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一直以来,豹子头林冲被当成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博得了很多同情。也因为火并王伦,扶持晁盖当寨主,壮大了梁山事业而受到读者的尊敬。同时,林冲武艺高强,临阵颇有大将风度而被追捧。因而,林冲绝对是一个身世坎坷,充满正能量的梁山英雄好汉。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各位看官的是,施耐庵写水浒用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文学手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反话正说和明暗对隐。也就是说,读水浒一要反着读,二要从文本中的蛛丝马迹中读到隐写的另一面。所以,读林冲千万不要被文本表现迷惑了,豹子头是一个非常令人不齿的人物,不值得同情与尊敬。
且看林冲的绰号和定妆照。豹子头的形象显然与张飞相仿,所使用的兵器也是丈八蛇矛。但是,从林冲的个性和为人来看,却是张飞的对面。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对面,则是温侯吕布。所以,施耐庵给林冲的定性就是吕布。此人不知恩义,有奶便是娘,武艺高强但不断背信弃义,屡番弑主,也是个“三姓家奴“。
林冲的出场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演练禅杖时闯入的,林鲁两人一见如故,从鲁智深的话中可知,这两家素有交集,应当同属童贯这条线上的人。童贯曾任秦凤路经略,书中是老种经略相公的影子。水浒写的是党争之事,而童贯一党的对立面则是高俅。因而,一出场,施耐庵就交代林冲背叛了自己的阵营。
因为投靠了高俅,所以,林冲就得小心翼翼的服侍了。林冲颇得高俅信任,享受了“大请大受“的高薪待遇。而且,可以和高太尉比刀赛宝。可以说,林冲算得上高俅的一个心腹之人。但是,当妻子有出轨迹象(细读文本,原来林大娘子并非被动受辱),也不能忍。但为了讨好高俅,竟然还要花巨款买宝刀进献。充军发配前又玩了一处休妻好戏,林冲不是休妻而是献妻,成全高衙内好“挣扎回来“。这岂不是卖妻求荣吗?
发配途中在野猪林,鲁智深解救了林冲,一直送到沧州大路。逃过一劫的林冲转过身来就向董超薛霸告密,透露了鲁智深的身份行藏。这又是卖友求荣。
火并王伦完全是泄私愤。王伦不买柴进的账,是因为有更大的大腿。这个大腿应当是高俅一线,而从高唐州之事分析,柴进当是高俅的对立面。王伦不容晁盖,完全可以控制起来,量也翻不起大浪。林冲杀他,完全是小题大做,狂泄私愤。
林冲参与谋杀晁盖,则如同吕布之杀董卓。花荣射了晁盖一箭,林冲敷金疮药时下毒,谋杀了梁山第三任寨主。细读小李广梁山射雁和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两回,晁盖之死,林冲决对是凶手之一。晁盖刚死,林冲又效仿王伦事,急急扶宋江上位。这种对写手法,实际上是施耐庵暗示读者,别被文本表现迷惑了。
林冲卖妻求荣、卖友求荣、弑杀主子,这样的人还值得同情与尊重吗?
