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转》中,晁盖会不会是宋江所杀?

晁盖之死

《水浒传》最大的疑案,莫过于托塔天王晁盖之死。普遍认为,或者结论性的认为,晁盖是在率兵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中了曾家五虎的计谋,遭到伏击,突围时被曾头市教师爷史文恭毒箭射杀。其实,这是一起千古冤案。杀死晁盖的并不是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晁盖是死于精心策划的谋杀阴谋,属于典型的团伙作案。绿野老道通过细读文本,从施耐庵先生留下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了谋杀晁盖的真凶,昭雪这一千古奇冤,还史文恭一个公道。

晁盖其人

要破解这一奇案,就有必要把受害人的情况进行彻查。这样,才能搞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捕获嫌疑人的犯罪动机。

晁盖的出场,是在《水浒传》的第13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这回书大致情节是赤发鬼刘唐带着生辰纲的绝密情报,来到山东郓城县东溪村投奔托塔天王晁盖。却因贪杯,醉倒在村边的灵官殿里。不巧,郓城县衙门的两个都头朱仝、雷横夜间巡哨途经东溪村,在灵官殿内拿住了刘唐。朱仝雷横捉了刘唐,顺道进了晁盖的庄子,蹭点早茶、打打秋风。此时,晁盖出场了。

施耐庵在书中这样写道“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从这段描述中,晁盖与大多数梁山草莽一样,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东溪村的村长,喜好仗义疏财,好舞枪弄棒,结交江湖好汉之类的勾当。说白了,符合上梁山当贼头的基本条件而已。然而,接下来的一段话就厉害了,施耐庵直接点明了晁盖的前世今生,为之后的晁盖之死埋下了一个伏笔。

先且搁下这个伏笔,来看一看晁盖在历史中的真实。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徽宗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被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八人用麻药麻翻,夺走了生辰纲。这其中的晁盖,就是《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劫了生辰纲不久,县衙就破了案。于是,就有了《水浒传》所描写的情节,宋江通风报信,晁盖上了梁山。接下来,还是水浒中的故事,宋江因晁盖书信杀了阎婆惜。不过,《宣和遗事》中的宋江杀人后,直接去梁山投奔晁盖。没想到,此时,晁盖已死,宋江便直接当了梁山寨主。

从《大宋宣和遗事》来看,晁盖的死也没交代清楚,一句话就带过了,这就为施耐庵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从《宣和遗事》到《水浒传》,晁盖的事迹基本一致。但是,施耐庵却在晁盖的绰号上动了手脚。

托塔天王的前世今生

《大宋宣和遗事》中,晁盖的绰号是“铁天王”,而在《水浒传》中,晁盖的绰号却是“托塔天王”。

回到第13回关于晁盖出场时得交代。施耐庵在简要介绍了晁盖的身份后,用更大的篇幅讲了“托塔天王”的来历。书中是这样写的:

“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里,无可奈何。忽一日,有个僧人经过,村中人备细说知此事,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其时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这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

晁盖是“托塔天王”吗?绝对不是。从事迹来看,最多是“移塔天王”,或者是“夺塔天王”。但施耐庵为什么要留此明显的文不对题的败笔呢?大有深意。

百度汉语释义说:“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

原来,晁盖原本就不是梁山的人物,在九天玄女的花名册中,根本就没有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同样,晁盖也不是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里放出的妖魔,自然不在108人之列。为什么这么讲?

《水浒传》弘扬的是道教,“替天行道”把宋徽宗拉下马。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龙虎山是道家张真人的修道之所,而“托塔天王”却是释家掌擎舍利塔的,“替天行道”当然就没有晁盖什么事了。施耐庵之后的《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李靖号称“托塔天王”,虽然也是盗用佛教四大天王的名号,但人家好歹还真真切切的手中托了一个宝塔。

晁盖只是把塔夺过来,而且,这个塔只有驱赶妖魔的功能,镇不住妖魔。所以,施耐庵提前预告,晁盖做梁山寨主只是书的需要。

生辰纲事是晁盖挑头做下的大案,也是水泊梁山开始兴盛的板头式人物,但他又不是道家一派,梁山必须“还道”。所以,施公按照《宣和遗事》的大致情节,安排了晁盖之死。

晁盖不是梁山人物,更不是地窖里放出的妖魔,并不仅仅只有绰号这一处暗示。在智取生辰纲之前,施耐庵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晁盖不在108人的大名单之上。

