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就算是宝玉是荣国府里的凤凰,也未必人人都能看上他。紫鹃的屋子里有他的旧东西,真的未必就是诚心地收藏。

这些生活在富贵之家的人,无论是姑娘、少爷,还是丫鬟、婆子,都已经染上了富贵的气息。有些东西随手丢了,他们也不会找;而有些东西被人找到了,随手也就撂在那里,不会当成一件正经的事还要去归还。

时间一长也就都忘了,如果没有这次抄检大观园,可能这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被人想起。所以这些小物件儿,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衬托情节……

一.记名符象征着被牵扯的亲情

贾宝玉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富贵公子,他身上的东西缺了什么、少了什么、他不会过分在意。

无论是身上的荷包,还有扇子坠物品,都被李贵等男仆人讨赏讨走过。

贾宝玉的身上,除了林黛玉送给他的东西,他都不会重视。

在紫鹃房里搜出的宝玉的记名符、还有扇子扇套等物品,在小说《红楼梦》中,都是重要的道具。

先说记名符。

当宝黛初见时,记名符这件物品就出现了。

……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①记名符这种东西,是父母求来为子女保平安的。这种东西从来不象征爱情,男女私相授受时,互相也从来不会送这种东西。

所以紫鹃的房里有宝玉的记名符,并不意味有着感情方面的故事。

②如果仔细看小说的话,谁的身上曾经带过记名符?

只有宝玉和巧姐。

其他的公子和姑娘身上,从来没有带过这种东西的描写。

真是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虽然探春和贾环也有生母,但是赵姨娘整天想着争宠和宅斗,未必有心思为子女弄这些东西。

迎春、惜春、和林黛玉,则根本就是没有母亲的可怜娃。

贾母就算再周到,也不会想到为林黛玉去弄这些东西。

而王夫人作为生母,则永远会想着祈求自己的儿子平安。作为生母,王夫人会求很多这样的记名符,宝玉丢了一个就再换一个。

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爱,可这份爱,儿子未必会领情。

就像这记名符一样,王夫人希望把宝玉永远锁在自己的身边。她期望保宝玉和自己一条心,娶一个她看中的、并且符合她利益的妻子。

非常明显,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她期望贾宝玉可以娶薛宝钗为妻。

可就算生母,也左右不了亲生儿子的感情。

就像这记名符,长大后的宝玉并不会去带着它。

成长后的宝玉懂得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那个时候的宝玉完全明白,他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林黛玉。

这记名符在紫鹃的手里,就象征着亲情与爱情的冲突。

而作者生怕读者看不懂,又加了扇子,这扇子可是《红楼梦》中非常有名的道具。

二.扇子从来不象征着花好月圆

在紫鹃的房里,宝玉的扇子被妥帖地收好。

这说明了什么?

这只能说明,宝玉和黛玉曾经有过一段两小无猜的经历。

曾经的他们,一同住在贾母的屋子里。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兄妹,彼此的东西,哪能算得那么清。

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紫鹃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紫鹃绝不像晴雯一样,晴雯因为在乎宝玉的那个人,所以无比在乎他的东西。

宝玉的雀金裘坏了,晴雯可以一夜连命都不要地去补好。

只有这种姑娘,才会在意宝玉的小物件儿。

可在紫鹃的眼里,就算是宝玉的扇子,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她看到了,随手就收拾了。

然后呢?

有别的事情,转眼就忘记了。

而且这扇子真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宝玉的房里,可有这袭人这个大管家。她最怕宝玉用自己的东西和其他的丫鬟私相授受,做出什么鸡鸣狗盗之事。

对于宝玉的任何东西,这姑娘都门儿清。

无论是宝玉的扇子上少了一个扇坠子,还是宝玉换了一条汗巾子,都逃不开袭人这姑娘锐利的眼睛。

可宝玉少了几把扇子,袭人这姑娘从未注意过。就只能说明,扇子这个东西,是个随手可以取用的物件儿,没有什么亲密地象征。

古代小说有着各种象征着花好月圆的物品,比如龙凤配、比如鸳鸯,他们都会成双成对地出现。

可扇子从来没有象征过花好月圆。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不是一年四季必备之物,用扇子象征的女子从来没有过大团圆的结局。

在小说《红楼梦》中,亦是如此。

《红楼梦》中,最有名的关于扇子的情节,应该就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贾宝玉这种公子哥的房中,扇子非常多。多到在他的房中,那些大丫头可以随便取用。

任何一把扇子,在宝玉的眼里都没有怜惜之意。

当年的宝玉,为了哄生气的晴雯开心,让她随便地去撕扇子。

那时的晴雯真的就去撕了,这姑娘未必不懂得要爱惜物品,那时候的她要的只是宝玉对她的重视。

可晴雯的结局呢?

