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此时的黛玉很年幼,她有着一个小女孩儿的骄傲与敏感。
黛玉的性格随着外部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改变。她无论怎么做,都摆脱不了必然的宿命。
这就是悲剧。
一.林家有女名黛玉
送宫花时的林黛玉还是一个真正的娇小姐。
在自家时,她的父母爱她如珍宝。
小说中只描写了林黛玉有一个弟弟,还在三岁的时候死了。
林黛玉是旧时世家大族中不多的独女。
在自己家里,她一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林如海和贾敏一定会把最好的一切都给黛玉。
小说中只描写了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关心过女儿的生活。其余的姑娘们,都是奶妈们照顾的,生母都未必照顾了她们多少!
贾赦对贾迎春根本就是不管不问,贾政除了训话,也很少同探春见面。
可林如海完全不一样!
林如海关心他女儿的生活起居,他会亲自教女儿惜福养身。吃完饭之后要待饭粒咽尽,过一会儿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林如海也关心他女儿的学业。亲自给林黛玉选了一个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老师。
要知道林黛玉只是一个女孩子,在旧时参加不了科举考试,无法光耀门楣。请一个进士做老师,就是在大家族也很少有人会为女儿这么做。
金陵王家的小姐王熙凤根本不识字。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也只是看过《烈女传》、《贤媛集》等书,些许认得几个字罢了。
可林黛玉不一样,林黛玉读过四书。
林如海对女儿的教育是走大家闺秀,诗礼传家方向的。
林如海之所以会把林黛玉送到荣国府,是因为他意识到林黛玉在生活当中缺乏了同兄弟姐妹相处这要的一课。
在林家的生活环境中,黛玉无法学会与姐妹相处中的妥协与谦让,关怀与互助。
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礼仪周全,没有出错。这体现出来的是林家这个书香门第对女儿在规矩方面的教养严格。
但是懂规矩,识礼仪,不等于做人圆融,不等于懂得一个世家大族小姐应该具备的了解内宅中的弯弯绕和潜规则。
黛玉未来必然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而这种教育,很显然林如海给不了她。
最适合教养林黛玉的人选,就是她的外祖母贾母。
二.贾母身边的外孙女
贾母和林如海都真的心疼林黛玉。
他们共同的认识到了,林黛玉在理家方面会有着严重的短板!
所以贾母要把林黛玉接来荣国府亲自教养。
所以林如海舍得把林黛玉送到外祖母家。
一切都是为了林黛玉的未来着想。
在荣国府的林黛玉受到了贾母的异常疼爱,三个亲孙女且靠后。
而因为宿世情缘的缘故,宝玉和黛玉之间也异常地亲密。
这时的黛玉来荣国府的时日尚短,娘们之间的家长里短她不懂,亲戚之间互相应酬的礼数她也不懂。
贾府的三春都是谦让的姑娘,此时的林黛玉算是荣国府的客人,我国的传统礼数是以客为尊。
于是在红楼梦中大宴小宴中,黛玉挨着贾母坐是常态,无人争抢。
宝玉同黛玉亲密,有什么好东西一定会先想着黛玉。
虽然小说中没有描写,但想来荣国府有什么礼物,三春会谦让林黛玉这位客人先挑的。
那个时候的黛玉会觉得这样就是正常的。
那个时候的黛玉也尚不懂得成人世界的人情虚伪。
薛姨妈送宫花,目的是同王夫人礼尚往来。亲戚间在一处住着,互相走动方显得亲密。
因为送礼的主体是王夫人,所以薛姨妈一定要等王夫人在的时候才会送这份礼物。
就算她们两个是亲姐俩,虚伪的人情客套也是一定要这么走的。
既然是送礼物给小辈,那么每个人都应该送到,不能漏一个人。
除了不方便带花的寡妇李纨,三春、黛玉、王熙凤都有。薛姨妈在这方面想得十分周到。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薛姨妈也算是她的主人,所以薛姨妈敢直接命周瑞家的去送宫花。
三.周瑞家的送宫花
此处没有必要用阴谋论去解释送宫花这一事件。
周瑞家的作为陪嫁,跟着王夫人嫁进荣国府,当时得有20多年了。作为一个旧仆人,周瑞家的应该懂得轻重。
送宫花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薛姨妈要让王夫人知道她送了一份礼物给小辈。
而王夫人也要按照礼数客套一番,之后这件事情的重点已经结束。
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1.薛姨妈送的宫花一定是上好的东西,白放着可惜了儿的,属于自谦的话。
2.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这也是取巧的话。没有见到王夫人做这份人情之前,宫花薛姨妈是不会送出去的。
