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如用纯元来攻击任何人,都等同于在皇帝最柔软的心灵深处去动刀抢,在沒有主角光环的加持下,这么做等同于送死。

1.皇帝沒有安全感

皇帝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一个职业,这个职业本就高危。而纯元的丈夫,根本是个不受宠爱的皇子。

从小皇帝就不被重视,老皇帝喜欢他弟弟清河王/果郡王。皇帝她妈也不是宠妃,因此她妈要靠和大臣不清不楚,来保证地位,保证他们母子的安全。

从小的不安全感,让皇帝有着极为多疑的性格。端妃和宜修沒有让她着迷的本事。

而纯元的岀现,让皇帝有了激情。皇帝从纯元的身上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生命的活力。

纯元貌美、能歌善舞、知书达礼、懂音律会弹琵琶、还精于美食。这些全是优点。

但更重要的是,纯元死得早。死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的,才值得信任,才能对自己永远忠贞。

皇帝这种想法,是变态而畸形的。因为纯元的死,她的一切在皇帝的心里都被美化了。

纯元成为温暖着皇帝悲惨童年的人物和形象。这个形象,皇帝不准任何人碰触!

2.皇帝后宫入宫的时间点不同

安陵容、夏冬春、淳儿等,是在皇帝登基后入宫的。她们是后辈,根本没见过纯元皇后,也就不存在用纯元来挖苦甄嬛的问题。褀嫔、叶澜依之流入宫更晚,就更不知道关于纯元的事情了。

牙尖嘴利的华妃世兰和敬嫔,当年是一同入王府的,她们是王府旧人,可她们也沒见过纯元皇后,因此也不会说什么。

真正和纯元皇后相处过的是端妃、她亲妹皇后宜修、和让纯元早产的两位侧妃。两位炮灰侧妃已死。

端妃是人精,从不乱说话,后来是甄嬛党,不会去挖苦甄嬛。

那就只剩皇后宜修了。

3.皇后宜修

皇后宜修为人城府极深,挖苦人这种小儿科之事,她是不会做的。

宜修也深受纯元之苦,纯元就如同一把剑深深地刺在她的心上。

纯元抢走了她的正妻地位,抢走了她的爱情,抢走了她儿子嫡子的地位。

可她还要靠着纯元,靠着皇帝对纯元的爱,以纯元亲妹妹的身位成为皇后,以纯元亲妹妹的身份巩固自己的地位。

宜修明白,这是一种痛苦;宜修明白这样的感情会怎样的撕心裂肺,所以纯元只能是宜修,用来对付正甄嬛的利器。

宜修精心设计了纯元故衣事件,她要甄嬛自己看清是替身的事实,这比用嘴去攻击甄嬛更能让她痛苦万分!

《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甄嬛能够得宠,确实得益于她长的跟纯元有几分相似。那些想要绊倒甄嬛的人,如果早早就用这个把柄去攻击甄嬛,必可伤甄嬛于无形。可奇怪的是,剧中只有皇后宜修用纯元皇后的故衣整治过一次甄嬛,之后就再无人提起了。

为何这群妃嫔,宁愿绞尽脑汁,去想些或高明或愚蠢的新法子来折磨甄嬛,却唯独不愿用现成的“纯元替身”的说法来攻击甄嬛呢?原因就藏在九个字里,分别是:不知道、不敢说、不能说。

后宫中的一部分妃嫔年纪较轻,没有和纯元皇后相处过

纯元皇后在皇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嫁给了他。那时的纯元还只是王府的正福晋,在雍正登基后,他才追封了曾经的发妻为皇后。

纯元皇后加入王府后,受尽宠爱,也因此招来了妹妹宜修的妒忌,最后在生产时出了意外,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了。如果纯元没有死,一直活到甄嬛进宫的时候,那她的年纪也要在40岁上下了。

可宫中和纯元年纪相仿的妃嫔并不多,细算下来,也就只有皇后和端妃两个人了。

所以无论是嚣张跋扈的华妃,还是机关算尽的曹贵人,抑或是昙花一现的富察贵人,她们都是在纯元皇后去世之后才做了雍正的女人,因此她们只知道有纯元皇后这个人,却从未跟她谋过面,自然也就无从对比甄嬛和纯元的样貌了。

宫中还有一些人,虽然见过纯元皇后,却苦于种种原因,不好跟甄嬛挑明

甄嬛是个倔强之人,若她知晓自己得宠全是因为样貌跟纯元类似,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愿做替身的。

在宫中,有些人虽然跟甄嬛不是敌对的,甚至还是甄嬛的友军,但他们因为身份地位的限制,不敢说出甄嬛和纯元的关系。

太监总管苏培盛从小和皇上一道长大,他必然是见过纯元皇后的。甄嬛刚入宫不久,就经常能得到苏培盛的提点,除了她当时圣眷正浓的原因,还因为苏培盛知道甄嬛就是纯元的替身,皇上是一定会看中甄嬛的。

但苏培盛为人老辣,想必他早就看出了甄嬛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故而为了避免妃嫔和皇上为前皇后的事情闹矛盾,苏培盛是不会跟甄嬛挑明这段往事的。

