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你见过一个人一顿喝下去一盆疙瘩汤的饭量吗?

上个世纪6、70年代,不要说农村生产队,就是城市里的工人也很少有吃饱的时候。比如我那个时候,就感觉从来没有吃饱过,那时候的主粮是玉米面,不管什么都是定量供应,看着妈妈将烀好的玉米饼子高高地放在柜子上,心想 : “什么时候饼子能“管顿吃”,我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对我来说,“管顿吃”饼子,是那样的幸福和遥不可及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小学教员,被安排到甘井子区的泡崖小学教书,我们全家就搬到了泡崖,因为我们没有房子,便租了两间半瓦房居住,每个月租金2.5元。那是一溜一共5间瓦房,我们住西边两间半,房东住东边两间半。

房东是大连水泥厂的粉碎车间的工人,姓朱,个子不算很高,平时话也不多。有一天,房东的小姑娘小凤告诉我 : “我爸今天中午喝了一盆疙瘩汤”。

一盆疙瘩汤!这么能吃?房东家的盆我知道,最小的盆是一个能装近10升水的陶瓷盆。当小凤告诉我她爸一顿喝了这么一盆疙瘩汤时,我当时就吓了一跳,心想 : “不可能,就是猪也吃不了这么多”!但是一个10多岁的女孩子是不会对我撒谎的,我还是选择相信—太能吃了。

6、70年代的时候,每个人的每月粮食定量是27.5斤,当工人还要多一些,外加工种粮,要说也不算低。关键是没有油吃,那时候我们每人每月定量供应大豆油3.7两,因此我们也把那个时期叫做“三两七年代”。

由于供应的大豆油少,平时还舍不得吃,好攒着春节炸丸子用,平时只吃猪大油。但是,猪肉也是凭票定量供应,而且买到的猪肉还不一定有肥肉,因此,平时猪大油也不多。人们在做菜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地放上极少的一点油,所以,菜里的脂肪含量极少。

吃饭没有脂肪,不抗饿,很快又想吃东西,这样恶性循环,饭量就越来越大。由于身体缺少脂肪,很多人都患上了浮肿病,脸上虚胖。

那时候, 一个城市的工人,一吨都能吃一盆疙瘩汤,农民更加辛苦,并且平时也很少吃到大米饭,偶尔吃大米饭,一顿吃上2斤米饭,绝不是天方夜谭。可以说凡是一个正经劳动力,都不是问题。

前些日子,我看到头条上有关于生产队时期人们吃不饱饭的辩论,很多人不相信。其实这怨不得他们不信,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经历过“三两七年代”啊!

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我是60后,不但想信,而且还是亲眼所见。

那时乡政府叫公社,村委会叫大队,大队下面就是生产队,村民叫社员,干活记工分,凭工分分配粮食。

生产队由社员组成,大的生产队有一百多号人,小的生产队有三四十号人。不管生产队大小,每个生产队都有生产队队长、副队长、生产队会计、粮管员、记工员,作为生产队的领导班子。生产队队长主管全面,副队长分管生产,会计负责结算,粮管员负保管粮食和分配粮食,记工员负责每天给出勤的社员记录工分。

那时,我年纪尚小,初中读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到生产队担任记工员。白天和社员同工同劳,晚上给社员记工分,生产队一天补贴我一分工分。记工分按天记,满勤一天记10分,半天记5分。

那时生产队干活都很苦,劳动强度也大,不是改田造地兴修水利建水库,就是抢收抢种,社员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个个瘦的都像猴子。不过也挺能干,也挺会吃。那时生产队干活都是派人送饭的,每家的饭几乎都一样,红薯饭、苞谷饭,说是饭其实都是红薯苞谷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是吃饱的,吃个半肚就会把碗放下,留下一点休息的时候充充肚饥。

生产队吃饭是社员们最开心的时候,劳累了一上午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吃饭时社员常常会开玩笑,甚至打赌吃饭。生产队有一个二愣子,人老实,傻不拉叽干活挺买力,自己的饭吃光了,还总是盯着别人吃。队长看不下去就和二愣子打赌说:你如果把我的饭也能吃下,我给你加工分。二愣子二话不说,说赌就赌,端起队长的饭碗就是一阵子扒拉,队长的一筒饭就剩下个空筒子。说实话,队长的这筒饭足足有五斤,那是他一家人的口粮。

说实话,那时的社员会吃饭不是极个别的,其实人人都会吃,就是没有这么多的饭给你吃,粮食少孩子多,每家都是上顿不接下顿。哪那时的人为什么就这么会吃呢?主要是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一年几乎吃不上猪肉,肚子里空空的没油水啊!

有人会说:那时农民不也是养猪养鸡的吗?为什么就吃不到猪肉呢?实活告诉你吧,那时农民养猪也是要卖给国家的,那是有任务的跟交公粮一样。即使母鸡能下个蛋,也要拿到大队代销店换个盐巴酱油的。如果你私自养猪养鸡卖,那会割了资本主义的尾巴,让你连盐巴都换不成。

总而言之,那时的农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农民会吃主要是饿得慌没油水。但农民又是最坚强的,就是自己吃不饱也要水库建起来,把生产搞上去。那像现在的年轻人,天天有白米饭吃还嫌弃菜不好,那才是真正的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大家认同吗?

