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朱武在少华山、梁山泊期间,几乎毫无作为,文不能赋诗作词,武不能料敌制胜,纯属一个摆设式的人物,或者说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施耐庵苦心孤诣的设计这个人物,远非文本表面那么简单,朱武可谓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提纲挈领式的重要角色。为什么这么讲呢?
朱武领衔梁山好汉率先出场没搞错吧,梁山好汉最先出场的,应当是九纹龙史进啊。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时,史进跟王进学武艺,最先登场。史进武艺学成之后,朱武才与少华山啸聚的同伙陈达、杨春登场亮相。应当是一百单八将中第二个出场人物。
但是,不要忘了,在第一回书之前,还有一回“楔子”。这回书中,讲的是宋仁宗嘉佑三年时,殿前太尉洪信奉诏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这洪信就是朱武的前世。而洪信在龙虎山上遇到的吊额锦毛虎和雪花大蛇,就是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这是很明白的文字,不需要解读与猜测。
施耐庵把朱武名字拆开,当间插进一个“洪”字,就是朱洪武。陈达、杨春则是朱洪武最得力的两员大将,陈达、常遇春。
作者如此苦心孤诣,一方面是深恨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灭掉了反元大功臣张士诚,然后诅咒大明王朝必出妖魔。这便是“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由来。同时,施耐庵借北宋时期宋江的故事,隐写宋仁宗以来的失道,宋徽宗时期的朝政腐败。所以,梁山的故事并非是写造反起义,而是隐写一个王朝,讽喻另一个王朝。
朱武领衔登场,由此“楔”出六十年后的一百单八个妖魔故事,不愧是提纲挈领式的人物。神机军师的“神机”,原来是这个缘故。
朱武引出“妖魔”新故事施耐庵要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的故事,与洪武朝无关。而且,达到了讥讽朱洪武的目的,便“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了。于是,朱武也就完成了放走妖魔的使命,在少华山与当年的大虫和长虫聚义,又引出一段新的故事出来。这个故事,便是六十年多年后,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妖魔各自经历曲折苦难,齐聚梁山泊。
九纹龙史进则是新故事中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他的身上也隐藏很多秘而不宣的信息。比如,他的姓、名,预示着历史前进。是哪段历史前进了呢?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开国,到宋钦宗靖康年亡国,北宋总共经历了九朝皇帝,“九纹龙”这个绰号,就是这个寓意。九纹龙史进连起来,就是从宋太祖到宋钦宗,随着历史的向前进展,北宋君主一蟹不如一蟹,最终葬送祖宗江山。
现在流行的通行本《水浒传》是从“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开篇,而古本则是以邵雍的一首诗开头,说赵匡胤是天上霹雳大仙下凡。这个霹雳大仙可了不得,是道家最厉害的雷部正神,所以,北宋开国结束五代之乱,天下太平。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下凡,属于体制外的散仙,档次就低了几个级别。但是,这朝天子得文曲星包拯和武曲星狄青辅佐,也还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就是在宋仁宗的嘉佑三年,摊上事了。具体什么事,不在本回答讨论之列,绿野老道在头条文章中已有解析,此处省却篇幅不再啰嗦。
北宋王朝越往前进,越走下坡路,第九任皇帝就亡国了。所以,九纹龙史进的寓意就在于此。少华山上的朱武,无端招惹九纹龙,把一个开始安享土财主生活的史进带进沟里,做了强盗。而史进一身武艺,不愿与朱武这等不文不武之流为伍。于是,夜走华阴县,找师傅王进求取功名去了。史进这一去,梁山好汉接二连三出场,好戏正式开锣了。
若不是朱武撩拨史进,恐怕鲁智深还是小种经略府提辖,恐怕……。所以,朱武还是一个衔接妖魔与梁山好汉的过渡式角色,非常重要,绝对不是打酱油而是引领全书的重要角色。
朱武完成使命便去打酱油完成这个使命,朱武便真的去打酱油了。因为,梁山之上有吴用,天机星下凡,绰号智多星,“双星”级别的人物,朱武显得很多余。为什么呢?施耐庵不是说朱武是神机军师吗?何以沦落 到多余打酱油的地步了呢?