北斗七星不包括晁盖

书接上回。却说刘唐传递了生辰纲的消息,晁盖在吴用的帮助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加入到劫取生辰纲的行列。但是,生辰纲具体起运的时间、途经何地一概不知。正当这六人在晁盖庄上秘密商议之时,公孙胜闯进来了。

公孙胜的到来,是生辰纲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上文讲到,晁盖是佛教的标志,而公孙胜却是道家的代表。生辰纲事件与“道”挂上了钩,也就与《水浒传》“替天行道”的主题搭上了线。北宋抑佛弘道,生辰纲事件也就必须按照“道”的旨意,步步升格为与朝廷息息相关的政治大事。所以,公孙胜知道生辰纲准确的押运线路和时间,这种高层级的机密情报,当然不可能为刘唐所掌握。因而,晁盖之被摒在一百单八人之外,就是迟早的事情。

这一点,吴用做了一个非常明晰的注脚。

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讲,公孙胜加入到晁盖行列后,吴用很兴奋,当场说了这样一番话:“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

果如吴用所言,七星聚义是应天垂象吗?吴学究此后是有资格观看天书的人,如果此时得观天书,就一定不会讲这番话了。因为,七星本当是:吴用、公孙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白胜!

晁盖是第几任寨主?

晁盖到底是第几任梁山寨主,估计百分之百的回答是第二任。这样,我们又被施耐庵蒙过了。告诉列为看官,晁盖应当是梁山泊第三任寨主!

且看第十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当时,朱贵将林冲引到梁山,参见了头领王伦等人。王伦看在柴大官人举荐的面子上,让林冲坐在第四把交椅上。王伦在询问柴大官人的情况时,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请注意王伦这番心理活动,他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杜迁才是梁山泊的第一任寨主!!!王伦考不起功名,不知受了哪般鸟气,“合着”杜迁落草梁山。合,有多重义项,也可理解为王伦会合杜迁一同上的梁山,王伦当了寨主,也有可能是杜迁当了老大。但是“合着”就不一样了,比如“合着时代的节奏”、“合乎桑林之舞”,时代的节奏和桑林之舞是原本就存在的,合它的是后来的,被动的。“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分明是杜迁占山为王,王伦前来投奔。林冲火并时,就曾指着王伦骂道:“你是个村野穷儒,亏得杜迁到得这里。”讲的也是王伦“合着”杜迁到的梁山这回事。施耐庵用“合着”这两个字给晁盖的死亡迷案留下了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杀手已经昭然若揭。

小李广梁山射雁的隐喻搞明白了晁盖梁山寨主的顺位,就可以联想到一件并不起眼的事情,那就是花荣初到梁山时卖弄本事,射了一只大雁。这件小事发生在第34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花荣受宋江之托,率领秦明、黄信、燕顺、吕方、郭盛等人上了梁山,晁盖自然是大排宴席款待。席间,大家说起一路之上的经历,梁山好汉无不称赞。尤其是讲到花荣一箭射开吕方、郭盛方天画戟上的绒绦,众好汉更是佩服有加。然而,晁盖不高兴了,认为花荣吹嘘,哪有射得这么准的?花荣见晁盖不信,便想找个机会露一手,以免被人看低了。酒席宴间,大家出来散步,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花荣就从随行人伴中取过一张泥金鹊画细弓,对晁盖等人说道:“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时,众头领休笑。”书中写道:当下花荣一箭,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晁盖是梁山第三任寨主,花荣偏偏要射第三只雁的头上。曾头市晁盖中箭仿佛就是在印证这一切。

花荣暗藏军中一箭中的

晁盖中箭是在第五十九回,距离梁山泊挖出石碑众魔头排座次只有十一回书了。此时,晁盖作为“局外人”远离梁山恰当其时。终结晁盖的是一支神秘的箭。

当时,晁盖攻打曾头市,遭遇两个和尚的诱敌深入之计。这个计策看似很凶险,曾头市必定会有重兵伏击,梁山人马恐怕有去无回了。然而,非常诡异的是,当晁盖发现中计立即退兵时,并不见曾头市大队伏击人马,也没有发生激烈的厮杀。“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没打,也没射箭,曾头市是想跟梁山玩捉迷藏?晁盖率队继续跑路,转过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这彪军马就不讲客气了,迎面就是一通乱射。不幸,晁盖脸上中了一箭。施耐庵很狡黠,脸上不就是头上?第三只雁的头上这一箭到底还是射过来了。射中晁盖这一箭目标非常精准,但发力并不十分凶恶,从后来拔箭的情节看,箭头都没有完全射入。看来,射箭之人或是心虚或是有愧,没有一箭要了晁盖的命。如果是这一箭是史文恭射的,以其神力,晁盖必定当场殒命。