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不但信,而且这是真事。当年在生产队时,莫说一个人一顿吃2斤大米,就是2斤白面包的饺子,同样不在话下。当时听队里的老人说,在解放前和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期间,一个人一顿饭能吃100个水饺,还有的人一顿能吃一挎杠子面火烧,一挎也就是一个人伸直手臂,从手掌一个个干面火烧直立的摆到脖子,一般来说要有三四十个。试想需要几斤面粉?虽然吃火烧只是听当时的老人说,可吃两斤白面包的水饺我是亲眼看到。

现在说起当年的情形,大家都不相信,也不敢相信,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总认为是天方夜谭。现在的生活好了,两斤大米一个人够吃三、四天,甚至更多。岂不知在当年,尤其是农村生产队里的农民,吃的基本上全是红薯、薯干和野菜,玉米饼子都很少,饭菜里面还缺少油脂。那时候人人都能吃,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两斤大米或者是两斤白面,一个人一顿能吃完的太多,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生产队时期,是农业建设的高峰时期。为了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近快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毛主席号召全国农民“大力兴修水利”。于是,在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活动,干群们齐心协力,拦河阻坝,兴修水库,开沟修堤,引水灌溉。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战,彻底解决了水乡洪水患难,高乡严重缺水的问题。农业达到了稳种稳收的良好效益,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今日头条》有楼主提出:“农村一些老人说生产队时期,一餐吃2斤大米饭,信吗?”,在生产队时期,这个问题却实有。下面我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农民“一餐吃2斤大米饭”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七十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农业各项劳动完全是靠传统的手工。农忙季节,生产队社员你追我赶,抢种抢收,靠的是手割肩挑。农民们天天如此,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仅流汗多,而且体力、精力消耗量也非常大。为了补充体力的消耗,身体里时常会发出饥饿的信号,肚子里叽叽咕咕的摧您要吃饭。由于那时候的荤菜吃得少,加上吃的油量又少,社员们几呼都是瘦瘦的,见不到一个大胖子。可社员们吃饭的胃口特别好,欲望特别强,特别能吃。

在生产队时期,社员们几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忙。在每年的阴日十月份,农民忙完了秋收秋种之后,还没有等喘匀口气来,全村男女老少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兴修水利战役中去,全公社的所有劳动力集中到一处挑堤阻坝。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来往往的挑土人群,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社员们天天如此,每天早上四点半在家吃完早饭,赶紧步行去工地。早上六点之前由组长点到,六点钟正式开工挑堤。若迟到不但要扣工分,而且还要受批评。中餐由生产队派人做饭做菜,12点钟准时开饭,每人一斤米饭,一份盒莱。

这天壮汉高强早早就吃完了本份的饭菜,感觉肚子还没有吃饱,就闲敲着碗,信好他的妻子今日味口不算好,只吃了本份饭菜的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给了丈夫高强。他拿着妻子送来的饭菜,三口二口就把它吃完了。

由于队长在大队指挥部开会,也在指挥部吃中餐,那么我们生产队的厨房里就多出了队长的一份饭菜。厨师老高在社员吃饭处“叫买”:“有谁没有吃饱的,加餐吗?”。人群中,有个喜欢开玩笑的,名叫高云峰,他开玩笑的指着刚洗完碗的高强说:“高强,如果你还能把队长这份饭菜吃掉,下午照常干活,我赠你新买来的二包‘欢腾’牌香烟。如果是没有吃完,或是吃完了下午不能干活,你就应该给我二包新买的‘欢腾’牌香烟。”话音刚落,高强不服输地对着高云峰说:“是真是假,说话算数吗?”高云峰心理清楚高强现在已经吃下了1.5斤米饭(自己本身1斤米饭和菜,还有老婆剩下的一半饭和菜),觉得他现在已经吃饱了,如果再吃1斤米饭和菜,认为他肯定吃不下去。高云峰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算数,你能算数吗?!现场这么多人作证,输者当场兑现。”

于是,厨师把队长没吃的那份饭菜端到高强边,高强信心十足的接过厨师端来的饭菜,面带微笑地吃着,不到五分钟时间,他就把饭菜吃下去了。高强微笑着拍拍肚子说:“里面还能装一碗饭”,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高强一餐整整吃下了2.5斤米饭,另外还有两盒多菜,都觉得他的饭量却实大。高强洗完碗,力直气壮地对高云峰说:“云峰,二包‘欢腾’牌烟拿过来,”大家都见高强吃完饭无任何反应,并且精神十足的。在众目睽睽之下,高云峰服输了,心甘情愿的拿出了自己刚买的二包‘欢腾’牌香烟给高强。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中午一点钟,正是社员们下午开工的时间,一直要干到下午六点才收工,大家都很自觉地向工地走去。高强个子高,他能吃,也能做,是个生产队的挑担能手。工地上天天挑堤坝,许多人挑了几天,会感到肩膀痛,需要同铲土、挖士的调换。可高强却天天挑担,也从不跟谁调换。是生产队劳动能力强,工分10分底分的强壮劳动力。

生产队时期,由于体力劳动繁重,出汗多,体内消耗大;每餐的食品单调,全都是农业生产的土产品;荤菜吃得少之又少,体内严重缺少脂肪。这是造成那个时期人饭量大的主要原因。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那时候是吃得多,一是活儿累,二是人们普遍吃不到油水,吃不到肉蛋等副食,一年到头吃粗粮,吃细粮基本忽略不计,那时候的人沒有胖的,寿命没有现在的人长,现在的人可以天天吃大肉大鱼,生产队的时候是没钱吃得。

偶尔一顿饭吃二斤米饭是有的,但不是常态

农村一些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一餐吃2斤大米,信吗?

信,绝对相信,那时也就是把肚子混饱,没肉,纯拿粮粮食填,特别是干了出力活。有一年夏天夜里我们加班打麦,就是把麦梱的麦穗用打麦机脱粒,那玩艺活太重了,打到半夜结速了,肚子也饿了,集体给加班的每人分1.2斤压好的面,再给你煮熟,浇上汤算是调好了,每人用洋瓷盆子盛,我记得很清楚,我用一个大洋瓷盆子盛了大半盆子,连汤带面足有二斤多,我一口气给全吃完了。哎,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还说集体时期好,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