第一回书朱武以新的身份出场时,施耐庵写道:“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确确实实是文武双全。虽说智谋胜过吴用有点夸张,但能使双刀与精通阵法却要强过智多星。但遗憾的是,施耐庵并没有给朱武机会,反倒是一再的损他。
朱武在少华山上得知华阴县里出三千贯赏钱,召人捉拿他们三个,便与陈达、杨春商量,要先下手为强,奇袭华阴县抢夺钱粮,与冠军打熬。但是,山下的史家村却是通往华阴县的必经之地,村子里有一条大虫,杨春担心打不过他,劝二哥不要去撩拨他。朱武说他知道史进真有些本事,也劝陈达不要去。陈达不听,带着喽啰就到史家村闹事。没想到,陈达真不是史进对手,被史大郎活捉了。
兄弟被捉,当然要救,此时,正是考验朱武智谋的时候。杨春没注意,朱武便在他耳边嘀咕了一阵,白花蛇一听,连称好计。真的好计吗?朱武、杨春没干别的,只是步行来到史家村,见了史进的面双双下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承认错误,以三人的义气打动史进。史进还真吃这一套,虽然当时就识破了朱武的苦肉计,但“大虫不吃伏肉”,史进不仅放了陈达,还渐渐的与这伙强人成了朋友,最终还到山上落草当了带头大哥。
朱武若是智谋胜过吴用,早就应当摸清史进的底细,定出计策,智取九纹龙。这是关乎山寨生死存亡的大事,朱武百无一能,只能冒险用苦肉计救命。
朱武连酱油都不会打宋江聚集三山人马打罢青州,鲁智深提起少华山史进在少华山落草的事情,因念旧情,建议宋江招他上梁山聚义。宋江便派武松陪伴鲁智深,到少华山请史大郎。
从第一回到第五十七回,朱武还在少华山勾当,连酱油都不打一回。反倒是史进不甘寂寞,见义勇为,为救画匠王义杀掉了两个防送公人。还潜入华州城行刺蔡京门生贺太守,救王义的女儿。史进一贯行事不慎缜密,吃贺太守拿了。此事,朱武又没了主意,其智谋实在是连酱油都打不了。
朱武还听说贺太守正调集人马,准备扫荡少华山,“我等正在这里无计可施!”,简直愁死了这位文武双全的神机军师。
鲁智深听了朱武的诉说,性情急躁起来,只身前往华州城行刺贺太守,又被拿了。此时,戴宗前来接应鲁智深、武松两人,听说此事、立即上梁山报告。随后,吴用出场救火。
智多星吴用一到,显示出真实的过人智谋,赚金铃吊挂,演出了一场智取华州府的大戏,成功救出鲁智深、史进二人。这是吴用、朱武之间的一次精彩对话,朱武的智谋简直给吴用提鞋都不配,哪有打酱油的份?
说他精通阵法,也是施耐庵的客套话。史进新入伙,恰逢芒砀山樊瑞叫板,便主动请缨,带领朱武、陈达、杨春去收降这伙强人。一仗下来,项充、李衮将少华山人马杀得七零八落,朱武在中军只顾呐喊,阵脚大乱而大败亏输。这是朱武毫无战术思想,没有料敌制胜的能力所招致的大败。遭遇战输了情有可原,整顿人马,列阵再战也不失为好汉。朱武不是精通阵法吗?但是,朱武还是一筹莫展,给史进献计:回梁山搬兵。
不用朱武瞎操心,吴用似乎早料到朱武要败,没得朱武派出报信使者,宋江就带着吴用、公孙胜到了。此役,公孙胜献诸葛石头阵,朱武这回真打了回酱油,充当掌旗官按照公孙胜的指令,给梁山人马导航。阵法连公孙胜都不如,或者说只能充当阵中的旗子,朱武精通阵法从何说起?
