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为何喜欢并倚重探春?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野心与能力严重不匹配。
王夫人这个女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借用她的凤凰儿子贾宝玉,完成掌控整个荣国府的目的。
像王夫人这样的女人,恨不得把贾宝玉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生怕一不留神,贾宝玉就不在她的掌控之中;
像王夫人这样的女人,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爱得都有限,爱的都有附加条件,这样的一个女人会喜欢一个庶女吗?
答案是绝不可能。
王夫人给贾探春一定的管家权利,是她想要完成控制荣国府的一个布局。这个布局,在贾府中尤氏、李纨、王熙凤都能看得出来。
只有探春这个小女孩儿,被利用了尚不自觉。一心一意地扛起了家族责任,到头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一.探春理家,时间点比较特殊
在探春有理家权利之前,当时的王夫人从未想过对荣国府的权利分配有任何变化。
而探春能得到理家的权利,是因为一场突发事件: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在家一月,不能理事,……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
①很明显,王夫人根本不是出于对探春的喜爱,想要认真地指教这位庶女如何当家理事。
探春能够上位只是因为有了突发状况,王熙凤的身体状态不好需要调养,这才使探春得到了一个机会。
②如果王夫人是出于喜爱探春,想要培养她当家理事的能力的话,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培养?
应该在王夫人时间方便,王熙凤也身体健康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培养。
王夫人自己当年就在王家当过家,而且在荣国府当家多年。所以这个女人必然明白,世家大族的家不好当!
其中有各种纠缠不清的人情网,各种女人之间的弯弯绕,更是有两房之间、还有嫡庶之间很难理清的利益分配。
正常的情况下,这个实习期会非常长。
③可看王夫人是怎么对待探春的?
直接就给她扛上巨大的责任,没有学习、没有过度,马上就是李纨的副手。
没有帮助、没有协调,直接就把烂摊子甩给了探春。
探春当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对赵姨娘弟弟赵国基丧葬费的问题。
其实这件事情王夫人可以自己处理,这样给多给少赵姨娘都不敢抱怨。
但是王夫人一推六二五,把责任全部直接甩给贾探春。
王夫人从来都是这样,她选择让谁去管家,就是让谁去扛责任。
而王夫人自己呢?
她是一点责任都不扛,探春家当的好,那就是王夫人用人得宜;
探春家当的不好,那王夫人正好借此机会将权柄收回。
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姑娘,都扛不起这样的责任!
而探春这个玫瑰花真不是白给的,生生地给扛住了。
④其实若论起精明,探春要比李纨还差一大截儿。
王夫人打什么主意,李纨早就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李纨也打起了太极拳,乐得自己做一个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
在李纨的眼里,王夫人给她暂时的理家权利根本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李纨会觉得,既然这份权利只是在自己这过一过手,那么还不如不接。
探春在协埋大观园中光华四射,推出了承包制。探春的策划案可以顺利推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是一个姑娘,不会进入荣国府的核心权力圈。
荣国府的贵妇们都明白,最多再过两三年,探春就会出嫁。
所以探春做的一切,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那么探春就会获得短暂地支持。
可就算是短暂时间的当家,王夫人对探春也要利用至极,她把探春推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正式开始扶持薛宝钗。
二.协理大观园三人组,本就极不正常
其实协理大观园,根本称不上是王夫人倚重探春。
至少在表面上,真正的当家人是李纨,只是李纨把当家作主的机会拱手相让给探春。
这些布局,都称得上正常。
王熙凤生病,李纨是荣国府正经的少奶奶,由她来当家合情合理;
探春呢?是荣国府真正的小姐,由她来给李纨做副手,也是正常的工作安排。
可是李纨的另一个副手,薛宝钗就显得极为不正常。
薛宝钗是什么人?
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对于荣国府来说,她不过就是一个亲戚。
王夫人用一个亲戚在自己家当家,这根本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荣国府根本不是没人,至少还有贾迎春,再不济还有平儿。
这些人的组合足够当家,其实根本用不上薛宝钗。
那么此时王夫人的目的就非常明显,她把探春拱上当家的位置,不过就是把她的外甥女,正式推进荣国府的核心权力圈内。
探春是一个庶女,对于嫡母的亲外甥女,她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接受。
看看薛宝钗在当家的时候都干了什么:
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
①此时的薛宝钗,就是在公器私用。
她刚上了当家的位置,立刻就开始以权谋私。
她为自己丫鬟莺儿的娘,和怡红院中的叶妈都谋了一个好差事。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薛宝钗,已经把人脉直接插进了怡红院中;
意味着王夫人,已经激进地开始推进金玉良缘。
②而这时的探春能怎么办?
