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先纠正一下提问。王莽是西汉的,董卓是东汉的,如果一定要把这两个人归结到一个朝代,提问何以这样改一改:汉朝的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或者:两汉时期的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其实,这两人并没有多少可比之处,因为时间跨度很大,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比较两个历史人物,与“张飞战岳飞”一样,有点搞笑了。而且,从历史比较学得角度来分析这两个人,问题就复杂了,也不是绿野老道这类历史爱好者凭借野狐禅的三脚猫功夫所能做到的。所以,也希望此类问题最好交给历史领域的专家们来回答似乎更合适。这回就勉强接了这个题目,试从浩繁的史料中撷取王莽、董卓的相似之处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臣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公元8年建立新朝,王莽为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不知王莽的“字”是什么时候得的,先做臣子,后当君王,难道真的是穿越了,这才预知王莽一生就是这样的轨迹呢?

王莽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因而,王氏家族逐渐成为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西汉由来有外戚专权的恶习,王家在王政君庇佑下,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因大权在握,王氏家族基本上掌控了朝政,因而骄奢淫逸,傲慢纨绔。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寄人篱下,自然与其他家族成员有不一样的生存方式和人性品格。在王氏家族中,王莽一人独守清净,谦恭好学,礼贤尊长,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白居易曾有诗云:“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王莽的谦恭并不是如白居易所说的,是装出来的。在家里,王莽尽心侍奉母亲,赡养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对待叔伯,也是礼数有加,十分周到。《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王莽的伯父王凤患病,王莽服侍周到。王凤临死之前,向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推荐王莽,于是,王莽被授予黄门郎,并很快升任射声校尉。王莽当官后,尽心朝政,谨慎办事,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许和支持。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表,愿意从自己所食户邑中分一部分出来封给王莽。

当世名仕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都给王莽讲好话,皇帝于是认为王莽是大贤臣。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食千五百户。不久,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推荐王莽为大司马。王莽继任大司马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生活节俭。但在对待名流贤士方面,王莽却“散尽舆马衣裘,振(赈)施宾客,家无所余。”

公元前7年,汉哀帝继位,他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由于哀帝没有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乘机收缴传国玉玺,传令朝中举荐大司马。在众人的推举和王太后的干预下,王莽重新回到大司马职位上,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重掌大权。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亲自代理朝政,此举,得到了朝野的拥戴。

在此高位上,王莽开始笼络势力,打压反对派。并且,多次授意追随者为他争取利益。他的党羽每次在王莽的暗示下纷纷上表,而王莽假意假意推辞,以示顺应众人之心不得已而受之。元始1年(公元元年),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为太傅,领四辅之事。于是,王莽独揽朝政,渐渐暴露了篡汉的野心。

虽然此时的王莽权欲熏心,但谦恭简朴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2年,全国大旱,王莽带头捐款捐物,属下二百余名官员纷纷效仿,参与到赈灾之中。

汉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两岁孺子婴(即刘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摄政”。

公元6年,在王莽授意下,谶纬禅让开始在朝野盛行。公元8年腊月,王莽正式篡汉,即天子位,建立新朝,开中国历史符命禅让之先河。

称帝之后,王莽针对朝政弊端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收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归国有。王莽此举虽然可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是比较激进的土地改革。但是,由于推行方法不得当,与实际情况背离严重而遭到比较激烈的抵制。为推行新政,王莽出台一系列严峻刑罚,很多官僚豪强纷纷受到责罚。由此,加剧了社会矛盾,反莽浪潮越来越高涨。

更造货: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值,然卒不与值。

王莽的钱币改革也因此宣告流产。由于一系列比较超前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王莽政权招致举国反抗。

同时,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失误政策,以增加罪犯的方式,强制移民。把臣服于汉朝的外邦外域政权降格,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等等。这一系列对外政策招致本来臣服于大汉的外域少数民族的强烈不满,王莽又无端制造武力争端,边境烽烟重新被点燃,纷争不断。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其中以绿林赤眉军为最强大的反抗势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总结而言,王莽的谦恭、俭朴,办事勤勉,礼贤于人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其自小养成的品行操守。但是,在步步高升的阶梯上,王莽看到了斗争的残酷性。于是,他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的品行优势,把他的声誉当做了攫取权力,甚至于篡汉夺位的政治资本和有效手段。这种善于发挥和利用个人所长,并最终登上皇帝大宝的能力,大概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王莽开创了非暴力夺取政权的先河,成为历史第一人并不为过。

