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小说《红楼梦》开始时,贾母这位老太太就已经七十多岁了。读者能看到的,已是老年的她。
老年的贾母,给人以一种慈祥、大气、宽厚之感。她是荣国府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但往深层次一想,也许答案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世家大族的最高统治者,绝对不是靠着贤德与慈悲就能上位!
贾母表面上说自己是颐养天年的老废物,看上去每天都和孙子、孙女们玩笑,不问世事。
可实际上呢?贾母牢牢地把握着荣国府的核心权力,这种核心权力她不准许任何人染指。
贾母才是荣国府的大boss,王夫人最多就算是一个管家婆子。而看上去赫赫扬扬的王熙凤,真的就只是一个小喽罗,没有真正的权力。
贾母能成为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必然与她年轻时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要分析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我们就来猜测一下,年轻时候的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贾母的年轻时光
贾母的丈夫是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仅凭这一点就可以下结论,贾母一定是嫡出!
以贾母的母家史家的家世,她家庶女绝对高攀不上国公爷。
贾母年轻的时候,无论是贾家还是史家,都是最辉煌的时光。
贾母一定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状态下长大的千金小姐。
史家同贾家类似,注重对女儿文化方面的教育。贾母并不擅诗词,却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贾母能作灯谜、能行酒令,对戏曲赏析也有非常高的审美。
这些毕竟只是闺阁游戏,在贾母身上只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贾母在当家理事,人情往来方面也是一个好手。
豪门贵妇之间,小心眼和弯弯绕非常之多。要能应付这些,必然要有生母的亲自指导和在家中当家理事的经验才行。
而嫡女会有生母和整个家族的支持,在应付这些方面会更加的舒展与自如。
贾母的大气和杀伐果断的能力,必然同她本人是嫡女有密切关系!
出嫁后,贾母凭着长袖善舞的能力,很快就会成为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
对上贾母口才好,心里口里都来得,能哄的她婆婆的开心。
对下贾母绝对有着狠辣的一面,她能惮压妻妾关系,也有本是防患于未然,堂堂的荣国公贾代善,居然连一个庶子都没有!
仔细想想,贾母有多厉害。
现在我们来拿贾母,对比一下红楼梦中的女子……
二.究竟谁才像贾母?
《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女子应该就是金陵十二钗。但综合素质像贾母的女子还真不多。
由于巧姐太小,缺乏应有的情节,所以不做对比。
薛宝钗冷静端庄,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姑娘。她会像贾母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宝钗的家世决定了她的格局与远见全都不足。
相较于贾母的富贵逼人,见多识广。宝钗真的差得太远了。
贾母两宴大观园,请刘姥姥吃饭。让她走进宝钗的蘅芜苑时,宝钗如雪洞一般的屋子令贾母十分不满!
认为薛宝钗丢了自家的脸面,荣国府的姑娘能应对大场面,有当家理事的气魄才最重要。至于勤俭节约、艰苦朴素,那是小家子的姑娘才需要保持的优良传统。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中也排在首位。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她会像贾母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林黛玉也不像贾母。
老天没有给林黛玉,这位世外仙姝匹配一个良好的家世。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
林黛玉身后没有家庭和家族的支持,这导致了她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只有成长在情感、物质双富足的家庭中,才能有大气与雍容的气魄。贾母的家庭给了她这份大气与雍容的底气。
林黛玉再聪明再有灵性,也无法从学习中得到,从心底里才能散发出的那份自信。
贾母的三位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她们会像贾母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她们根本学不出贾母那份千金大小姐的贵气。
迎春从小无人疼爱,她就是在荣国府边缘化的一棵茉莉花,虽然有着淡雅的芳香,却因为不是有著名的品种,而无人重视。
探春与她的姐姐完全相反,她好胜要强,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意识。她长成为荣国府最娇艳的玫瑰花,玫瑰花固然娇艳,却有刺扎手。
探春长出这一身刺儿,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对于自己庶出身份的自卑。
从迎春和探春身上,根本找不到贾母身上的那种自信。
惜春是正经的嫡出大小姐。只可惜宁国府的名声太差了,连累了这位千金大小姐。
惜春的生父贾敬对家族、对女儿根本毫无责任感。惜春的哥哥,贾珍又是一个举止放荡的无耻之徒。
惜春虽贵为千金大小姐,却没有亲情的关怀。所以她冷酷、她情感淡漠。
贾母身上的善良和惜老怜贫之意,在惜春身上完全体现不出。
李纨、王熙凤、秦可卿,这几位贾府的媳妇儿会像贾母吗?
