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红楼梦》中是否有暗示?贾雨村见冷子兴时,谈及林黛玉的母亲时,冷子兴叹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贾敏为贾母所生,另外三个是出在宁府吗?又都嫁往何处?

《红楼梦》中,贾敏那一辈的姐妹情况,出自于冷子兴的一段谈话中:

“老姊妹四个,这个(贾敏)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东床如果呢。”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几点情况:

①林黛玉母亲贾敏这一辈的姐妹,已经全部过世。

因为,贾母所生的贾赦和贾政还活着。

这就证明了老姐妹四个,是实实在在四个姐妹,并不包含兄弟在其中。

②可以从荣国府下一辈的排序中,推一下荣国府的上一辈排序。

元春这一辈的姐妹,也是四姐妹,但是她们并不是亲姐妹。

老大元春是贾政嫡岀;老二迎春是贾赦庶岀;老三探春是贾政庶出;老四惜春是贾敬嫡岀。

这些足以能看得出来,姑娘们的排序是宁荣二府一起排。

那么同理,贾敏这一辈的四姐妹,也是宁荣二府一起排。

她们并非全是贾母所生,所以贾母最疼的当然是她的亲生女儿贾敏。

由于原文中已经明确,贾敏是最小的。

所以这个猜想就是,贾敏的三个姐姐都嫁往何处?

贾敏的三个姐姐中,会有贾代化的女儿,也会有贾代化或是贾代善的庶女。

不可能全部是嫡出!

那么先从嫡长女说起……

一.嫡长女会嫁给北静王一脉的长辈

贾敏一辈荣宁二府的嫡长女,会嫁给北静王一脉的长辈。

这位嫡长女,很可能是贾代化的女儿,第二代国公爷的女儿。

再加上嫡长女身份的加持,能嫁到王爵人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说这个为嫡长女会嫁给北静王一脉的长辈,自然要有证据,而这个证据,出现在小说行文的蛛丝马迹中。

当老太妃薨逝后的大祭中:

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晏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状态。

①国人的传统,以东为尊、以东为贵。

而北静王和荣国府是什么关系?

北静王是王爵,而贾母的丈夫贾代善不过就是一个国公。

地位差得天差地别!

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以北静王妃为尊。

也就是说北静王妃,正常情况下应该住东院。

那么情况偏偏相反。

只有一种情况能解释这种反常的行为,那就是贾母是北静王府的长辈。

而且要是大长辈!

如果贾府同北静王府有亲,那么这份亲情从何处而来?

北静王才20出头,而且有王妃,同贾府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时只能假设,宁荣二府的嫡长女,嫁给了北静王的长辈,使得这一切才能显得合理。

②这个假设,在小说的其他行文中也能找到验证:

秦可卿那场豪华的葬礼,北静王亲自来路祭!

其实宁国府死了一个孙媳妇,按照正常理数,北静王派人去祭奠,就已经给足了宁国府面子。

可是他本人去了。

这侧面地说明了,北静王参加秦可卿的葬礼出于的是亲情,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礼数。

在过年的时候,北静王也有这样的表示:

“北府水王爷送了字联、荷包来了。”

这绝不能用世交之谊一来解释了。

解释只能是,出于亲情。

这是荣宁二府的嫡长女,那么其他的女儿呢?

二.一个嫁到了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隐形富豪,这个家族接驾了4次,且同荣国府一样,在宫中也有人脉。

《红楼梦》中的正文说,甄家和贾府是老亲。

但只用老亲,是无法解释甄家和贾家亲密程度的。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来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不自尊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

①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地照顾,荣国府肯去照顾甄家的大姑娘和二姑娘,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贾府的姑娘曾经嫁入了甄家。

所以这二位姑娘,算是荣国府的正经亲戚。

②只是因为贾府的姑娘死得早,也许像秦可卿一样,出嫁后几年就死了。

这样在江湖上,才没有贾府这位姑娘的传说。

但是世家大族的婚姻,从来都是利益的相互交换。

只要甄家不倒,只要贾府不倒,联姻形成的亲戚关系,就不会因为姑娘的过世而消失。

就像贾敏已经过世,但林如海还是荣国府的女婿一样。

③很显然,贾府的这位姑娘不会是甄宝玉的母亲。不然作为姑姑,一定会清楚自己侄儿的小名儿。

让自己的孩子与侄儿的小名相同,这种事情的发生几率并不大。

且甄宝玉已经13岁了,贾母完全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存在。

贾母对甄宝玉和甄家三姑娘的了解,要比大姑娘和二姑娘差远了!

