而是夸他风流倜傥,人物俊俏,聪明能干,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琴棋书画,弓弩、摔跤,无所不会,而且最能够随机应变,他在征讨方
腊的时候就为自己留了后路。在战场上如果没有他,玉麒麟卢俊义早就被火烧死了。他在征讨方腊班师回京的路途,曾经劝说主人玉麒麟卢俊义应该归隐,但是卢俊义没有听他的。他就带上一担金银,携带美女李师师,投靠隐士徐贯忠,隐居山林了。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都是以长相、性格、来取绰号的,燕青也不例外。燕青喜欢浪荡江湖,到的地方也多,懂的人情世故也多,各地的风土人情也了解,走到那里都是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主,所以大伙儿才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浪子燕青″。这个"浪子″是个褒义词。而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一事不做,到处玩耍的那种"浪子″,那种“浪子″纯粹就是一个贬义词,是受世人看不起的。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燕青的绰号叫“浪子”,但在水浒里表现为聪敏机智,英勇忠心。似乎并无像浮浪子弟那般,流连勾栏瓦市,风花雪月。与李师师相会,也是发乎情,止于礼,并无逾矩之为。诸位便想,既然燕青号称浪子,岂不是“浪”得虚名?
古时候,并非流连在风月场便是浪子在古代,浪子的称谓主要有两种解释。
1、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有云:“ 韩之纯 ,轻薄不顾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娼家,好为淫媟之语。”这指的是风流人家,平日以帮闲浮浪为主,常留恋青楼红袖,三瓦两舍,多是富贵子弟结伴而行,常做风月无量之事。
2、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牋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太聪明,太风流,太浪子。这指的是风流潇洒,豪拓不羁。有股风流劲,却是高雅人。棋琴书画,各路乡谈,无所不精。
多半说的是文人墨客,常有自古青楼偎相思,弄玉吹箫梦秋水。
燕青是属于后者,他的出场, 英姿勃发,潇洒磊落。自幼被卢俊义收养,调教一身好功夫,歌舞笙箫,诸行百艺,甚是精通。
卢俊义是大名府的大富商,家殷物渊。燕青从小在富贵人家长大,交游广泛,见识颇丰。说到形象,软翠锦体,妙人玉立。一出门便受到女孩儿的喜爱。
讲到“浪”,燕青不过是谈吐文雅,玉树临风。常人认为,到青楼狎妓游荡便叫浪。北宋期间,最大的消遣娱乐便是到勾栏瓦舍。这里说的勾栏瓦舍,主要集歌舞,杂耍,妓院等娱乐为主。
卢俊义作为员外富豪,达官贵人之间的应酬交际,设宴聚饮,在所难免。在当时,能消遣玩乐之地,也就是勾栏瓦舍之处。燕青百伶百俐,能说会道,在卢俊义宴聚上,自然少不了陪衬喧乐。
燕青忠义护主,与李师师夜会,尽显风流燕青视卢俊义为主人,虽然卢俊义武艺超群,但平日的安保护卫,鞍前马后,皆交由燕青掌管备全。
在卢俊义眼里,燕青便是义子。当吴用给卢俊义算命,说他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惹得卢俊义心中烦忧,欲奔走泰安州。踌躇之余,叫上心腹商议。心腹有两人,一个是李固,一个是燕青。
李固听说到外地,便百般推诿。而燕青却言语周全,处处为卢俊义着想。说到后面卢俊义身陷囹圄,也是燕青不顾身危,百般周旋,英勇忠义之名,不在话下。
水浒里,若是细读,燕青在风流方面,并非"浪"得虚名。最能体现他在风月场中的潇洒,就是密会李师师。此处一淌风流,尽显雅致。
话说宋江柴进等人第一次夜会李师师,是先让燕青去探路。风月场上,燕青自然稔熟。来到李师师的牌家,闲语行话,通行无碍。见到李师师,便唤上宋江柴进,把盏饮酒。
李师师乃青楼头牌,席间言辞丽秾,说些俊俏话,只有柴进和燕青能应对自如。柴进本是后周皇裔之后,权贵人家,风月谈吐,不在话下。燕青更是翩翩得体,一表非俗。给李师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次,李师师独会燕青。前一次,宋江和柴进在场,燕青自知身份,不敢喧宾夺主。只做帮腔喧乐的角色。这次与李师师把盏言欢,能言快说,道头知尾,梁山众好汉,除了燕青,还有谁能在风月场上,与京城头牌李师师谈笑风生?
燕青又养得一身好肌肤,花绣遍身,灯光之下,甚是绚目。李师师的心也为之一动。说到风月,李师师能得宋徽宗青睐,并非是她的花容月貌。皇上身边,后宫佳丽三千,哪个不是花容月貌?