她只能无可奈何。
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女,如何敢改变王夫人亲外甥女的决定。
其实探春是什么人?
她是一个锐意进取,有责任心,想要振兴家族之人。
一个世家大族,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贾探春最看重规矩,这个规矩如果放到现在就是劳动纪律。
在探春的眼里,纪律不可以为任何人改变,包括她的生母赵姨娘,也不可能让探春为她谋一点私利!
而宝钗为自己谋私利还不止这一点。
③探春在大观园中弄了一个承包制,这样既可以调动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废除荣国府管理重重叠叠的夙弊。
探春的看法是若有剩余,是归到官中的。
而宝钗有另一种看法:
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所以如此一行,外头帐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啬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
①宝钗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她又一次在大观园中笼络了人心,这些仆人中,一定有宝钗的人脉。
这件事情被宝钗利用,成为自己笼络人心的手段。
②多出这四五百两银子,何人监督、何人分配、用怎样的方法分配?
都必然要拟定出合理的方案才行,不然后果就会造成大观园中仆人,贫富差距极度加剧!
仆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均匀的分配后果立竿见影,之后大观园中并没有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是仆人不停的吵架、生事。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分配不均造成的。
可见薛宝钗要的是笼络人心,至于其他的事情,她完全不在乎。
于是贾探春弄出来的承包制,很快便形同虚设。
再看一下三人组的分工:
李纨和探春,是真正的当家理事,处理各种大事小情。
而宝钗呢?
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
请注意无论巡夜还是门禁,都是薛宝钗的责任。
而后来大观园中出现的大问题,全部出现在宝钗负责的岗位上。
大观园中的婆子半夜聚赌,宝钗没有巡查出来;
后来更是出现了绣春囊事件,王熙凤曾经长篇大套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绣春囊是从外面买来的。
也就是说必然是门禁没有管理好,才会造成这样的东西流入大观园。
而门禁同样是薛宝钗负责的。
那么薛宝钗当家期间究竟干了什么?
除了为自己收买人心之外,她似乎什么也没做。
但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宝姐姐就在荣国府当家,然后不停地拓展自己的人脉;
一旦查堵和绣春囊事件事发,宝钗立刻离开了大观园这个是非之地。
而责任呢?
还不是贾探春这个年轻姑娘,一力承担。
等到绣春囊事件事发时,宝钗的人脉也拓展够了,王夫人正好借机把探春手中的权利收回去。
探春这个姑娘,不过就是王夫人为薛宝钗铺路的一个工具而已。
哪有什么疼爱和倚重。
王夫人为何喜欢并倚重探春?
你以为王夫人喜欢并倚重探春?别逗了!
王夫人根本就不喜欢探春!
全书里你有看到王夫人对探春有一句好话吗?
没有!
王夫人好歹还在林妹妹撒娇的时候说,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
王夫人对探春有一处真正的亲昵或者给她任何好东西吗?
大家都看到探春管事,我们来看看探春是怎么理事的!
且说荣府中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因年内外操劳太过,一时不及检点,便小月了,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大夫用药。凤姐儿自持强壮,虽不出门,然筹划计算,想起什么事来,就叫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
因为能管家的王熙凤生病了,管家的事情就落到了王夫人身上。王夫人能力不够,就抓大放小。家里小事都给自己的大儿媳李纨管理了。
李纨管的怎么样呢?
李纨本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养好了,仍交给他。
李纨管不住下人,王夫人自己也管不好,所以让探春和李纨一起管。而且打算王熙凤病好了,还让王熙凤管。
李纨是管不住下人,所以王夫人让探春加入管家行列。
探春管家有纰漏吗?书中没有说。
然后王夫人就让宝钗也加进来了。
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和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特请了宝钗,托他各处小心。
那有人要说了,那为什么不是迎春,为什么不是惜春,为什么不是黛玉呢?偏偏是探春,那不是证明王夫人喜欢探春吗?
我们看看迎春,自己头上戴的攒珠累丝金凤被自己奶妈拿去了,屁都不敢放一个。她能管家吗?
惜春小,脾气很孤僻。当然也不能管家。
黛玉呢?生病呢,就是不生病。王夫人愿意让她管家吗?
也就只有探春有能力且王夫人愿意让她管家了。
总结下来,就是王夫人心目中管家人选是王熙凤>李纨,毕竟是大儿媳但是李纨能力不够>宝钗,心中的准二儿媳,但是宝钗还没进门>探春,只有她能干,而且反正要嫁出去的。
所以说,说王夫人喜欢、倚重探春真是笑话。
就好像公司里经理生病了,主管是个空架子。然后老板把你拉过来说,“静静啊!你看我平时就很喜欢你,也很倚重你。现在经理生病了。你要帮我把公司管好啊!事呢?你要做,位置呢,和主管一样。你放心,大家都是家人,家人就该同心协力做事啊!”
