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生命禁区”,什么样的地方能称为生命禁区呢?
世界上有几大著名的“生命禁区” ,西藏羌塘赫然在列。
羌塘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禁区”?
下面我们看几个发生在羌塘的真实的悲剧。
2020年,年轻的女大学生一人徒步羌塘,不久失联,搜救人员立刻组织寻找,最后找是找到了,不过找到的只是一堆尸骨。人们根据现场的情况分析,这位女大学生很可能是遭到了野兽的攻击。
2011年,喜欢骑自行车冒险的李聪明决心挑战羌塘无人区,在经过了一些准备之后,李聪明骑上自行车,不顾家人的反对踏上了冒险之路。
大约10天左右,李聪明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后来虽然经过百般寻找,始终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
时间到了2016年,有一个叫做“老男孩”的车队在羌塘里的一处湖边发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些户外装备。车队成员取出了相机里面的储存卡,这才知道,这些东西属于在多年前就失联的李聪明。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现场并没有发现他的骨骸以及DNA物质,李聪明的人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答案。
羌塘有多么可怕?
一、高原地区,氧气稀薄
羌塘,能成为世界上三大无人区之一,绝非浪得虚名。无人区,就是无人居住,或者是极少有人居住,这就说明了生活条件非常的不宜居。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人们来到这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人类来到这里,不管是徒步还是骑行,都需要足够的氧气,消耗体力越大,氧气消耗就越多,这种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最后体力不支而出现问题。
羌塘每年的最高温度低于零度,最低温度低于零下40度,到了晚上尤其寒冷,凛冽的寒风,很快就会把人类的御寒服装吹透,因此,晚上就要生火取暖。但是,燃烧又需要氧气,而且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本来氧气就非常稀薄,再加上空气中出现了一氧化碳,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睡去,结果就很不乐观了。包括做饭也有同样的问题。
穿越羌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人们往往会带有很多户外装备,这些,就是在平原地区,对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更何况是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因此,人们走不了几步,就会头痛,心脏就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两腿如同灌铅一样迈不动步,只得躺下来休息,不休息根本无法活动。
如果不敢在外面生火,在车里开空调总可以了吧,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在车里开空调,缺氧而窒息的案例不在少数。
二、环境恶劣,救援困难
羌塘由于大面积的隔壁沙石,几乎是寸草不生,既没有吃的东西,水也不能喝。别看有时候能遇到湖泊,但是,这里的湖泊含盐度非常高,人类不能饮用。
羌塘有一个地方叫做艾肯泉,听名字很有诗意,但是藏族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恶魔之眼”,可见环境之恶劣。这里有沼泽,有沙漠,还有湿地,很多地方还会发生地陷,如果生物一不小心陷进去,根本就不可能出来,而且越陷越深,知道将最后埋没。
羌塘还会发生沙尘暴,往往好好的天气,突然就会狂风大作,天很快就会阴沉下来,四周飞沙走石,难以辨别东南西北。
进入羌塘,如果发生了任何问题,都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呼破了大天也没有人知道,那是一种多么恐惧的时刻!在无人区,没有加油站,只能靠自身自带的油料,一旦发生车辆无油,又联系不到外界,后果堪忧。
三、野生动物的天堂
别看羌塘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除了有藏羚羊,还有很多肉食性动物,狼群、老虎、棕熊、牦牛、沙蛇等,由于在羌塘,没有小型生物,这些肉食性动物每天都是饥肠辘辘,这时候如果遇到了人类,难免不会发生攻击。
在羌塘,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就是狼,羌塘没有孤狼,它们都是成群活动,最少也是七八只,大的狼群都达到20多只,如果不幸遇到,一个人几乎就是十死无生。
牦牛虽然不是肉食性动物,但是领地意识非常强烈,并且力大无穷,如果人类进入它们的地盘,它们就会疯狂地攻击,甚至还有将一辆车拱翻了事情。
棕熊的力量也非常大,而且跑得也快,由于人类有高原反应,你很难跑过它。棕熊也是杂食性动物,如果正在饥饿的时候,见到了人类,必然会让它饱餐一顿。
尾声
羌塘,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荒芜、沉寂、又充满了野性。说是“生命禁区”,也只是说明不适宜人类生存。多次的教训,让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谈羌色变。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想“征服”无人区,无疑会让践行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还是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保持尊重,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2014年,46岁的李聪明骑行横穿羌塘无人区,12天后与外界失联。搜救人员在湖边发现一辆自行车和物资装备,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场并没有骨骸和DNA组织,一度让搜救工作陷入困境。
羌塘无人区位于西藏北部,那里的气候条件恶劣,人迹罕至,危险无处不在,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正是这么一个危险的地方,却依然阻挡不住探险者的脚步。有的人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向无人区发起挑战,领略不同的风景,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将生命留在了那里。