李纨有能力,也有才华。可是她孀妇的身份限制了她才华的发挥,也极大的限制了她的生存空间。
旧时对孀妇的偏见,让李纨必须生活得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
李纨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直接导致了她十分地自私,没有家族责任感。
而贾母却时时地关心着整个贾氏家族,二人对比李纨完败。
王熙凤的口才,还有她杀伐决断的能力,连贾母都承认她有几分像当年的自己。
可论心机,王熙凤比贾母差远了。
王熙凤是典型的聪明外露,举止张扬,这一点她连李纨都不如,李纨都知道藏拙。
虽然都将自己丈夫的妾侍打发走了,可李纨就能得到她是个大菩萨的美名。
而王熙凤则成了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典型。
看王熙凤对付尤二姐的过程,破绽太多,狐狸尾巴直接外漏。
以王熙凤的个人能力,根本撑不住一个大家族当家少奶奶的需要。
同贾母相比,王熙凤完败。
秦可卿,这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姑娘,在宁国府里生活得如履薄冰。
偏偏又遇上贾珍,这个无耻之徒。
如果把秦可卿换成贾母一样的岀身,贾珍绝对不敢打她的主意。
单出身一项,秦可卿完败。
妙玉这个姑娘,她会像贾母吗?
完全不会,她同贾母完全不一样。
妙玉冷傲,且孤芳自赏。如果说林黛玉身上有几分出尘的气质的话,那么妙玉完全就是不通人情世故。
对于贫寒的刘姥姥,荣国府的姑娘们,最多就是拿她开心取笑。而妙玉则是赤裸裸的鄙视!
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母对刘姥姥尚有几分惜老怜贫之意,妙玉她一个不事生产的人,凭什么鄙视靠劳动生活的刘姥姥!
当荣国府遭难时,那些千金小姐全部不中用,巧姐儿要靠刘姥姥这个村妇来抚养。
相对比,这些个千金小姐,有什么资格来嘲笑刘姥姥!
这么比较起来,还真的只有贾元春和史湘云,二人有一半像贾母。
三.只有贾元春的责任感和史湘云的韧性像极了贾母
贾元春身上的责任感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任谁都知道,后宫是权力的集中地。这个地方必然是世界上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
贾元春这位荣国府的长女出生时,荣国府早就不是当年的鼎盛时光了。
送女儿入后宫以求光耀门楣,绝对是一个无奈的做法。
后宫佳丽三千人,多少白头宫女一辈子见不着帝王。
可为了振兴家族,贾元春接受了家族的选择,送她入后宫。
从贾元春入宫到封妃,中间会有十几年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无人知道贾元春是如何熬过来的。
就连荣国府之人也很少会提到这位大小姐,几乎把她忘了。
贾元春的身上扛着整个荣国府的重担。没人关心她一个柔弱的女子是否能扛得住。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扛着她哥哥一家的重任,都已经让这个女子不堪重负。
而贾元春要扛着的,可是整个贾氏家族!她的心酸、她的泪水、她的委屈,都要自己消化。
只有对亲人的爱,不足以让她扛起如此的重担。她的身上还有着对家族极强的责任感。
荣国府的男人,全部选择了逃避这种责任。
元春身上的责任感源自于贾母的教育,也来自于与她血脉相连,贾母的基因。
史湘云身上的韧性
史湘云身上有着开朗、豁达的一面,这种个性同贾母十分相像。
史湘云的身上也有一种韧性,轻易不言败,这也和贾母十分相似。
史湘云出身世家大族,却没有大小姐的矫情。
开朗豁达的性格会让她有一个好身体,从小在家中做针线活,会让她有基本的生活技能。
史湘云可以靠做针线活来养活自己!