江南甄家同样是一个大家族,贾府的姑娘应该是嫁给了甄宝玉父亲的兄弟。

嫁到甄家的贾府姑娘,由于线索太少,所以无法确定嫡庶。

但贾府庶出的姑娘,是史湘云的母亲。

三.由史湘云带来的猜想

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这位姑娘个性娇憨、光华四射。

奇怪之处就在于,史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史湘云做为一个重要人物,作者没有给史湘云父母任何的笔墨。

读者要从细节中,才能慢慢的看出史湘云的叔叔是史鼐:

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

①当时的史湘云已经没了父母,由叔叔收养。此处明确地指出,史鼐是真正的保龄侯,那么史湘云的父亲呢?

②史鼐是史湘云口中的二叔叔,这说明史湘云的父亲是老大。

很多读者会认为,因为史湘云的父亲过世,所以爵位才由史鼐继承。

但是史湘云的父亲又不傻,就算他没有儿子,史家也是个大家族,他没有理由不为自己过继一个儿子。

于是事情就可以有另一种方向,也许史湘云的父亲是庶岀。

这样就算他是长子,也没有继承爵位的可能性。

史湘云的父亲是庶出,那么娶贾府的庶女就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③其实史鼎和史鼐,同荣国府的关系都算不得很亲近。

至少史鼎的夫人还参加了秦可卿的葬礼,可除了史湘云,史鼐的家人同荣国府没有任何联系。

话也可以这样说,史鼐根本就没瞧得起过史湘云一家。

所以他完全可以做到,不怕丢人现眼,把自己的亲侄女丢给荣国府去抚养。

④史湘云的母亲是庶出,就完全可以解释清楚史湘云对林黛玉莫名其妙的敌意。

曾经的史湘云,备受贾母的宠爱,一旦他到了贾府,就是和宝玉一样住在贾母房里。

贾母还把自己身边的大丫头袭人,派去照顾史湘云。

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地位!

可林黛玉一进荣国府,一切就全都变了。

③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才是贾母亲生的女儿,所以林黛玉一进贾府,马上就变成贾母的心头肉。

那时史湘云这个便宜外孙女,马上靠后。

其实林黛玉从未在任何情况下得罪过史湘云,但史湘云对林黛玉总是酸溜溜的。

史湘云先是拿林黛玉去比戏子,古代戏子身份卑贱,作为一个大小姐根本无法容忍;

之后更是和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薛宝钗站在了一条线上,不分场合地讽刺林黛玉小性,爱恼人,爱嫉妒。

其实真正嫉妒的人是谁,正是她史湘云。

在她看来,林黛玉夺走了本来属于她的宠爱。

如果史湘云只是贾母的侄孙女,她不可能敢与贾母的亲外孙女林黛玉去争宠。

姑奶奶和外祖母,这两种身份的差别是云泥之别。

只有史湘云的母亲是贾母的庶女,按照封建的制度,嫡母对亲女儿和庶女,至少在表面上要一视同仁。

而且贾母对史湘云一向宠爱,所以这个年幼的孩子就糊涂了,所以她敢和林黛玉去比,也敢酸溜溜地认为是林黛玉夺走了她的宠爱。

其实贾府结亲,范围选择也很广,并不只是盲目地在四大家族之内做选择。

在同一辈分中,只有一两个人,结亲的范围会选择在四大家族之内,完成几方利益的巩固。

其他的姑娘都会另做选择,比如贾敏的夫婿就是清贵的探花郎林如海。

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贾敏一共姐妹四人,除了贾敏嫁给林如海,其他三位,应该是嫁给了江南甄家、史家或王家,还有一位可能做了王妃。

贾敏得老姊妹四个,是四姐妹,就像贾府四春一样

关于贾敏和三个姐姐的说法,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及:

“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有说法认为老姊妹四个是指贾敬、贾赦、贾政、贾敏,但是不要忘记贾敬还有个八九岁早夭的哥哥叫贾敷,所以这是兄妹五个才对。

