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红楼梦》中的焦大,虽然是个仆人,但他真算得上是一个特别的人物!
焦大为人忠心耿耿,他陪着主人出过兵,把主人从死人堆里抬出来,救下了主人的性命。宁国公九死一生,成为开国功臣,挣下宁国府的家业,焦大功不可没。
立过大功的焦大,本来应该随着他的主人,有一个辉煌的前程。
而实际上呢?
垂垂老矣的焦大,对还要同十几二十岁的小厮们一起,一起听差、一起为主人干活。
这本就是不正常的状态。
真的是贾府不尊重老人吗?
恐怕也不是,贾府对少主人的教育从来都是这样的:
“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焦大曾立有大功,又有年纪,本该得到贾府上下的尊重。
但偏偏没人尊重他,这就是一个矛盾。究竟是贾府之人忘恩负义,还是问题出在了焦大本人身上,真值得仔细分析。
分析这个问题,就要把时间往前推,推到焦大与宁国公相处的时代……
一.忠心耿耿,绝不等于品行端正
毋庸置疑,焦大是一个对主人忠心耿耿之人。
年少时的焦大,忠诚而勇敢。
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尿。
①在战场上的焦大,体现出来的,都是他人性最辉煌的那一面。
他对主人忠心耿耿,在任何时候,不曾想过要抛弃他的主人。
当宁国公成为开国功臣后,必然会对焦大另眼相待。
宁国功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知恩图报的良好形象,这才方便他以后驭下和治理家族。
焦大,正是一个极好的正面典型。
②可宁国公能给焦大什么,焦大又能承受得住怎样的恩典呢?
宁国公会提拔焦大,或者给他捐一个前程吗?
很明显,这种恩典焦大承受不起。
焦大就是一个大老粗,倘若真给他一个官职,他做不了。
宁国公会让焦大,在宁国府成为管家或者执事吗?
很明显,焦大没有这种品质和能力。
宁国府的管家要替主人应付各色人等,需要极强的协调性和眼力劲儿,更重要的是要谦卑低调,不能得罪人。
焦大对主人忠诚,并不代表他有着优秀的品质。
焦大对于下人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不屑和狂傲。
像焦大一样的人如果成为管家,会不停地得罪人,为主人惹来无尽的麻烦。
管家这一条路,焦大走不通。
那么成为执事呢,也能让众人都对他高看一眼。
宁国府的执事,则需要实实在在的业务能力,这需要有核心技术,比如会写字、会算账、会经营、会耕种。
这些核心技术,焦大恐怕一样都不会,而且他不会有学习的欲望。
曾经的焦大,等于自己放弃了自己。
那么主人对焦大的赏赐,只会是钱财。
③如果焦大有算计、会经营,他靠着主人赏给他的钱财,也能让自己安度晚年。
他不用学习别人,就像刘姥姥一样,给自己买几间房子,置几亩地。
再加上宁国公对他的赏赐,完全可以过一个富足的晚年,根本不用去看谁的脸色。
可就是这些,焦大也做不到。
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
这是尤氏口中的焦大,尤氏没有理由污蔑他。可见焦大吃酒,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很可能一直就是个酒鬼。
酒是最能消磨一个人意志的东西,人一旦染上了酒瘾,所有的钱财,都会化为杯中之物。
那么焦大困顿的晚年,就很容易解释,他不能退休,因为一旦退休,他就没有钱过日子了。
贾珍,可不会白给焦大开工资。
焦大不上班,没人会给他钱。祖宗的脸面,已经撑不到贾珍还要照顾焦大了!
二.恩情薄
宁国公同焦大之间是主仆关系,主仆的地位决定了,二人从来就不平等。
君恩薄如纸,仆人与主人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共富贵。
如果焦大读过书就能明白,史上历来如此,放到他的身上也不会改变。
其实宁国公同开国皇帝,同样如此!
当年的宁国公,何尝不是随着皇帝东征西讨,用自己的勇敢,用自己的赫赫战功,换来了开国功臣的地位,换来了国公爷的爵位。
可之后呢?
皇帝可以给宁国公高爵位、高待遇,却很快就会收回他手中掌握的兵权。
贾代化的京营节度史,是贾府之人最后一次执掌兵权。
之后贾府的众人,要么袭爵;要么是文官;要么就是捐的官,直接做了纨绔子弟。
当皇帝不需要贾家的时候,贾家自然要从核心权力圈中退出。
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任谁也无法扭转。
那么宁国府同焦大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
幸亏焦大只是一个无能的普通仆人,若是他能力超群又桀骜不驯,恐怕他早就性命不保。
其实可以同焦大做对比的,就是赖嬷嬷一家人。
赖嬷嬷同焦大年纪相仿,可赖嬷嬷比焦大混的好得多。
赖嬷嬷的两个儿子,都是贾府的大管家;
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在职官员。
这意味着,赖家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仆人到官宦之家的转型。
都是仆人,赖家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其实赖嬷嬷一家比焦大差远了,他们一家没有人有机会同主人结下生死之交。
赖嬷嬷一家靠的是对主人的忠诚吗?
