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刚进京都的薛宝钗是想进宫的,之后也沒有马上想嫁给贾宝玉。但最后,她想嫁宝玉。
薛姨妈带着薛蟠和宝钗来京都时,薛家大富,是有自家的房舍的。且王家才是薛姨妈的娘家,他们住也是应该住到王家去。
为什么他们住到贾府了呢?因为那里出过一个薛宝钗的目标人物一一贾元春。
他们希望宝钗可以走元春的路。在贾府他们可以从王夫人那学习到元春入宫前的准备。贾府这个公侯府第可以给宝钗一个贵族少女的教养。
宝钗在薛家可以读书、识字;可以学女红、理家,但是贵族的礼仪修养、举止言谈、待人接物薛家这个早己无爵位的人家是无论如何接触不到的。
刚进贾府的薛家并沒有弄岀什么“金玉良缘"的说法,刚进贾府的宝钗对宝玉也是淡淡的。
那时他们渴望用宝钗来提高自己家的门第。
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家的家族地位没有给宝钗选秀的机会,元春的女史是直接进宫,可宝钗不行!
宝钗待选的只是高级伴读,而且不一定能进宫。薛家必须为自己找个门路。
- 可能是贾府没有为薛宝钗疏通,毕竟这件事要花很多人脉和心力,贾府不一定实实在在为薛家办这件事。
- 可能贾府脸面不够,毕竟贾府早就今非夕比,曾经交好的内监也未必买贾府的帐。
- 可能是薛家门第太低,可能是薛蟠有案底,打死人命不是小事,定会有人知晓。
- 可能是宝钗自身素质不够,她真的算不上是一位贵族少女,在真的闺秀面前,宝钗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
总之,宝钗落选了。连伴读都沒选上!借着待选让宝钗嫁入皇室这件事,薛家必须放弃。
薛家不是有爵之家,也不是书香门第。在京都的薛姨妈很快会明白,真正的豪门是看不上薛家的。
梅翰林那样科举入仕的人家都已看不上薛家了!皇商和大富都不是贵族求配的选择。
薛宝钗和傅秋芳是一样的!
豪门贵族不求配,普通的人家不能嫁(因家族需要用她们的婚事来振兴)。
落选后的薛家和宝钗都想同贾府的宝玉结亲。因为那是薛家攀豪门的唯一机会。
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我下面说的是指生活原型。
贾雨村是薛宝钗的伯祖父,满族人。宝钗的母亲是杭州织造孙家人,汉族。所以宝钗和黛玉一样,也是汉满混血儿。
雍正八年,宝钗十五岁,这年她进京参加过一次选秀。可惜当时贾雨村和姨夫贾政都是戴罪之身,宝钗未能参选。
雍正十二年初,雨村重回官场,贾政也在前一年释放回家,打平安谯时薛姨妈带的两个丫头同喜同贵隐寓的就是这件事。此时宝钗己十九岁了,按选秀年龄限制已属超龄一岁,如果有路了还可勉强参选,可这年雍正的帕金森病已加重,朝中没有举办选秀,宝钗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宝钗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进宫当妃乃至当后,达不到宁可出家为尼,根本没把贾宝玉放在眼里。她一直等待的就是借联姻升腾的机会。可是造化弄人,乾隆三年秋,贾雨村获罪入狱,不久病死,小平郡王福彭同时失势,薛家又一次成为罪属。此的宝钗虽名义上还是富家小姐,实际不过是个平民丫头。第二年秋,黛玉服虎狼药身亡,宝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在十月份和宝玉结婚。相对二玉而言,二宝之间的感情实在不值一提。
乾隆五年初,宝钗和贾家人一起逮京治罪,这年四月被判绞立决,杀害她的人正是她向往的人,真是莫大的讽刺。
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宝钗入京是借待选之机,行嫁宝玉之事的。因为,早在宝钗待选之前,已经注定了她入不了宫的命运。
一,宝钗进宫前途无亮。任何一个朝代,一个家族只会推出一个贵女入宫受宠,其他女子进宫都是做为陪衬固宠的作用,相当于陪嫁丫头。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共荣,益损俱损,相当于一个大的家族,而此时贾元春已经入宫,受到皇帝宠爱,并且袁春的出身和后台都远远超过薛宝钗,这时若再送宝钗进宫,她也只能做为元春顾宠的棋子,以宝钗的胸怀眼界,怕是不会只追求做一片绿叶的。
二,宝钗出身低,又有薛蟠拖后腿,入宫的概率堪忧。宝钗并非官员之女,年龄又小,当时只有十岁左右,入宫做嫔妃不够资格,而做公主郡主侍读,因为占了皇家之气,身价倍增,而且可以常常得见皇子皇孙,非常受勋贵青睐,而以薛家皇商身分,有竞争力不足。聪慧市侩的薛宝钗绝不会做无用之功。
另外,薛家进京不久,便传出金玉良缘之说,也可以看出薛家进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薛宝钗寻求一个复合金玉良缘之说的男孑,而贾府内,宝玉是唯一一个天赐美玉的少年。