最后,这个刚烈个性鲜明的姑娘,被撵出了大观园。等待她的是香消玉殒的结局。

而另一个有宝玉扇子的姑娘,便是紫鹃。

曾经的宝玉不吝千金,只为博晴雯一笑。

可最终这姑娘死得凄惨。

那么紫鹃呢?

紫鹃从未打开过宝玉的扇子,那扇子始终装在扇套里完整地收好。

紫鹃的情,还有她的人从未向宝玉敞开过。

只有这样襟怀坦荡的紫鹃,才敢在抄检大观园时,把王善保家的这个老婆子怼得不再敢发一言。

晴雯可以为了宝玉不要性命。

而紫鹃为了黛玉同样做得到。

紫鹃这个丫头会一直在黛玉的身边守护着她,直到她泪已尽,香消玉殒的那一刻。

而那个时候的宝哥哥呢?

贾家大厦将倾,宝玉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自然要去守护他的家族。

有的时候孝与情不能两全,而宝玉只能选择孝。

当黛玉死后,紫鹃再见到宝玉时,一定会把他问得哑口无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那时候的紫鹃对于宝黛曾经比翼连枝的愿望,也只能如杜宇一般声声泣血地的唱出一番悲歌罢了。

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抄捡大观园室,从紫鹃房中抄出宝玉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套扇,套内有扇子,看时皆是宝玉夏天手内曾拿过的。正像紫鹃说的,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东西也记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哪年月日有的。

这件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宝黛之亲密,紫鹃之忠诚。

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头。贾母因黛玉所带丫环雪雁甚小,一团孩气,便将鹦哥与了黛玉。至第八回,突然出现了紫鹃一名,书中夹批,指出是鹦哥改名,从此就叫紫鹃了,而且成为黛王一的贴身大丫环,而且二人十分亲密,形同姐妹。从黛玉伤心之处,皆由紫鹃劝慰化解。紫鹃对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境遇非常婉惜同情,对黛玉的婚事与一生前途非常关心与担忧。

紫鹃心知肚明,对宝黛二人的亲密了如指掌,对荣府中各个派系之间明争暗斗俱在心底。她对黛玉直言相劝,说,宝玉的心倒实在。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一处长大,脾气情形都彼此知道的了。她为了促成宝黛婚事,以黛玉要回苏州老家试探宝玉。她不顾身份,向薛姨妈求情。当薛姨妈脱口说出不如把黛玉定与宝玉时,紫鹃忙跑过来,笑着对姨太太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大早些说去。她还多次对黛玉忠言相劝,说趁着老太太尚在,早点把二人之事定下来,如果老太太不在了,就失去依靠了。

宝黛二人亲密无间,交换一些心爱之物是很正常的。但是黛玉作为千金小姐,伺己存放是不太合适的,只能存放在忠心可靠的大丫环紫鹃房中,这没什么奇怪的。但也店当指出,紫鹃一心促成宝黛婚事,也有她自己的考虑。因为如果黛玉外嫁,陪嫁的一定是她。到一个完全新的环境,又是一番生死考验,命运如何安排,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紫鹃是老太太见黛玉带来的丫环雪雁年纪小,嬷嬷又年纪大,皆不堪大用,赐给黛玉的大丫环,且是老太太一手调教出来的。我们知道,老太太调教出来的丫环虽各有特色,如鸳鸯,琥珀,袭人等,却一顺水的聪明,伶俐,心细如发。紫娟也不例外。

紫娟曾陪同黛玉在老太太的碧纱橱里住,宝玉则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宝黛二人同出同进,同行同止,可真是青梅竹马,亲密无间,紫娟看在眼里,自然记在心上。以后二人虽然分开了,可是二人感情却是有增无减的。宝玉动不动就去找黛玉谈天说地,有时还耍无赖要歪在黛玉的床上:“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可见二人的感情多么深厚。因此,宝玉落下些物件是理所当然的事,而紫娟做为黛玉的贴身丫头顺手收了起来也是顺理成章。更何况紫娟虽名义是黛玉丫头,但实际上待黛玉如同亲生骨肉,处处为黛玉着想,打算。爱屋及乌,收起宝玉落下的物件更是无可厚非,这也有想黛玉之想之意。

王熙凤虽无大学问,却心思玲珑,自然知道其中关窍,所以也就一笑,不予追究。

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未必是有心收藏的。

这“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明显是随身穿戴携带的东西,会不会是偶然落到潇湘馆的呢?紫鹃随手放着,“反正宝玉常来,等他来时还给他”,“这次忘了还,等下次再说吧”呢?当然有很多东西都还给宝玉了,但几年来往,亲密无间,有几件忘了还,也很正常吧?

