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奸臣,历史中治国大才?蔡京如是奇才,为何不用才千古流芳?万民称颂?
蔡京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之中,是徽宗时期非常著名的奸臣之一。民间对蔡京也是深恶痛绝,把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并称为“六贼”。《水浒传》中,蔡京多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征四寇》更是把他与童贯、高俅、杨戬同称为“四贼”。然而,历史真实的蔡京,是不是其坏透顶,有没有做过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好事呢?
才华出众行事果决蔡京,字元长,熙宁三年中进士后,被先后派到钱塘尉、舒州任推官。北宋时期的推官,主要职责是审理案件,蔡京此时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州府法院院长。后来,升任为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蔡京曾经做过外交官出使辽国,回朝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与弟弟蔡卞同时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朝廷以此为荣。
熙宁变法初期,受到新旧两党的重视。王安石变法,大宋朝廷开始出现党争。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保守派领袖的旧党,各有支持的大臣,双方就是否变法,以及变法后的补充政策等朝政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造成了很深的矛盾。
旧党之中,有欧阳修、苏轼、韩琦等名臣,他们激烈反对变法,因而,屡遭新党打击。宋神宗驾崩后,旧党被重新启用,其中,苏轼于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年三十七岁。其时,蔡京二十六岁,在杭州钱塘县当县尉,是东坡先生的下属。这二人意气非常相投,除了同为旧党成员外,二人在书法方面更有共同志趣。苏东坡曾夸蔡京书法为本朝第一,可见东坡先生还是很欣赏这个下属的。
北宋有四大书法家,号称“宋四家”。这个名号最初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提出来的,其原本的四家就是苏轼、米芾、黄庭坚、蔡京。因为蔡京是奸臣,所以才被现代人以蔡襄取而代之。就书法成就而言,蔡京当在蔡襄之上。
追随司马光建立北宋社会救济机制蔡京的一大贡献,就是追随司马光建立了全国福利救济机制,建立了居养院与安济坊,以弥补因新法造成的饥馑灾荒。其中,“青苗法”如遇灾年,农民欠收,无法偿还国家贷款,大量农民外出逃荒躲债。司马光这一政策,是对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补救。可惜新党并不妥协,导致改革阻力不断增大。
蔡京执政之时,正是北宋的福利政策全面铺开之期。他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收养孤苦无依的老人、孤儿、弃婴、流浪乞丐、残疾人,被收养的孤儿还将获得免费的基础教育;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按照蔡京政府的规划,天下各州县及规模略大的城寨市镇,都必须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以救济无法自存之人。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司马光掌权,取消免役法,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按照司马光的期限,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司马光赞扬蔡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记载苏辙上言,说到“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虽然差役法也有弊端,但较之免役法而言,老百姓的负担相对较轻。
掌权时国家财力强盛蔡京经常对宋徽宗讲,朝廷岁入达到五千多万贯,“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这应当是北宋时期财政的鼎盛时期。徽宗时期的财力,大致相当于清雍正时期(岁入6000万两)。但是,综合考量国土面积和人口(两朝人口均过亿),清朝鼎盛时期的财政收入还不及北宋。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体。
蔡京以“绍圣绍述”的名义掌权后,恢复推行王安石方田法,对江、淮七路茶实行专卖。实行新的盐钞法,废除旧盐钞,拥有数十万贯的盐商巨贾一夜之间沦为乞丐。蔡京以这样的财政政策,使国家财力达到甚至超过了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时期。
为人奸猾舞智御人绍圣之初,章惇准备恢复免役法,但遭到反对,久议不绝。蔡京给他出主意,说这是按照熙宁之法(王安石变法)施行,有什么好讨论的。章惇采纳蔡京建议,役法得以恢复,改差役为雇役。当初,蔡京为旧党成员,极力支持司马光的差役法,此时,却以新党之法否决自己当年的行为,其为人奸猾可见一斑。《宋史·奸臣传·蔡京传》就这件事情评价章惇、蔡京二人:“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倚以济,识者有以见其奸。”
蔡京宦海沉浮数十年,元符二年(公元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继位,连贬蔡京。御史陈次升、龚夫、陈师锡相继议论他的罪恶,蔡京被夺去官职,闲居杭州女。为谋求东山再起,蔡京抓住童贯到三吴收集名家字画的机会,把自己所收藏的高档字画和自己的画作全部献给童贯。并且,夹带自己对这些艺术品的评论。