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红楼梦里,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为人圆融,深得贾府上下人喜欢,但据十二钗判词,她也是薄命女子。她跟母兄进京,是为待选入宫,但从住进贾府开始,再也没有出来过,最终与宝玉有了一段金玉良缘。
面对父亲早逝,哥哥不成器,母亲无作为的现状,宝钗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呢?她最开始,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宝玉呢?她深知,自己是个女孩子,并没有多少把握自己人生方向的力量。换句话说,她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进宫或嫁宝玉。能不能进宫皇帝说了算,能不能嫁宝玉封建家长说了算。
一、关于进宫的真相
元春入宫也好,宝钗待选也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嫁给皇帝。可是曹公有意模糊了年代,二人进宫都不是宫斗剧中清代选妃的情况:元妃初入宫,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脂批“因汉以前例,妙!”宝钗待选,作者说得更清楚,是“在仕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赞善之职”。
进宫这事情后来不了了之。宝姐姐没有入宫,反而在贾府住下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宝钗“落选”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文中并没有说,也很难有答案供我们探寻。但是我们可以从元春身上看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艰辛与痛苦。
二、宝钗若进宫会怎样
薛宝钗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整体上,她是那种偏理性的人,如果说她把家族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幸福的话,我是相信的。在才情上她本不输黛玉,但是她低调内敛,因为在她看来,诗词无异于游戏,当不得真,就连读书都不是必要的。女儿家,还是要以体贴母怀,做些女红针线才是“正经事”。黛玉那种花心思在诗词曲赋上的行为,无异于不务正业。
而宝姐姐是个务实的人。我想,进京候选是义务,宝钗必须履行义务。如果她入了选,就会有一番大发展,如元春一般“荣极”,那么宝钗必定也是会乐于去这样做的。因为既实现了她作为一个女子最大的价值,又为岌岌可危的家族带来了活力。我想,宝姐姐一定不会拒绝。可是公主郡主的陪侍当真有这个发展空间吗?这是个未知数,如同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宝钗因何落选一样。
所以说,宝钗落选,是命运的安排。或者说,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情节的需要而设定了。
三、关于嫁给宝玉
这个更不是宝姐姐能决定的。古代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真理。如若不然,那金哥与守备家的儿子缘何在退亲之后选择了自杀?因为父母之命不可违,只有以死抗争,表明心迹。嫁给谁,姑娘家自己说了不算。而且想都不能想,这不符合封建礼法。
但是若我们去仔细推敲下宝姐姐的言行举止,应该也会发现,宝姐姐对宝玉是有好感的。毕竟宝玉是大观园里绝无仅有的翩翩公子,又尊重女孩子,其身份地位又十分贵重,且是自己母亲的亲外甥,还有和尚的谶语“有玉的方可婚配”。种种内在外在的条件,宝玉当是宝钗的佳偶。
可是宝钗也清楚,宝玉不是热衷于经济仕途之人,还有“行为偏僻性乖张”的性情,很难成为贾家合格的继承人。这一点,应该也是困扰宝钗的问题。但是宝钗绝不是一般的女子,我以为,有凌云之志的宝姐姐面对进宫与贾宝玉这两件大事的时候,都能从容淡定。无论怎样的安排,也许在她看来,都是命运的安排。而她,只需要遵从就可以了。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薛家是官商,俗话说得好: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讲究的是利字当先,薛宝钗进京的目的性非常强,那就是:进宫!