另外冷子兴提到“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但是贾敬、贾赦、贾政都活的挺精神的嘛。

再加上提及小一辈的“东床”,也就是女婿,那么对应的就是老姊妹四个的东床,可见,贾敏还有三个姐姐。

另外,我在朱一玄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谱》中也找到了贾敏大姐、二姐、三姐的人物关系考证。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对黛玉说: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多方面相互照应,基本可以印证了贾家文字辈除了贾敏之外,还有三个小姐,她们是四姐妹,就像元、迎、探、惜四春一样。

但是书中并没有更多证据表明,贾敏的三位姐姐的出身如何?她们是贾母亲生,或者是贾代善的六位小妾所生,或者像四春一样,是堂姐妹关系。这个实在无法确定,也没有线索推测,但是总归是在这个范围里的。

那么贾敏这三位姐姐都嫁到哪里去了呢?书中并没有交代,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线索做合理的推测。

江南甄家:是老亲,世交故旧,势力庞大

首先可能性最大的一家,就是自成一派的江南甄家。

《红楼梦》中书中介绍这江南甄家的当家男主人,如今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他家根基深厚,势力庞大,家族实力绝对不在四大家族之下。虽然没有提及甄家有人封了爵位,但是人家能接驾四次,足以说明甄家的实力有多么强大。

在第五十六回中:林之孝家的回报“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又有甄家的婆子来给贾母请安说“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令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

结合第五十五回 “目下宫有一位太妃欠安”和后面五十七回接应“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可以得出结论,那位老太妃就是甄家的女子入宫,她是甄家的靠山,可能也是元春在宫里的靠山。

我们再回到《红楼梦》第二回中,看看冷子兴描述贾府和甄府的关系: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所谓“老亲”的意思就是结亲戚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最少也要二三十年才能这样说。如果贾敏的一位姐姐嫁到了甄家联姻,也算是二三十年了,可以这样说。

当然也有可能是贾代善的姐妹和甄家联姻,总之是有姻亲关系就是了。

此前,书中在前文中还多次提到,贾府和甄家互相送年货,贾蔷下姑苏采买小戏子,王熙凤说江南甄家还收着贾府五万两银子。

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贾府和甄府的关系互动频繁,十分密切,所以,应该是比较近的姻亲关系,贾敏的一位姐姐嫁入甄家的可能性很大。

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那个当年葫芦庙里小沙弥出身的这门子对贾雨村介绍贾、王、薛、史四大家族: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我们从书中现有的人物关系中可以看出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联姻情况是这样的:

贾王两家的联姻:贾政和王夫人,贾琏和王熙凤;

贾史两家的联姻:贾代善和贾母;

王薛两家的联姻:薛姨父和薛姨妈;

史王两家的联姻书中没有提到,皇商薛家作为四弟,看似是个吊车尾的,但是一个皇商能跻身四大家族,说明薛家的财力和薛家祖上能力很强大。

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一门二国公的老大哥,史家作为太史令保龄侯,文官封侯,到了第三代还能做到一门双侯,也是牛气冲天。

这两家自然是都瞧不上皇商薛家。本着“抬头嫁女,低头娶妇”的原则,他们都不会往薛家嫁女儿,贾府就算到了第四代,庶女迎春嫁的也是武官孙绍祖。

看不起皇商的结果就是要面子不要里子,得不到实惠呗。贾府渐渐地就内囊上来了,史家开始由夫人小姐们自己动手做针线省俭开支了,只有和薛家联姻的王家富得流油。

因此,贾敏的三个姐姐,在贾府鼎盛时期,她们的婆家肯定不会是薛家,但是王家和史家都是有可能的,毕竟算是门当户对。

其中史家的地位高于王家,又是贾母娘家,可能性更大一些。很多人推测,史湘云的生母,是贾府的姑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王八公:旧勋贵势力集团,联姻抱团

《红楼梦》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朝堂上新、旧两股势力在抗衡,旧势力就是以北静王为首的,贾府为代表的四王八公旧勋贵集团。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他们集体亮了个相,前往吊唁,都在路上设置“各路祭”表明和贾府的世交故旧关系,大家都是一个阵营里的同盟的好朋友。