2014年,46岁的李聪明独自一人横穿羌塘无人区,再也没有走出来1968年,李聪明出生在福建德化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手艺人,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自幼吃了很多的苦,初中毕业以后,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早早进入社会打工。
原本以为会接父母的班,在德化度过平淡的一生,然而一本杂志却彻底改变了李聪明的命运。
那个时候,他在杂志上看到余纯顺写的探险文章《单人徒步环游中国》后,深受启发,才意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就萌生了骑行走遍中国的想法。
那个时候的李聪明很单纯,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女式自行车,可是上路以后才知道骑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没骑多远,自行车就坏在半路上,闹出了不少笑话。
去的地方多了,骑行的经验也丰富起来,十多年内,李聪明边打工边骑行,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在国内的名声也就大了起来。
2011年国庆假期,李聪明经过慎重考虑,想通过骑行横穿羌塘无人区,追随探险家余纯顺的脚步,趁着自己还年轻,完成多年以来心中的梦想。
他从拉萨出发,前往新藏线的界山达坂,最大的挑战就是自西向东横跨西藏羌塘无人区。
那个时候条件比较差,装备的防护措施没那么完善,再加上骑行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未知的危险,家人劝他放弃这次探险。
但李聪明的心意已决,如果自己放弃,就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准备好相关的物资以后,骑上自行车就踏上了去往羌塘的路,打算完成这次任务,就回归家庭,即使以后再骑行,只会去没有危险的地方。
大概过了十多天,李聪明便与外界失联,从网上发布的动态来看,他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沱沱河以后,就再也没有发过任何信息。
三个月过去了,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都没有李聪明的消息,搜救人员也进入无人区,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线索。
2016年,有一个名为老男孩的探险车队,经过羌塘无人区一处湖泊,汽车发生陷车,队员下来推车时,在附近发现了一辆自行车和部分装备。
队员拿出包里的相机,把内存卡取出来,经过处理以后,得知这辆自行车的主人,正是一年多以前失踪的李聪明。
相关人员来到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发现李聪明的骨骸和DNA组织,一度让搜救工作陷入困境。搜救人员分析,推断这个地方并不是李聪明遇难的地方,有可能他将车子和行李放在这里,轻装向前探险时发生意外而遇难,遗骸已被野生动物分食。
在现场的物品中,发现了一个本子,从上面写的文字来看,当时他已经穿越了整个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感冒,体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才是他遇难的主要原因。
西藏羌塘为什么称之为“生命禁区”西藏羌塘无人区的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有很多的荒山和湖泊,整个环境空气稀薄,数百里以内都很难看到一个人,那里的景色宜人,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为何会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呢?
第一,羌塘无人区的环境恶劣
说起羌塘这个地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北方高地”,这也符合那里的地貌。在羌塘无人区整个区域,大部分都是一片荒芜,环境十分恶劣,走很远的距离几乎见不到一个人,除了南北极之外,这里也是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
来到无人区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辽阔空旷,离天很近,虽然景色优美,但是环境却让人难以承受。即使是夏天,温差很大,白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穿着短袖都会觉得炎热,再加上空气干燥,不补充水分的话,很快就会口干舌燥,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脱水。
到了晚上,气温会骤降,全年的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度,若是身边没有厚实的衣物,即使在帐篷里睡觉,也会冻得睡不着。如果是冬天,到处都被冰雪覆盖,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白天吃的西红柿,过一个晚上,就会变成坚硬,像石头一样,根本就切不动,这么低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人类可以承受的极限。
除了气温以外,羌塘无人区的尘土也会带来致命的伤害,特别是刮风的时候,风沙走石,能见度极低,好比晚上,连眼睛都睁不开,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及时躲避,很有可能就会被沙尘暴掩埋。
有很多影视作品中,就描述了羌塘的沙尘暴有多厉害,主角推着一辆山地车进入无人区,车上放着厚重的行李,突然狂风大作,天空很快黑了下来,周围都是尘土飞扬,连前面的路都看不清,连人带车都被吹跑了,主角幸好抓住一块岩石,才没有被狂风吹进沟里,否则人都会被沙尘覆盖。
在羌塘无人区这种极端环境下,暴风雨随时有可能发生,温差较大,气候寒冷,到处都是戈壁,没有像样的路,还有越陷越深的流沙,危险无处不在,保护措施不到位,擅自前往的话,就是对生命的挑战,随时有可能遇到危机。
第二,氧气稀薄,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人在平原生活,大气中的含氧量有21%,只要能够保持正常的呼吸,就不会产生缺氧的反应。
但是在羌塘无人区,海拔要比平原高很多,越是高的地方,氧气含量越低,第一次来到这里,就会因为缺氧难以适应,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从物理变化的角度来说,高海拔地区的气压比较低,在引力的作用下,氧气被吸附到地面,那里的含量可能只有平原的60%。来到羌塘无人区探险的人,不是徒步就是骑行,消耗大量的体力,会因为缺氧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本来天气寒冷,有人就会通过烧火的方式取暖,当柴火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若是氧气不足,势必会加重高原反应,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睡着,在梦中因为缺氧而死亡。