《征四寇》中的朱武不足为信续书《征四寇》中,朱武忽然满血出场,一反《水浒传》中百无一能的形象,成为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佂辽时,斗阵大破兀颜延寿,并将其生擒。然后,又击破王庆手下奚胜的阵法,帮助卢俊义攻下王庆都城西京。卢俊义大战昱岭关损兵折将,朱武为卢俊义设计,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梁山军直迫方腊老巢帮源洞。
为什么朱武招安前后的反差如此之大呢?首先,是续书的问题。施耐庵的《水浒传》到底有多少回,故事讲到哪里结束,现在已成文坛之谜。所以,招安后的朱武有这等本事,也是一个可信可不信的谜团。
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在水浒传中,神机军师朱武是第二个出现的梁山好汉。很多水浒迷其实对于神机军师根本不了解,不了解的原因还是受到了电视剧水浒传的影响,在电视剧水浒传中朱武的出现是一句话带过,而且还是和原著风马牛不相及。
神机军师朱武
朱武人称神机军师,看其绰号就知道他擅长排兵布阵,逗引埋伏,是一个为主帅出谋划策的好军师,也就是书中描述的广有谋略。他受到官府的迫害,走投二路只能落草,是逼上了少华山的,但是朱武和占据梁山的王伦不同,王伦是仅有文化会舞文弄墨,没有带兵的能力自己也不会武功,朱武能指挥兵团作战,也能手使双刀上阵厮杀,但是他这双刀功夫肯定是不能和武松的双刀相比较了,甚至是不如扈三娘的双刀刀法精纯。但是少华山的实力还是不能小瞧的,因为朱武自己本身武功略显稀松,但是他手下的二寨主跳涧虎陈达可是能征惯战,一条出白点钢矛有万夫不当之勇,三寨主的白花蛇杨春的武功略输陈达,手使大杆刀也是刀法精纯的一员虎将。
跳涧虎陈达
有人落草,官府就会出兵征缴,不征缴时那就是已经征剿失败,双方处于一种平衡转状态了。而少华山正好是要面临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征剿,因为官府已经悬赏三千贯捉拿三个寨主,说明州府衙门已经下了决心要要清除这活绿林悍匪了。因此少华山是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的。如果官兵来征讨剿匪作战,少华山是不担心的,毕竟有能排兵布阵的寨主,还有能阵前取上将首级的硬手。但是,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围困,少华山可能就不好坚持了,因为粮食供应补给就会出现问题。少华山可不比水泊梁山,水泊梁山三面环水,自身就有着丰富的粮食产出能力。
白花蛇杨春
少华山的大寨主人称神机军师朱武,当然一眼就看透了这一关窍。于是召集了少华山成立以来最为严肃的一次领导班子会议。朱武一说官兵很可能来进行清缴,官府正在悬赏三千贯来捉拿他们,因此推断官府还是很有决心的。而且那个带兵的不像拿到赏钱啊,军队是朝廷的,立了功是自己的。陈达杨春一听笑了,来呗,害怕他们不成?阵前较量,真不信有是对手的,正好好久没厮杀手心痒痒呢!朱武说,有你二人的勇猛,加上六百多喽啰兵,守住少华山并不是难事。但是钱粮现在并不宽裕,打起持久战来恐怕坚持的时间不会太长,存在被困死的风险。因此,现如今必须下山主动出击干一票大的,抢劫足够的粮食来和官兵打消耗战。
少华山的寨主会以
一听要抢劫,陈达和杨春来劲了,一个要带兵去攻打华阴县,一个要带兵去抢蒲城县。华阴县人口多,土地肥沃,比较富裕,因此陈达要去打劫华阴县。而杨春要打劫的蒲城县可就是比较穷困的地区了,但是攻打蒲城县的成功率要高很多,因为攻打华阴县要经过史家庄,史家庄有个好汉叫做九纹龙史进,相当不好惹。二人争执的时候,作为大寨主的陈达说话了,朱武咳嗽两声说,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经过认真考虑,以2:1的优势票数决定攻打蒲城县。陈达寨主的意见虽然很有建设性,但是暂时不被采纳,不被采纳的原因是,不应当去招惹九纹龙史进,此人武功高强,很难对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攻打华阴县的安全风险过高,安全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
陈达要独自带兵去打华阴县
陈达一看的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了,当时就怒了,大声喝道:你两个胆小鬼闭嘴,什么都是别人厉害?我的出白点钢矛也是未尝败绩的,你们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让人耻笑。你们说不打华阴县就不打华阴县?你们不去,我自己去,我到要看看那个什么龙啥的史进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把你俩吓成了避猫鼠。朱武和杨春赶紧好言劝阻,但是毫无用处,陈达披挂整齐带上自己的150多心腹喽啰兵向史家庄进发。少华山会议的第一议题还是很顺利的通过了,那就是要打劫抢粮抵抗官兵。第二个议题,打哪个县,造成了陈达一意孤行的结果,朱武大寨主的威望扫地。三兄弟结义时头磕的再响,关键时也是看谁胳膊粗谁说了算啊!