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谢邀。
林冲就如同今天学霸一样的妈宝男吧。
今天有许多学霸,凭着刻苦学习能考取清华北大,但论为人处事却一塌糊涂,什么事都要妈妈拿注意,妈妈教ta“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便成为ta们一生的坐佑铬。
林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当今学霸的精神毅力,林冲也不可能学得一身本颔,更不可能成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但林冲的为人处事,恐怕还不如当今的学霸。
林冲只学会了尊重领导、好好工作,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就一概不懂了。
所以当高衙内要非礼他老婆时,他也是认为这只是高衙内个人行为,与领导无关,领导是正能量,是正义的化身,于是他也就心安理得的继续在领导手下当他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更于是乎的是在高衙内看中他老婆的情况下,他居然还能和鲁智深聊天逛街,谈论武功,还买来了一把宝刀,(要知道,冷兵器时代削铁如泥的宝刀,比现代私人拥有核导弹还难。)。
再再于是乎,他就带着宝刀上了太尉府,还误入了白虎节堂,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领导的信任。
幸亏开封府不买高球的帐,林冲这才捡了条命做了流徒。
只可惜他又将俩个解差看做了领导,一切都听领导的安排,被俩个解差用开水燙的一脚燎泡,第二天穿软和的草鞋不见了,解差给他一双没穿过的新草鞋,这换了我也该觉察出危险来了,可林冲这个宝贝倒好,他只相信领导代表政府,是不会以权谋私的,所以全盘接受。直到野猪林被董超薛霸捆在树上用水火棍结果他性命时,他有可能才想到:
“人心竟是如此险恶。”
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林冲的官职,八十万禁军教头,看起来威风凛凛,实际的权柄大约是不高的,所做的工作可能跟现在的教官差不多,负责训练新兵。
林冲的家庭,从标准上来看,可能只是中产。结交之人,也是中产,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教头的工作,无须外出打仗,军功没有,升迁自然是无望的。在此境况之下,林冲想要结交江湖朋友,平日比比武,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不是高衙内偶然撞见林冲的娘子,他的人生可安然无恙地渡过。
每日到军中点卯,下班后跟陆虞侯到酒楼上喝喝小酒,周末有空找鲁智深等江湖朋友练练手,喝喝酒,吹吹牛。
可偏偏人生就糟了劫难,遇见了高衙内。这人后台大不说——太尉高俅是他的叔叔——还很执拗,偏要把不是自己的肉吃到手。
林冲的天真在于,他认为世界上还有道理可讲,认为忍让,便可消灾除祸。可在权势通吃的世界里,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真正的忍让也不是像他那样三番五次地妥协,而是像王进那样,察觉到危险就赶紧收拾包袱,背着老娘逃难去也。
处于危墙之下——危墙还专门对着你砸——你不敢砸墙,还不会逃跑呀?还幻想着跟墙讲道理呀。怎么可能呢。
林冲的故事之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意象,便是投名状。
你要加入某方势力或秩序中,必须要纳投名状。林冲上梁山找王伦,王伦出的难题是林冲三天内杀个人,纳个投名状,才准他上山。
林冲在树林中逡巡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晚席散。朱贵相别下山,自去守店。林冲到晚,取了刀仗、行李,小喽啰引去客房内歇了一夜。次日早起来,吃些茶饭,带了腰刀,提了朴刀,叫一个小喽啰领路下山,把船渡过去,僻静小路上等候客人过往。从朝至暮,等了一日,并无一个孤单客人经过。林冲闷闷不已,和小喽啰再过渡来,回到山寨中。王伦问道:“投名状何在?”林冲答道:“今日并无一个过往,以此不曾取得。”王伦道:“你明日若无投名状时,也难在这里了。”林冲再不敢答应,心内自已不乐。来到房中,讨些饭吃了。又歇了一夜。次日清早起来,和小喽啰吃了早饭,拿了朴刀,又下山来。小喽啰道:“俺们今日投南山路去等。”两个来到林里潜伏等候,并不见一个客人过往。伏到午时后,一伙客人约有三百馀人,结踪而过。林冲又不敢动手,让他过去。又等了一歇,看看天色晚来,又不见一个客人过。林冲对小喽啰道:“我恁地晦气,等了两日,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何以是好?”小喽啰道:“哥哥且宽心。明日还有一日限,我和哥哥去东山路上等候。”当晚依旧上山。王伦说道:“今日投名状如何?”林冲不敢答应,只叹了一口气。王伦笑道:“想是今日又没了。我说与你三日限,今已两日了。若明日再无,不必相见了,便请挪步下山,投别处去。”
林冲纳投名状的情节,一波三折,英雄末路的心境一览无余。王伦之狭隘、之妒贤亦一览无余。
林冲当然知道王伦是在为难他,可他为何不另寻他处呢?再想一想,如果史进、鲁智深、武松等遇到王伦的为难,会如何处理呢?肯定不会像林冲那样委屈求全。鲁智深会卷走梁山上一些金银,自己快乐逍遥去了。武松暴脾气上来,醉打一番王伦,亦是可能的。史进大概率就不跟王伦玩了。
林冲真的除了梁山就没地方去了吗?