绝对不是,赖嬷嬷一家靠的是知情识趣。
无论任何人,身为仆人,就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千万不能把主人当成一家人。
赖嬷嬷很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
赖嬷嬷该退休的时候就自然隐退,这样才能让主人念着她的好,也留下了以后求主人办事的脸面。
然后呢?
赖嬷嬷自然是凭着自己的老脸,推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上位。
当赖嬷嬷等儿子成为了大管家后,没有任何人敢对赖嬷嬷无礼。
再之后呢?
赖家的儿子就是贾府的蛀虫,他们一家颇能敛财,一个仆人之家居然能修得起花园子。
当然他们家最大的投资,是投资在了赖尚荣身上,赖尚荣同公子哥一样读书学习,这才有机会成为正式的在职官员。
而焦大呢?
焦大是个忠诚却愚蠢之人,他误以为自己与主人过命的交情,可以持续一辈子。
他真的太天真了,人走茶就凉,这个简单的道理他都参不透。
当宁国府的主人,从宁国公换成了贾代化,再换成了贾敬时,那时的贾敬,对焦大基本上已经无感。
如果那个时候的焦大,也像赖嬷嬷一样,直接退休。
贾敬也会看在祖父的份上,赏给焦大足以安度晚年的资产。
如果焦大的儿子有本事,贾敬也会给焦大的儿子一份好差事;
如果焦大的儿子没本事,贾敬也会给他安排一个比如看庄子的闲差,无论如何都能让他体面度日。
可惜焦大没有!
当宁国府的主人换成了贾珍时,贾珍越发看不惯焦大:
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
①焦大对宁国公有恩情,等到了宁国公重孙辈的贾珍做家长时,这份血浓于水的恩情,早就稀释的如同白水一般了。
贾珍,不会把焦大放在眼里。
②上行下效,当主人贾珍尤氏夫妇,都不把焦大放在眼里时,其他的仆人只会对焦大更不尊重。
当年的焦大,依仗着宁国公的气焰,未必没有欺负过其他的仆人。
等到焦大七老八十了,还要同小厮们一起当差时,这些小厮,也许就是焦大当年欺负过的仆人的后代。
此时不报复,更待何时。
何况焦大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当他把贾珍的丑事说出去的时候: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贾珍的丑事众所周知,但是没有一个人公开往外说。焦大一旦撕破了这张窗户纸,就等于彻底断了他在宁国府生活之路。
之后的焦大,被小厮们塞了一嘴的马粪。
当年的焦大,可以为了救主人自己喝马溺;
而他最后得到的呢,是少主人塞了自己一嘴马粪。
有时人不能过分的恋旧,焦大依恋着宁国府,可宁国府的贾珍早就想把他像旧衣服一样,一脚踢开。
贾宝玉,可以撵走他的乳母。
那么贾珍,同样可以撵走焦大。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时焦大已经不被需要了。
焦大留在宁国府就是他自作多情,其实他早就该离开。
如果是他自己主动离开,至少还能留下一份体面。
连小红都明白,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之筵席,可惜焦大不懂。
《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刚刚回答完焦大去了哪里。趁热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焦大虽然是一个忠奴,但同时也是一个刁奴。
焦大的忠体现在他对宁国府现在的堕落痛心疾首。他是宁国府唯一一个看着一个家族从创业的艰难到辉煌最后又慢慢堕落的人。贾母也是荣国府辉煌到毁灭的见证人。贾母的沉重心情,也是通过焦大的口,更早的宣泄出来。焦大智能无助的哭喊着:“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这和张道士说宝玉张的像贾代善引起贾母的伤心是一回事。贾母显然不是因为想念丈夫而哭,而是贾家就算成了皇亲国戚依然让她感觉大不如前,力不从心的感觉,碰到了一个当年的老人,勾起了现在的委屈而潸然泪下。
焦大的忠,让他对现实的不满难以宣泄。整日吃酒,醉了骂人。看他:
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象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这就是在挥霍老资格。不把后进看在眼里。自恃自己之前的功绩不思进取,拿老资格压人,焦大首先得罪的就是这群比他更无赖的赖二等恶奴。现官不如现管,被人家记恨,怎么能有好果子吃。就算你功劳在大,也一样被排挤的彻底只剩一碗饭吃。
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这就更过分了。你骂奴才也就罢了。大家都是奴才,你比他们资历高,主人也不会觉得怎么样。但你骂主人,这就乱了规矩。王熙凤就说:反了这没王法的!我们旁观者理性认为贾家应该承情焦大的恩泽。但贾家人不一定这么认为。贾珍把个宁国府都要翻过来了,祖宗都不放在眼里,还会在乎你一个焦大?之所以没私下处理了焦大,不是贾珍不想,而是不能。