四大家族繁华鼎盛时,这个优点看不大出来。而当四大家族衰败,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时,这个优点就立即显露出来。
开朗、豁达的性格,会让史湘云在经历离散之后活下来。
有韧性之人必然坚强。这份坚强会伴随着史湘云的一生。
无论结局如何,史湘云还活着。而活着就有未来,一切就有希望。
贾元春和史湘云才是最像贾母的两个女子。
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红楼梦》写地是封建大家族的兴亡史,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贾府也是男人建立起来的钟鸣鼎食之家,贾母之所有在贾府获得了最为崇敬的地位,是因为贾母同辈的男人都已去世了,贾母成了祖宗辈的代表性人物,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贾母能成为贾府最为被崇敬的人物,也与她本人的才华、素质、胸怀有关。红楼梦年轻女子的晚年,如果能成为贾母式的人物,也称得上是人间有福之人。
《红楼梦》并未多写贾母年轻时的故事,但从贾母晚年时地端庄慈祥,可以判断判断出,贾母年轻时是位美丽、智慧、胸怀宽广集一身的女子。
那么,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呢?这得确定一个标准:(一)来自于大家族;(二)有豁达的胸怀;(三)貌美知花;(四)富于才华;(五)并不愿太善于算计,不能太功利性;(六)应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找寻,因为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才是红楼梦要写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之外的女子,只是金陵十二钗的衬托;(七)享受起福,耐得住贫。
依以上标准来衡量,好似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三位女子,最象年轻时的贾母,然而薛宝钗太功利性,王熙凤太善于算计,贾探春太势利,这是她们的致命弱点,正如红楼梦所称言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难成模范般的人物,有超然物外的胸怀之人,方可成大器。
其实,人成功比拼的最重要地是胸怀,并不是才华,也不是女子的貌美,虽然才华与貌美是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还有一点,男人女相,女人男相,方是贵相,女子的性格有似男人之处,方能成就大的事业。
由此而推断,红楼梦女子中,最似年轻时的贾母地是史湘云。史湘云与贾母都来自于史家,长的貌美如花,富有才情(也曾在诗社夺冠),性格似男子,有巾帼英雄气概,在史家曾吃过苦,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表面上并不富于算计。这一切,史湘云与贾母年轻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要问《红楼梦》众女子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那我们首先要了解贾母年轻时的样子。那么贾母年轻时是什么样子呢?
关于贾母年轻时的样子,书中涉及极少,主要是通过贾母的回忆来体现的。
贾母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嫡妻,从重孙子媳妇做起,到自己有了重孙子媳妇,最终成了贾家最德高望重的老祖宗。面对着一世荣华,面对着孙儿悌女,她偶尔也会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
如第二十二回,贾母笑着对大家说道王熙凤:
“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
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推测,贾母年轻的时候也是伶牙俐齿的。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挨打,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等齐聚怡红院,薛宝钗想趁机抱贾母大腿,于是赞美贾母,说熙凤再巧也巧不过贾母去,贾母此时便自得的炫耀:
"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从这几句话我们又可以推测,贾母年轻的时候很巧,不仅嘴巧,手巧,心灵巧,而且能说会道,比王熙凤还要强很多,并且很得公婆的喜欢。
