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宋江曾舍命通报晁盖盗抢案发、让他从容而逃。后来晁又舍命劫法场救宋,一同上了梁山;晁盖和吴用更是无话不说的发小/至交。按理这种生死过命关系应该铸就为同心同德 + 亲密无间,可最终却演变成内拒宋江(不传位)、疏远吴用(重要战事居然不邀军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悟空问答这个问题问得好。

其实,晁盖、宋江、吴用三人之间原本就不是“心腹之交”,而是一种“三角关系”。简言之,就是晁盖与宋江是心腹之交,晁盖和吴用是心腹之交,而宋江与吴用之间原本就素不相识。我们不妨先从晁盖、宋江、吴用的出场,来看看这三个《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的“初始”关系。

晁盖的出场。《水浒传》第十三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晁盖、吴用在这一回书中先后登场亮相。因赤发鬼刘唐被朱仝、雷横捉了,在押往县衙之前,先到附近的东溪村晁盖庄上喝早茶、打秋风。这个刘唐来历不凡,早就打算投奔晁盖密报生辰纲的消息。而且,这个赤发鬼真的是个鬼,很精明,以喝醉酒酣卧灵官殿,故意让巡夜的郓城县两个都头抓了,以这种非常特别的方式,引出了晁盖。刘唐很鬼,见了晁盖先不说什么事,而是要先认亲,假装是晁盖的外甥,前来寻阿舅的。晁盖并不会怀疑刘唐的来历,果然按照这个素不相识的江湖人的计谋,认刘唐为外甥。危机审查后,刘唐才告诉晁盖有关生辰纲的消息。

从晁盖的出场看,是一个没有多少心机的人。而且,心中多有对官府的不信任,很容易轻信与官府相对立的人。

吴用的出场。话说晁盖、刘唐一处双簧,让朱仝、雷横放了人,为表示感谢,给二位都头送了十两纹银。为把戏演足,刘唐假装要追回十两银子,以报被绑吊之仇。刘唐挺着朴刀追上了郓城县捕快,专找雷横的麻烦,两人便大打出手。此时,吴用出场了。这个眉清目秀的书生,竟然用一条铜链解开了两条大虫的恶斗。

且留意吴用出场时的一段心理活动:“晁盖我都是自幼结交,但是有些事,便和我商议计较。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

宋江的出场。吴用设计“智取”生辰纲,故意留下种种破绽,何涛迅速破案。正当郓城县安排捉拿人犯之时,宋江得知情报,火速跑到东溪村给晁盖报信。宋江对晁盖说的一番话,足以证明晁宋二人的关系:“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

还请留意,吴用在宋江走后说的一句话:“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虽是住居咫尺,无缘虽得见面。”

宋江是晁盖的心腹兄弟,而吴用却不知道?凡事都和吴用商量计较的晁盖,却没把宋江这么个心腹兄弟介绍给吴用。而吴用是带唯一的知识分子,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大名鼎鼎,难道吴用会不知此人?晁盖不给吴用介绍宋江,而吴用自称不认识宋江,大有装逼的嫌疑。

晁盖上梁山之前的行为。宋江报信时,敦促晁盖“若不快走,更待甚么?”,并且一再交代“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但是,晁盖走了吗?