电视剧中形象总是那么不靠谱
神机军师朱武,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能够准确预测,并能按照最坏的结果进行应对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敌兵未到,先备好粮草。可见朱武的作战部署能力还是很强的,甚至想到了打持久战的可能,并制定了应对方案。真不要小瞧这简单的一个安排,当年马谡失街亭,就是没有考虑补给问题,被人围困在了山上,缺粮少水只能突围导致大败。当局者迷,能在迷局中保持清醒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朱武展示了自己运筹帷幄的能力之后,紧接着他的懦弱也是暴露的一览无余,当了这么久的大寨主自己竟然没有获得足够的权力,对二寨主毫无管束能力,对方竟然能把自己的话当成耳旁风不说,还能对着自己大呼小叫的直接违抗命令。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朱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缺乏管理手段,因此少华山无论怎么发展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优秀的管理者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朱武是典型的有智商没有情商。
胳膊粗的不听大寨主的话,实际上就是谁武功高谁就是事实上的大寨主,这是在当时很普遍现象。因此王伦才会拒绝林冲上山,因为林冲能力更强。小霸王周通更是聪明,直接将大寨主的位置让给了比自己强的打虎将李忠,免得早晚被夺了去还要撕破脸皮。笔者不得不说,朱武号称神机军师是名副其实的,但是其性格过于软弱很难管理好一座山头,上了梁山一直被压制难以出头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吴用是教书先生出身,自然担不起军师之名,所以我们发现吴用只能出一些鬼点子馊主意,正经场合他的表现很差劲,征辽时还差点投降了。那么朱武就很厉害吗?恐怕并非如此。
先说下朱武的武力,作者对于朱武的赞诗读着倒是朗朗上口,但对于武艺描述只说他会两口双刀,无十分本事。也就是说朱武的小匕首仅仅是用来防身的,让他上战场肉搏,好像有点送人头的感觉。而朱武的排名也很诡异,前七十回他本来就没有存在感,没想到莫名其妙遵循上天的旨意排到了地煞第一位,着实让人搞不懂。
当然我们看他的名字以及陈达、杨春的搭配就这道施公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了。
大局以后,吴用一直跟着宋江走,朱武则跟卢俊义一路作为军师以及参谋。实施证明,人朱武也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论识阵布阵破阵,全书朱武排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了,所以在征辽和征北途中,正是因为有了朱武的阵法加成,梁山才能回本o( ̄ヘ ̄o#)的侮辱了兀颜延寿以及奚胜等人。
那么朱武很有谋略吗,逻辑文史姨是没看出来。在梁山第一次招安后引来了童贯和高俅的大军,高俅被活捉,宋江为表诚意让萧让与乐和跟着高俅回去交差,但后来发现二人被软禁起来了,于是就心急如焚。这时候朱武亮想起了曾经交好的宿元景,也正是借着朱武这层关系,梁山得以招安。除了这件事之外,并没有任何细节表示朱武是有多么的有谋略。
更令人难受的时,在昱岭关,卢俊义派了3000兵马去探路,结果被庞万春乱箭射死一般人。此战朱武可是卢俊义的军师,他看到主将行如此鲁莽之事为什么不提醒?撇开朱武与梁山集团的仇怨,我们最能想到的就是朱武压根就不懂打仗,否则这么大的错误,本就不该出啊。