第三十八回,贾母带着众人去藕香榭赴“螃蟹宴",经过一个亭子,回忆起自己先时如宝黛等人年纪时,曾经同姊妹们天天顽,而她曾失脚落水,头被木头钉子碰了一个窝的事情,则又说明贾母年轻时活泼好动。
第四十七回,贾母再一次回忆自己的得意人生:
……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
从这一段话我们又可以看出贾母的人情练达。
《红楼梦》书中对贾母年轻时没有系统的描写。但是,通过贾母偶尔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年轻时是一个既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勘透世事、豁达通透,又能言善辩,百伶百俐,活泼好动,做事极有分寸的一个人。那么,《红楼梦》中的各有千秋的众女子,到底谁最像贾母呢?从为人处事上,藏拙守愚的宝钗和李纨自然不像贾母,温柔和平的秦可卿与孤高自傲的妙玉,自然也与伶俐又心灵手巧且能哄住婆婆与太婆婆的贾母没法子比。
从伶俐灵巧方面,王熙凤到时有点儿贾母的影子,可是贾母一气儿给贾代善送了六个妾,可是王熙凤却非常醋妒,以至于容于当时整个社会,所以从通达这个方面来说,王熙凤又逊色贾母了一点儿。
贾探春,有贾母的远见,又有高远的追求,并且有一定的城府,心计,但是在左右逢源上,还是有些欠缺,处理问题也太直接。
湘云活泼好动,也有点儿像年少时的贾母,但湘云太豁达,太直率,以至于藏不住一点心思。迎春太怯,惜春太僻,元春太单纯,都不太像贾母年轻时。
倒是十五六岁时林黛玉,经过时间的洗礼,既聪明伶俐,又渐渐豁达通透的青春少女,渐渐有了贾母的影子。可惜生在末世,又无父无母,身体太弱,最终,不能够活成贾母的模样。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要像贾母得有几个条件:一是出生豪门;二是个人魅力;三是人际关系;四是管理能力;五是品味极高;六是子孙满堂。
我们首先按照这六个模子来挑选候选人,贾敏、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李纨,这七位都是出生豪门,符合第一点。
但接着往下梳理第二点,个人魅力值,也不好评选,因为人人都有所爱,我们暂时把这一点放在后面。
第三点,人际关系。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而林如海也纳了几房妻妾,贾敏这一点也是继承了贾母的衣钵。
年幼时的林黛玉,很不擅长人际关系,后来稍微好一点,但她并不擅长,她只是在摸索学习。
史湘云更多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个性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李纨太固执于自我世界。
王熙凤和薛宝钗、贾探春很擅长人际关系。
第四点,管理能力。贾敏和林黛玉应该说也具备管理能力。
史湘云很好玩,她看起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性格,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她和林黛玉连当票都不认识,她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管理。
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因为人际关系上胜一筹,所以管理能力更强一些。
第五点,品味极高。贾敏文本中描写不多,但看看林黛玉,这母子俩品味和贾母很接近。
王熙凤,薛宝钗,李纨这三人不如贾母的审美。王熙凤穿衣服只管贵,薛宝钗过分朴素,李纨不敢不朴素。史湘云就是个男孩子。
贾探春的审美不错,你看她托贾宝玉买新巧的小玩意,吃个葡萄要白瓷盘来配,建立海棠诗社等。
第六点,子孙满堂。那就是要身体健康,多子多福。
贾敏和林黛玉,身体不够好,早早夭亡。
王熙凤得了下红之症,结局也不好。
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李纨这四人还算好吧。
那我们再来看人格魅力这一项。薛宝钗、李纨备受诟病,两人都有很多不讨人喜欢的个性。史湘云和贾探春获得好评比较多。但从管理能力来说,贾探春比史湘云高明了许多。
所以,这样比选下来,贾敏、林黛玉品味和贾母很接近;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管理能力像贾母,史湘云的豁达像贾母,李纨年轻守寡像贾母。
如果真的要选一个人出来,我认为是贾探春最像年轻时的贾母,她出生豪门,人品超赞,几乎没有恶评,管理能力毋容置疑,品味不俗。只有她,虽然嫁的远,但她的那份定力和坚强的个性,最像贾母。你认为呢?