对看第三十四回,这一箭应当是花荣射过来的。

林冲下毒

晁盖被救回营寨,林冲便急忙指示军士拔箭。军士把箭拔了出来,晁盖便“血晕倒了”。此时,晁盖完全没有中箭毒迹象,从中箭落马,再被刘唐、白胜救上马,冲杀了四五里路,拔箭时只是因为野蛮操作而失血过多晕倒了。箭射得不深,又不是要害处,晁盖自然死不了。于是,林冲按预定方案开始行动。林冲先看了那支箭,箭杆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然后,叫取金疮药敷上。金疮药一敷上,晁盖顿时“言语不得”。施耐庵继续诡异描写。敷完金疮药,原来却是一支药箭。为什么不是拔箭的时候发现的药箭呢?施公似乎在暗示,因为敷了金疮药,这支箭就有毒了。箭一直在林冲手上,顺带在金疮药上荡一荡,药箭就造得了。所以,晁盖便“言语不得”了。史文恭真英雄也看官一定会反问,明明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为什么却说是花荣射的?

不妨先看看当时战斗的状况。“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对方是乱箭,其中的一支射中了晁盖,倘若是毒箭,何以只有晁盖中的这支有毒?当然,也有可能史文恭藏在军中,抽出一支毒箭单射晁盖。但是,晁盖中的偏不是毒箭。无论从哪一点分析,读者都涉嫌嫁祸史文恭。

史文恭可以算得上施耐庵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此人武功高强,行事磊落,打仗讲规矩,不是一个暗箭伤人的小人,而算得上一个英雄豪杰。且看施耐庵的描写:头上金盔耀日光,身披铠甲赛冰霜。坐骑千里龙驹马,手执朱缨丈二枪。“斯时史文恭出马,横杀过来,宋江阵上秦明要夺头功,飞奔坐下马来迎。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颠下马来。”霹雳火秦明,后来水泊梁山上的五虎大将中排名第四,不到二十个回合就落荒而逃,史文恭的战力可见一斑。而且,卢俊义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宋江夜打曾头市,吴用安排卢俊义、燕青两人伏击史文恭,按讲以二对一当十拿九稳。但是,吴用还是用了盘外招,公孙胜做法迷惑了史文恭,卢俊义才有机会一朴刀把史文恭搠下马。在施耐庵笔下,史文恭绝对是正面英雄形象,而且,没有一处提到史文恭用箭射人的。何况,曾头市做了许多陷车,放言要活捉晁盖上东京,怎么可能拿药箭射死晁盖呢?

晁盖遗嘱之谜

晁盖也不认为是史文恭射死了自己。

天王死前留下遗嘱:“贤弟保重,休怪我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刚咽气,宋江转过身来就篡改了晁盖的遗嘱:“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从文本看,晁盖遗嘱与宋江篡改的遗嘱只有十数行之隔,几乎所有读者都没有留意到遗嘱被篡改了。同样,梁山所有人也没有在意宋江篡改了遗嘱。其实,不是没留意,而是认同了宋江所传达的遗嘱与晁盖的原话一致性,“射死我的”不就是史文恭吗?宋江妙手偷换概念实在是高明之极,瞒过了当时,也瞒过了悠悠五百余年的列位看官。

但是,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真正高明的不是宋江而是晁盖。晁盖的遗嘱决定了梁山泊的命运,让某个野心家从此远离山寨核心,稳固了宋江的寨主地位。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英雄之名。“兄弟保重”是提醒宋江提防惯于弑主的“三姓家奴”林冲。林冲的形象设计与张飞酷肖,但其为人却正是张飞的背离面,张飞最恨之人就是“三姓家奴”吕布。写林冲肖张飞实则写林冲类吕布。“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射死我的的是谁?花荣、林冲!这个条件实际上就为梁山泊锁定了寨主——非宋江莫属。多少人认为,晁盖这个条件是限制宋江当寨主的,而是要把寨主之位传给林冲。因为,宋江不可能捉得了史文恭,只有林冲可以担当此任。然而,从施耐庵的文本中不难读到,林冲也非史文恭对手,三五十合内勉强战个平手罢了。关键是晁盖不是要捉史文恭,而是要捉花荣这个“射”我的,以及林冲这个“死”我的。只要宋江一声令下,分分钟完成晁盖遗嘱。