吴用倒是急急忙忙先走了,晁盖也吩咐打点行装。然而,宋江是巳牌时分到东溪村报的信,晁盖却捱到第二天的一更天,直到朱仝雷横把庄子包围了,才发声喊杀将出来。在生死关头,晁盖似乎也没有对宋江的报信深信不疑,对宋江急急如火的叮嘱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一方面是晁盖心存侥幸,另一方面是对宋江情报的准确性持有疑虑。宋江虽是小吏,但毕竟是官府中人,以晁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与宋江的心腹交往大概仅限于私人之间的往来。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从这三个人的出场来看,本身就各自留了一手,本来就存有芥蒂。或者说,这为后来三人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江州劫法场。宋江在浔阳楼上故意题下反诗,是故意的吗?细读文本,浔阳楼题反诗并非宋江醉酒状态下的行文,有故意的嫌疑——这是题外的话。宋江被下了死囚牢,为救宋江,吴用设计造假信,诓骗蔡九知府把宋江押往京城,好从半道解救。但是,吴用犯了两个致命错误,导致宋江险些被就地处决。吴用的两处错误,一个是不应当用蔡京的图章,这个错误是吴用自己承认的。还有一个错误是不应当用蔡京早年的印章,这个印章职位很低,已经是太师的蔡京,绝不可能用级别很低的旧印章,但这个错误吴用并没有承认。这两个错误是一个天下读书人都应知应懂的常识,号称“天机星”的吴用能“脱卯”吗?

好在蔡九知府鬼使神差的把行刑日期推延了五天,而且,不把刑期告诉给黄文炳,才为晁盖救人赢得了时间。

这三人的关系似乎依旧维持在生辰纲案发之前,晁宋是心腹兄弟,吴用却是夹在两人之间的,形成了三角关系,而吴用倾向于晁盖这边。但因为晁盖没有告知宋江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对晁盖似乎也不是高度信任。

天书导致吴用去晁倚宋。到了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说宋江在还道村被赵能赵得(朱仝、雷横去哪儿了?)得了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变。这三卷天书同样让吴用的人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去晁倚宋就是从这三卷天书开始的。施耐庵作书每一笔都有寓意,忽然冒出的“还道村”,是指龙虎山地窖中的妖魔要“还道”了,也就是归于道家之正道。同样,吴用也要还道,梁山上“替天行道”的代理人就是宋江,吴用要还道就得追随宋江。九天玄女有言“(天书)可与天机星同观。”

天书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从后来天书使用的情况看,大概就是一本梁山108人的花名册。晁盖绰号“托塔天王”,是佛门中的护法天王之一。吴用得以同观天书,必定知道这一秘密,迅速倒向宋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后,但凡有征战,宋江必然联合吴用,而吴用也紧紧跟随,帮助宋江所向必克。此时的吴用才是真正的“智多星”,再也没有出现“智取”生辰纲和江州传假信的愚蠢勾当。

晁天王曾头市被谋杀。关于晁盖之死,绿野老道多有揭秘,在此不做赘述。只说晁盖派兵时,根本就没点吴用随军,甚至连一个军师都没带。而吴用也没有在派兵之时参与谋划,乃至于晁盖连军医都没带,中箭之后是军士拔箭上药。出兵之前,吴用倒是派了戴宗打探情报,但戴宗只把曾头市的童谣带了回来激怒晁盖。第二次攻打曾头市,吴用的排兵布阵简直是超一流水准。这得益于事前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周密,时迁把曾头市的布防情况摸了个底朝天。而且,从吴用的一贯手段来看,几次出现的童谣大概都出自吴用之手(参看给卢俊义算命一回)。

曾头市谋杀了晁盖,标志着晁盖、宋江、吴用三人的关系从当初的心存芥蒂,陡然上升到两个阵线的决斗。宋江、吴用的结盟,终于使得梁山泊按照“道”的意志开始了“替天行道”的历程。当然,历史的结局导致《水浒传》这部书的结局,只能是“替天行道”失败,梁山泊就此终结。晁盖、宋江、吴用之间的恩怨也烟消云散,消失在历史的时空了。

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晁盖的确是盖世英雄,但没有宋江心机城府。一山不容二虎,虽早已看出宋江笼络人心意在篡权,但最令晁盖失望的却是吴用。