王莽当政实行改制,一方面有操之过急的弊端,另一方面说明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政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面对改革压力,王莽走向了他人格的反面,以暴力来强力推进,这就将他称帝之前的谦恭都变成了假面伪装。

王莽改制失败最为核心的原因,当是破坏了汉家正统,其政权没有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更为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时事造英雄,时事也毁英雄。假如王莽没有篡汉,或者在稳固帝位后有序推进改革,恐怕就没有后世的被唾弃了。

王莽的得国,在儒家看来,是极端不正当的,所以,新朝从来没被正史所承认。这是不客观,也是不公正的。胡适等人这样评价这位中国历史最独特的皇帝:

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胡适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剪伯赞王莽是个改良主义者,在政策上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时又照顾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当时黑暗的统治者来,王莽当然是比较进步的。——何兹全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军阀。这个历史人物,绿野老道在

“《三国演义》中,董卓战斗力很强吗?”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73800511935742212/

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做多的评价,只讲几句话概述。

董卓乃一介武夫,乱臣贼子,绝对不可与王莽相提并论。

虽然两人一个处在西汉末年,一个处在东汉末年,都是社会动荡而面临改朝换代的时期。但是,王莽全盘接纳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可以说推进了历史进程。而董卓则是以武力试图篡位,但却没有能力做到,最终死于武夫之手。

拿董卓比王莽,其实就不可比。

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王莽是权臣,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文人。董卓是武将,是个获得了一定机遇的莽夫。两位人杰,若硬要论谁更狠,个认为是王莽更狠,个人理由是:

1,王莽是文人,不管什么原因爬上高位,都是皇恩浩荡。此君非但不感恩,反而篡位,可以说是忘恩负义。董卓是莽夫,借着天赐良机,把持朝政,也谈不上受了多大的皇恩,虽然他恶行昭彰,但细观其为人,还是讲些情面的。所以董卓虽然杀戮甚重,但是却不如王莽心狠。要知道王莽可是个连儿子都杀光了的人。

2,王莽掌权时,汉朝天下还算是太平,百姓们还能勉强过活。王莽篡汉后,天下大乱,百姓死伤无数,人口损失,估计会超过千万。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间接要了千万人的命,此种狠毒千古少见。董卓不过是天下大乱后,带兵进京勤王的军人,只因朝廷缺乏对他的制约能力,才导致他胡作非为,再加上无良文人的有心撺掇,才让他越发邪恶,造下不少无端杀孽。说到底,因董卓而死的人数,是无法与王莽造成天下人死亡数量相比的。

王莽将太平天下变为乱世,董卓只是乱世的军匪。董卓是天下大恶人,王莽是天下大罪人。

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王莽和董卓分别是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的两个权臣,可以看成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者。两个人在历史上评价都不好,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王莽成功座上龙椅,董卓可能有这个心思,但他筑了一座眉坞城,囤了可食用几十年的粮食养老,并没有什么真实行动,就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搞掉了。两个人死法比较凄惨。

王莽是西汉的外戚,姑姑王政君和女儿都是汉朝的皇后。王莽家族凭这个身份登上高位,身份是安汉公,成为汉帝国实际当家人。王莽没有窜位之前,品行高尚,非常谦虚,又舍得下注。公元8年从孺子婴手中禅位当上新朝皇帝,得到文武大臣的支持。王莽一夜之间,兵不血刃的当上皇帝,是最成功的上位者。

王莽是一个实干家,他清楚汉王朝存在的社会危机。当上皇帝后进行了一糸例社会改革。如土地公有,人均分配,解放奴婢。社会资源公有制等等。有人把王莽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制度作过一番对比,认为他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革,怀疑他是某个失踪的科学家穿越过的。实际上,王莽的社会改革是仿周礼的复古行为,开社会的倒车,命中注定要失败。