你感动的涕泪交零,别人也夸你老板,真是把你当家人。
但是薪资呢?以后的安排呢?老板都没提。
最后你累死累活把事情都办妥了,连奖金都没有。
你觉得老板是不是喜欢你、倚重你呢?
王夫人为何喜欢并倚重探春?
王夫人并没有多么喜欢,也没有多么倚重探春,都是表面功夫而已。
探春曾在李纨等人面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
王夫人如果真的喜欢和倚重探春,根本不会让薛宝钗一个外人掺和进管家的事情里面,还委任给薛宝钗那么大的权力来制衡探春。
王夫人如果真的喜欢和倚重探春,查抄大观园就算不方便派探春和凤姐一起,也会让人知会探春一声。
而探春也非常清楚王夫人对她不过是嫡母对庶女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疼爱和信任,所以她才会在应付周全王夫人的同时,暗中投靠贾母。
正是因为有了贾母的支持,探春才会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大胆的打了王善保家的脸,又把邢夫人和王夫人一起骂了,说她们“自杀自灭”“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事后邢夫人不敢责怪探春,反而打了王善保家的,王夫人也一声不吭,探春还不算完,趁势对要搬出去的薛宝钗说:“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至于探春说过的那些:“太太满心疼我”“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这些话,也都是些场面话,一个无依无靠的庶女,纵然满腹才华,也必须要巴结着嫡母和祖母生存。
只有得到家族内宅这些位高权重女长辈的关照,她才能活得好一点,才不至于像迎春一样被婆子丫鬟欺负,才可以在将来寻一门好亲事,这也是她一生仅有的希望了。
毕竟第一次投胎没投在太太肚子里,说亲事要是再不能顺心如意,一个古代女人的一辈子就算完了。
王夫人真正喜欢的人只有她自己和宝玉。就算对妹妹薛姨妈和外甥女薛宝钗也不过是利用而已。就算亲生女儿贾元春也是送进宫里去牺牲,给家族和宝玉铺路用的。
所以说她喜欢和倚重庶女探春,简直就是在搞笑,别忘了探春的亲妈赵姨娘可是王夫人深恶痛绝的狐狸精,贾环也是王夫人不待见的“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
好在探春是个不会分家产的女儿,又漂亮懂事,王夫人不过出于嫡母的体面给她贾府千金小姐的常例待遇而已,反正将来长大了还能嫁出去联姻用,怎么都不亏。
就连王夫人让探春管家,也不过是在给薛宝钗管家做个障眼法而已,探春在宝钗擅自拿了她兴利除弊承包大观园的利润卖好做人情,又在众人面前搬出王夫人来之后,就看透了这一点,后面都不再怎么出头,也没什么大动作,她学的更加乖了。
王夫人为何喜欢并倚重探春?
题主你好:那是探春值得王夫人喜欢和倚重!
(1)贾赦和邢夫人商量好,要强娶鸳鸯,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邢夫人还被贾母骂了一顿因为这件事,王夫人更加喜欢探春了,也给探春临时执政带来了契机。鸳鸯死也不愿意嫁给贾赦作小老婆,而贾母也不愿意给贾赦。鸳鸯又是发誓又是剪头发,贾母不分青红皂白,见王夫人坐在她旁边,把气都撒到王夫人头上,“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贾母的这番话很重,把王夫人对她的好全部都抹杀了。王夫人对贾母是极其孝顺的,王夫人作为儿媳妇,也不敢顶嘴,委屈地站着。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姊妹,又是客人,也不好意思站出来替王夫人说话。
李纨,凤姐,宝玉作为小一辈,也不敢声张。
而李纨负责管理大观园的姊妹们,见鸳鸯提到女孩子的婚姻事情,便带着女孩儿出去了,探春也一并出去了。探春走到窗外,像迎春本来就是个二木头,惜春年纪小,这时候,只有她站出来替王夫人说话。
于是,探春对贾母说,那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告诉小婶儿的。贾母恍然大悟,连忙说,我老糊涂了,老糊涂了。
探春帮助王夫人化解了尴尬,王夫人对探春当然会另眼相看。
这只是其中一件事。
(2)探春和迎春,惜春都由王夫人在屋后的三间小抱厦养着。三个姊妹相比,探春见之不俗,迎春观之可亲,惜春形容尚小。探春是杏花,又是玫瑰花,迎春和惜春连代表花都没有。探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而迎春木讷,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惜春有自闭症。
同为庶出的贾环,对王夫人几乎就没有情感,他依然把赵姨娘当做自己的母亲。探春发自内心的真诚,把王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也真正地站在王夫人的角度,替她思考问题。
迎春、惜春和探春相比,王夫人偏向于探春,也属正常,因为探春是贾政的女儿。
(3)三丫头探春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女孩儿,不止王夫人喜欢,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李纨等都喜欢她,这是探春自己争取来的。南安太妃到贾府,贾母专门点名要探春出来见人;探春临时执政时,王熙凤多次当着平儿的面,赞扬探春;大观园的女儿们就不用说了,林黛玉去世之前,探春就在她眼前。
我们再想想,如果是探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探春的驾驭能力,也会把孙绍祖制的服服帖帖的,还会来一番家族大改革,而不会像迎春一味懦弱,命也丢了。
这样的探春,王夫人当然会喜欢她。
王夫人为何喜欢并倚重探春?