鉴于贾府嫁女儿的眼光一向是很高的,所以贾敏的三个姐姐如果是嫡女,那么很可能高嫁做了王妃。

结合李纨在宝玉过生日,大家抽花签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她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里李纨说的另一个王妃不是元春,元春是皇妃、贵妃,比王妃高一个档次。

那么只能证明,贾府的长辈女眷中曾有人嫁入王府,做了王妃,也就是贾敏三位姐姐中的一位。至于嫁到了东、西、南、北哪家王府也不是无迹可循的。

《红楼梦》中第三回黛玉进贾府,荣禧堂上有一副对联,写道:“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书”,这里可见东安郡王穆莳当年和荣国公交情匪浅,是同乡,也是好友,否则他的题字不会被荣国公悬挂在府中的正房上。

既然荣国公和东安郡王关系这么好,那么很可能两家就会联姻,贾敏的一个嫡出的姐姐,或是贾母亲生,或是堂姐,就嫁给了东平郡王府,做了王妃。

另外,其它三家王府,可能也与贾府有姻亲关系。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我们可以看到北静王对贾府众人非常客气,一口一个世交的称呼。在后面第五十八回老太妃薨逝,贾母和王妃诰命等共同随祭,有这样一段文字:

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我们都知道古代以东为尊,西为次,但是这里荣国府的贾母却住进了东院,北静王府屈尊住了西院。

再就是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来的宾客地位非同凡响。

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贾母为什么能有这高的地位?除了她是荣国公的妻子,一品诰命夫人,贵妃的奶奶,但是在贾府日渐没落的情况下,这些头衔背景,并不足以让她能受到这些“皇亲王族”中人来亲自给她贺寿,其中很可能是因为有一些隐藏的姻亲关系。

所以,可能是贾敏的三位姐姐,也可能是贾代善那一辈的姐妹有嫁入王府或者曾入宫为妃嫔,都有可能。

清流书香门第:贾敏嫁给林如海,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贾府是武荫勋贵,到了贾代善一代,贾代化一代,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家族想要延续传承,不能只靠吃老本,而是要在袭爵的同时,寻求转型。也就是走文官路线,读书科举入仕。

所以他们严格管教贾敬、贾政刻苦读书考科举。又把金尊玉贵,宠爱的小女儿贾敏嫁给了已经成功转型的林家后代——林如海,当时林家封袭四代列侯,林如海至少已经中了举人,否则贾家根本不会注意到他。

贾敏嫁给了林如海,只能代表贾府走出了向清流转型的一小步,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林如海以后考不上进士或者仕途不顺怎么办?所以很可能,贾敏的三位姐姐也有一两位也嫁给了书香门第,作为贾府联姻转型的另一步棋。

不过科举这个东东,真是说不准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吧。反正我们知道的就是贾代善投资有了丰厚的回报,林如海中了探花郎,做了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成为皇帝心腹,妥妥的朝堂新贵。说实在的,要不是他早早病逝,贾府后来不至于一败涂地。

至于贾敏姐姐嫁的夫君,显然是没有林如海有出息的。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贾敏四姐妹,除了贾敏嫁给姑苏林家,探花郎林如海之外,她的三位姐姐也都嫁得不错,她们嫁入江南甄家、史家、王家、东平王府等四大王府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很不幸,这老姊妹四个也都是红颜薄命,三位姐姐比贾敏去世还要早,所以冷子兴才会说“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红楼梦》贾敏是文字辈姑娘,她有四个姐姐。当冷子兴听说贾敏死了的消息后叹到:“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

显然贾敏的三个姐姐都死了。冷子兴还说了一句话:“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由此看来,贾敏和她的姐姐嫁的人家都挺好,所以冷子兴猜测贾府春字辈的姑娘的东床快婿都是什么样的。

宁荣二府的姑娘们一起排序。荣国府贾母只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一个女儿贾敏。如果贾敏有同父异母的姐姐,一定是庶出的姐姐。贾敏的三个姐姐也有可能是宁国府的女儿。

无论贾敏的姐姐是哪个府里的,那么,贾敏的姐姐们都嫁给了谁呢?