未必。林冲之所以委屈求全,那是他骨子里追求稳定、并归顺某种秩序。
在东京当教头时,归顺于朝廷的秩序;宋江上梁山后,火并王伦后,则归顺于晁盖领导下的梁山秩序。而这两种,有何区别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火并王伦,除了私仇外,其实也是给晁盖的投名状。
有一细节,可证明林冲骨子里追求稳定。他在李小二得知陆虞侯、富安两人要杀他,林冲怒发冲冠,拿着刀就要手刃仇人。可在沧州城找了三四天后,没找到人,他的气就泄了,进入了一种稳定的状态,仿佛危险不存在一般。
直至风雪夜神庙。林冲躲过危险的原因是什么,“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老天爷在帮他,而不是自己警惕的结果。如果那天他没出去打酒,陆虞侯、富安是不是就得逞了?
归顺宋江的秩序后,林冲像是在梁山消失一样,跟鲁智深的联系也几乎断绝一般。这不正是他在东京的生活吗?一个小小的教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再说投名状。投名状是理解《水浒传》的关键。
投名状,是证明你我一条道的污点,也是把柄。只有握有这把柄,上位者才安心,才会视你为自己人。陆虞侯本是林冲的好友、好同事,为何突然变脸?因为他看到了极为难得的机会,足以让他跃升,成为一名真正的官员,而不是无足轻重的虞侯。攀上高俅后,登堂入室在望。但他必须要缴纳投名状。初时,投名状是林冲的娘子,越往后这投名状便越滚越大,是林冲的性命了。
中途他可以停下来吗?不可能的。当陆虞侯选择站在高俅这边后,他就没有后退的道路。
那么,林冲有后退的道路吗?高衙内第一次调戏娘子时,或可理解成误会。不想放弃家当,那么第二次高衙内目的性非常强的骚扰,林冲就应当知道,家庭是遭遇大祸,无法避免的了。像陆虞侯那样,将娘子当投名状献给高衙内、高俅,林冲必然做不出来。那么,像王进那样,连夜逃命,林冲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可林冲不舍得呀。
ps
朝廷与江湖是天然对立的,是无法统一的。《水浒传》的开头,先写高俅发迹,再写王进逃难。这是极有象征意义的对比,说明当时是奸佞众生的世道。王进又不是梁山好汉,为何让他引入史进呢。王进、史进,看似“进”,其实是“退”,是隐没了。
再确切一点来说,官场上要心黑,献祭良心的,陆虞侯就是这样。《水浒传》中的江湖,林冲结交的朋友,如鲁智深、李小二,是良知还在的。林冲也因两人的侠气与良知得以幸存,尤其是李小二,一个小人物,只因林冲帮过他,他也投桃报李。
所以,林冲不能既待在朝廷中又要良知。
林冲首次纳投名状,其实并不成功,他没有杀人。也就是说,他还处于尴尬的位置上。在林冲的篇章里,作者始终保持着克制,不让林冲杀人,两位押差虐待他,他也没杀人。至于陆虞侯、富安之死,说林冲是自卫反击也不为过。只有到火并王伦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杀人。此后,林冲就真的死了。
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林冲是一个卑微到骨子里的人!
其一,畏惧权贵。自己娘子被高衙内连番调戏,屁也不敢放一个,鲁智深要见义勇为被他挡住,扯什么“不怕官只怕管”。对顶头上司和其义子怕得要命,不敢动一根手指头,还曾寄希望在高俅手底下好好干,加官进爵。到了最后被逼无奈,也只是杀了陆谦和富安,不像武松,有仇必报,端了张都监的老窝。林冲即使违法、即使拼命,也做到“有度”!