3.薛姨妈要做人情给王夫人,所以宫花送给荣国府的三位姑娘,王熙凤是她的亲侄女,所以也得到了宫花。
至于黛玉是沾了上面人的光,薛姨妈送礼的对象根本就不是她林黛玉!送给林黛玉两枝,只是要体现薛姨妈为人的周到。
在周瑞家的这个老人精眼里,王夫人已经知道薛姨妈送小辈礼物了,其余的事情变得不太重要。
林黛玉应对周瑞家的送宫花,很明显,是很不周到的。
四.黛玉的不周
周瑞家的去送宫花也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她的行走路线是按照最顺路的方法送的。
周瑞家的从薛姨妈处出来→王夫人院→凤姐院→贾母院(黛玉住贾母院)。
周瑞家的首先来到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内,这里面住的是三春。
此时迎春和探春正在下棋。周瑞家的将宫花送上。
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此处应该画重点,这时的迎春和探春表现出了一个大小姐应该具有的礼节。
长辈给的礼物,虽然命仆人送来,可依礼也应该道谢。
迎春和探春命丫鬟收了礼物,并没有一个人去挑选。
此时的惜春正在和智能儿一起玩耍。周瑞家的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大家取笑一回。
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惜春没有挑选。
周瑞家的到了王熙凤处。她根本没有见到王熙凤,只见到了王熙凤身边的平儿。
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
平儿本身是丫鬟,所以不可像三春一样自重身分,命人收宫花,而是自己拿着收了。
平儿也是拿了四枝,并没有挑选。
但是到了林黛玉处,画风变了。
“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林黛玉此时的应对显得矫情与不周到。
1.宫花是长辈薛姨妈命人送来的,无论如何,黛玉应该先道谢。
2.收长辈的礼物,却去询问薛姨妈都将礼物送与了谁,这样做并不合适。
这是黛玉的不周。
3.林黛玉自以为她收到的礼物是别人挑剩下的,可事实上是任何一个人收礼物都没有挑选过。
此时的黛玉低估了其他人的礼数,显得十分矫情。
这时的林黛玉真的没有生气的理由。
这时的黛玉就只是一个骄傲而敏感的小女孩。而世家大族是不会允许林黛玉做一个任性的小女孩儿的。豪门内斗、严酷的生活环境,会让林黛玉迅速地成长。黛玉的聪慧,黛玉的敏感,都会让她感受到荣国府及宝黛情感残酷的未来。真是看得透又能怎样?她毫无挽救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的发生。这就是林黛玉的悲剧。由一个敏感任性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多愁善感,却又体贴入微的少女,最后走向她必然的悲剧宿命。黛玉的每一次蜕变,都让读者心痛。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真的,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感觉林黛玉很讨厌,你只是在人家寄宿而已,哪来那么多事!而且这宫花说是给你两支,和别的三个姑娘一般无二,你生的哪门子气?
林黛玉生气的理由是什么呢?周瑞家说来送花,她就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这话问的很轻佻,很不合时宜,也很随便很嚣张!
咱们看看其他几位姑娘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
周瑞家先到了王夫人正房后,而且交代很清楚,是贾母说人多住着太挤了不方便,所以只留了宝黛二人,其他三姐妹都搬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抱厦内居住!而且周瑞家的是顺路先到这里来,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总不至于要人家绕一大圈先来给你黛玉挑选?
此时迎春、探春正在下棋。一听说周瑞家的来送花,立刻“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惜春正和智能儿玩耍,惜春是和周瑞家的开了下玩笑,也高高兴兴的收了!
然后周瑞家的“穿过夹道子,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中。”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这是很熟悉的走法,来凤姐处送花是很自然的选择,不绕远,不刻意,最合理的走法!