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谢邀

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什么都可以抛弃

封建王朝的权力争斗,父子反目,兄弟相残,血性且狠毒,目的就是实现自己权力欲望,享受唯我独尊的殊荣。

王朝如此,江湖亦是如此。《水浒传》是小说不假,但是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来源于生活,虽高于生活,也脱离不了现实。108人都不是什么先贤圣人,皆是一群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在争夺梁山泊龙头老大位置时,哪里还有朋友,皆成了竞争对手,再谈知己,显得那般的苍白无力。陆谦如此,宋江也是如此。

狭隘的江湖意气没有道义可言

在读《水浒传》时,我们往往会被宋江救晁盖等人上梁山的壮举所感动,也会为梁山好千里救宋江的意气所折服,每每读到此类故事情节,在胸中总会有一股浩然之气在冲撞,因为是作者的指挥棒引导我们进入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景。实则不然,个人认为,他们的哥们意气是狭隘的,立场全是为了个人这个小圈圈。

宋江救晁盖等人,宋江者,郓城县押司,官位虽低卑,但是也是吃朝廷俸禄之人,在晁盖问题上,他假公济私,私放一群抢劫犯,这是何行径,如果换部反腐打黑作品,宋江就是藏在朝廷里毒瘤,被清除则大快人心;这样的一个人,战场上的内奸,你能相信他不会为了个人之私出卖朋友吗?

晁盖等人救宋江,宋之江州,富庶之地,可知“钱”的作用,在宋江的四方打点下,发配到了江州,如果好好改造则可衣食无忧,可是他本是个不安分的主,结果判了个死刑,梁山好汉哪能坐视不理呢?为了那狭隘的江湖意气,公然劫法场,对抗法律,说白了就是造反,不管是官军还是群众,江州城可想而知,当天的死亡人数不在少数,喜欢看热闹的国人在那天买到了教训,一群不管百姓死活的人,与腐败的官府又有何区别呢。

狭隘的江湖意气多为短视之人,没有什么大局观念,他们心中没有正义,没有道义,有的只是谁对我好的自私想法。纵观梁山108人,能有几个算得上是好汉呢,好色抢人妻的王英?家破人亡当天就娶了花荣妹妹为妻的秦明?甘做施恩打手的武松?打家劫舍干无本买卖的山大王们?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夫妇?等等,哪一个手上没有沾有无辜百姓的鲜血。

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没感觉出来!从来没想过《水浒传》会成为中国阴谋百科全书!谢谢邀请!

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这个问题有个误区,就是宋江晁盖之间向来不是生死之交。而且,吴用虽然与晁盖曾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于是发小,但感情在利益面前是靠不住的。

宋江救晁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从《水浒传》情节走向来看,宋江冒死送信,晁盖与吴用、阮氏三雄能够脱身上梁山,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后来,晁盖带领众好汉,千里奔袭走江州,劫法场,把宋江救下来,上了梁山,这也是一次极大的冒险。这些举动,从表面来看,是英雄好汉的作为,能够出生入死,作为读者,只能点赞了。

不过盘点整本水浒传,对于英雄好汉们来说,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义举的事儿数不胜数。鲁智深因为在酒楼上路遇不平,就三拳两脚打死了镇关西而亡命千里。武松只是吃了施恩几顿饭,受了点好待遇,就义字当头打走了蒋门神,但是后来在梁山上两个人也没什么深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宋江的角度来讲,他稳住何涛,去晁盖家里送信,让他们有时间安排逃跑的事情,也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宋江这个人,做的是个小吏,心里装着天下,日常所想,都是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无论是钱财施舍,还是传播名声,甚至于这种舍命相救的事儿,都有这重考虑。

舍命给晁盖等人传信,一是钻了当时制度的空子,王朝末年管理混乱,与上司关系好,可以掌控局面,所以能把前来送信的何涛给想办法安稳住;二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要是一位大哥级的人物出事被抓,于自己颜面上是有损的。宋江送信以后,官兵去抓,也亏了朱仝、雷横等人假以援手,晁盖等人才能走脱,宋江这个人情并不圆满。