宋徽宗俨雅崇艺,最喜风流之人。李师师棋琴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正合宋徽宗的心意。倘若谈吐不雅,言语不俗,岂能得到皇上宠幸。
而北宋年间,说到风流浪人,更多倾向于歌舞笙箫的才艺,而非与青楼红袖把玩狎亵。燕青吹箫,师师弄阮。燕青兴起,又开口吟唱,声清韵美,与李师师琴瑟和鸣,夜暖春和。让李师师心仪不已。
燕青至斯,难道还敢说燕青浪得虚名?燕青是风流而不淫,穿花错落偏带雅。
所以,燕青既能忠义英勇,也可浪得雅致。在梁山,燕青才称得上名副其实风流潇洒之人,招安之后,又不贪图功名,留下辞书,绝尘而去。浪子之称,名副其实,不枉虚名。
我是湾火,坚持文化原创。文笔讲究精炼传神。诸位若是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关注,留言指正。谢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是何炅穿越去了宋朝,还是燕青转世到了今朝?
——分享有趣和观点 散打三国与水浒(38)
谢谢邀请!
1
梁山108名好汉中,排列36天罡之尾的天巧星浪子燕青,简直就是与当代潮青/文艺明星/网红……的无缝对接。
论容貌,仪表天然磊落,纹身秀绝天下;论才艺,说学逗唱、各路乡谈样样精;论武艺,擂台曾跌擎天柱,弩箭三支不空回;论机敏,东京城中诓骗大内高手王班直,巧夺特别通行证;征服大宋头牌李师师而不及于乱。
——除身材像何炅外,若生在当下,肯定有何炅般红、甚至超过都有可能。
而何炅除不会武艺、莫得纹身、行正不浪外,论才艺/机敏/情商,倒给人“简直就是燕青再世”的感觉!
2
再说梁山好汉的绰号,是各有所由。有的揭示性情/为人/本领,如拼命三郎、及时雨、神算子之流。比方鼓上蚤时迁,是指他飞檐走壁如皮鼓上的跳蚤,无声无息;有的描述容貌,如白面郎君、玉幡竿之类。像花和尚鲁智深,绝非是说他爱三瓦两舍、越墙采花,而是指他黑油油肥厚背上绣着的花——也说明老鲁并不粗鲁,他的心中也有“诗和远方”啊。
但“浪子”燕青这个绰号,却咋看也与事实不符啊——忠义救主,面对“国花”的挑逗却坐怀不乱……满满正能量嘛!
哪浪了呢?又何处写过他浪呢,施大爷?
3
但施大爷确实是写了的。只不过他用的是——曲笔隐写。因为连施大爷自己都很喜欢燕青这人。
你看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一节,施大爷开篇就评价“话说这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这评价换宋丹丹的腔调说,“那是——相当的高!”可见施大爷对燕青的肯定。
且说浪子。《宋史·李邦彦传》: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另一书《三朝北盟会编》又说:韩之纯,轻薄不顾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游娼家,好为淫媟之语。
——可知在宋代,浪子一词,就是指游手好闲、风流倜傥、浪迹青楼妓院的那些公子哥。
水浒宋江诸人的事迹,在施大爷之前就纷纷有说书、戏曲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对燕青的赞言就是“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烟花柳巷,岂会不留你的大名?是你的一丈青青,装点了太行山的春色!
看官留意:这两句其实透露/启迪了施大爷著水浒时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安排。旧时唐代长安的平康里一带为妓女聚居地,所以后来就以“平康”代指花柳场所或妓女居地。
只是河北、山西一带的太行山,怎会与山东梁山泊扯上关系呢?
原来,自金兵南侵灭了北宋,宋人的抵抗就一直存在。南宋时因太行山上聚集有王彦“八字军”为首的众多抗金义军,影响很大,故太行山成为抵抗的象征。当时人认为梁山泊就在太行山。如《大宋宣和遗事》就说过,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前往太行山梁山泊去落草为寇。”
而那些满怀亡国之恨的说书人,也有意无意把太行山、梁山泊混淆,目的是鼓吹忠君和抵抗外侵。
这样就好理解“太行春色,有一丈青”了。梁山招安,燕青可是立下举足轻重的功劳——全凭他打通李师师这个枕头关节的哟!其余智扑擎天柱等壮行,还不够“装点春色”嘛?
4
施大爷写燕青是化了很多气力的。
首先,是沿袭/接受了早期评话、戏曲里面燕青的“浪子”形象,只因太喜爱,就不愿贬写他的“阴暗面”,所以施大爷写的极其隐晦。
浪子回头。燕青性情之变,是以卢俊义被陷害为分界线的。
之前,在卢府他是与大管家李固分列左右、为首的心腹家人。但二人行事却有分别:李勤勉得力,是卢老板经营理财的干将,而燕则仅算得宠而已——看他的所学所长,游历的尽是娱乐场所,精熟的本领也太偏“文艺/休闲”,以至于卢员外第一次出门,就只肯委他看家,却指明点李固亲随,可以帮忙经营啊!