如果是宝玉送给黛玉身边人的信物,应该不会只给紫鹃一个人。但只有紫鹃房中搜出这几件东西,应该像雪雁说的那样:“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拣到别人落下的东西,准备还而没来得及还,当然也是紫鹃保管。

第三十回时,宝黛闹了矛盾,又和好,凤姐走来,叫他们去贾母那里:“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这样的千金小姐,又在病中(刚刚中暑),怎么会身边一个丫头也没有呢?

显然,丫头们,不管是聪明能干如紫鹃,还是天真娇憨如雪雁,或者是众多不知名的小丫头,上上下下,都知道宝黛感情之深。当他们啼笑之时,别人在眼前的都是“电灯泡”,所以大家自觉回避了。

抄检大观园,已经是几年之后了。几年以来,连小厮兴儿,也认定宝玉婚姻对象“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又何必说黛玉身边的丫头?她们即使不那么明确地预算着婚姻,也早就认定宝玉是黛玉的“自己人”,根本不需要“严男女之大防”的——要不然,“情辞试莽玉”时,“紫鹃也便挨他坐着”,雪雁“走过来蹲下笑道”,怎么会有这些亲密不见外的表现?

抄检怡红院时,也发现了男人东西,但是连众人都知道“虽有几件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而潇湘馆的丫头,与宝玉都是这样亲密的小伙伴了,几乎可以和怡红院的丫头差不多。她,或者她们,在无意间收藏几件宝玉旧物,又有什么了不起?

所以王熙凤敢于正面反驳王善保家的:“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凤姐可是深深忌惮王善保家的。敢正面维护紫鹃,说明这的确是光明正大、无可指摘的事情。

所以紫鹃更加坦然无惧:“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潇湘馆与怡红院就是亲密,根本不需要避人。这不是紫鹃与宝玉的“私情”,所以她“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所以王善保家的“也只得罢了”——她是想来抓丫头们的把柄的。如果这寄名符、这披带、这扇套与这扇子都不是把柄,她也不敢再抓了。

紫鹃是个可爱的姑娘,却不像晴雯一样痴心地爱着宝玉。即使她有“大家横竖在一处”的希望,也是把自己视为黛玉的附属品,宝黛“在一处”,自己也和他们“在一处”。她就像单位的一个细心员工,收藏着“兄弟单位”的几件纪念品,这真的不涉及私情,也不是什么把柄。

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紫鹃收藏宝玉的旧物件,一则表明宝玉、黛玉两屋人的亲近,二则表明紫鹃对宝玉和黛玉婚姻的期望及某种程度的自信。

宝玉和黛玉异于旁人的亲近

抄检大观园时,除了在紫鹃的屋里翻出宝玉旧日用过的寄名符儿、披带、荷包、扇套,也曾在宝玉丫鬟的箱子里搜出宝玉的旧物件,这些旧物价大概也与紫鹃收藏的东西类似。

宝玉的丫鬟与宝玉亲近,自不待说,收藏他的旧东西合情合理。紫鹃作为黛玉的丫鬟,也收藏宝玉的旧东西,说明由于黛玉和宝玉亲昵,以致黛玉的丫鬟也与宝玉有股难言的密切。

宝玉和黛玉从小儿同随贾母一处坐卧,亲密友爱,较别的姊妹不同。他们在一块儿玩的最多,互相分享的东西也最多。

第七回,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为黛玉等人送宫花,当时黛玉不在自己屋子里,而是在宝玉的屋里,大家一块解九连环玩儿。这是黛玉和宝玉的一个日常,可见他们经常在一处玩儿。

第十六回,黛玉从苏州回来,宝玉便将北静王赠予的鹡鸰香串转送给黛玉。

北静王生的一表人才,个性洒脱,不为官体国俗所缚,是宝玉仰慕、喜爱的类型。北静王送给他的东西,他一定是看重的。当黛玉回来,宝玉十分珍重的把鹡鸰香串取出来送给她,这是宝玉在向黛玉赠送心头之好。可见宝玉后来二十八回对黛玉所说的“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绝非妄言,他们之间分享的东西非常之多。