童贯所收集的名家书画自然是献给宋徽宗的,于是,蔡京就引起了徽宗的注意。加之朝中大臣及嫔妃宦官为他讲话,蔡京复官任杭州知府。自此,与童贯相互照应,举荐拔擢,沆瀣一气。
大学士陈朝老上书历数蔡京十四大罪状:渎上帝、罔君父、结奥援、轻爵禄、广费用、变法度、妄制作、喜导谀、箝台谏、炽亲党、长奔竞、崇释老、穷土木、矜远略。请求将蔡京投畀远方,以御魑魅。于是,蔡京再遭谪贬。
贪婪自用祸害百姓蔡京更改盐钞法,害得无数巨贾沦为乞丐,很多人或投水或自缢,家破人亡。提点淮东刑狱章縡很同情这些盐商,弹劾蔡京改法误民。蔡京大怒,罢了他的官,还私自铸造当十大钱,陷害章縡的弟弟。
辰溪徭役反叛,杀了溆浦县令。蔡京悬重赏,杀辰溪傜首领一人,赐绢三百匹,拜官班行,且不追究原委。荆南守马珹言:“有生徭,有省地徭,今未知叛者为何种族,若计级行赏,俱不能无枉滥。”
崇宁五年,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改封魏国。蔡京位高权重,便鼓动徽宗追求享乐,倡为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前朝积累几乎扫尽。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前遭贬的蔡京重回京师,仍为宰相,改封鲁国公。蔡京变本加厉,鼓动宋徽宗大兴花石纲事,百姓苦不堪言,民变蜂起。《水浒传》中,因花石纲、生辰纲逼反了青面兽杨志,就是这段历史的折射。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蔡京为躲避金兵祸乱,举家弃朝南下。天下人认为蔡京为六贼之首,侍御史孙觌开始上书言蔡京历数蔡京的奸行。宋钦宗将蔡京连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居住于衡州。接着,蔡京迁往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时,蔡京去世,终年八十岁。
蔡京颇有才华,在政治上很有手段,能够抓住机遇,在宦海沉浮中屡屡东山再起,位极人臣。但是,此人为达自己的目的不顾道义,不顾国家、百姓利益,是一个十足的大奸大恶之人。这样的人越是有才就越可怕,越是位高权重,危害也就越大。
蔡京善于投靠,刚刚踏入仕途时,投靠掌权的司马光门下,俨然以旧党身份赢得了当时的好评,却也做过一些有益于百姓的好事。而当旧党失势,自己掌权后,又披着新党的外衣,否决旧党的法度。如此首施两端,让正在末路之中的北宋王朝党争更甚,朝政更腐,民怨更沸。无疑,蔡京是把北宋王朝推向深渊的罪魁之一。
《水浒传》中的蔡京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作为“四贼”之首,施耐庵对他也多所谴责。
水浒中奸臣,历史中治国大才?蔡京如是奇才,为何不用才千古流芳?万民称颂?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跟现在中央号召的“德才兼备”结合起来思考。一个真正的国家栋梁、足以流芳千古的治国奇才,他的 德 决定了 才 的使用方向。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天赋,有些人确实很适合做政治家,蔡京似乎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不过,蔡京的德是众所周知的。
在变法派与保守派交相执政的敏感时期,蔡京是谁得势便靠拢谁。变法派掌权,他执行变法很得力,保守派掌权,他废除变法也很得力。这种变脸速度没有一点过渡,也没有丝毫犹豫,总之绝对让当权派满意。以至于最后大部分正直官员都认为其奸滑,蔡京也不在意。
最绝的是,蔡京熬到自己得势后,干脆把变法派与保守派都当作奸党打压!然后看似又推行一套新政,但他并未为国为民,一切都是考虑如何形成自己的新党以及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利益链。为此,他不惜让富户破产、让劳动人民遭受苛捐杂税、挥霍国家库藏、杜绝人才进取之路。
虽然蔡京打造了表面上的国家繁荣,并显示出他非凡的结党营私政治手腕,却加剧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矛盾,这样的治国才能站在中国历史前进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是一场灾难。
所以,栋梁之才既要避免有德却无能,更要避免有才而无德,两者都对国家人民极为不利。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中,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实绩实现国富民强!也才有资格流芳千古!
水浒中奸臣,历史中治国大才?蔡京如是奇才,为何不用才千古流芳?万民称颂?
谢谢邀请。
这可是一朵奇葩,虽然人品与处世叫人不屑,但确实有一把刷子,苏黄米蔡字体,他占据其一。
没法子,一句话应该可以解释: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
北宋的两位末代皇帝全不是什么好鸟,因此想要在他俩,特别是宋徽宗的手底下能官运亨通,除了学习四大奸臣外,也只能成为四大寇的选择。
蔡京可以学习苏东坡他们,但没有,他想讨好皇帝,不希望一言不顺就被贬官千里外。
北宋的这些例子是比比皆是,所以蔡京不想走老路。
可不想走老路的后果是如何?
得到皇帝的欢心,但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更是被无情地标榜在奸臣行列。
有一失必有一得呗。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只为眼前爽歪歪,哪管我死后洪水涛涛。
水浒中奸臣,历史中治国大才?蔡京如是奇才,为何不用才千古流芳?万民称颂?
无论实在水浒传还是在真实历史中,蔡京都是一个小人,一个奸臣,作为墙头草的典型,他用他的无耻和下贱一步步爬到了高位,正是他们的误国误民,让北宋在风雨飘摇中根基腐烂,一点点地倒下,不过蔡京的事迹,如果想要在职场中掌握话语权,倒是可以学习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