焦大是宁国公的人。这世界只有宁国公能开发了他。宁国公一死,焦大就成了一个象征性人物。贾珍再胡闹,不遵照祖宗规矩,也不能私下处理了焦大,落外人口实。世人皆知宁国府有一个和宁国公出生入死的老人焦大,若焦大被贾珍私下处理了,贾珍是有被弹劾危险的。这是贾珍承受不了的。在那个以孝为立身之本的时代,贾珍还真拿焦大没办法。
治不了焦大,可以不管他。就当养一条疯狗,反正在家里叫几声别人也不知道。这就是贾珍态度。贾珍都如此,贾家其他奴才怎么能不落井下石?焦大怎么好的了。
焦大之所以混的差,其实也完全咎由自取。他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忠字在心就以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了。可事实哪里是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的老资历,现在不值半毛钱。同样有资历,还没有他显赫的赖嬷嬷就混成了老封君一般的人生。真那样,焦大也就不是焦大了!
所以,等待焦大最好的命运就是王熙凤说的: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
欢迎关注本人头条号
《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焦大虽然在红楼梦里就出场了一次,但他的来头却不小,而且正是通过焦大之骂,为我们揭开了宁府肮脏不堪的真实面目,也为秦可卿之死乃至贾府败落埋下伏笔。
很多人纳闷,焦大是当年跟在太爷们身边的奴才,在贾府来说,属于三四代的老奴仆了,为什么最终却没有得到任何提拔,年纪一大把了,晚上还被派了送秦相公的差事?
有人说焦大是刁奴,我不认同这种说法,焦大能够活了贾府几代人,如果他真的是刁奴,以贾珍的脾气,他看到贾芹来领年货都得把他骂得无地自容,他会留一个刁奴在宁府吗?
我们先来看尤氏是如何评价焦大的:
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尤氏这话看似简单,其实别有深意,这段话至少透露了三个信息,其一,焦大在贾府中的名声是尽人皆知的,他的名声主要是因为他一醉酒就开骂;其二,贾敬未出家炼丹之前,对焦大采取不搭理的态度;其三,如今管家的贾珍同样对焦大不搭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贾敬、贾珍对焦大都不搭理?他如果真是个刁奴,为何不赶他出去?焦大为什么一喝醉酒就骂人?
从尤氏对王熙凤讲述的焦大当年的“光荣事迹”,我们可以得出焦大是个非常忠心的奴才,对主子非常忠诚,且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舍命救主,这跟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可以相提并论了。
这么一个忠诚的奴才,为什么没有被贾敬、贾珍之人重视并赡养起来呢?原因当然不止一方面,我们先看焦大这边的原因,原文尤氏这么评价焦大:
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从这段话里,我们可知,焦大是有些倚老卖老的,自恃当年救助有功,也不把如今的贾珍、贾蓉等人放在眼里,平时除了吃酒就是骂人,这样的一个人,每天如此,年年如此,换成任何人可能都无法忍受。
但如果因此就说焦大是刁奴,这就相当于把宁国府摘得一干二净了,从冷子兴对宁国府的评价中,我们可知,焦大为什么会醉骂,为什么会混成这样。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他曾这样评价宁国府的贾敬、贾珍等人:
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冷子兴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宁国府贾敬、贾珍等人的极大讽刺,一个爱好烧丹炼汞,什么都不管,一个不喜读书,到处寻欢作乐,宁府几乎被他给翻了过来。
我们可以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难怪尤氏说贾敬和贾珍都不理焦大之事,因为他们一个专好炼丹,一个一味高乐,没有一个正经管家事,为家族运筹谋划的。
在这样肮脏糟糕的环境中生存的老奴仆老忠仆焦大,从当年跟随太爷们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环境中走出来的焦大,他怎么可能看的上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府子孙?你让他如何不骂?如何不恨?