作者在这里插播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贾琏和凤姐、平儿大中午的做了点爱做的事!这个就不详述了,单说平儿听说来送花。很自然的“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支,抽身去了。”是挑挑拣拣的吗?显然不是,是拿了就走了,并没有挑了四支拣了四支!
作者为什么把收花的这几个人写的态度如此分明,三姐妹的彬彬有礼,和黛玉的嚣张跋扈泾渭分明。很容易引起读者对林黛玉的厌恶,说真的,看到这里我是很讨厌她这种态度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随便写的吗?作者可能要刻画一个性格刁钻任性讨人厌的女主角吗?
曹雪芹的行笔一向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写这么讨厌的林黛玉一定是有原因的!
在送花的时候,惜春笑道:“我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要剃了头,可把花儿戴在那里呢?”
这里感觉就是女孩子在开玩笑,但是作者却巧妙的预示了惜春最后的结局,所以这不是废话!同样的,把黛玉写的这么讨人厌也不是随便写的!
首先,林黛玉也是被惯坏的孩子
其实说白了,这时候的林黛玉也只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娇小姐罢了!而且自小母亲去世,父亲娇惯造成的!刚来贾府的时候,她是很有分寸,很小心的!第三回写到“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可见,他在刚来的时候,是很小心的,因为母亲也和她说过!这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是高贵人家,一定要时刻留意,千万别行差踏错!
第一次来到外祖母家的时候,这些规矩她是记得了。贾母介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时,黛玉一一拜见;介绍三姐妹,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凤姐来了,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到了贾赦那里,贾赦让人回话说自己身子不好,怕见了面彼此伤心,就先不见了!这时候黛玉是忙站起身,一一答应;在王夫人那里,老嬷嬷叫她上炕坐,她度其位次,便在东边椅子上坐了!
看看这个林黛玉你能说她不懂礼貌吗?这时候多懂事啊,给人的感觉堪称完美,不愧是大家子里的小姐,就是有修养!包括长辈传来的话,都要站起来一一回应!不会说坐在那里哼哈的答应完事!
送宫花这时候完全变了一个人。周瑞家的一来已经声明了的。“林姑娘,姨太太叫我送花来了。”
你这时候起码的礼貌应该有吧,迎春探春可是马上停了下棋,欠身道谢。黛玉丝毫没有,甚至只是眼睛瞄了一下,说了那句很令人讨厌的话,“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我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刚去的时候真是乖得很,见到舅舅婶婶哥哥姐姐都很有礼貌的,结果呆了几天原形毕露,舅妈都想打人了!或许是小孩子的天性吧!
黛玉毕竟也还小,从小也是骄纵惯了的,父亲应该是很宠她的,甚至说不再续弦的话。所以林黛玉没有点小脾气,是不可能的!来到贾府之后,又加上贾母的溺爱,宝玉的谦让,众姐妹的宽容。所以林黛玉多少会有些飘飘然,不知退让,所以说孩子都是被惯坏了!
林黛玉从在家里的被父亲溺爱,到外祖母家的谨慎小心,然后恃宠而骄其实也算是很正常的转变!
其次,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和后面的情节遥相呼应增加悲剧色彩
这时候的林黛玉就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此时的她,还觉得自己不过暂来借住,毕竟自己父亲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去了!可是她父亲死后,一切都变了!她成了孤儿,敏感而脆弱的心彻底没有了寄托!
第十四回,听闻林如海死了,凤姐和宝玉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长住了。”所以说之前还是来走亲戚,这之后就是寄人篱下了,敏感的黛玉心态肯定有变化的!
要说态度的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林黛玉从小自由任性的性格是逐渐转变的,只看和贾宝玉宝钗等态度变化就能看得出,她的任性和无理由的。二十回,她问宝玉哪里来?宝玉说从宝钗那里,她就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而且后来说什么“我作贱了自己的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等等混账话!
后来说宝钗,“我当时谁,原来是他!我可那里敢挑他呢?”
此刻是尖酸刻薄的她,这种态度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的!但是在缓慢的变化!