书里没有说明贾敏的姐姐们都嫁到谁家,但是可以推测。

女婿家有地位,与贾府门当户对,甚至比贾府地位高 。

古代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贾府的嫡出姑娘应该高嫁,贾府的庶出姑娘至少门当户对。

贾敏嫁给探花郎林如海。

贾敏嫁进了列侯林家。列侯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一。侯爵没有封邑,只有俸禄。列侯是可以封疆裂土的爵位,有封地或者叫封国、封邑。《史记·晋世家》记载:“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功劳大的人才封侯,封邑。所以古人的理想是万户侯。意思是可以食邑一万户。林家住在苏州,可见其封邑在苏州,食邑多少户没有记载。

西汉时期,列侯为王以下的最高爵位,金印紫绶,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冠军侯霍去病食邑万户。最初,列侯封国,或者封地的行政权并归其执掌。列侯是封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景帝以后,列侯在封地“惟食租税”而已,不再担任行政长官。 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家臣。也就是说林家也应该有这些家臣。而贾府只有家仆,贾府的仆人不能称之为家臣。

林家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诗礼书香之族。林家的列侯真的不比贾府的公爵低。

丈夫林如海是家中独子,贾敏进门就当家。

林如海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的探花郎,后来升任兰台寺大夫,兼任巡盐御史。

贾敏一个姐姐嫁进四大家族王家。

贾敏的一个姐姐嫁给了四大家族里,县伯王家的嫡长子,生了儿子王仁,女儿王熙凤。

前两天在我的文章和问答里,分析了王熙凤的母亲是宁国府的小姐。因为贾蓉叫王熙凤为凤姑娘,姑娘就是姑母的意思。

贾珍跟贾蓉说王熙凤也经常说“你姑娘”。也就是说王熙凤是贾蓉的姑姑。王熙凤是贾蓉姑姑的唯一解释就是王熙凤和贾珍是姑舅姊妹。贾敬是王熙凤的舅舅。王熙凤的母亲是贾敬的姊妹。

她嫁进了伯爵府,做了爵位继承人的妻子。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王熙凤之父没有袭爵。也许贾敏的这个姐姐抑郁成疾,病死了。

也许王熙凤的外祖母舍不得王熙凤和继母一起生活,就把她留在宁国府,所以王熙凤从小和贾珍一起玩,也经常到荣国府玩。鸳鸯把平儿当成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贾敏一个姐姐嫁进了甄家。

冷子兴说,江南甄府和贾府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

“老亲”是说甄家和贾府是几代联姻。甄家现任家主是钦差,担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甚得圣眷,他们家接驾四次。贾府和王家各接驾一次。

甄家的老太太,有可能是贾府代字辈的姑娘。是贾母的大姑子或者小姑子。

贾敏的一个姐姐应该嫁进了甄家,大约不是甄宝玉的娘,应该是甄宝玉的婶婶。

虽然贾敏的姐姐死了,但是由于甄家老太太健在,两家交往不断。

贾府曾经在甄家存了五万两银子,抄检大观园第二天,尤氏听说甄家也往贾府存了东西。

甄家和荣国府交往比宁国府密切。显然甄家的老太太可能是荣国府代字辈的小姐。

贾敏的一个姐姐当了王妃。

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夜宴怡红院,大家喝酒玩占花名游戏。探春抽到了杏花签,签上写着:

“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大家都笑着打趣探春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这里的王妃不是说元春,因为元春是皇帝的妃子。被封为贵妃。这个王妃应该是王爷的妃子。贾家文字辈的姑娘,也就是贾敏的一个姐姐做了王妃。

至于是哪个王爷,则不好推测,有可能是老北静王的侧妃,也有可能是藩王的妃子。贾敏的这个姐姐也不长寿,英年早逝。

贾敏是贾府文字辈姑娘里,最后离世的小姐。

贾敏的姐妹,谁嫁得最好?谁最幸福?