同样的,端妃也知道纯元的样貌。第一次见到甄嬛时,端妃就知道甄嬛只不过就是纯元的替身。但那时的端妃一心只想借着甄嬛的力量报仇,彻底扳倒华妃。为了维持住她和甄嬛彼此间的信任,端妃也是不会说的。

甄嬛回宫后,纯元已经成了后宫的敏感字眼,无人能去深说了

皇后宜修利用纯元和皇上初见时所穿的故衣,成功的把甄嬛由巅峰拉到了谷底,逼的甄嬛失宠,继而离宫出走。这件事情过后,甄嬛和纯元皇后的联系,在妃嫔中就不再是秘密了。

可甄嬛回宫后,却无人在甄嬛面前提到过替身的事,甚至在滴血验亲这种大场面发生时,甄嬛的敌人们也没有就着这点大做文章。

反派们的动作如此一致,是因为她们跟甄嬛一样,都要依靠同一个男人而活,这个人就是皇上。而皇上对甄嬛失而复得,为了将甄嬛留在身边,皇上故意弱化了纯元替身的事情,想修复下他和甄嬛曾经被破坏过的关系。

皇上的想法,是后宫妃嫔们必须要深入揣摩的东西。既然皇上对此事上有所禁忌,那嫔妃们再翻纯元和甄嬛的旧账,就会表现出对纯元皇后的不尊重,轻则被斥责,重则要治罪。妃嫔们在后宫求生存已经不容易了,大多数人都不愿为了宫斗而惹恼皇上,所以甄嬛是纯元皇替身这事,久而久之就成了不成文的后宫敏感话题,无人会对此事多做议论了。

所以甄嬛是纯元替身这个梗,在后宫妃嫔看来,是很不好用的攻击点。运用不当,不但扳不倒甄嬛,还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得罪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上,那样就是得不偿失了。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事自然就没人愿意再说了。

本文由萌萌小笑笑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娱乐资讯,请关注我哦!

《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用纯元挖苦了甄嬛,首先这就是向甄嬛宣战了,得罪了甄嬛及其盟友(熹贵妃 敬贵妃 皇贵妃 欣嫔 惠嫔)。甄嬛因为婉婉类卿被皇上伤害了,谁再提甄嬛可能会恨她,更何况也没对甄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其次,皇上也不会放过这个人。参考华妃,害甄嬛流产了一次,一开始皇上并没有给华妃实质性的惩罚,后来华妃好死不死的,提纯元皇后当年令人下跪流产的事。结果皇上大怒褫夺封号,降为妃,又罚她每天中午在外面跪两个时辰。

对皇帝来说,纯元像是前女友,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于是是心中的白月光。而甄嬛,是现女友,是他借着来缅怀纯元,同时抚慰内心伤痛的代替品。但是皇帝是不愿意明着承认甄嬛是代替品的,因为承认了,就等于承认了“我已经失去了纯元”这个事实。

在后宫中提纯元和甄嬛的相似之处,其实就等于是在提醒皇帝,你失去了纯元,你再也得不到她了。同样的,这也是在提醒皇帝,你是在自欺欺人,找别的女人来安慰。

本质上,都是在告诉皇帝他的失去和失败。

《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谢谢邀请:因为纯元是皇上心尖上的痛,是皇上心中位置最重的一个人,谁敢拿纯元挖苦甄嬛或者拿纯元开玩笑,就触碰到了皇上的底线,皇上就会迁怒于谁,所以谁心里都清楚,纯元不能提。谁提就是和皇上过不去。而且甄嬛长相与纯元相似,大家都心知肚明,太后都不敢提纯元,其他人更不敢了!

《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因为纯元皇后早在雍亲王府的时候就难产早逝了,所以见过纯元皇后的人并不多,也就只有从前雍亲王府的老人熟悉她的容貌了,华妃也是雍正在做王爷的时候所纳的侧福晋,可是她亦没有见过纯元,可见纯元去世已经岁月经远,等到雍正登基大宝之后,从前雍亲王府里熟悉纯元的老人并不多了,大约也就剩下皇后,端妃,太后这几个了,齐妃是紧接着纯元皇后的二阿哥生下的三阿哥弘时,可是连她也没有见过纯元皇后,更不用说敬妃等人了,所以整个皇宫里很少有人见过纯元皇后,崔槿汐因为是服侍过太妃的老人,纯元皇后作为雍亲王的嫡福晋,所以入宫觐见的时候自然要来后宫拜访一下各位娘娘,也就是康熙帝的妃嫔,如今的太妃了,故而崔槿汐是知道甄嬛与纯元容貌相似的。

而且即便有几个老人知道,可是聪明人谁也不敢说出口的,雍正多半是因为纯元的缘故才移爱于甄嬛,如若被甄嬛明白过来,两个人必然有了嫌隙,难免感情淡化关系疏远,那么说出此事的人岂不是挑拨离间了两个人,以雍正的睿智怎么可能饶了此人呢?所以皇后和端妃明明知道也不肯说出来,她们身边的奴才更是人精,躲避还恐来不及呢?所以宫里没有人拿纯元与甄嬛相比,来以此讽刺于她。

《甄嬛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用“纯元的代替品”来在和甄嬛唇枪舌战的时候挖苦她?

在那个年代,只能看破不说破,说破要顶大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