第五十二回,赵姨娘顺路来看黛玉,黛玉明知道她是顺路人情,却也连忙陪笑让座,还倒茶给她,要知道这在之前她可是连正眼都不瞧的!
在对待宝钗态度上第四十五回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在吃燕窝这件事情上,她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原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可以说,这时候是她态度的一个重大转变。
第五十八回,黛玉宝钗感情日盛,对宝钗直称“姐姐”,宝琴直呼“妹妹”,已经是非常自然了,这也算是真情流露吧!
从一个自由任性的大小姐,到此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智也成熟了,看人看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林黛玉的生气,是一种骄傲,也是悲哀!此时的生气对照日后的寄人篱下小心翼翼,才衬托出日后那一个让人怜惜让人心疼让人想关心想爱护的林黛玉!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姨太太交给周瑞家去送宫花是这样安排的:共十二枝,三春每人两枝,黛玉两枝,剩下六枝给风姐。结果周瑞家把最后剩下的两枝送给了黛玉。所以黛玉非常脑,想到自己孤单的处境,一阵悲凉。
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其实,周瑞家的送宫花,被林黛玉奚落的原因不是因为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这么简单。
书中描写,黛玉在荣府以来,和宝玉二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亲密友爱之处,亦自觉别个不同。
假如薛宝钗没有来到贾府,黛玉和宝玉可能一直风平浪静好下去,不会有争吵、猜忌、拈酸吃醋的毛病,也不会因为这些毛病伤身,落下病根。
可是因为来了薛宝钗,原本平静的一切就开始变得不平静了。
一切缘于宝钗太优秀了,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大家都说比黛玉强。尤其宝钗的行为举止豁达、随分从时,也比黛玉强。相比之下,宝钗大得下人之心,小丫头子们也爱找宝钗去玩。
这就让黛玉产生抑郁不忿之意,不痛快不舒服。如果宝玉也不喜欢宝钗、不理宝钗就好了,黛玉就不会那么不自在了。可是宝玉没有不喜欢宝钗,因此让黛玉耿耿于怀。
那天,黛玉正和宝玉解九连环玩,周瑞家的来送宫花,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没等林黛玉搭腔,宝玉就抢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一听是薛姨妈送的,再看宝玉那兴奋样,接都没接,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问了一问,便说出那句给自己打上刻薄标签的经典话:“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可见黛玉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情绪的。不只是挑周瑞家的理,更多的是对薛宝钗的不喜欢以及宝玉跟自己截然相反的态度。
黛玉的情绪,宝玉并没察觉,紧着问周瑞家的:“宝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当得知宝钗“身上不大好”时,宝玉更显得关心:“谁去瞧瞧?只说我与林姑娘打发了来请姨太太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论理……”
看宝玉那个关切样,黛玉怎能不生气!
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林黛玉正和贾宝玉玩着九连环的游戏,大家知道,九连环是很难解的。
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林家没落了,可是,人家林如海临去世家,把林黛玉托付给了贾家,而且,给了贾家巨大的一笔财富。
按理说,贾宝玉,应该尽快迎娶了林黛玉。可是,贾家不愿意了,因为,一个孤女,对贾家意义不大。
林黛玉没辙,只能苦闷啊。
这时,周瑞家的送宫花来,而且,是替薛宝钗家送的。这送,有两个意义:第一,薛宝钗有意要嫁给贾宝玉;第二,宫里贾家那位娘娘,同意了。
所以,林黛玉才气极,钱没人,也嫁不出去。
这贾家,什么玩意儿。可她孤女一个,无人作主,除了生气,还能干吗?
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为何如此生气?
周瑞家的这事儿确实办的不地道,她是有私心的,按照主子的嘱咐,怎么也不可能最后送到黛玉哪里。而是因为周瑞家的当时有事央求凤姐,为着讨好,就自作主张地更换了送花顺序,却因小失大犯了忌讳。表面上看,贾府治理松散,但尊卑秩序和所谓的礼仪还是大家族的那一套。周瑞家的僭越了,黛玉即使不发脾气也不行,只不过黛玉为人直,不留人情面,直接发作起来。因为周瑞家的理亏,黛玉忍耐她,也犯不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