原文有这样一段对话很有深意: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这段话后面有一句甲戌本脂批:可见骂非一次矣。
也就是说焦大醉骂绝非一次了,可能宁府之人早都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但这一次因为王熙凤的干预,事情闹得有些凶,以至于焦大骂出了宁府丑闻。
其实焦大意不在此,他之所以骂的如此之狠,正是因为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而他也没想到贾府的子孙会如此败家败业,如此对待他。于是他说:
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由此可知,焦大在太爷们出事后,先是没有享受到任何应有的待遇,然后看到这些子孙如此不堪,他才开始不满,以至于喝多了酒会骂骂咧咧,到后来越来越凶,也正是因此,他更不被贾珍等人看重。
虽然焦大喝酒骂人,但他的骂却不是空穴来风,他在宁府生活了那么多年,可以说是对宁府最知根知底的一个老仆人了,看到这些不肖子孙的种种作为,由不得他不骂。其实无形中,焦大可能有一种错觉,错把自己当成了去世的太爷,他是在替太爷们不值,替太爷们教训这些子孙,所以他会骂出这样的话: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焦大对贾府子孙的态度,那就是“怒其不争”,而正是因为焦大的“怒其不争”这些子孙才更看不上他。
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真话最伤人。焦大之所以混的不好,主要不是因为他喝醉酒骂人,倚老卖老,而是他活得太明白,太清楚,而宁府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人人安富尊荣,只知道享乐。
焦大亲眼看到当年太爷们如何九死一生挣下了这份家业,后来又亲眼看着太爷们挣下的家业在这群子孙手里败掉,他怎么不恨?而正是因为他的恨,他的明白,让他一直混得不好,因为他在贾珍等人眼里,就是个刺儿头,能不理他就不理他。
《儒林外史》中说到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败家子杜仪,原文中的高翰林教子侄们读书,桌上都贴着“不可学天长杜仪”,认为他是败家败业的子孙,但这个人有一点我非常钦佩,那就是他对他的老管家娄老爹的赡养。
也许正是因为焦大对宁府这些败家子孙的瞧不上和切齿之恨,使得他一直无法被当作一个老人,一个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仆人,被贾府更好地供养起来。蒙府本曾这样评价焦大当年救主之功:有此功劳,实不可轻易摧折,亦当处之道,厚其赡养,尊其等次。
无论焦大如何倚老卖老,终究是太爷手里用出来的奴仆,结果因为醉骂,竟被一帮小厮“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后来又“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贾府如此对待一个老忠仆,令人寒心,而这也正预示着它的末日正在加速到来。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我是文旅心通,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焦大不如小厮。
沉浸在过去恩人光环下,居功自傲。
大家都知道焦大曾经从战场死人堆里背过贾太爷,讨来半碗水给太爷喝,自己却喝马尿,偷食物给贾太爷吃,救过太爷命,有大恩于贾家。错就错在他把这些大恩喝醉酒说骂出来,感恩是要对方说出来的,自己说出来显得不那么厚道,何况你还是骂着说出来的,这就好比你送我一件漂亮衣服,我本来很感激您,结果你天天见我念叨说我送你衣服,你得记着我的好处,一次二次可以,多了我肯定很不满意啦,对你有了看法。何况焦大说的是太爷手上的陈旧往事,有恩的上上上辈,贾家后代不一定领这份情。焦大和贾家是主仆关系,好多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历史上多的很。
性子直,骂人不分场合。
焦大当着好多人 ,《红楼梦》中王熙凤、贾宝玉仆人、丫环的面,不服从管家派遣送秦可卿弟弟秦钟回家,面对管家赖二不公分配,大为不满 ,乱发脾气 ,破口大骂。先骂赖二 ,后骂贾家祖辈 ,后骂王熙凤,秦可卿 ,贾宝玉。让主子没有面子,下不了台。王熙凤可是实权派人物,贾府大管家哪能受了这等气,连你都治不了,怎么管理仆人,威信何在?