其二,欺软怕硬。不但畏惧权贵,也畏惧国家“公人”。可以说除了武功高,其他的都“矮”。而且,平日里当矮子当惯了,给机会让他站起来还不习惯。刺配沧州道上,被董超、薛霸折磨,连番告饶。及至鲁智深解救下来,要除掉二人,林冲求情告饶,等鲁智深走后,依然对二人毕恭毕敬,在酒店里让两人上首坐。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林冲对底层人的另一副嘴脸,朝着店小二又是拍桌子,又是责问:“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见人下菜碟,哪有一点英雄的风骨!
其三,见钱眼开。在柴进府中,被洪教头挑衅,不敢放开手脚,心想:“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只要看好戏,“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到这时,为了25两银子的彩头,林冲终于不再顾忌,冲过去打坏了洪教头的腿。可见,钱是“催化剂”!
其四,没有骨气。在沧州牢城听凭差拨大骂,还赔笑脸和银子,差拨点拨他:“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林冲立即回话:“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能想象得到他一直弯着的腰,和献媚的嘴脸,为了免一顿打,忍气吞声。哪像个武功高强的好汉!
其五,遇弱愈弱。去梁山入伙被拒,苦苦乞求希望被收留,王伦只得出了道难题要他弄个“投名状”。林冲武功高强也没奈何,或者说没想到去反抗,真是“遇弱愈弱”的典型,没有自己的道道,逆来顺受。怎么也不像在大机关、大城市呆过的呀!被一个落第秀才如此轻看,并受之摆布,实在弱爆了!
其六,死的窝囊。打方腊后“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合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当初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没有战死沙场,成就武将荣光,还要靠失去左臂的残疾人照顾,死得也很窝囊悄无声息,远不如鲁智深的笑着圆寂和武松的“八十善终”。极具讽刺的是,林冲到死也没能去到金殿受封赏,这可是他一辈子的梦想!林冲一生蹦蹬,得了一个已了未了的结局,实在可惜、可怜、可叹!
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我看来,林冲在《水浒传》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好些人被他迷惑,对他是既同情又敬佩,但是,如果仔细的想想他的一系列行为,你就会觉得梁山上108位人物,唯有他和好汉不沾边!
好汉的标准首先是好,其次才是汉。林冲的武艺高强,可以称的上汉,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是要论好字,说句不客气的话,他可以说是书中最冷酷自私的小人了,连评好的资格都没有!
被充军时休妻,老丈人苦苦劝说,撂下一句“两不相误”!用现在的话就是,我不拖累你,你也别拖累我,最后害的妻子含恨而死;野猪林里,两个官差想知道救他的鲁智深的底细,他一句看似无意的“相国寺里……”害的救他的结拜兄弟有家不能回;梁山上,为了向晁盖表忠,不顾别人相劝,手刃了虽然心胸狭隘,但毕竟在难中收留了他的恩人王伦;结拜大哥晁盖死后,尸骨未寒,他第一个站出来拥立了宋江……如果这样的人能称为好汉,天底下就没有不能称为好汉的人了!难怪,鲁智深在梁山上要和他形同陌路,只是称他为“林教头”了!
由林冲的身上,我们会明白人世间一个很重要的哲理——现实中,有些所谓的可怜人,其实,并不值得大家同情,因为,他们不过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作到了绝境!
豹子头林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林冲的表现不正是大多数老百姓的表现么,满足于″一头牛,二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灾难降临,他首先想到的是委曲求全,忍字当头,一步一步的退让,即便是充军,也还想的是好好干,尽快减刑,能够回到东京和家人团聚,继续理想中的生活,直到风雪山神庙,才发觉已经没有退路,再退让只有死路一条,才死了回东京的心,只有上梁山了,林冲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写照,他是英雄,是悲剧英雄。至于王伦,林冲不杀,别人也要杀他,心胸狭窄,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柴进资助他成为梁山之主,试问,柴进遭灾时,按照王伦的做法,有能力将柴进搭救出来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