王夫人与探春的感情是复杂的,是爱和利益的混合体,爱包裹着利益,利益支撑着爱。
第四十六回贾母借贾赦强娶鸳鸯的事情,责难王夫人,王夫人在一旁默默的挨批,不敢出声。当时只有探春站出来替王夫人鸣冤,贾赦家的事情怎么怪罪到王夫人这里。
贾母也就笑着自己是气糊涂了。当然贾母和王夫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敢于出头,顶撞贾母真的十分难得,王夫人也算是知道了探春的心意和探春的立场。
探春聪明,胆大却不莽撞,她敢出头维护王夫人的面子,不是冲动之举,由于王夫人与鸳鸯事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贾母已经骂完了,恶气出完了,其实当时贾母,王夫人都需要一个台阶,难不成贾母继续骂,王夫人继续傻乎乎的站着挨骂?
探春的聪明就在于她知道这个时候需要自己,自己只要说一句话,就能给王夫人挽回面子,贾母也能停止。
结局就是探春预想的那样,贾母承认自己糊涂了,皆大欢喜,而且也显示了自己作为贾母的孙女,是很聪明能干的, 然后贾母就继续开心的打牌玩了,邢夫人无趣的出去了。
很多时候场面尴尬,就需要一个人出面打破尴尬。
但如果就是只会做这种技巧之事,王夫人也不会真心看探春的,王夫人和贾政不喜欢薛宝钗的一点就是心机重,在第78回里面写道:
王夫人说宝钗:“他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他不成?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心重来形容一个女孩子,可见平日里王夫人赞美宝钗也不过是面子上的恭维,比较亲戚一场,客套话。
探春知道利益要和王夫人保持一直,接下来就是人生需要一个好的母亲,作为庶出的探春,王夫人就是她的母亲,在古代亲生的赵姨娘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品行极差,是非不分,一味的妒忌宝玉,胡搅蛮缠。如果探春跟着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前途的,在古代的特殊环境下,妾生的孩子都是太太的孩子,探春是一个懂得规则的人,便认王夫人是自己的母亲,王夫人也事事照顾教导她。
贾府众人也都看在眼里,王熙凤还说过太太疼她,只不过表面上有赵姨娘碍事,心里面和宝玉是鸳一样的。
“倒只剩了三姑娘一個,心裏嘴裏都也來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她,雖然面上淡淡的,皆倒只剩了三姑娘一個,心裏嘴裏都也來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她,雖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趙姨娘那老東西鬧的,心裏卻是和寶玉-樣呢。因是趙姨娘那老東西鬧的,心裏卻是和寶玉一樣呢.”
后来在王熙凤生病的时候,就让探春,李纨管理荣国府,后面又加上薛宝钗。
李纨压不住人,薛宝钗心机太重,这个团队主要都是探春在真心出力,不怕得罪人。
在癸酉版本里,探春出嫁的时候,王夫人和贾母已经死了,探春出嫁前喝醉酒,在贾母和王夫人的牌位前大哭,自己远嫁不能回来了,探春是真心爱着王夫人。
王夫人虽然在第一次见黛玉的时候,就警告说不要理宝玉,但是后来林黛玉照样和王夫人撒娇。
可见王夫人并不是那么坏,也是很慈祥的一位母亲。
如果人与人的交往都是算计,谁又会和你深交呢,能相处好还是看真心和三观。
探春自小在贾母那里生活,又有王夫人管教,加之探春天资聪慧,所以探春是贾府里面难的一个拿得出手的一个姑娘,有胆识,有见识,有野心,可惜生不逢时。
探春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王夫人自然不会讨厌。
当然王夫人内心深处最爱的还是宝玉,元春和贾珠,毕竟血浓于水。
博而化易 / 文
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