从贾府文字辈四个姑娘的乘龙快婿来看,嫁进王府,成为王妃的姑娘嫁得最好。

贾敏嫁给了列侯之后林如海。其地位仅次于王妃。不过贾敏过得最幸福。因为林如海不仅是谦谦君子,而且对待妻女非常好。贾敏死后,林如海发誓不续弦。

嫁进甄家的姑娘,属于门当户对,不好也不坏。

嫁进四大家族王家的姑娘,嫁得正常,因为如果王熙凤的父亲能袭爵,贾姑娘也能有诰命身份。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王家长子失去了爵位继承权。嫁进王家的姑娘最憋屈。

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贾家文字辈也有四个小姐,宁国府姐俩,荣国府姐俩,贾敏嫁给了林如海,其他三个一个当了王妃,一个嫁到了王家,一个嫁到了甄家。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黛玉的母亲贾敏,宁荣两府一共老姐妹四个,宁国府姐两个,荣国府姐两个,宁国府贾珍的年纪比荣国府贾琏年纪都大,岁数可能比贾政小不了几岁,以此而判断,宁国府文字辈老姐俩年纪会比荣国府贾敏姐俩个年纪大得多,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年纪最小,是贾母的嫡女,嫁给了林如海,荣国府另一个文字辈的小姐就是贾母的庶出女儿,这个文字辈小姐是一个王妃,因为红楼梦六十三回里,贾宝玉过生日,夜宴怡红院,大家喝酒玩耍,一起抽花签,探春抽到了杏花签,签上写着:

“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于是大家都笑着打趣探春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这个王妃当然不是说元春,因为元春是皇贵妃,说明贾家上一代小姐里,有一个做了王妃,这位小姐就是荣国府贾母的庶出的女儿,贾敏的姐姐,这位小姐一定是嫁给了四王八公里的某一位郡王,最大的可能,贾府这位文字辈小姐,就是北静郡王的母亲,因为贾宝玉和北静王非常熟悉,北静王不但把皇帝赐给自己的手串赐给了贾宝玉,还把西洋进口雨具送给贾宝玉,北静王还在贾母面前行晚辈礼,说明北静王和贾家有亲戚关系,只能是贾府的小姐嫁入了王府,绝不会是王府格格嫁入贾家。

王熙凤是经营节度使王子腾的女儿,绝不会是王子腾的侄女,因为王夫人,薛姨妈,王子腾是亲哥三,王子腾排行老大,周瑞家的和刘姥姥说过,王熙凤是大舅老爷家的大小姐,王夫人的内侄女,证明了王熙凤是王子腾的长女,王熙凤和贾珍兄妹关系,贾珍来到荣国府,所有婆娘全部回避,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和贾珍搭话,贾珍管王熙凤叫大妹妹,还说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说明王熙凤是贾珍的兄弟媳妇,但二人却以兄妹相称,私下里,贾珍却管王熙凤叫凤姑娘,看下书中原文: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

贾蓉称王熙凤为凤姑娘,古代晚辈称长辈为姑娘,就是姑姑的意思,而被称为姑娘的的人只能是府中外嫁的小姐,以及小姐的女儿,例如林黛玉在荣国府里就被称为林大姑娘,因为林黛玉是长女,因此判定王熙凤的母亲,是宁国府的嫡女,贾敬之妹,贾珍的姑姑,王子腾的妻子,王子腾在外当官时,也像林如海一样,把王熙凤托付在宁国府里,因此贾珍是看着王熙凤从小长大的。

宁国府里最大的文字辈小姐,是嫁给了江南甄家,因为宁国府和甄家是老亲,甄家抄家前把很多财物藏进了贾府,古代家族的亲戚都是联姻关系,玉字辈小姐都没有出阁,说明只有文字辈的小姐嫁给了甄家,这个小姐就是宁国府庶出的文字辈的大小姐。

总之,贾府里文字辈四个小姐,一个嫁给了甄家,一个嫁给了王家,一个嫁给了王爷,贾敏嫁给了林如海。

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一下,贾敏姐妹四人不一定时一母同胞的四姐妹。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及林黛玉之母贾敏时曾说过,贾敏老姊妹四个,贾敏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但并没有说明"老姊妹四个"一定是荣国府的小姐。因而很有可能也有宁国府的小姐。

按照贾母养在身边的几个女孩子有自己的庶孙女儿贾探春和贾迎春,也有宁国府的小姐贾惜春,我们可以猜想,冷子兴口中的“老姊妹四个”,应该指的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府中所有"文”字辈的几个女孩儿,包括嫡出和庶出。而这四个女孩的最终归宿在何方呢?