有的搜救队员,进入羌塘无人区时执行任务时,由于氧气稀薄,身体疲劳,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出现不同的症状,就只能带一个很小的氧气瓶在身边供氧。
去羌塘无人区探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探险者会带上行李和物资,若是骑行或徒步,前进的过程会变得艰难,再加上高原缺氧,无疑会给身体带来更严重的摧残。
当人在高原的环境下,因为缺氧影响正常呼吸,整个人就会感到疲倦,根本就迈不开步子,只能停下来休整,等体力恢复以后再做打算。
在无人区行走,缺氧之后,人的身体会感觉难受,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步子,心脏仿佛要从嘴里跳出来。这个时候就不能激动,只能躺下来保存体力,等体能恢复之后再做打算。
高原缺氧不仅会引起高原反应,对饮食起居也有影响,在无人区做饭,氧气不足,想点燃煤气灶都变得困难,烧柴取暖又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在车内睡觉,打开空调也有可能缺氧窒息。
第三,荒郊野外,补给困难
羌塘无人区大片土地被沙石覆盖,天气多变,寸草不生,想在里面找点食物,比登天还难。虽然有很多湖泊,但大多都是高浓度的盐水,越喝越渴。
在无人区有个地方叫艾肯泉,名字很好听,但人们给它的外号是恶魔之眼,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那里的真实情况,堪比火星。
没有开发的荒郊野外,对于探险的人来说,必须要带够食物和水,若是在无人区迷路,没办法与外界联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又走不出去,没有食物补给,哪怕在沙漠里发现仙人掌,也会吃进嘴里,想想这种处境都会让人害怕。
由于羌塘那里基建不足,要走很远才能找到服务站,开车进入无人区,加油也变得困难,要走很远的路程,只能用桶装燃油给车子加油。
在羌塘无人区的某些地方,手机信号不足,很难与外界联系,若是发生危险,想打求救电话都不能实现,缺少补给,不能及时施救,对探险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第四,野生动物的威胁
西藏羌塘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但那里却是动物的天堂,除了藏羚羊以外,还有老虎、狼、棕熊等肉食动物。
受到环境的影响,无人区很少看到绿色植物,食物链残缺不全,没有小型动物生存,那些肉食动物很难捕到猎物,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就会对闯入禁地的人类发起攻击。
比如说狼这种动物,大多是群居生活,嗅觉异常灵敏,能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人的气息。在无人区被狼盯上,一只狼还好说,拼尽全力有可能保命,若是被狼群围攻,身边没有武器,即使拼尽全力搏斗,胜算的机会并不大,只能自求多福。
2020年,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不幸遇难,被搜救人员发现时,只剩下骨骸,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很有可能遭受了野生动物的攻击。
人越少的地方,野生动物更加凶猛,羌塘无人区就是这样的局面,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生态系统,那些探险者没有意识到危险,进入动物生活的领地,生命将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写在最后西藏羌塘的景色虽美,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但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合人类前往,所以才被称为“生命禁区”。有些人无视生命,贸然踏入禁地,付出沉重的代价,才知道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多渺小。征服大自然,并不是理智的行为,保持敬畏之心,才是人类应有的态度。
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从地理知识的层面上理解,因为羌塘无人区的高寒缺氧,人类无法定居,所以被视为“生命禁区”。
我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超过二十年,曾数次进入藏北无人区执行救援、抢险、保障等特殊任务。所以对于羌塘为什么被称为无人区有着自己的理解。为什么羌塘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和定居?极寒失温、缺氧高反、高原病变、猛兽袭击,如同一把把悬在无人区头顶的利剑随时可以斩杀掉敢于挑战的人类。
羌塘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可谓是滴水成冰之境,最低气温可以达到﹣40℃。寒风刮起地面的积雪形成“白毛风”,刺骨的寒冷,就算是穿上各种防寒服,瞬间也可以被吹透,如同没穿。人类的这种环境中抵抗力会极度下降,身体失温是早晚的事,当人体处于失温状态时,生命是相当脆弱的。
在海拔5000米的环境中,就算没有极寒这一杀手,在夏季进入羌塘无人区时,另一个隐形的杀手-缺氧,总会与你形影相随。氧气这东西无色无味,在平原地区并不引人关注,但一旦超过海拔4500米这一高度,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哪怕是躺着不动也像胸前压块石头或被人掐住了脖子透不过气。行走在羌塘,冬季的空气含氧量更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人而宜所出现的高原反应: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迷。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无人区,这些看似简单的情况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人在极端环境中,病痛可能难以避免。我曾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在高原旅途中丢了性命。感冒在平原上扛一扛,拖一拖可能就会好转,但在高海拔地区极有可能转换成肺水肿、脑水肿,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试问,在没有退路的无人区中,如果发生身体病变等待你的会是什么?