宝玉和黛玉同住贾母院里的亲昵,在入住大观园后,仍然维系着。宝玉选中怡红院,正是因为此处离潇湘馆近,方便亲近。

第二十五回,袭人对小红说:“我们这里的喷壶还没收拾了来呢,你到林姑娘那里去,把他们的借来使使。”这是他们两边亲密互动的一个投影,与七十四回,紫鹃说“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遥相呼应。

宝玉与黛玉从小儿就亲密异常,长大后,亲密也未剪断。紫鹃会收藏宝玉的旧东西,是这份亲近之意使然。

紫鹃期待宝玉和黛玉结成婚姻,同时对他们的婚姻有些许信心。

第五十七回,紫鹃对黛玉说:

“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自黛玉来贾府,贾母便将紫鹃给了她,成就了这对亦主仆、亦朋友、亦姐妹的最佳组合。紫鹃聪慧细致,窥透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的那份至死不渝之情,也衡量出黛玉嫁给宝玉的种种便利、保障,比外嫁要靠谱的多。

宝玉问紫鹃为何要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紫鹃说:

“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

紫鹃不愿辜负与黛玉之间的深情厚谊,又不想离开本家。为了黛玉,也为了自己,她都希望黛玉能嫁给宝玉。

第六十六回,贾琏的小厮兴儿说:“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

兴儿的话,代表着贾府仆人对贾母撮合宝黛姻缘态度的揣测。兴儿说的有鼻子有眼,必定是贾母有这心意,下人们才作如此猜测。

紫鹃最关心黛玉的婚事,既然兴儿能看出贾母有撮合之意,紫鹃便不会瞧不出来。有贾母做主,黛玉和宝玉的婚事,可成性很高。紫鹃对他们的婚姻,有一定的信心。

紫鹃期冀黛玉嫁给宝玉,贾母透出的意思,让紫鹃看到了希望。黛玉一旦嫁给宝玉,紫鹃作为黛玉的贴身丫鬟,极有可能以陪嫁的身份,成为通房丫鬟,进而升为姨娘,宝玉也有可能是她这辈子的依靠。紫鹃收藏宝玉的旧东西,也为心中的那份私密的柔软。

因那份孩提时便有的亲昵,也因那个“大家一处活、一处化灰化烟”的相依相守的愿望,紫鹃满含柔情的收藏宝玉的旧物件。

抄捡大观园时,紫鹃房里搜出了很多宝玉旧年用过的记名符扇套等,紫鹃为何收藏这些旧物?

你好,我是国风

这只能说明从小到大,宝玉在黛玉这里厮混的时间太长了。以及自己的东西随随便便就落到了黛玉这里,作为林黛玉屋中的管家丫头,自然不可能将这些东西随便的扔掉。只能一样一样的收拾起来,或由着宝玉随时取用,再带回去。或积攒多了,一囤的送回宝玉那里!

总之有一点可以笃定,紫娟是绝对没有任何私心偷偷的留下宝玉的东西的!虽然宝玉出类拔萃,撩动了很多女孩子的心。但是紫鹃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一点爱慕宝玉的意思。所以肯定不会自留表记!

而在林黛玉这里,〈并没有抄检小姐的东西〉可能留着更多的宝玉的东西,这里面还真有因为私情留下的表记,比如那三块旧手帕,已经被提了诗。自己铰碎的扇套,穿玉的穗子等等。只不过这些东西即便是存在也不是那些人得以招惹的!

他们只敢找软的柿子捏,而且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完全不管亲戚的面子,以为紫娟就好欺负。搜出来这些东西就自以为功,还在凤姐面前炫耀说:“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凤姐显然不敢卷了亲戚的情面,一面在心里咒骂这些混蛋的无知,一面自己出面打圆场道:“宝玉和她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即便如此也引发了紫娟的不满。冷言冷语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帐也算不清。要问这个,连我也忘了是哪年月日有的了。”话放出去了,你要查随便。查到老太太那里也是这么说。因为心底无私,根本无需惧怕这些妖魔鬼怪!

与正人君子,天地间坦坦荡荡。与阴暗小人,人世间处处阴谋!当然,黑暗的东西也只会出现在阴暗的人群里!这不!大观园抄检的结果,铁锤落到了自己的脚面上,好不尴尬有特别的皮疼肉疼。可笑!可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