贾敏的落脚点是不用说了,他自然是嫁给了苏州的前科探花林如海。其他三个老姊妹嫁到何处呢?下面咱们仔细探索一下。

一,一个嫁给了皇家。

《红楼梦》是讲究映射的。冷子兴在提到“老姊妹几个”时,隐隐是有着对比的意思的,原话是这样说得:

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老姊妹几个,除了贾敏,我们知道其结局之外,其他的都是一片空白,至于小一辈的,我们却是知道贾元春做了贵妃,43岁时,香消玉殒,贾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不到一年一命呜呼,贾探春远嫁,而惜春出家。

一般情况下,高级官员的女孩到了一定岁数都要参加皇家选秀的,不可能贾府的女儿有例外。所以,贾府的老子没几个,很有可能一个是入了选的,而这个入选的姑娘很有可能就是老太妃。

想一想,在老太妃活着的时候,贾府虽然开始衰落,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且中间来了一个贾元春升妃,但是自从老太妃死后,贾元春失宠,继而元春宫斗失利身亡,贾府被抄,如果没有一点儿联系,老太妃为什么会护着贾元春和贾府呢?因而老太妃很有可能是贾府的姑娘。

二,一个嫁给了四大家族之王家庶长子。

凡是细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一定很奇怪,为何王熙凤喊贾珍为“大哥哥”,而不是按叔伯辈分,随贾琏喊贾珍为"大哥"或"珍大哥"。

如第14回,秦可卿病死,贾珍请求王熙凤帮忙料理丧事,王熙凤答应之前向王夫人说道:"大哥哥说的如此恳切,太太就依了他吧。″当王夫人询问王熙凤能不能胜任时,王熙凤说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

第54回。除夕夜宴,薛姨妈劝王熙凤收敛一些,“怕外面有人,比不得往常”。王熙凤却笑着说外头只有一位珍大爷,而且还是论哥哥妹妹,并且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并不太在意些小节。

王熙凤在称呼贾珍是口口声声是"大哥哥",言语之中透着亲热。而贾珍在说起凤姐时也不以贾府这边的称呼称之为"弟妹",而是称其为"凤姑娘”。如第五十三回,贾蓉对贾珍说荣国府真的穷了,因为他听说王熙凤和鸳鸯商议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贾珍在说到王熙凤时,则称呼为"凤姑娘":

"那又是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得狠了……”

为何贾珍与凤姐关系这样熟稔?是谁是宁国府与王家的纽带呢?如果结合葫芦庙里的门子的一句话,我们就明白了。第四回,葫芦庙里的门子曾经向贾雨村介绍护官符时曾说,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而王家女儿嫁了贾府两代人,不可能贾府一个人都没有嫁到其他家族里去。

而王夫人嫁到了荣国府,那么王家就不可能再娶荣国府里的女儿,不然会有换亲的嫌疑。这样,王家只好娶荣宁国府里的女儿了,而宁国府当时又比王府的地位要高,所以,很有可能贾敬的庶姐或庶妹是嫁到王家去了。

而这个娶了宁国府老姊妹之一的王家子很有可能是王家的庶长子王子胜。也就是王熙凤的父亲。正因为如此,王熙凤和贾珍作为表兄妹,说起话来或做起事来才会那么随便。

三,一个嫁到了甄家。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还曾说道:

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从冷子兴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猜测,那老姐妹几个中的其中一个应该是嫁到了甄家。

所谓老亲,一般是女婿对岳家的另一个称呼。既然冷子兴说甄家与贾府是老亲,那就表示两家有婚姻关系,是儿女亲家。再想一想甄家宝玉与贾府宝玉一模一样,而贾宝玉是与自己的爷爷贾代善相似,而甄宝玉也很有可能是与自己的外祖父相似了。

而且贾府与甄家的来往非常的密切。贾府有几万两的银子藏在甄家,而甄家被抄之时,也是慌里慌张地把几大箱子东西寄存到了贾府。这种关系如果没有一点儿保障,怕是说不通的。

这个甄家很神秘,是个隐形的大家族,也是贾家背后要影射的一家人。这一家势力不在贾家之下,也是最先露出马脚被抄的大家族。因此贾家结亲的人家只会是比自己家门第高的家族,四大家族都不在贾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贾府四个老姊妹,因为不是主角,与《红楼梦》的联系不大,除了冷子兴在第二回偶尔提了一句,也只让贾敏一开始打打酱油,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黛玉之母贾敏姐妹四人都嫁往了何处?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见贾雨村时,谈到林黛玉的母亲,冷子兴叹到:“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从冷子兴的话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贾府文字辈的四个女儿都已经死了,贾敏是最小的,一个“又”字说明前三个早已经死了,冷子兴下一句补充说“长一辈的一个也没了”,“也”字说明两辈的姑娘都死完了,长一辈的指的是贾敏的姑姑们,现在就只有“春”字辈姑娘了。