正是因为羌塘无人区的高寒缺氧,人类无法定居,没有了人类的骚扰,经过数万年的自然选择,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这些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顽强的生活在羌塘无人区。
能够生存于这片大地,是因为它们已经进化的处于这片高地生物链顶端,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然会拼命守护自己的领地。
野牦牛、金丝野牦牛、雪豹、棕熊、狼等出没在这片高地的猛兽都有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对侵入领地的人类进行攻击。近年来,由于牧民场地扩张与动物的冲突事件常有发生,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一个能让人极寒失温、缺氧高反、高原病变、猛兽袭击的西藏北方高地,是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生命禁区”。
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羌塘无人区,是人类的禁区。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悲剧。
1911年冬天1909年,年轻的清朝川军底层军官陈渠珍,奉命进入西藏驱逐入侵的英军。但半路上,其上司却投靠了英军。因此,他们的环境变得越发复杂,恶斗不断。
两年后,陈渠珍决定带领114名清兵,向北由青海回家,结果误入了羌塘无人区。寒冷和饥饿严重威胁着士兵们的生命。一路上,变故不断,时常有士兵死去。他们不得不以猎杀野生动物为食,捡食猛兽吃剩的动物残骸,甚至吃死亡同伴的尸体。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几乎都要杀人为食了。
最后,历经200天后,只有7个人成功穿出羌塘。也就是说,一行人共死亡九成以上。此外,他们所带的牛、马、骆驼也损失殆尽。
这段经历,后来由陈渠珍写成《艽野尘梦》一书。他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穿越羌塘的人。
在此之前,西方探险家也曾多次进入羌塘,其中不乏失败、伤亡。
新中国早期的羌塘探险悲剧1950年8月,一支解放军骑兵先遣连,共136人,从新疆于阗出发,进入藏北无人区,以勘察新藏公里的修建路线。队伍走出无人区时,共牺牲上百人。
当代骑行、徒步失踪者羌塘无人区,正规名字应该叫“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法律上,这里是严禁穿越的(2015年开始)。不过,对于这片3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说,这个禁令并没有实际的效力。有不少徒步驴友,并非是守法的良民。
2014年,李聪明从界山达坂出发,单人骑行穿越羌塘,后来失踪。两年后他的部分物品被发现,但其本人仍无踪影。
2017年,户外爱好者刘银川在羌塘失踪。
当然,我不能刻意夸张事实,羌塘穿越成功的事例也很多。
羌塘怎么会成为无人区?我不想用“生命禁区”这个词,那里只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由于没有人类的打扰,羌塘生活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正因此,那里才会成为自然保护区。
但羌塘的环境确实恶劣。
1、海拔高,氧气少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相应地,氧气只有平原的50~60%。这样的环境,短期停留还是可以的,但长期居住、且要大量体力运动的话,是相当有害的。
2、干旱
这里降水量很少。就算降水,也基本上是雪。
3、大风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干旱的风季。只有6到9月份,气温相对较高,风力较弱。这里年均大风天数约有200天。
4、寒冷
羌塘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几度。即使是夏季,白天气温也只有几度到十几度,晚上则可降到零下。至于冬天,气温更是可达零下几十度。
5、阳光强烈
如果穿越者如果防护不周,脸很容易晒伤。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加上土地瘠薄,羌塘的植被不好,一般覆盖率在40%以下。植被差,就养不活牛羊,加之环境恶劣,牧民都不愿来生活,这里自然成了无人区。
对于穿越者来说,寒冷、缺氧、无补给、大雪封路(雪化了是泥泞路,其实也就没路)、大风、野兽袭击、无通讯讯号,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因素。
所以,只有一些极限户外爱好者不惜对抗法律来穿越羌塘。对于这片已经经过科考的土地来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奇迹等待冒险者去发现,真不知道这种穿越的意义何在?