其实,薛宝钗的父亲生前也做足了功课:宝钗天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硬件优良,酷爱宝钗,让她读书识字,才学胜过其兄十倍。足见其父之用心。
可惜其父早逝,家道中落,因为目今皇上除聘选妃嫔外,还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的才人赞善之职,所以宝钗进京,主要是想待选进宫!其余探亲呀入部销算旧帐呀观光呀……不过是顺此的附属品了。
可怜宝钗失败落选了!个中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薛家乃商贾之家,尚不符合“仕宦名家之女”这一条;二是薛蟠上京途中仗势欺人打死冯渊,强抢民女,这一劣迹对宝钗进宫无疑是扣分项;三是宝钗本身身体先天的疾病,难过体检这一关。
进宫之门堵住了,但精明世利的薛姨妈和心机颇深的宝钗又看到了新“商机”:贾府。宝玉是贾府的中心,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得宝玉者得贾府!于是宝钗的新目标,变成了贾府的宝玉!
不能不说薛姨妈宝钗在官商之家浸润日久,深得营销之精髓,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开始了:薛姨妈包指宝钗丫头莺儿不遗余力在贾府宣传金玉良缘,把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锁打造成天合之作的一对,在贾母王夫人等面前广而告之,大造声势;宝钗则不择时间场合,尽可能接近宝玉,并大肆拉笼上到贾母下到管家婆子的心;宝钗还拉笼袭人,尽一切可能孤立迷惑黛玉……
当然,有心人宝钗成功了!她终于力压黛玉取得了形式上的婚姻。但是,她终究难以赢得宝玉的心,可悲又可叹!
我是《每天读名著》,敬请分享留言!欢迎光临赐教!
小说《红楼梦》当中薛宝钗是想进宫还是想嫁给贾宝玉?
小一觉得,薛宝钗的初心与最高理想就是入宫为妃,寻求晋升,嫁给贾宝玉是个意外。
振兴家族为己任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的后人,皇商世家,等传到薛蟠这一代,已大不如前。薛呆子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倚仗爷爷在户部挂个职,挑起家族企业的大梁,功力还差得远呢。薛宝钗生来与哥哥性子不同,喜欢读书,乖巧懂事,帮忙母亲管理府中事务,指点哥哥照料生意,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姑娘。
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薛宝钗见多识广,不免冒出重振薛家雄风的念头。一首螃蟹诗可见她对官场看得很透,一首柳絮词可见她壮志凌云。可惜,她是个女儿身,纵然才高八斗,也走不了科举这条路,那只能选择选秀这种方式了。于是,有了薛蟠护送妹妹、薛家举家上京。薛宝钗想试试,就算没选上妃嫔,入选公主郡主的陪侍也有个盼头,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羡慕元妃元妃省亲的时候,曾令兄弟姐妹们作诗。宝玉苦思冥想,好不容易写出了“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后来,经宝钗指点,因大姐元春不喜欢“红香绿玉”,就把“玉”改成了“蜡”。宝玉心生佩服,从此不想再叫宝钗姐姐,认她为师。宝钗说到:“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小一感觉此处的宝钗对表姐元春是非常羡慕的,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能“黄袍加身”。她劝宝玉改字也是为了迎合元春,大有攀附权贵,人往高处走之象。
劝学宝玉从史湘云来了那段袭人的话中,我们知道宝钗曾经劝过宝玉多读读仕途经济学问。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标杆闺秀,她的一言一行都很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宝玉这家伙却与社会格格不入,若不是托生在这富贵人家,恐怕生存都是个问题。这样一个逆时代而行的孽根祸胎,识时务者如宝钗,他并不是理想的配偶。
只不过,元妃知道了薛宝钗落选了,有意让这位表妹做自己的弟媳,也好从旁辅佐宝玉,有她在,母亲和她也放心了,这才端午赐礼时给宝钗与宝玉的东西是完全相同的。
宝钗选秀无望,成为宝二奶奶这条后路却也不错。贾宝玉是红楼里的高富帅,家世、才华、颜值、性情、人品都是上等,宝钗并不吃亏。亲上加亲,未来的婆婆,也就是亲姨母那么喜欢她,今后的日子会很幸福。那就这样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