贾敏是贾母所生,是嫡出小姐,嫁给了林如海,其他三个是谁所生?嫁往何处?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有六房姬妾,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时赵姨娘哭闹着要探春发给赵国基四十两丧葬银子,探春查出旧例,老太太屋里有六房姨奶奶,说明贾代善除史太君外还有六个姬妾,这六个姬妾有没有生育,小说里没有直接暗示,但从林如海和贾敏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丝信息,“如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又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说明贾敏是一个知书达礼的贤妻,林如海有几房姬妾,贾敏没有像王熙凤那样把她们打发地走的走,死的死。从女儿的人品上看贾母对贾代善的姬妾,母行女效,贾母对贾代善的姬妾也是比较善良的,贾代善有六房姬妾,不可能一个孩子都没有生,可能至少有一个生育了女儿,是贾母的庶出女儿。

贾母的庶出女儿嫁给了甄家。贾家和甄家是世交,经常走动,甄家被抄家后把财物藏在贾家荣国府,王夫人收了,若是宁国府的女儿嫁给甄家,那么甄家的财产就会送给贾珍和尤氏收藏,不可能送给王夫人收藏。再说,也只有儿女姻亲,才敢收藏罪犯家的财物,否则,谁敢做这样的事,王夫人作为大家族的夫人应该知道这个的轻重的。

有读者分析说史湘云的母亲是贾母的庶出女儿,因为湘云襁褓之中母亲就死了,贾母便把湘云接来抚养,这个不大可能,从史湘云在贾府的表现,一点也看不出她是贾母外孙女的迹象,而林黛玉进贾府,贾母明确说:“我这些儿女,所疼着独有你母……”以后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史湘云是半点也没有享受得上黛玉那样的待遇,不过是贾母常接她来玩玩而已,假如湘云也是贾母的外孙女,依贾母的高智商高情商,对黛玉和湘云不可能做出那么对比明显的事来!

宁国府的嫡出女儿嫁给了王家,就是王熙凤的母亲。因为王熙凤从小和贾珍一起长大,王熙凤叫贾珍为“大哥哥”贾珍称王熙凤“大妹妹”,小说中有许多情节暗示,王熙凤的母亲可能是宁国府嫡出的女儿,是贾敬的亲妹妹,是贾珍的亲姑姑,从王熙凤和贾珍从小以兄妹相称这点就可以证明。秦可卿死了,贾珍想请王熙凤料理丧事,王夫人说王熙凤年轻怕料理不开,贾珍说:“大妹妹从小儿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老练了。”说明王熙凤从小经常来贾府玩,又贾珍多次对贾蓉说称王熙凤为“姑娘”,这“姑娘”就是姑姑,王熙凤的母亲是贾珍的姑姑,王熙凤就是贾蓉的表姑姑,称呼上可以证明熙凤的母亲是宁国府的嫡出小姐。但是冷子兴介绍说老姊妹四个都死了,而王熙凤的父母亲都还健在,在南京住着,是长房长媳,现掌管着南京王家的家产,除非熙凤的母亲已经死了这个推断才能成立。

冷子兴所说的老姊妹四个,还有一个,有可能未嫁就死了,她是贾母的另一个庶出女儿,因为贾代善有六房姬妾,生育庶出女儿的可能性很大。假如这个女儿是嫡出,只能是宁国府所出,因为贾母只有一个嫡出女儿是贾敏,从全书看没有文字可以证明宁国府文字辈再有嫡出小姐和庶出小姐。

综上所述,冷子兴所说的老姊妹四个,一个是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这是无疑的,其他三个,一个嫁给甄家,一个嫁给王家,是王熙凤的已故母亲,另一个未嫁而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