心有芥蒂是因为理念不合

晁盖与宋江、吴用之间的关系变的微妙,甚至于分裂,是利益考量不同,还有路线之争的意思。宋江上山后,便开始对梁山系统进行了改造,指明了行动纲领“替天行道”,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严明号令等等。这在晁盖看来有点胡作非为的意思了。

晁盖是什么人呢?有点傻白甜,只顾眼前快活,兄弟们只要在一起就行了,劫了生辰纲以后,只是分了金银,便日日饮酒了,不但没考虑后路也没盯着点风声。

后来跑到梁山上,对着王伦的排挤,还对吴用说:

“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以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要是吴用不点破的话,说不定就成了王伦的刀下鬼了。晁盖占了梁山以后,虽说收入高了,人也多了,但是整个队伍跟周围的山寨土匪没什么区别,没有路线没有纲领。

宋江上山之后,内心一直还有封妻荫子报效国家的想法,虽然遭遇不好,那是奸臣当道的原因,皇上还是圣明的。所以要找个出路,不能一辈子当土匪,这一点与吴用不谋而合,后来才有了一连串的事件,并且与晁盖分道扬镳。

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谢邀。因为宋江和吴用跟晁盖是不同世界的人,三观不符,注定渐行渐远。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奇怪,有的人即使整天腻歪在一起,也是同床异梦,而有的人却只用一个眼神,一次言语交流,就可以成为高山流水。



晁盖说白了就是一个乡下人,目光短浅,格局不大,守着一亩三分地,山高皇帝远,跟兄弟们终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逍遥自在,他就心满意足了。他是一个靠谱的带头大哥,却不是一个各格的领导者,但是人生得一这样的朋友,也不枉此生了。

宋江和吴用是一对好基友,二人的三观接近,都是传统的封建士大夫,报效朝廷是他们一生最大的理想,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是他们自身最大的价值体现。而这样的需求,晁盖给不了他们,三人确实是生死之交,说心存芥蒂有点过,那是腹黑水浒者的观点,但晁盖永远走不进宋吴二人的内心也是事实。



书中有一个小细节,更能说明吴宋二人心意相通,志同道合——宋江得到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九天玄女嘱咐宋江,天书除了自己,只能给吴用看。所以宋江每次出征,吴用几乎都跟在身边,而晁盖攻打曾头市,吴用却留守山寨。吴用心中非常明白,跟着宋江,他才能最大化的体现自身价值,而跟着晁盖,他注定要做一辈子盗匪。

毫不客气的说,吴用是梁山上最能明白宋江心意的人,只要宋江屁股一撅,吴用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二人堪称黄金搭档,梁山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由他们二人共同谋划的。晁盖曾头市中箭毒发身亡,吴用没见的有多伤心,可宋江死后,吴用伤心欲绝,万念俱灰,在宋江坟前自缢,晁宋二人在吴用心中的地位,高下立判。

晁盖注定是个出局的老大。看《水浒传》的行文笔法,相信施耐庵在著书之前是胸有成竹的,必定做了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毋庸置疑,晁盖和宋江拥有过命的交情,但按小说来说,二人又在演绎对手戏。所以,晁盖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宋江上位的背景板,这是人物设置的悲剧,我认为不存在阴谋和腹黑。

无论你多么讨厌和鄙夷宋江,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宋江是《水浒传》全书的第一主角。所以你看,梁山每逢战事,总是宋江领兵出征,而晁盖坐镇山寨,很多人认为这是宋江处心积虑的架空晁盖,其实不是,这是作者浓墨重笔的刻画主角,体现主角光环。吴用作为全书另一个竭力刻画的人物,自然追随宋江左右倾力辅佐,这样难免冷落了晁天王,给读者造成了晁盖与宋吴二人心有芥蒂的错觉。

西岳顽石~用阴谋论解读《水浒传》虽然标新立异,很博人眼球,但实在不可取,我相信施耐庵极力刻画宋江这个人物,他的本意是正面的,积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