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羌塘位于藏北高原,有“世界屋脊之屋脊”的称谓,它的平均海拔是5000米,因为海拔太高,环境恶劣,方园百里,杳无人烟,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羌塘高原羌塘无人区是羌塘高原的一部分。羌塘高原在行政上由西藏的那曲、阿里两地区,以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的部分组成。
羌塘高原地域广阔,海拔奇高,湖泊众多,是中国第2大湖区和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
羌塘高原的湖泊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占了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著名的纳木错是中国第2大咸水湖,仅次于青海湖,其海拔高度4718米,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色林错、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都是羌塘高原著名的高原湖泊。
羌塘无人区羌塘无人区,官方名称应该叫作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是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它是中国国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地貌奇特,生态环境非常严酷,大部分区域都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
羌塘与可可西里、阿尔金和罗布泊并称中国四大无人区,被称为“生命禁区”, 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地面上不到一个人。
羌塘无人区是国内徒步最危险和艰难的路线之一,根据规定,未经许可,是不可以在此区域进行穿越及探险活动的。
请注意,羌塘是生命的禁区,也是法律的禁区。
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咱们国家的地域辽阔,但依旧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四大生命禁区”,除了阿尔金山、可可西里与罗布泊,还有就是著名的西藏羌塘。
羌塘虽然水源丰富,但海拔太高,终年苦寒,人类很难生存。
其实羌塘的范围,经常都跟可可西里有所重叠,甚至于有时候就是用羌塘无人区泛指四大无人区,包含着整个藏北、疆南与青海,构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大无人荒原。
羌塘,在藏语当中全称叫做“羌东门梅龙东”,意思是“北方巨大的高平地”,整个羌塘高原被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还有冈底斯山脉环绕,占整个青藏高原四分之一的面积。
整体来说,羌塘面积大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五千米以上。
虽然这里是国内第二大内流区,但因为冰山融雪使得羌塘成为国内最大的湖区,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占到国内湖泊总面积四分之一,水资源丰富,景色极其秀美。
话虽如此,但羌塘高原的海拔实在是太高了,原本青藏高原就被称作是世界屋脊,而羌塘高原更加是屋脊上的屋脊,正因如此,使得羌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特殊,绝大多数植物在当地都很难存活,羌塘多是荒漠戈壁。
羌塘的环境,既不适合种植业,也不适合放牧业,即便是待在当地都觉得很不舒服,这样的地方当然很难会有人生存,偌大的羌塘,也只有边缘地带还有极少数的人口。
唐朝时期,吐蕃与中原之间往来的使者都从羌塘的边缘行走,玄奘西天取经的时候,也是绕着走的,避开了高原,而是宁愿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绿洲行走。
到了清朝,曾短暂开辟了直接穿越羌塘的商道,结果没坚持多久,就因实在受不了废弃了。
羌塘无人区终年苦寒,空气稀薄,在这里呼吸困难浑身不适,而且很容易遇到暴风雪,一旦进入羌塘,就经常会遇到断水断粮,人类要在此生存,难比登天。
尽管羌塘是人类的禁区,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羌塘的人丁极少,并且多在边缘地区,但羌塘的野生动物却很多,这里是许多珍贵野生动物生存的天堂。
除了野狼、野牦牛、藏野驴、棕熊之外,还有白唇鹿、藏羚羊等极其珍贵的动物。
羌塘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原保护区,众多野生动物在此生存,人类随便闯入这里不仅非常危险,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为了保护羌塘,法律禁止任意闯进羌塘保护区。
羌塘虽说没什么人丁,平均下来几平方公里都很难看到个人,但也不能说,羌塘就是个完全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在极少数的边缘河谷地区,还有少数的牧民存在。
近年来,由于牧场的不断扩大,羌塘真正无人的地区,也缩减了不少。
严格来说,羌塘只不过是人类的禁区,可当地还有数量惊人的野生动植物,对于藏羚羊、藏野驴与野牦牛等生灵来说,羌塘是它们生存延续的天堂,这里并不是它们这些生命的禁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