遇见看不惯的事心里装不住,当众揭主子丑闻,骂的很露骨。
我觉得焦大如果就事论事对派遣差使骂上几句,作为忠奴也没有什么。他偏要扯上贾家好几代人,可恨他竟然骂“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叔子”当众人面揭主子的性丑闻,让主子难堪。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贾府何等显赫 ,十分注重面子影响 ,怎能让焦大肆意爆料丑闻。
大家好,我是文旅心通,拥有两年文化创作问答经验,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大家有那些好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赞同的话给我点赞、转发,热切希望您关注我的头条号文旅心通。
《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贾府就是一个大职场,在这个职场中有身在底层却不甘屈于人下的林红玉,凭着自己的勇于表现、能言善辩一跃成为管家奶奶王熙凤身边的红人;也有像晴雯这样,本来处境不错,但因任性张狂而被撵出去的例子。而这些无非都是贾府里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小喽啰们。
书中只出现过一次却揭露了宁国府内情的焦大是真真的对贾府有功的奴才,而且是救命的功劳。论理,焦大应该享受到的待遇应该不比另立府院子孙当官的赖嬷嬷差,但事实上,焦大在宁国府却混成了主人厌弃、下人憎恶的“刁奴”。
恃功而骄,心有怨怼,摆错了自己的位置焦大对贾家是有功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通过尤氏的口中就可得知: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尤氏既知道的如此明白,说明贾家并不想埋没这些功劳,面对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贾家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
做为有功的老奴,焦大在贾家是自由散漫的,可以不做事,而且吃了酒之后混骂,主人家并不与之计较。这应该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
管家派他晚间去送秦钟,焦大因吃醉了酒便骂出许多不堪的话来,一是骂管家不公道、欺软怕硬;二是骂贾蓉不该在他面前充主子。
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阶级制度森严,焦大这种自恃有功、奴大欺主的行为无疑是最招人恨的。
他的这种怨怼究其根本应该贾府赏他的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
焦大把自己放在了贾家恩人的位置上,而贾府只当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忠仆,这两种对待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不对等的。因此,焦大的心理便产生的种种不满。
长期的不满压抑在心里,便产生积怨,一个心中满是怨恨的下人,明目张胆的和小主人对歭,这种情形是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不想看到的。
因怨生恨,进而生出报复之心,这是走上了不归路焦大因久在宁国府,对府内上上下下的事情都了然于心,无论是好事还是丑事都瞒不过他。整个宁国府因贾珍的荒淫无度而变得乌烟瘴气,这些都被焦大看在了眼里。
焦大爱喝酒,酒后便嘴上没了把门的,送秦钟这事让他产生极大的不满,让本来就愤恨的心更加肆无忌惮。
他毫无顾忌的将宁国府的丑事当着亲戚的面就抖了出来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子往袖子里藏!"
“爬灰”指公公与儿媳妇私通,指贾珍与秦可卿一事。
这样的话公然宣之于口,无疑是打了贾珍的脸,更是打了宁国府的脸。
而“我什么不知道”更是带有威胁的意味,这是拿宁国府的隐私与主子做交易。就好比一个员工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机密,便想凌驾于老板之上,变成呼风唤雨的人上人。
而毕竟封建社会的主子与奴仆是不平等的关系,当奴仆做为主人的私有财产的情况下,有随意处置的权力,何况是贾家这样权势遮天的大家族。
焦大的这种要挟对贾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让贾珍更生厌弃之心,其他的得不到任何好处。
后文没有交待焦大的去处,但从焦大的这些行为推测,好日子应该不多了,或是被远远的打发到庄子上去看院子,或是偷偷的被处置了也未可知。焦大的悲剧首先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功劳再大,终是奴仆,盖不过主子去;想要的待遇没有得到,便想通过要挟的手段达成,这是致命的错误。(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红楼梦》第一忠奴焦大,为何混的不如个小厮?
在贾珍当家的宁国府,焦大确实混的不如小厮;但我们又可以说,在宁国公时代,小厮们混的确实又不如焦大。
在宁国公(当时应还未封宁国公)时代,焦大出生入死,生生的把宁国公从死人堆中救出来,这绝不是其他的小厮(奴仆)所能够完成的。这也使得宁国公更加优待焦大,对焦大高看有加,从而也使其他的人对焦大格外尊敬,可以说焦大在宁国府的这一段是幸福的。
然而到了贾珍这一代,以贾珍为代表的主子以及他们的小厮们,只能把焦大的过去作为传说来听了,演绎这个传说的也只能是他焦大,而绝不是贾珍这个大族长,他早已把创业的传统精神丢失了。
贾珍没有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那就是必须有忠诚者与你的同心协力。他更没有懂得如何治理一个大的家族,本来焦大对宁国公的忠诚,以死相报的精神,正是教育他人的一个最好的最生动的活教材,却被贾珍弃之一旁。
贾珍不尊重焦大,他的小厮们更是上行下效,不拿焦大当回事,这必然使这个已经年长的焦大苦不堪言。
当然我们也反思焦大,他固然对宁国府有很大的功劳,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了,贾珍没有宁国公那样对焦大的感同身受,焦大就应该在贾珍面前有一个主与奴的关系,因为你焦大必定生活在一个等级社会之中,这样你就应该遵循等级社会的秩序与礼节,绝不能恃功而傲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