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好问题。
我认为,从个人风采、内在德行、处事风格几个方面来讲,有几个人可以入选,像薛宝钗、王熙凤貌似最像年轻时的贾母,其实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另一个人,那就是——贾探春。原因如下:
其一、探春容貌出众还有心计,长相在三春出场时已有介绍,多不赘言;而通过探春主动示好宝玉为他做缎子鞋,让宝玉代买小物件,看出探春心中有数,绝非浑浑噩噩之人。
其二、在王熙凤生病之时,临时当家,我们充分认识到探春的持家理财能力,而且有长远的眼光,独她一人为贾府上下即将到来的败亡命运有所忧虑。
其三、探春有一定的文学才能,而且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大观园中的各次诗会,探春是积极参与者也是倡议者甚至是领导者。
其四、探春有理想有目标,还有一股韧劲和狠劲,通过她对生母赵姨娘、亲弟贾环、亲舅赵国基的态度,看得出为了根红苗正,探春可以“六亲不认”。
其五、探春远嫁海外看似一个悲惨的结局,岂不知,这为探春在另一方天地里大展其能提供了必要也是良好的条件。我坚信,探春会以自己的实力在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家族活成老贾母年轻时的模样,我甚至断言,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为完美的一位。
红楼梦女子中,谁最像年轻时的贾母?
以我的拙见,贾府的豪门贵妇叱封的诰命止步于贾母这一代,后面虽有几个儿媳妇、侄儿媳妇、孙女和孙媳妇但无论气度、处事能力、豁达的人生态度、审美能力,以及个人学识都有不及之处,就连聪慧桀骜的黛玉和通透狡黠的宝钗也不能与之相比较!
但有一个人,贾府的庶出的女儿贾探春,倒是各方面与自己的祖母最贴近的一个人。
一、站得高,望得远
大观园深夜抄家,是王善保家里的挑唆王夫人才导致的,贾母并不知情。王熙凤虽不大赞同但也不敢忤逆;其他的贾迎春、贾惜春人微言轻,也不以为意;林黛玉的大丫头紫娟积极配合操作,好打发他们快点走人;此事没有波及到王夫人的娘家外甥女薛宝钗——很多人解读此段会自话自说,抄家都不抄她的屋子,就是叫她没羞没臊,赶紧走人!接着,薛宝钗就搬走了。
傻子!傻子才这么做!傻子才这么想!
别忘了,王夫人 、王熙凤和薛宝钗的母亲都姓王,不论哪一个长辈,王熙凤都得罪不起,再说,叫自己的娘家亲戚没脸自己脸上有光吗?在古时候,贵族小姐的矜持和名誉高于一切,诋毁算计宝钗,贾府里没人有这个胆,也不会这么下作。就算宝钗那天被抄了一遍,也持配合态度,驰援自己的姨妈!
只有贾探春甩手给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隐喻,用所有的衰亡莫不是内部斗争而起的,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太度。作为一个深闺的贵族小姐,难得有如此高的觉悟和意识,比当家的主母王夫人强出太多!
老太君的高明也侧重于整体谋划:派人到姑苏林家接来幼年丧母的林黛玉,亲自扶养,寻机择良婿佳偶;迎春的乳母赌钱被贾母知晓,当众斥责了自己的两个儿媳,要知道王夫人可是当朝皇帝的岳母!临死的时候,贾太君散财,除了自己的儿孙,还专门给凤姐留了一份——酒醉心明白!年老不糊涂!
她们的共同点就是面对突如其来,或根深蒂固的变局有心无力,望洋兴叹!
二、二者性格爽朗,喜好诗词歌赋,爱凑热闹
贾探春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的女儿,俏丽活泼,有才情,还有几个势均力敌、志趣相投的伙伴,亦师亦友 。大家在一起起诗社,斗螃蟹宴,庐雪庵吃酒和鹿肉,好不快活!
贾母是个古稀的老者,吃饱喝足也喜欢跟一众孙女们逗闷子,来个段子,讲个故事,偶尔也来个僧不僧、俗不俗的对子聊以解闷。在老太太口里——我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管中窥豹,对其年轻时候的才干略知一二。贾母嫁给贾国公的时候,也正是贾府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一句男人年轻的时候都招猫逗狗的,就知道日子也不大好过——女人不狠,位子不稳!没有两把刷子,也绝对没有后来享尽尊荣华贵的老太君,估计贾府早就是落日的斜阳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