董卓是出生西北地区的豪强,年轻时和羌人豪酋混过。有一次羌人来家座客,董卓把耕牛杀了带客。那个年代私杀耕牛是要蹲笆篱子的,可见董卓多么丈义。董卓膂力过人,善于骑射。打仗时背两个箭壶,骑在马上飞奔,可左右开弓,是凭实力爬上边军统帅位子的,他手下的西凉兵是天下劲旅之一。

东汉政权的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干政,到了末戚,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之达到水火大相容的地步。何进向天下军阀们发出,进京铲除十常侍的邀请。董卓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闻汛带三千西凉兵杀奔洛阳。董卓的命运出奇的好,走在半路上,十常侍之乱己发生,大将军何进已死。

功高莫过于救驾,董卓救了皇帝和陈留王刘协。董卓联合吕布把京城卫戌司令丁原杀死,夺取他的军队,控制了洛阳城,成为实际独裁者。后来,董卓废掉原来的皇帝,立聪明伶利的陈留王为帝,即汉献帝。在乱世之中易主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他的初衷是立一个贤明的天子,想法是肯定的。

董卓是军阀出身,没有多少治国经验,为了立威,只能是大开杀戒,无论是朝中反对者,还是民间百姓,一律的杀!杀!杀!董卓的倒行逆施,遭到天下人的讨伐,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候联军杀向洛阳。

董卓见无法在洛阳立足,便一把火烧城池,公私财物抢劫一定,把汉献帝劫持到西京长安。董卓的西凉兵枭勇善战,十八路诸候联军竞联合不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董卓西去。堡垒最容易从內部攻破。董卓义子吕布,武功高强,不甘久居人下。然而,董卓非常轻视他,只把吕布当作私人保镖。

这时,司徒王允出现了,他说服吕布反水,条件是成功之泛,两个人共同理政,爵位温候。这时,董卓已到眉坞养老,遥控朝政。正好汉献帝大病刚好,再宫中设宴庆祝,董卓釆参加宴会时被义子吕布杀死。

王莽和董卓两个人都是权臣,汉帝国的终结者,两个个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王莽实实在左的作了十六年皇帝,真龙天子也,董卓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另一个方面,王莽是一个实干家,领着自己的团队把国家逮设好,为天下苍生着想。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而骨感。改革失败,几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董卓则是一个破坏者,除了追求个人野心,成为独裁者外,就是杀!杀!杀!遭到亿民唾弃。最后说一点,两个人下场同样悲惨。王莽和他上千个支持者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商人杜周杀死王莽。王莽的人头放到仓库,直到几百年后的晋代,一把火化为灰烬。董卓被杀死后,体太肥,一个小吏把灯捻放在董卓肚胚上点燃,几天不灭,一代权臣落下尸骨无存的结局。

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王莽是西汉的,董卓地东汉的。

至于谁更厉害,这问题有点.... 比什么啊。

论政治,王莽厉害,论武力,肯定是董卓厉害。并且,两个并不是同时代的人没什么可比性。

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应该说两人没有可比性,如果要比,王莽比董卓更厉害,因为董卓毕竟当时只是西凉的刺史,危害和影响比王莽小多了。

西汉两大奸臣王莽和董卓谁更厉害?

在过去的文人笔记中,一提到奸臣,莽操并列,不可否认,董卓肯定也是奸臣,并且还能称的上“元凶”呢。

时夸千年,现在时兴“穿越”说,这傢伙,也许是清末民初,布贩子曹锟和辨帅张勋二人基因联合复制出来的“克隆人”,穿越到汉末呢,由于他过于粗疏,他最信任的手下都背叛他,而其浑然不觉,死的可谓惨烈了。

他为害虽大,也只能算是劣等级的奸臣。

你看人家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占了刘家江山,当了假皇帝,老刘家还为他歌功颂德,他“既真”了,老而未死的王太后,还把缺了角的玉玺,扔给他。你说他奸猾不奸猾?

有人说他是“解剖学”的鼻祖呢。

不管怎么说,王莽当了真皇帝,曹操也是魏武帝,而董卓一天皇帝没做,却被点了天灯。如此看来,王莽要比董卓“厉害”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