所以朱武也就是个精通阵法的书呆子,让他在前线运筹帷幄,就等于放弃战斗。
文/逻辑文史游
朱武不值得一吹。
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朱武梁山堪大用
说朱武在梁山抢劫集团总公司是堪大用之人,是备受宋江重用的。其一,朱武位列梁山领导层第二方阵之首,宋哥嫡系黄信、登州邦老大孙立、降将宣瓒、旧人杜宋、小山头头目李衮、宋三哥的仪仗队吕方郭盛、嫡亲宋清、有功之人时迁等皆排名其后,而当时梁山卢俊义兵团尚未筹建,朱武其功、其能未能展现,宋三哥此排名己经把朱武搞得很靠前了。其二是朱武进入梁山集团领导核心4个半人之半人,梁山集团是军事集团,其核心成员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加半个朱武,参赞军务,是当准参谋长用的,后来正是如此安排的。其三,梁山宋兵团、卢兵团设立时,朱武任卢兵团参谋长,朱武与吴用位置相同,足堪大用,且也发挥了大的作用。
如果跟吴用相比,能比吗?吴用是黄泥岗7+1集团的组织者,梁山集团的实际首创者,宋三哥上山前的实际主心骨,上山后的大智囊,阴险的阴谋家,朱武此时与吴用比那简直是差老鼻子了,然而在当时排名时竟然如此靠前,这其中又有哪些说道呢?俗人俗眼俗见,是这样认为的。
这个朱武有点意思,虽说出场较早,但大聚义前只是参与了打华州,上山后打了一回芒砀山,也是先吃了败仗的,那么朱武是如何纳入宋江之眼而位列地煞之首,参赞军务呢?其一,朱武是少华山的创办者及实际掌控者,代表一方势力,是请来的,不是投来的,而且更有让贤之名;其二,朱武懂得阵法,正好弥补了吴用的不足,在征战芒砀山时“叫朱武指引五个军士,在近山高坡上看对阵报事。高坡上朱武把小旗在那里指引:他两个投东,朱武便望东指;若是投西,便望西指”,最后取得胜利,以后在梁山招安后的正规的大兵团作战中,朱武的贡献远高于吴用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三,不得不说的一个细节,大伙征战华州时,“朱武、陈达、杨春款住太尉并跟随一应人等,置酒管待”。这二天时间发生了什么,没有交待,但从后来宋江用吴用之计求高太尉招安无果、用燕青之计走红粉路线又不行的情况下,是朱武提出了走宿太尉的路子而终于成功,此前恐怕二人也有所谈及吧。
后人多有施公以朱武影射朱洪武皇帝之说,看来也有可能,二流贼人中的第一名,足以让人回味啊。
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认为(神机军师)朱武在(水浒)中是个打酱油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受了电视剧的误导,觉得他出场极少!可在原著中,身为七十二地煞星之首~地魁星朱武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山后期分两路兵马,一路以宋江吴用为首,另一路就是以卢俊义朱武为首!打过无数场恶仗,哪一场离了朱武?他也是为梁山独挡一面!也是指挥千军万马的人物!虽然没有武松,鲁智深出彩,但是其地位绝对比二人高!所以,说朱武是打酱油的,绝对错了!
朱武文武双全,谋略胜过吴用,为何在梁山只是一个酱油人物?
朱武,出自《水浒传》。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同陈达、杨春,一起在少华山落草。陈达攻打史家庄,被史进打败。朱武同杨春求史进放了陈达。史进和少华山绿林好汉来往密切,被华阴县县官得知,包围了史家庄,朱武等三人救了史进。后朱武等人投奔梁山。封为同参赞军务头领。受招安后,朱武随宋江征讨方腊,为生还的十五员偏将之一。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