晁天王明知宋江不会去捉拿这二人,设此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逼迫宋江另寻途经解决问题,以解决山寨中出现的分裂状况。宋江此后以请卢俊义上山捉拿史文恭为由头,全面收拾山寨人心,稳稳当当的做了梁山寨主。水泊梁山也在宋江的主持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晁宋实为一体

有一个疑问,晁盖既知花荣射他,林冲死他,难道不知都是宋江的主谋吗?一定知道。那么,晁盖还这么帮宋江?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晁宋实为一体。托塔天王是释家四大天王,因其起事而有道家妖魔安身之所。由佛而道,乃至“替天行道”晁盖也就必然要过渡到替天行道的代言人宋江。因而,晁宋虽为两人,实则是同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施耐庵用两个情节讲明了这对人物关系。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讲到,宋江偶然从何涛那里刺探到绝密情报,知道晁盖将大难临头。于是,不顾身家性命,飞马赶到东溪村报信。两人见面后,宋江说了这样一番话:“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第六十四回“托塔天王梦里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写的是宋江攻打大名府不利,那天晚上晁盖忽然显灵,叫声:“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兄弟,我今特来救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这二人在性命攸关之时相互出手救援,连讲话的语气都毫无二致。施耐庵这么写,表明了晁盖和宋江的关系非同一般。遗憾的是,晁盖的这段话被很多通俗本给删去了。

晁盖显圣之时,宋江很是不安,开口就说:“冤仇不曾得报,心中日夜不安。”宋江的不安,可以理解,篡改了遗嘱,深恐晁盖“必有见责。”这是晁盖临死时托付给宋江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情,宋江没有完成,想必是晁盖夤夜前来追责的。

但是,晁盖显灵的目的并非如宋江所想。古本中,晁盖这样回答宋江:“非为此也。”这句话说明,晁盖并不计较宋江的所作所为,而是为了山寨大计,前来搭救宋江来了。晁盖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对凶手的追查,维护了梁山的团结。

从整个事件来看,晁盖才是梁山上唯一的英雄豪杰。因为,他原本就不是“妖魔”。

《水浒转》中,晁盖会不会是宋江所杀?

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

第一、晁盖不可能是宋江所杀。

晁盖已经被宋江架空,宋江上山后梁山的历次军事行动都是宋江主导,晁盖似乎成了一个花瓶和象征,可晁盖毕竟是梁山老大,江湖地位摆在那里,我们对宋江的伦理高度哪怕是江湖伦理的高度不做任何先行的预设,黑杀才也许可能意图杀害晁盖,但是真的杀起来有很多低调隐秘的做法,没必要在战场上用书中描述的这么张皇其事的方式杀;另外,在技术上,射杀晁盖的有明显的描写是对方军队:

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宋江也不可能判断晁盖会失利并且走哪一条路线撤退又安排下不是一个几个善射的心腹而是所谓的一彪人马来进行伏击,这样穿帮的可能性太大,而一旦穿帮,那就是及时雨呼保义人设的全面崩塌,宋江没必要冒这个险,我们判断,这彪人马还是曾头市武装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晁盖对宋江十分不满,在临终前达到了高峰。

晁盖临死的遗言是当着梁山众头领的面对宋江说: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之所以说射死我的而不说史文恭,倒未必是晁盖认为凶手另有其人,只是语言习惯,但是这个条件,显然是试图将宋江排除在继承人之列,因为以宋江的武艺,梁山上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比他更有可能捉得射死晁盖的仇人——从遗言推断晁盖本人的意愿,他倾向于让林冲继承梁山老大的位子。

晁盖虽然不是宋江所杀,但是对宋江的不满和仇怨,无疑是当当满满的。

后来宋江只能通过引进卢俊义解套了晁盖这个遗言,搞得麻烦无比,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水浒转》中,晁盖会不会是宋江所杀?

这种问题不提为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