尽管他强烈要求同去,但看他的说话:
“……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到敢有场好笑……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不是小乙说嘴,帮着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留下李都管看家,小人伏侍主人走一遭”
——是不是有点儿狂妄轻浮?天外有天知道不!
请注意卢俊义拒绝他后,吩咐的那句话“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
三瓦两舍,在宋元时就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水浒传第二回说高俅:“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打哄有“胡闹”的意思。
——卢俊义肯定了解他的,所以临出门这一句可算是郑重告诫。
而燕青此后也为自己先前的浮浪行为付出了代价。比较沉重的。
在梁山上经历了生死惊魂的卢俊义,归心似箭来到北京城外,却意外遇见燕青,
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褛,看着卢俊义,纳头便拜。卢俊义抬眼看时,却是浪子燕青。便问:“小乙,你怎地这般模样?”燕青道:“这里不是说话处。”卢俊义转过土墙侧首,细问缘故。燕青说道:“自从主人去后,不过半月,李固回来,对娘子说道:‘主人归顺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当时便去官司首告了。他已和娘子做了一路,嗔怪燕青违拗,将我赶逐出门。将一应衣服尽行夺了,赶出城外。更兼分付一应亲戚相识:但有人安着燕青在家歇的,他便舍半个家私,和他打官司,因此无人敢着小乙。在城中安不得身,只得来城外求乞度日,权在庵内安身。按常理,燕青作为卢家倚重的左右二膀之一,卢府家大业大,仅李固就“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那平日里生意往来、闲暇交往,人脉必广,此刻即便有“主母”贾氏掺和迫害、以“半个家私”相舍来杜绝旁人对他支助,但他的内外身边难道就没一个知心生死的朋友?以他情商在书中也是表现不差啊!那时怎就没得一个哪怕是暗地里对他稍加援手的人?
推测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日常的行为过于晃荡,虽无甚大恶、必也为人所不屑不齿,才会让他沦落的最终讨饭、寄身荒庵,恓惶得连后来给主人送牢饭都“无送饭的钱财!小人城外叫化得这半罐子饭,权与主人充饥”。
好在他心中一直“忠义”不缺,才演绎出了后来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救主故事。
所以说卢俊义遭害是燕青性格的转折点。
5
燕青分析。他的性格具有双面性,特别在“转折点”之前。这和他家世出身有关。
因父母双亡,打小他被卢家养大。卢家虽待他不错,但毕竟寄人篱下,又非螟蛉或义弟,终究奴才家人身份。那种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想必随时都有。这种处境的人往往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主人面前谨小慎微,言行谦卑恭下。
而这类人比较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倘得势则可能加倍作威作福——补偿自己先前的“缺憾”;一种则常怀感恩之心,会推己及人回馈恩人和社会。所幸燕青属后者。
必须看到,尽管宠信,但“转折点”之前,卢、燕之间完全是主奴/上下关系。看卢对燕报讯“已遭陷害”时的态度:
卢俊义喝道:“我的娘子不是这般人,你这厮休来放屁!”燕青又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卢俊义大怒,喝骂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谁不识得?量李固有几颗头,敢做恁般勾当?莫不是你做出歹事来,今日倒来反说!我到家中问出虚实,必不和你干休!”燕青痛哭,拜倒地下,拖住主人衣服。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来。——完全没有信任,除自信外,或许他也对燕青此前的浮浪形象始终抱有几分警惕?
6
再说浪子回头。经历了北京城里的生死之交,卢、燕二人同上梁山,从环境格局看,二人就是“兄弟”了。但以往的主仆关系仍在惯性着。不过经历了人生的过山车,昔日北京城昂扬自大的文艺明星小乙哥倒一改狂妄轻浮,变得稳重谦逊起来。
看他请求去和任原争交的说辞:
当日燕青禀宋江道:“小乙自幼跟着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今日幸遇此机会,三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并不要带一人,自去献台上,好歹攀他攧一交。若是输了攧死,永无怨心;倘或赢时,也与哥哥增些光彩。”
——请仔细品读,是不是和以前欲随主人出远门时那段话有了区别?自信是一致的,但的确少了狂妄。
经历过岁月的磨练,有的人会正谬误/改前非、越来越优秀,有的人则反之。
泰安州打擂,为燕青本人和梁山赢得巨大荣誉或声威。
浪子回头,燕青终于把本事用在了正途。
往后征服李师师、打通枕上关节,燕青之功第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国色天香面前他心比铁石,合情合节/不卑不亢,圆满完成大哥和组织交付的任务,使招安大事得以顺利推进。
而最后的急流勇退则更显明智——“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诚哉斯言!浪子回头金不换。了不起的燕小乙,了不起的施大爷啊!
本号作品 篇篇原创
远离抄袭 洗稿必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